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

白屈菜

白屈菜多年生草本,別名:地黃連、牛金花、土黃連、八步緊、斷腸草、山西瓜、雄黃草、山黃連、假黃連、小野人血草、黃湯子、胡黃連、小黃連,高30-100cm,含橘黃色乳汁。主根粗壯,圓錐形,土黃色或暗褐色,密生鬚根。莖直立,多分枝,有白粉,具白色細長柔毛,全草入藥有鎮病、止咳、利尿、解毒等功效。主治:鎮病;止咳;利尿;解毒。主胃痛;腹痛;腸炎;痢疾;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咳嗽;黃疸;水腫;腹水;疥癬瘡腫;蛇蟲咬傷。

基本信息

植物信息

白屈菜白屈菜
名稱:白屈菜

學名:ChelidoniummaiusL.

別名:山黃連、土黃連、牛金花、八步緊、斷腸草[北京]

分布:主要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新疆山東江蘇江西河南四川等省(區)。

出處:出自《救荒本草》。

英文名:GreaterCelandineHerb,HerbofGreaterCelandine

藥材基源:罌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名:ChelidoniummajusL.[C.majusL.var.grandiflorumDC.]

採收和儲藏:盛花期採收,割取地上部分,曬乾,貯放於通風乾燥處。亦可鮮用。

白屈菜白屈菜

生態環境:生於山谷濕潤地、水溝邊、綠林草地或草叢中、住宅附近。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江蘇、江西、四川等地。

毒性:原阿片鹼對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36.5mg/kg;隱品鹼性對豚鼠皮下注射的最小致死量為190mg/kg;血根鹼對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19.4mg/公斤。

性味:苦;涼;有毒

歸經:肺;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汁塗;或研粉調塗。

形態特徵

白屈菜白屈菜
白屈菜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含橘黃色乳汁。主根粗壯,圓錐形,土黃色或暗褐色,密生鬚根。莖直立,多分枝,有白粉,具白色細長柔毛。葉互生,一至二回奇數羽狀分裂;基生葉長10-15cm,裂片5-8對,裂片先端鈍,邊緣具不整齊缺刻;莖生葉長5-10cm,裂片2-4對,邊緣具不整齊缺刻,上面近無毛,褐色,下面疏生柔毛,脈上更明顯,綠白色。花數朵,排列成傘形聚傘花序,花梗長短不一;苞片小,卵形,長約1.5mm;萼片2枚,橢圓形,淡綠色,疏生柔毛,早落;花瓣4枚,卵圓形或長卵狀倒卵形,黃色,長0.8-1.6cm,寬0.7-1.4cm,兩面光滑,雄蕊多數,分離;雌蕊細圓柱形,花柱短,柱頭頭狀,2淺裂,密生乳頭狀突起。蒴果長角形,長2-4.5cm,直徑約2mm,直立,灰綠色,成熟時由下向上2瓣。種子多數細小,卵球形,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於山坡或山谷林邊草地。分布在四川、新疆、華北和東北;亞洲的北部和西部,歐洲也有。本植物的根(白屈菜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此外,尚有大花白屈菜,花較大,花瓣廣卵形,長1.3~1.5厘米。分布東北各地。

科屬介紹

白屈菜白屈菜
罌粟科Papaveraceae
簡述:草本,很少灌木,常有乳白色或黃色汁液;葉互生,很少上部對生或輪生,全緣或分裂,無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單花頂生或組成圓錐花序、總狀花序或聚傘花序,稀成傘形花序式排列;萼片2-3,早落;花瓣4-6,稀更多或無花瓣,脫落,覆瓦狀排列,常有皺紋;雄蕊多數,離生或4或6枚,有時合生成2束;雌蕊由2至數合生心皮所組成;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數,生於側膜胎座上,花柱短或無,柱頭與心皮同數;蒴果瓣裂或頂孔開裂。一年或兩年生草本植物,是提取毒品海洛因的重要毒品原植物,它和大麻古柯並稱為三大毒品植物。

