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河

雲中河

雲中河發源於雲中山,屬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滹沱河的一級支流,忻府區境內長58公里,流域面積約計800平方公里,自米家寨出山後,分為南北雲中河。南雲中河治理工程的建設,既可以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又能發揮調蓄功能用來灌溉,還具有生態景觀和城市建設多種功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市最大的以河道整治為重點的綜合治理工程,可真正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成為宜居、宜業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和魅力城市建設的亮點。

基本信息

河流簡介

雲中河雲中河

南雲中河經沙窪、東馮城、播明、曹張到定襄注入滹沱河,南雲中河幹流全長36.5公里,流經忻府區及定襄縣,流域面積317平方公里,是忻州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區域;北雲中河經石家莊、唐林、秦家莊至原平入滹沱河。

自然條件

雲中河雲中河

流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自東向西隨地勢升高而遞減,年降水量400~700毫米,集中於夏季。地表徑流主要由降雨補給。年均徑流量約2億立方米,分布不均,愈往上游愈小。徑流的年內分配也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多水年的水量為少水年的10倍。由暴雨釀成的洪水,峰高量大,陡漲陡落,主要來自幹流和冶河,多發生在7~8月。含沙量1.4千克/立方米,年輸沙量292噸。

水利開發及保護

“忻州市南雲中河治理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南雲中河為重點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2009年度市政府的九大工程之一。該工程位於南雲中河城區段,西起大運高速公路上游400米處,東至北同蒲鐵路播明橋下游300米處,全長6.51公里,建設概算投資69698.25萬元。

雲中河雲中河

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為:建設百年一遇防洪標準的河道堤防6.51公里,並對河道進行清淤、防滲處理;河道內布設7道橡膠壩,壩高2.5-3.0米,形成寬度為80—120米、長度為6.385公里、面積63萬平方米的水面;河道兩側為100-120米綠化景觀帶和濱河南、北交通搶險路。

南雲中河整體景觀採用自然形式,河道橫斷面為複式斷面,結合生態美化,分別設定台階式、自然草坡、碧水沙灘、自然疊石、親水平台等斷面形式,突出“生活、休閒、娛樂”的設計理念,依託忻州地區的自然山水及景觀資源,架構起“山、水、林、路、城”的點線面有機整體。

南雲中河治理工程的建設,既可以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又能發揮調蓄功能用來灌溉,還具有生態景觀和城市建設多種功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市最大的以河道整治為重點的綜合治理工程,可真正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成為宜居、宜業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和魅力城市建設的亮點。

雲中河雲中河

自2009年3月開工以來,到目前,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1984.26萬元,治理河道1.8公里。5#、6#蓄水池已成功蓄水。園林綠化工程首期已基本成景,二期正在緊張施工中。1#、2#橡膠壩安裝及3#壩鋪蓋,消力池、3#蓄水池新增的回水灣岸牆、防滲和跨河景觀橋,2#蓄水池設計調整後的水平防滲以及過河光纜隧道等工程正在建設中。

南雲中河治理工程的建設,既可以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又能發揮調蓄功能用來灌溉,還具有生態景觀和城市建設多種功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市最大的以河道整治為重點的綜合治理工程,可真正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成為宜居、宜業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和魅力城市建設的亮點

大清河水系的河流

大清河水系位於海河流域的中部,西起太行山區,東至渤海灣,北界永定河,南臨子牙河。流域面積43060k㎡(其中山區占43%,平原占57%),流經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四省(市)。上游分為南、北兩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