大清河[中國海河支流大清河]

大清河[中國海河支流大清河]

大清河是中國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位於海河流域的中部,西起太行山區,東至渤海灣,北界永定河,南臨子牙河。

基本信息

簡介

大清河 大清河

名稱:大清河

地理位置:中國河北省

大清河是中國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

大清河水系位於海河流域中部,地跨晉、冀、京、津四省市,流域面積45131平方公里,總人口2325萬人,有耕地2640萬畝。

本流域北界永定河,南鄰滹沱河。歷史上每當洪水季節,大清河水系常受永定河、滹沱河以及過去的黃河的干擾,以致這裡造成很多窪淀,成為谷形盆式淀河。

概況

(圖)大清河大清河

大清河系位於海河流域的中部,西起太行山區,東至渤海灣,北界永定河,南臨子牙河。流域面積43060k㎡(其中山區占43%,平原占57%),流經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上游分為南、北兩支。

北支為白溝河水系,主要支流有南、北拒馬河、小清河、琉璃河、中易水、北易水等。白溝河與南拒馬河在白溝鎮匯合後,始稱大清河。北支洪水經新蓋房分洪道匯入東淀。

南支為趙王河水系,主要支流有瀑河漕河府河唐河、瀦龍河等,各河均匯入白洋淀。南支洪水經白洋淀調蓄後,由趙王新渠入東淀。東淀以下分別經獨流減河和海河幹流入海。東淀、文安窪、賈口窪為大清河中游窪淀,汛期用於緩洪蓄洪,減輕下游洪水威脅。獨流減河位於天津市區南側,河道從第六埠開始經天津市西青、靜海、大港等三個區縣至海口防潮閘,全長67km。其左堤是保衛天津市防洪安全的南部防線。

別名

大清河,今大汶河下游,又名北沙河。古漆溝故瀆,下游曾稱鹽河。據《東原考古錄》載:水清莫如濟,故濟以清名。濟水原在鄆城分流南北,南濟水為南清河。元、明時期稱南運河,清鹹豐時期稱牛頭河。北濟水為北清河,因汶濟合流,又名大清河,名屬“濟”不屬汶。自濟水伏流不見以後,大清河所屬惟汶水,故沿稱大清河。汶水未入濟瀆以前,東至戴村壩,西經東平城北統稱大清河。城南古汶河(左右汶)亦沿稱大清河,別稱小清河,統為汶水。

地理環境

(圖)大清河大清河

有南北兩支:南支來自恆山南麓,包括由磁河和沙河等匯集而成的瀦龍河以及唐河、府河、漕河、瀑河等;北支 來自太行山東麓的拒馬河,發源於山西省淶源縣的淶山,流至張坊分為南北的北拒馬河和南拒馬河,兩河在白溝鎮匯合後,再經雄縣至新鎮西南與南支匯合稱大清河 。全長 483 千米,流域面積3.27萬平方千米(至工農兵閘)。上游多支流,源短流急,汛期上游各支流同時漲水,下游往往宣洩不暢,水災頻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上游修建水庫,中游整修河堤,下游開挖獨流減河,排洪入海,減輕了水災。

流域概況

本水系的南北兩系均源於太行山,東匯海河入渤海。水系處於溫帶季風區,四季分明,無霜期約200天,多年平均降雨500~700毫米。受海洋及地形影響,降雨量年際變化大,多雨年和少雨年最大差6.4倍。降雨量年內分配也不均勻,冬春兩季很少降雨,多以暴雨形式集中降於7~8月份。故經常出現連年洪後澇、連年乾旱或先旱後澇、旱澇交替等情況。本水系流域面積占海河流域總面積的 15%,但按大水年份30天最大洪量統計,來水量卻占總來水量的44%。這說明本水系洪水在海河洪水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63年大水,8月上旬太行山降雨302億立方米,本水系降水即占63%。