罌粟科家族中共有28屬,250多個品種(其中只有鴉片罌粟包鱗罌粟能產生鴉片,現在金三角地區栽培的就是鴉片罌粟)。罌粟屬罌粟科罌粟屬中的栽培種,學名PapaversomniferumL.,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古名罌子粟、阿芙蓉。罌粟幼株、果實的乳汁和果殼供藥用。原產歐洲南部及亞洲伊朗、土耳其等地。公元7世紀時由波斯地區傳入中國。

罌粟株高60-100cm。莖平滑,被有白粉。葉互生,灰綠色,無柄,抱莖,長橢圓形。花芽常下垂,單生,開時直立,花大而艷麗,萼片2枚,綠色,早落;花瓣4枚,有紅色、黃色、白色、粉紅色、紫色等,可能是嗎啡作用於神經系統的原因,罌粟花施放出一股不同於其它花香的氣味,吸入肺腑會產生異樣的衝動。罌粟果長橢圓形或壺狀,黃褐色或淡褐色,平滑,具縱紋。種子多數,腎形,細小。花期4月至5月,果期6月至8月。

乳汁(即鴉片)中含多種生物鹼、嗎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與蒂巴因(Thebaine),對中樞神經有興奮、鎮痛、鎮咳和催眠作用。罌粟鹼(Papaverine)、那可汀(Narcotine、那碎因(Narceine)等對平滑肌有明顯的解痙作用;罌粟果殼(即米殼)性微寒,味酸澀,有小毒,含低量嗎啡等生物鹼。有斂肺、澀腸、止痛的作用。用於久咳、久瀉、脫肛、脘腹疼痛。本品易成癮,不宜常服。

化學成份

白屈菜白屈菜
地上部分含白屈菜鹼(chelidonine),原阿片鹼(ProtoPine),消鏇金罌粟鹼(styloPine),左鏇金罌粟鹼,別隱品鹼(allocryptopine),白屈菜玉紅鹼(chlirubin),血根鹼(san-guinarine),白屈菜紅鹼(chelerythrine),黃連鹼(coptisine),左鏇金罌粟鹼β-甲羥化物(stylopineβ-methohydroxide),左鏇金罌粟鹼a-甲羥化物,小聚鹼(berberine),刻葉紫堇明鹼(corysamine),鷹爪豆鹼(sparteine),羥基血根鹼(hydroxysanguinarine),羥基白屈萊鹼(hydroxychelidonine),高白屈菜鹼(homochelidonine)等生物鹼,還含白屈菜醇(celidoniol)。莖葉還含膽鹼(choline),甲胺(methylamine),組胺(histamine),酪胺(tyramine),皂甙及游離黃酮醇。

另白屈菜全草粗粉中還分離出消鏇四氫黃連鹼(tetrahy-drocoptisine),6-甲氧基二氫血根鹼,6-甲氧基二氫白屈菜紅鹼,8-氧黃連鹼(8-oxocoptisine),四氫小檗鹼(canadine)等生物鹼。

白屈菜根莖生物鹼含量最高,在莖形成期,根莖、根、葉叢所含生物鹼分別可達15%,12%和10.5%,而在開花期生物鹼含量最低,根莖、根、莖葉所含生物鹼分別僅為0.8%,0.8%和0.5%。

白屈菜乳汁含血根鹼,白屈菜紅鹼,小檗鹼,黃連鹼等生物鹼,還含酚類化合物及白屈菜酸(chelidonicacid)。

白屈菜在開花期,葉中維生素C含量可高達834mg/100g,而在果實成熟期其所含維生素C僅為231mg/l00g。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最低。

藥理作用

白屈菜白屈菜
1、白屈菜鹼的作用:

(1)對肌肉的作用:在化學上與罌粟鹼同屬苯異喹啉類,作用亦相似,能抑制各種平滑肌,有解痙作用,而毒性則較低。對平滑肌之抑制屬直接作用,因為它不僅能對抗匹羅卡品,且可對抗組織胺甚至氯化鋇(毛果芸香鹼、白屈菜總鹼)的作用,對兔離體小腸之解痙效力,以重量計,約為罌栗鹼的53%,白屈菜注射液還能解除豚鼠離體腸管由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痙摩收縮。也有人報告,低濃度能提高離體兔腸、子宮的張力,而較高濃度方呈抑制作用,大劑量還能抑制心肌、減慢心率、停止於擴張期,對橫紋肌也有抑制作用。白屈菜總鹼對平滑肌呈興奮作用。

