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腳苦蒿

矮腳苦蒿

矮腳苦蒿:別名:魚膽草、苦艾、勁直假蓬、金龍膽草、金蒿枝、劉寄奴、細苦蒿、毛苦蒿、油蒿、龍膽草。

療傷止血,破血痛經,消食化積,醒脾開胃。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牙痛,慢性氣管炎,口腔炎,咽喉炎,扁桃體炎,腎炎,瘧疾;外用治眼結膜炎,中耳炎,瘡瘍,濕疹,外傷出血。

概述

矮腳苦蒿矮腳苦蒿
矮腳苦蒿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苦蒿:一年生草本,高約60厘米,全體密被柔毛。直根長柱形,黃褐色,其上有纖細鬚根。莖直立,圓柱形,密被柔毛,上部多分枝。單葉互生,長圓形,長4~6厘米,寬2.5~3厘米,羽狀深裂,裂片寬3~4毫米,兩面密被柔毛。頭狀花序徑約6毫米,排成圓錐花序,花黃色,外圍的花雌性,絲狀,內面的花兩性,管狀,瘦果極小,有1列冠毛。花期夏季。

藥品簡述

矮腳苦蒿矮腳苦蒿
藥名:矮腳苦蒿。
漢語拼音:aijiaokuhao
英文名:HerbofBlinConyz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nyzabliniiLevl.[C.pinnatifidaauct.NonRoxb.;C.dunnianaLevl.]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
科屬分類:菊科
別名:魚膽草、苦艾、勁直假蓬金龍膽草、金蒿枝、細苦蒿、毛苦蒿、油蒿、龍膽草。
性味:味苦;性平。
歸經:(暫缺資料)
功能:清熱解毒;瀉火止血。
主治:慢性氣管炎;扁桃體炎;咽喉炎;口腔炎;腎炎;黃疸型肝炎;眼結晶膜炎;中耳炎;瘡瘍;牙痛;鼻衄;便血;崩漏;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搗汁。外用:適量,冷開水浸泡,內服。
生態環境:生於山野草坡、路旁乾燥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甘肅、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藥材基源:菊科假蓬屬植物小苦蒿ConyzabliniiLevl.,以全草入藥。
採收儲藏:秋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炮製方法:(暫缺資料)

用藥禁忌

(暫缺資料)

中藥化學成分

全草含生物鹼、皂甙、酚性物質、酸性物質及微量的揮髮油等。

藥理作用

矮腳苦蒿矮腳苦蒿
1、祛痰作用:小鼠口服煎劑、水浸膏、酵浸膏及分離出的皂甙粗品均有明顯祛痰作用(酚紅法)。麻醉兔服水浸膏後對氣管纖毛運送粘液速度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皂甙粗品也有同樣作用,但較慢、稍弱。
2、平喘作用:豚鼠套用煎劑及粗提物(煎劑濃縮加乙醇除去沉澱者)有一定的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法)。在離體豚鼠氣管試驗中,粗提物、水浸膏及醇浸膏均能對抗組織胺引起的氣管平滑肌收縮作用,水浸膏的作用較醇浸膏強。粗提物對乙酚膽鹼或氯化鋇引起的離體兔腸痙攣有明顯的解痙作用。水煎劑對小鼠無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
3、抑菌作用:體外試驗煎劑對呼吸道常見致病菌有些抑制作用。

藥(毒)理學

小鼠口服煎劑、水浸膏及醇浸膏之毒性均很小。兔每日灌服水浸膏或醇浸膏3g/kg或5g/kg,連續30天,對其活動、食慾、排泄、體重均無明顯變化,處死後解剖,亦未發現重要變化

臨床運用

矮腳苦蒿矮腳苦蒿
1、治療慢性氣管炎:將金龍膽草除去老莖及根部,碾粉,水泛為丸,上滑石衣。每次lg,日服3次,飯後服。治療565例,近控109例(19.3%),顯效187例(33.1%),好轉207例(36.6%),無效62例(10.9%)。
2、副作用:發生率占24.4%。表現為腹脹,噁心,嘔吐,腹瀉,口乾,頭昏等。一般發生夜服藥後1-2天內,程度輕微,可自行消失,不妨礙繼續服藥。此藥味極苦,應在飯後服。病人在服藥後普遍反應食慾增加,睡眠、精神均轉好。
3、抑菌作用:較明顯的消炎、祛痰、平喘及止咳作用。實驗證明金龍膽草煎液對甲型鏈球菌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桿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等7種細菌均有抑菌作用。