主要支流

白溝河

白溝河是大清河北支的主要行洪河道,從上游二龍坑起經涿州固安高碑店等三市縣,全長53km。河道為複式河槽,主槽寬200m左右,兩堤距在代屯以上為 270~540m,代屯至白溝540~2840m。最窄處在東茨村不足300m,其次是東務和代屯村均為520m。河底縱坡約1/4000。1970年根治海河時曾對白溝河按行洪流量3000m3/s進行過整治,由於投資所限,左堤小營以上堤防超高僅1.0m,大部分險工段未經整治。原設計左堤為主堤,從二龍坑至白溝全長55.45km,堤頂寬多為7m,僅有白溝鎮以上的18km堤段頂寬為8m。設計堤頂超高,左堤自白溝大橋起以上2.5km超高為 2.0m,再往上漸變至1.0m。右堤為次堤,從西茨村起至東馬營止,全長47km,堤頂寬5~6m,堤防超高0.5m,左右堤設計內外邊坡均為1:3。上游右堤西茨村至小柳村無堤防,是向刁窩套分洪及退水的口門。小營橫堤從西茨村向西經小營至東馮村西總長4.1km,是窪套分界堤。堤西與幸福渠左堤相接,堤北為刁窩套,堤南為蘭溝窪。小營橫堤的主要作用是不分洪時防止小水從套區漫入蘭溝窪。白溝河共有險工23處,總長12150m,其中左堤12處,長7155m;右堤11處,長4995m。穿堤建築物總計15處。

南拒馬河

南拒馬河南拒馬河

南拒馬河自鐵鎖崖分流後向南,經北河店向東,至新蓋房樞紐全長83.7km。其中北河店以上河道長51km,兩岸無堤呈地下河,河寬100~200m,縱坡為1/300~1/800;北河店至新蓋房樞紐河道長32.7km,河底縱坡為1/4000~1/6000,堤距500~2300m。建國初期,南拒馬河北河店以下左右堤殘缺不全,安全泄量僅為500m3/s。五、六十年代,經過幾次培修加固,南拒馬河左右堤標準逐步提高。特別是到了七十年代,結合大清河北支治理,南拒馬河按設計流量4640m3/s對左右兩堤進行了加高加固。其右堤為主堤,自北河店至新蓋房樞紐白溝引河閘,長35.69km,堤頂寬 8m,設計超高2m;左堤為次堤,自北河店至東馬營,長27.27km,堤頂寬8m,設計超高1.5m。左右兩堤縱坡分別為1/4200和1/4000,內外邊坡均為1:3 。河道共有險工16處,總長10102m。其中左堤7處,長3915m;右堤9處,長6187m。河道共有穿堤建築物2處,位於南拒馬河與白溝河交匯處的東馬營倒虹吸,是蘭溝窪排瀝工程,設計流量192m3/s。南拒馬河北河店保證水位24.74m(大沽26.30m),相應流量4640m3/s,超過保證標準時,在南拒馬河左堤北田附近扒口向蘭溝窪分洪。

趙王新河(渠)

白洋淀棗林莊樞紐至東淀主要包括:棗林莊分洪道,趙王新河和趙王新渠。棗林莊分洪道:分洪道從棗林莊至苟各莊,長8km。1965年建成,原設計流量2000m3/s。1968~1970年根治海河時,設計流量擴大至 2300m3/s。上口接棗林莊樞紐,四孔閘設計流量460m3/s,二十五孔閘設計流量1840m3/s。分洪道縱坡1/8450,兩堤間距 1500m。右堤(千里堤)為主要堤防,從棗林莊至苟各莊,長8.39km,堤頂寬8m,堤防設計超高1.5~2.0m;左堤為次堤,從棗林莊至大溝咀,長8km,堤頂寬8m,堤防設計超高1.5~2.0m。左右堤的臨水坡和背水坡邊坡均為1:3。趙王新河:上起苟各莊,下至王村閘,全長 10.68km。1962年建成,經1968~1970年擴建後,設計流量2700m3/s。該河左堤為棄土堤埝,右堤為千里堤。主槽底寬 110~394m,邊坡1:4。新河為複式河床,呈地上河。航道溝位於河槽右側,底寬15m。河槽及航道溝底縱坡均為1/26600,堤距 1100~1800m。趙王新渠:為趙王河的分流泄洪工程,王村閘至西碼頭閘,河道長21km。擴大治理後,底寬400~530m,縱坡 1/26600。左右堤間距630m,設計流量2700m3/s。其右堤為千里堤的組成部分,王村閘至西碼頭,長21.77km,設計超高 1.5~2.0m,頂寬8~10m;左堤為牛角窪的南圍堤,王村閘至崔家坊,長20.18km,設計超高1.5~2.0m,堤頂寬8~10m。兩堤內外邊坡均為1:3。