(2)對神經系統的作用:白屈菜鹼屬原鴉片鹼一類,也能抑制中樞。與嗎啡相比,它對末梢的作用較強,而對中樞則較弱,有某些鎮痛及催眠作用,白屈菜注射液對小鼠能產生中樞抑制作用,使自發活動減少,熱板法、醋酸扭體法實驗表明對小有鎮痛作用。治療劑量不抑制呼吸,大量可減慢之;對反射無明顯抑制,亦無脊髓性興奮;能麻痹感覺及運動神經末梢,但對神經乾無作用。

(3)抗腫瘤作用:白屈菜鹼是一種有絲分裂毒,可使小鼠移植性腹水癌細胞的高三倍體(hypertriplokd)的中、晚期分裂指數發生改變,呈顯著的阻斷分裂作用,給予125mg/kg後12小時,停止於中期分裂的占23.1%;在體外2.5×10(-6)M,能抑制纖維母細胞之有絲分裂。能延緩惡性腫瘤之生長。對小鼠肉瘤-180、艾氏瘤雖有抑制,但副作用及毒性大。原阿片鹼亦有抗癌作用。亦有報導白屈菜鹼和原阿片鹼的抗癌作用不明顯,而40%的白屈菜甲醇提取物卻有明顯的抗癌活性;有謂白屈菜提取物對小鼠淋巴白血病L1210及大鼠肉瘤W256並無抑制作用,但在組織培養中對EaglesPKB鼻咽癌細胞呈細胞毒作用,產生細胞毒作用的成分之一為黃連鹼。對鼠Jensen肉瘤無作用。

白屈菜白屈菜

(4)其他作用:對貓的血壓可引起輕度而持久的降低;延遲或阻止豚鼠的組織胺性休克或由抗原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動物實驗,無利膽作用,據云人內服白屈菜製劑可使心跳略慢、血壓下降,並有利膽作用。

2、其他生物鹼的作用:血根鹼中毒量引起短時麻醉後,可發生士的寧樣驚厥,增進腸蠕動及唾液分泌,對局部也是先刺激而後轉入麻痹;還能降低膽鹼酯酶的活性,增加組織對乙醯膽鹼的敏感性,提高小腸、子宮平滑肌的張力。α-高白屈菜鹼作用類似白屈菜鹼;β-高白屈菜鹼為痙攣毒,有局部麻醉作用。多實槐子鹼(帕黑卡品)有神經節阻斷及增強子宮的作用,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過程(條件反射及腦電圖的試驗)。白屈菜紅鹼和某種Stilbylamine類,可能與本植物能去除皮膚贅疣的作用有關。這些成分在植物乾燥時,很易變化。白屈菜中的黃連鹼是一種細胞毒,小檗鹼可能與其抗菌、利膽等有關。總鹼在體外能抑制革蘭氏陽性細菌、結核桿菌真菌等。原阿片鹼、血根鹼和白屈菜鹼716.7μg/ml濃度,對考夫曼-沃爾夫毛癬菌及絮狀表皮癬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含某種未知成分,能興奮心臟、升高血壓、擴張冠狀血管

製劑

白屈菜白屈菜

1、止痛酊取白屈菜20g,橙皮10g,切細後置密閉容器中,加50%乙醇浸泡3天,過濾(藥渣用紗布擠壓),添加適量50%乙醇製成100ml,濾清即得。

2、注射液將白屈菜(風乾全草)20g磨成粗粉,加pH4的硫酸水浸液,煎煮2次,每次30分鐘。紗布過濾,合併濾液,濃縮至稠糖漿狀。緩緩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pH9-10,放置,待溶液中析出棕色沉澱,濾出沉澱,加乙醇使其溶解,用3號垂熔漏斗過濾,濾液回收乙醇,然後加pH4-5磷酸水使總體積為100m1,加苯甲醇1ml,過濾、灌封、滅菌。