選方

1、治中耳炎:苦蒿鮮枝葉汁,加青魚膽滴耳內。(性味以下出《雲南中草藥選》)
2、治外傷出血:矮腳苦蒿三錢,烏賊骨二錢,見血飛二錢。共研末外用。(《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生藥材鑑定

矮腳苦蒿矮腳苦蒿
性狀鑑別
莖圓柱形,上部多分枝,長30-150cm,直徑2-6mm,表面橘黃色或黃綠色,有縱棱槽,其上有眾多的色長柔毛,長3-4mm;質較堅脆,易折斷。單葉互生,黃綠色,兩面均有眾多的白色長柔毛,皺縮扭曲,易破碎,展平後,下部葉具柄,上部葉幾無柄,葉片羽狀深裂至全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或淺裂。頭關花序直徑不足1cm,集於頂端呈圓錐狀;花黃白色;成熟果實極易脫落飛揚,瘦果淺黃色,扁色,長約1mm,有冠毛1列,長5-6mm。氣微,味極苦。
顯微鑑別
葉及莖表皮的表面觀:有較多的腺毛和非腺毛,腺毛頭部2-8個細胞,柄部4-10個細胞,排列成1-2列,長130-360μm,基部直徑30-70μm,上部略細,腺頭直徑與基部略相等,有的可見油滴:非腺毛由4-13個細腺組成,基部直徑約100μm,下部數個細胞略成方形、長方形,中部和上部細胞漸長變細,頂端尖,多已折斷,完整者可達4000μm,細胞相接處略膨大似竹節狀,有的細胞中有直徑4-15μm的草酸鈣簇晶。莖表皮細胞呈長方形,類方形,具角質紋理;葉表皮細胞波狀,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4-5個。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粗粉2g,加水40ml,置水浴中浸10min,濾過,濾液供以下試驗。
1、取濾液10ml,置水浴上蒸乾,殘渣加適量乙醇,攪拌,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冰醋酸0.5ml,待溶解後,移置試管中,加醋酐0.5ml,混勻,沿管壁加硫酸1-2滴,即顯紅色,迅即變為紫紅色。(檢查三匝皂甙)
2、取濾液10ml,置帶塞試管中,振搖1min,產生持續性泡沫,15min內不消失。)