瀦龍河、陳村分洪道

瀦龍河是大清河南支的主要行洪河道,由沙河、磁河及孟良河在河北省安國縣北郭村匯流後稱瀦龍河。自北郭村始至白洋淀入口馬棚淀全長80.5km,流域面積9430k㎡,其中北郭村以上8600 k㎡。其右堤(千里堤)為主堤,是河北省一級堤防。“63.8” 洪水後,1965年對千里堤進行了加固治理,並對瀦龍河部分河段進行了整治。設計標準為20年一遇,並採用1963年洪水校核。北郭村站設計流量 3000m3/s,陳村分洪道以下設計流量1500m3/s 。原設計右堤為主堤,堤頂寬8m,超高1.5m;左堤為次堤,堤頂寬8m,超高1m。陳村分洪道始建於1956年,分洪口門設在河北省蠡縣瀦龍河左堤北陳村,口門至高陽縣城南分洪道全長28km。原設計治理標準為20年一遇,設計分洪流量1500 m3/s 。左右堤堤頂超高均為1.0m 。

唐河、新唐河

唐河是大清河南支的一條主要幹流,發源於山西省渾源縣,於安新縣韓村入白洋淀,全長273km。流域面積4990k㎡,其中,西大洋水庫控制面積4420 k㎡。西大洋水庫以下河道長125km,其中,西大洋水庫以下至東石橋段稱唐河,長101.7km;東石橋至韓村閘稱新唐河,長23.3km。西大洋水庫至清苑縣溫仁段為地下河,自清苑縣王力村起築有堤埝。唐河、新唐河原設計標準為20年一遇,唐河設計流量為900m3/s。1966年將清水河併入唐河,新唐河按10年一遇設計流量2300m3/s進行了治理。1973年牛角以下新唐河又按20年一遇設計流量3990 m3/s進行了整治,兩堤頂寬8m。1975年在唐河兩側開挖了深水河槽,並在河灘築了新堤,建成南北兩個蓄污水庫,北庫工程建成後即已運用,常年存蓄保定市排放的工業污水,南庫尚未啟用。

新蓋房分洪道

新蓋房分洪道是大清河北支洪水的主要泄洪通道。自新蓋房樞紐起至雄縣陳家柳揚水站止,全長32km。下經溢流窪進入東淀。分洪道始建於1951年,並於1956年擴建,原設計流量2000m3/s,1970 年大清河北支治理,修建了新蓋房樞紐,並完成了新蓋房分洪道復堤工程,設計標準達到20年一遇,設計流量5000m3/s。左堤為主堤,長32km,頂寬 8m,設計堤頂超高2m;右堤為次堤,長32.3km,頂寬8m,設計超高1.5m。堤防的內外邊坡均為1:3。分洪道河底縱坡為 1/3700~1/5900,兩堤間距700~2700m。

白溝引河

白溝引河建於1970年,是溝通大清河系北支和白洋淀的輸水工程。自新蓋房樞紐引河閘開始至白洋淀新安北堤(容城縣留村東)止,全長12km。河底寬100~150m,縱坡1/12000。引河閘以下至復興莊段兩岸無堤。復興莊以下至留通段兩岸築堤,右堤長9.3km,左堤長9.5km。其右堤為主堤,頂寬8m,設計超高2m;左堤為次堤,頂寬6m,設計超高2m。堤防邊坡:臨水坡平台以上1:3,平台以下1:5;背水坡均為1:3。兩堤堤距244~268m,設計流量500m3/s

大清河

大清河從新蓋房樞紐開始,至東淀第六堡結束,共分三段:新蓋房~任莊子段,設計流量67m3/s;任莊子~台頭鎮段,設計流量800m3/s;台頭鎮~第六堡段,設計流量400m3/s。大清河任莊子以上段已改為灌溉渠,汛期基本不承擔泄洪任務,僅承擔宣洩部分小洪水任務。任莊子~台頭鎮段1970年河北省進行過擴挖、疏浚,現狀行洪能力為800m3/s。台頭鎮段尚未擴挖、存在卡口,大清河台頭鎮~第六堡段現狀行洪能力為400m3/s。