功能主治

鎮痛,止咳,利尿解毒。治胃腸疼痛,黃疸,水腫,疥癬瘡腫,蛇蟲咬傷。

白屈菜白屈菜

①《中國藥植志》:治胃腸疼痛及潰瘍。外用為疥癬藥及消腫藥,以生汁塗布之。

《山西中藥志》:下心火,退燒解熱,消炎殺菌,鎮痛鎮靜。

《四川中藥志》:治肝硬化,皮膚結核,腳氣病,膽囊病及水腫黃疸。

④《陝西中藥志》:治毒蛇咬傷,止疼消腫。

⑤《北方常用中草藥》:有鎮痛,止咳,殺菌,利尿,解瘡毒之功。治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腹痛,瀉痢,咳嗽,肝硬化腹水。

附方

①治水腫黃疸:白屈菜、蒲公英商陸臭草根茵陳。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白屈菜白屈菜

②治腸胃疼痛:白屈菜、丁香烏賊骨浙貝母膽南星冬瓜仁。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頑癬:鮮白屈菜用50%的酒精浸泡,擦患處。(《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瘡腫:鮮白屈菜搗爛敷患處。(《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⑤治胃痛,瀉痢腹痛,咳嗽:白屈菜五分至二錢,水煎服。(《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⑥治稻田皮炎,毒蟲咬傷,疥癬:白屈菜搗爛外敷或製成浸膏塗患處。(《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臨床套用
①治療百日咳取白屈菜全草製成100%糖漿,小兒6個月以內每次5~8毫升,6個月至1歲8~10毫升,1~3歲10~15毫升,3~6歲15~29毫升,6歲以上20~30毫升,每日3次,飯前服。單純型連服8天,混合型12天。治療500例,治癒355例,好轉116例,有效率為94.2%。以單純型效果較好;混合型宜並用抗菌藥物。

②治療慢性氣管炎取白屈菜全株1斤,生甘草1兩,加水共煎3次,藥液混合再濃縮使每100毫升約含生藥4錢,每日3次,每次30毫升。治療34例,近期控制7例,顯效15例。亦可製成浸膏片(每片含浸膏0.5克),每服4片,每日3次。療效與煎劑相似。成熟之白屈菜效果似較好,反之則差,且易產生副作用。 

③治療青年扁平疣取新鮮全草榨汁,以棉球蘸汁擦患處,每日3次,每次5~15分鐘,痊癒為止。治療18例,治癒4例,顯效3例,有效4例,5例結果不明。用藥後半數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狀,如疼痛、瘙癢等。

④用作鎮痛解痙劑取白屈菜、地榆等量,製成千浸膏粉,日服3次,每次1~2克。對於胃腸平滑肌痙攣引起的疼痛,有緩解作用。

栽培技術

1、選地:根據白屈菜的生物特性和對生態環境條件的要求,選擇土壤肥沃、質地疏鬆、排水良好、保水力強的沙質壤土栽培,有利於生長發育。

白屈菜白屈菜

2、整地:白屈菜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要求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應在選好土地的基礎上進行深翻,一般為30-40cm。結合翻地施底肥,以腐熟有機肥料為佳,每667平方米施5000-6000kg,過磷酸鈣25kg,翻後要整平耙細。

3、作畦:於播種前7-10天作畦,以防土壤透風,有利於幼苗紮根成活。畦面寬1m,畦長20m。

4、播種:春、夏、秋播均可,一般為春播。播種前1-2天要灌足底水,待土壤表層晾乾後,將畦面耙細整平,按行距100cm開淺溝,進行條播。播種時將種子與等量細沙混拌均勻,然後均勻撒於溝內,覆土5cm,輕輕鎮壓。

