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發生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打破國民黨軍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亦稱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圍剿”計畫的進攻作戰。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正文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打破國民黨軍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亦稱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圍剿”計畫的進攻作戰。
1931年5月,鄂豫皖蘇區打破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後,蘇區和紅軍迅速發展。11月,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轄第 4軍(下屬第10、第11、第12師)和第25軍(轄第73師),總兵力近 3萬人。蘇區和紅軍的迅速發展,引起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不安。從1931年 9月起,蔣介石就著手籌劃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三次“圍剿”。到11月,集結在蘇區周圍的國民黨軍增加到15個師。其中 4個師在豫東南地區,7個師在鄂東地區,4個師在皖西地區。但是,“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抗日反蔣鬥爭空前高漲,國民黨內部的矛盾也日益加劇,因此國民黨軍的“圍剿”行動遲遲未能開始,仍處於分散防守狀態。在此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主動向國民黨軍進攻。紅四方面軍根據上述決定,從1931年11月至1932年6月,連續進行了一系列的進攻戰役。
黃安戰役 黃安(今紅安)城是國民黨軍伸入鄂豫皖蘇區南部的一個比較突出的據點,由第69師據守。其師部及第206旅駐城內,第207旅及配屬該師的第30師1個團駐守城外。紅四方面軍總部決定以第11、第12師及第10師1個團和黃安獨立團共8個團的兵力,發起黃安戰役。1931年11月10~20日,紅軍掃清了黃安外圍據點,切斷了城內外國民黨軍的聯繫,之後又連續擊潰城內守軍的反擊和第30、第33師的增援。12月22日,紅軍在列寧號飛機(繳獲國民黨軍飛機,後命名)支援下,對黃安城發起總攻,於當夜突破城垣,衝進城內(見彩圖)。守軍在突圍中被全殲於城郊,第69師師長趙冠英被俘。是役共殲國民黨軍約1.5萬人。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商潢戰役 黃安戰役後,紅四方面軍總部為尋殲豫東南地區之國民黨軍,向北發展根據地,經短期休整即率主力北上。此時,國民黨軍沿潢川、商城公路一線部署了第 2、第12師、獨立第33旅和第58師,南與控制商城南部和麻城東北部的國民黨地方武裝相接,使鄂豫皖蘇區的皖西與鄂豫邊被其分割。紅四方面軍總部決定集中 4個師,首先圍殲位於商潢公路沿線傳流店、杜傅店、江家集諸地之敵,然後伺機奪取商城,打破敵之分割。1932年 1月22日,紅軍攻占潢川城南之北亞港。在紅軍實施分割包圍時,上述各地國民黨軍懼怕被殲,迅速縮回潢川。紅四方面軍遂以一部兵力圍逼商城,將主力隱蔽集結於商潢公路兩側待機殲滅潢川援兵。1月31日,國民黨軍3個師又1個旅,由潢川分兩路向商城增援。紅四方面軍主力以正面阻擊和兩翼迂迴相結合的戰術,戰至2月2日將其全部擊潰,直逼潢川近郊。據守商城之第58師待援無望,棄城南逃麻城。是役殲滅國民黨軍5000餘人,使皖西與鄂豫邊革命根據地連成了一片。