獨流減河

獨流減河建於1953年,為東淀分流入海的泄流工程。進口建有8孔進洪舊閘一座,設計流量840m3/s。河道從第六堡開始至萬家碼頭,與馬廠減河平交後經北大港入海。原設計流量1020m3/s,河道全長43.5km。1969年治理大清河中下游時,進口建獨流進洪新閘一座,設計流量2360m3/s。並對獨流減河按3200m3/s規模進行了擴建。上段獨流進洪閘至管鋪頭長約18.5km進行了深挖、展堤和復堤。兩堤堤距850m,下段管鋪頭到萬家碼頭進行了疏浚和堤防加固,河內開闢了南、北兩個深槽。其中管鋪頭18 450~32 000深槽底寬各260m,32 000~43 500(萬家碼頭)深槽底寬各為320m。兩堤堤距1020m。萬家碼頭以下北大港段辟有寬5km的行洪道,行洪道長18.7km,其南北兩側分別開挖了一個40m和35m寬的深槽。行洪道下口東千米橋以下至獨流減河防潮閘河道長5.6km,堤距1000m。河內辟有底寬各為120m的兩個深槽。海口建有設計流量為 3200m3/s的防潮閘一座(1994年按原規模改建完畢)。防潮閘以下獨流減河尾渠長2km,底寬260~50m。

污染與治理

大清河:污染30年 今朝泛清波

大清河大清河

大清河從丹東鳳城市流入鞍山岫巖,最終匯入哨子河。30多年前,其上游建了多家選礦廠,選礦生成的廢水直接排放到河水中,造成污染。大清河流入岫巖的石廟子段,河水由於鉛、鋅、鐵等尾礦的沉積已經變成了黑色,河底的淤泥最深的地方有三尺厚。

為解決大清河的污染問題,鞍山市與岫巖縣環保部門多次協調,最終促成了鞍山、丹東共同辦公,將污染最大的鐵礦企業封停,責令其馬上建設污水處理回用設施,其他小企業必須將污水排放管道直接連到這家大企業的污染循環管道中,進行共同淨化。污水管道鋪設工作現已全部完成,為恢復乾淨的河道,鳳城又對河道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淤,大清河終於流出了清水。環保部門還開設投訴熱線,避免偷排現象再次發生。

環境保護

(圖)大清河大清河

大清河是汶河洪水進入東平湖的必經之路,河道全長30公里。兩岸有不少企業,直接向大清河排放污水,造成水 質污染,生態環境惡化,給兩岸人民民眾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為此,東平縣政府下大力氣、下大決心,在上游縣市區的配合下,關停並轉了一批污染企業。並在尚流澤建立了環境監測站,投資50餘萬元購買了監測設備,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河道采砂管理局,組織縣直有關部門對全縣境內的采砂統一進行了治理,不符合要求的沙場、采砂船一律關停,減少了采砂船隻帶來的污染。現在,河水可見度達半米以上,水質明顯改善,養魚的、捕魚的、戲水的,越來越多,兩岸的居民再也不怕喝到污染的水了。

利用價值

大清河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河堤兩岸楊柳成帶,綿綿數十里,防風固堤,蔚為壯觀。北有白佛山、稻屯窪,站 在白佛山頂,舉目南眺,大清河尤如銀蛇舞動。大清河不僅風景秀麗,資源亦十分豐富,除了盛產魚、蝦水產品,河沙儲量大,約6000萬噸。沿河兩岸的民眾在河裡取沙、運沙,沙場隨處可見,年開採、儲運量150萬噸以上,經濟收入十分可觀。