田間管理

1、間苗

播種後約15天出苗,當苗出齊後,過密處適當間拔。幼苗5-6片葉時,按株距25-30cm定苗。

白屈菜白屈菜

2、調節溫濕度

白屈菜喜濕潤、耐寒。有條件可在畦床上架上草簾或葦簾。畦內土壤濕度保持在50%左右,不能過濕。開花前澆水2-3次,調節土壤墒情。

3、除草鬆土

幼苗期要結合間苗和定苗及時拔除小草,以後每澆水1次或下1次雨都要鬆土1次,並除去雜草。

4、適時追肥

在生長期要進行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8-10kg或施複合肥15kg。

5、病蟲害防治

危害白屈菜的地下害蟲常見有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可在整地時,施入1000倍液的辛硫磷藥液噴灑消毒。地上枝葉出現斑桔病時,及時用雙效靈300-500倍液、50%多菌靈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進行噴灑,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鑑別

性狀鑑別:根圓錐狀,密生鬚根。莖圓柱形,中空;表面黃綠色,有白粉;質輕易折斷。葉互生,多皺縮破碎;葉片完整者羽狀分裂,裂片先端鈍,邊緣具不整齊的缺刻,上面黃綠色,下面灰綠色,具白色柔毛,尤以葉脈為多。花瓣4片,卵圓形,黃色,常已脫落。蒴果細圓柱形,有眾多細小、黑色具光澤的卵形種子。氣微,味微苦。

白屈菜白屈菜

顯微鑑別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不定式;裂片先端葉緣細胞壁呈乳頭狀突起。上下表面疏生多細胞非腺毛,以下面葉脈處較多而且長。非腺毛3-13個細胞,長150-1500μm。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波狀角質層。皮層外側有2列含葉綠體的下皮細胞,其下3-4列細胞壁稍厚。維管束約10個,環狀排列。韌皮部散有細小的乳汁管,其外側有韌皮纖維木質部導管及木薄壁細胞組成。髓大,多中空。

理化鑑別:(l)取本品粉末5g,氨水鹼化,氯仿20ml浸泡過夜,濾過。氯仿液分為2份,一份留作薄層點樣,另一份揮去氛仿,以1%鹽酸2ml溶解,放入試管中,滴加改良碘化欽鉀試液,溶液立即產生紅棕色沉澱。(檢查生物鹼)。(2)薄層色譜①取(l)項氛仿浸取液作供試品溶液。另取白屈菜鹼、四氫黃連鹼、白屈菜紅鹼、血根鹼加氯仿製成對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點於同一鹼性矽膠G薄層板上,用乙烷一氯訪一甲醇(6:3:0.3)展開,取出晾乾,紫外光燈下觀察,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處,顯相同顏色的斑點。②取(l)項氯仿浸提過的藥渣,充分揮去溶劑後,再以甲醇浸泡過夜,濾過後,濃縮作供試品溶液。另取對照品小檗鹼、黃連鹼加甲醇製成對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點於同一鹼性矽膠G薄層板上,用氯仿-甲醇(9:9)為展開劑,氨蒸氣飽和,展距10cm,取出晾乾。紫外光燈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處,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臨床套用

白屈菜白屈菜
①治療百日咳:取白屈菜全草製成100%糖漿,小兒6個月以內每次5~8毫升,6個月至1歲8~10毫升,1~3歲10~15毫升,3~6歲15~29毫升,6歲以上20~30毫升,每日3次,飯前服。單純型連服8天,混合型12天。治療500例,治癒355例,好轉116例,有效率為94.2%。以單純型效果較好;混合型宜並用抗菌藥物。

②治療慢性氣管炎取白屈菜全株1斤,生甘草1兩,加水共煎3次,藥液混合再濃縮使每100毫升約含生藥4錢,每日3次,每次30毫升。治療34例,近期控制7例,顯效15例。亦可製成浸膏片(每片含浸膏0.5克),每服4片,每日3次。療效與煎劑相似。成熟之白屈菜效果似較好,反之則差,且易產生副作用。

③治療青年扁平疣:取新鮮全草榨汁,以棉球蘸汁擦患處,每日3次,每次5~15分鐘,痊癒為止。治療18例,治癒4例,顯效3例,有效4例,5例結果不明。用藥後半數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狀,如疼痛、瘙癢等。

④用作鎮痛解痙劑:取白屈菜、地榆等量,製成千浸膏粉,日服3次,每次1~2克。對於胃腸平滑肌痙攣引起的疼痛,有緩解作用。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