藥用植物栽培

矮腳苦蒿矮腳苦蒿
生物學特徵
直根圓柱形,黃褐色,主根根頸短而粗壯,側根發育旺盛。人工栽培的矮腳苦蒿根系遍布於耕作層,長達60cm以上。莖直立,圓柱形,上部多分枝。人工栽培的矮腳苦蒿經過“摘頂”後,株形呈現多枝的叢狀。莖的顏色隨木質化進程,由綠色轉變為褐色。單葉互生,葉片為長圓形,長6~14cm,寬3~7cm。幼苗期葉片小,全緣,成長後葉片出現4~5對缺刻,深達葉主脈邊緣,呈羽裂狀。葉片的兩面都密被白色柔毛。花為頭狀花序,花徑約6~10mm,在主莖和側莖的先端排列成圓錐形;初花期為黃色,花後期冠毛伸出,呈白色絮狀;花序的外層為雌性絲狀,中部為雌雄兩性管狀。果實為瘦果,極小,每個頭狀花序上有160~650粒果實,果實為黃褐色,紡錘形,側扁,長約0.7mm,寬約0.3mm,果的頂端有一束冠毛,冠毛長度約為果實的7~10倍。瘦果無果肉,果實就是種子。
田間管理
矮腳苦蒿從野生改家種的技術難點在於小苗的培育。7,8月份播種,種子極小,幼苗小而嬌嫩,生長緩慢,在小苗期間,烈日、暴雨、風砂、雜草、小蟲子以及土壤含水量不當,都可導致苗株死亡,這一時期需要極為精細的管理。成苗後10,11月份移栽,此時植株已經長大,抵抗力增強,田間管理可以粗放一些。
病蟲害防治
立枯病是矮腳苦蒿栽培中常見的一種病害。各個生長階段均可發生,主要危害主莖、側根基部或地下根部,病斑繞莖一周后,莖葉乾枯。防治中提倡與小麥輪作,避免與豆科、十字花科、茄科、葫蘆科蔬菜輪作,發病時可噴射20%甲基立枯磷乳油1100~1200倍液或綠亨二號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防治,隔7d1次,連續防治2~3次。蟲害主要有大豆螟,其幼蟲咬食金龍膽草葉片,一年四季都有發生。防治方法,可在田間架設黑光燈誘殺;或用綠浪1000~1500倍液、敵百蟲600~800倍液、20%三唑磷乳油700倍液噴射殺滅。
採種與收割
矮腳苦蒿花期是從植株頂端的花序開始,自上而下開花,花後在花序上伸出冠毛,形成一團白色的絮狀物,種子成熟後即脫離花序,隨風傳播。絮狀物剛伸出時,正是採種時期,應分期分批一朵朵地用手指掰下冠毛團,種子就在冠毛下面,裝入紙袋,在庭院內通風向陽處晾曬。每公斤帶冠毛的種子約有800~1000萬粒。
待有1/3至1/2的花開放時,選擇晴天上午,割取地上部分的全草,除去雜草和莖基部的泥土,平鋪於地里晾曬1d,捆成小把,每把重量約為0.5kg,繼續晾曬或掛於晾棚內風乾。貯藏於乾燥通風處,等待交售藥廠。
在晾曬過程中,儘量減少枝葉的損耗,不能受潮和霉變。

金龍膽草浸膏

製法
金龍膽草粉碎成粗粉,用70%乙醇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漉液回收乙醇,靜置24小時,濾過濾渣用洗滌,合併洗液與濾液,加入石灰乳調至pH12,靜置,濾過,濾液用4mol/L硫酸溶液調節至pH7,靜置,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50℃)的稠膏,緩緩加入乙醇,使含乙醇量過80%,靜置24小時,濾過,沉澱用少量水溶解並稀釋成相對密度為1.30~1.35(50℃)的稠膏,再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過85%,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成膏,80℃以下乾燥,即得金龍膽草浸膏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粉末;味極苦,引濕性強。
鑑別
(1) 取本品約0.1g,加醋酐1ml使溶解,取上清液,滴加硫酸2滴,即呈現紫紅色。
(2) 取本品0.5g,加無水乙醇15ml,加熱回流30分鐘,趁熱濾過,取濾液10ml,加鹽酸1ml,水浴回流1.5小時,取出,濃縮至約5ml,加水10ml,置分液漏斗中,加石油醚(60~90℃)20ml,振搖提取,分取石油醚層,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氯仿(3:2)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金龍膽草提取物對照品0.5g,同法製成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Ⅴ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氯仿-醋酸乙酯-甲酸(20:5:5: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於105℃烘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圖中在與對照品色譜圖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經60℃減壓乾燥至恆重的人參皂苷Re對照品適量,加甲醇溶解並定量稀釋成每1ml中含人參皂苷Re1.5mg的溶液,即得。
標準曲線的製備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20μl、40μl、60μl、80μl、100μl具塞試管中,揮盡溶劑,精密加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2:8)(臨用新配)的混合溶液1ml,於60℃水浴中放置15分鐘,取出置冰水浴中冷卻,精密加冰醋酸5ml,搖勻,立即照比色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ⅣB),在555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以吸收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製標準曲線。
測定法
取本品約0.2g,精密稱定,精密加水2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置分液漏斗中,用水飽和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每次20ml,合併正丁醇提取液,置100ml量瓶中,加水飽和正丁醇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0ml,水浴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使溶解並定量轉移至25ml量瓶中,加無水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1ml於具塞試管中,水浴中蒸乾,照標準曲線製備項下的方法,自“精密加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2:8)(臨用新配)的混合溶液1ml”起,依法測定吸收度,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的濃度,計算,即得。本品含總皂苷以人參皂苷Re(C48H82O18)計不得少於12.0%。

藥用植物與動物

總結一些有關藥用植物和生藥方面的一些知識,供大家參考。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