大清河鹽場

河北長蘆大清河鹽化有限公司是集製鹽、化工以及海洋化工產品為一體的國有大型現代化企業,長蘆鹽區四大海鹽生產企業之一,中國製鹽業百強企業、行業優勢企業。公司占地總面積97平方公里,現有職工2326人,主產品原鹽年生產能力60萬噸,年銷售收入億元左右,利稅2000萬以上。原鹽質量保持國家優一級品標準,“雙鯨牌”商標獲河 北省著名商標。1996年由國家外經貿部授予企業自營進出口權,公司洗鹽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朝鮮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大清河鹽化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東南100公里的樂亭縣境內,向東距離京唐港25公里,向北5公里是環渤海公路,藉助京唐港配套的鐵路及唐港高速公路,公司產品可以便捷實現海運及公路、鐵路的運輸。按照唐山市經濟發展的戰略布局,公司利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將集團公司打造成全國的海鹽生產、海鹽出口、海水養殖和具有鹽業特色的旅遊觀光四大基地。

防洪抗旱

(圖)大清河大清河

新中國成立後,對流域內水旱災害進行了一系列治理。初期(1949~1957年)整修了舊時代遺留下來的殘破堤防, 整治河道,展堤開步,加固險工,新辟了分洪道、獨流減河、趙王新渠和陳村分洪道等,並興建一些固定分洪口門和泄洪、進洪閘工程。隨後,在上游山區興建了大中小型各類水庫120多座,其中大型水庫有王快、橫山嶺、口頭、西大洋、安各莊、瀑河等,有效地控制了洪水,並發揮了灌溉、發電和養等綜合效益。1963年大水後,對大清河進行了全面整治開闢了唐河新道、棗林莊行洪道及入海尾閭、白溝引河;擴挖、疏浚了棗林莊行洪道、趙王新渠、東淀內的大清河及中亭河、獨流減河;對牛角窪、趙王新渠下口和石溝等處進行了開卡,對北系河道堤防、白洋淀千里堤、東淀中亭堤和隔淀堤、獨流減河左右堤等都進行了復堤、展堤;興建了棗林莊和新蓋房兩大樞紐工程,使南北兩水系水源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經過大規模治理,當時治理後河道已達到10年一遇至20年一遇防洪標準。

在防治洪水過程中,還大力開展了抗旱灌溉工程。現有灌溉設施控制面積1 839萬畝,其中 萬畝以上灌區24處,井灌控制面積1347萬畝;在低洼易澇和封閉地區興建揚水泵站120多座, 總揚水能力1326立方米每秒,有效地抗禦了水旱災害,保證了農業的穩產增收。

防洪治理

任丘白洋淀棗林莊樞紐。攝於1979年,曹亞非攝影並提供任丘白洋淀棗林莊樞紐。攝於1979年,曹亞非攝影並提供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流域內水旱災害進行了一系列治理。初期(1949~1957年)整修了舊時代遺留下來的殘破堤防,整治河道,展堤開步,加固險工,新辟了分洪道、獨流減河、 趙王新渠和陳村分洪道等,並興建一些固定分洪口門和泄洪、進洪閘工程。隨後,在上游山 區興建了大中小型各類水庫120多座,其中大型水庫有王快、橫山嶺、口頭、西大洋、安各 莊、瀑河等,有效地控制了洪水,並發揮了灌溉、發電和養魚等綜合效益。1963年大水後, 對大清河進行了全面整治開闢了唐河新道、棗林莊行洪道及入海尾閭、白溝引河;擴挖、疏浚了棗林莊行洪道、趙王新渠、東淀內的大清河及中亭河、獨流減河;對牛角窪、趙王新渠下口和石溝等處進行了開卡,對北系河道堤防、白洋淀千里堤 、東淀中亭堤和隔淀堤、獨流減河左右堤等都進行了復堤、展堤;興建了棗林莊和新蓋房兩大樞紐工程,使南北兩水系水源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經過大規模治理,當時治理後河道已達到10年一遇至20年一遇防洪標準。

在防治洪水過程中,還大力開展了抗旱灌溉工程。現有灌溉設施控制面積1 839萬畝,其中 萬畝以上灌區24處,井灌控制面積1347萬畝;在低洼易澇和封閉地區興建揚水泵站120多座, 總揚水能力1326立方米每秒,有效地抗禦了水旱災害,保證了農業的穩產增收。

大清河水系的河流

大清河水系位於海河流域的中部,西起太行山區,東至渤海灣,北界永定河,南臨子牙河。流域面積43060k㎡(其中山區占43%,平原占57%),流經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四省(市)。上游分為南、北兩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