蘇家埠戰役 商潢戰役後,國民黨軍繼續處於守勢,皖西地區只有4個師又2個旅,防區廣闊,兵力分散。紅四方面軍總部決定將第12師留置商潢地區,率主力東進尋殲皖西之敵。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3月20日,紅軍主力進至獨山鎮地區。這時皖西國民黨軍的分布是:第46師師部率第137旅、警備第2旅各1個團及第55師之第163旅駐六安;第137旅旅部率另1個團駐馬家庵;警備第2旅之另1個團駐韓擺渡;第138旅及第136旅旅部率1個團駐蘇家埠;第136旅之另 1個團駐青山店;警備第 1旅駐霍山。第55師之另2個旅及第57、第7師等部,分駐合肥、潛山、蚌埠,均距六安、霍山較遠。依據上述情況,紅四方面軍總部決定以地方武裝從西面襲擾、迷惑敵人,率 3個師自兩河口東渡淠河,發起蘇家埠戰役。
3月21日夜,紅軍渡過淠河。22日,紅73師和霍山獨立團圍攻青山店,紅10師進圍蘇家埠,紅11師逼近六安城郊。韓擺渡、馬家庵守軍懾於紅軍攻勢,遁入六安。23日,六安國民黨軍兩個團出援,遭紅軍打擊後,1個團被圍於韓擺渡,1個團逃入蘇家埠。紅四方面軍總部鑒於蘇家埠、青山店寨高壕深,強攻不易奏效,決定採取圍點打援戰法,以圍攻蘇家埠、青山店之敵,吸引六安、霍山之敵出援予以各個殲滅。當即調整部署:以紅10師主力圍困蘇家埠;紅11師 1個團和六安獨立團圍困韓擺渡;紅11師主力置於六安西南之平頭崗、樊通橋一線,準備殲擊六安援兵;紅73師和霍山獨立團圍困青山店,並相機殲擊可能由霍山出援之敵;紅10師 1個團為總預備隊。31日,六、霍兩地國民黨軍同時出援。在紅軍打擊下,六安援兵4個團,1個團被殲,1個團進入韓擺渡,2個團逃回;霍山援兵也被擊潰。蘇家埠守軍突圍未逞;青山店守軍突圍中大部被殲,一部逃入蘇家埠。至此,蘇家埠、韓擺渡兩地聚集國民黨軍達6個團,在紅軍圍困下,糧食困難,異常驚慌。
4月下旬,蔣介石任命第7師師長厲式鼎為皖西“剿共”總指揮,指揮13個團約 2萬人自合肥大舉西援。紅四方面軍總部判斷:援敵雖多,但道遠師疲,建制雜亂,士氣低落,有殲滅援敵於運動中之可能。因此,決定以小部兵力會同赤衛軍連續圍困蘇家埠、韓擺渡,並監視六安之敵,紅73師於陡拔河以西樊通橋地區正面阻擊援敵,並以1個營協同六安獨立團進至陡拔河以東地區誘敵西進;紅10、紅11師主力分置於紅73師兩翼,準備對敵實施迂迴包圍。
5月2日,當國民黨軍第7師之第19旅渡過陡拔河,而大量後續部隊尚在對岸時,紅73師乘第19旅半渡之際發起猛攻。已過河之國民黨軍被迫後撤,未過河部隊不明情況繼續前進,一時前退後擁,混亂不堪。其後續部隊發現前面失利,急忙搶占高地,企圖穩住陣腳。紅10、紅11師迅速從兩翼包抄過去,紅73師突入其縱深,摧毀其指揮機構,俘厲式鼎。經整日激戰,國民黨軍2萬援軍除少數漏網外均被紅軍殲滅。蘇家埠、韓擺渡兩地國民黨軍在待援無望、內無糧草的情況下,於5月8日向紅軍投降。
蘇家埠戰役歷時48天,共殲國民黨軍 3萬餘人,解放了淠河以東廣大地區。這是鄂豫皖蘇區紅軍的空前大捷,也是中國工農紅軍戰史上的大勝仗之一。
潢光戰役 蘇家埠戰役後,紅四方面軍以新組成之第25軍第74、第75兩師留皖西,主力於 6月初西返商城地區與第12師會合;中旬,紅四方面軍主力向潢川、光山之間地區國民黨軍第75、第76師及新編第20師發起進攻。12日,紅10師攻擊椿樹店和槐樹店,殲新編第20師1個團大部,並進逼光山;13日,紅12師和紅11師分別攻克雙柳樹和璞塔集,殲第76師等部4個團和民團一部。16日拂曉,紅73師等部在仁和集和談樓地區,殲第76師1個旅。是役共殲國民黨正規軍及民團近萬人。
紅四方面軍進行的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四次進攻戰役,取得了共殲國民黨軍近40個團6萬餘人的重大勝利,打破了國民黨軍第三次“圍剿”的計畫。紅四方面軍發展到共約 4.5萬人。蘇區擁有黃安、商城、霍丘、英山、羅田、廣濟 6座縣城,建立起26個縣的革命政權,人口約 350萬。開創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鄂豫皖蘇區最興盛的局面。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