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薯莨

白薯莨

白薯莨,多年生有刺藤本,長達30m;塊莖大小不一,卵形或長卵形,外表褐色,散生鬚根,斷面鮮時白色。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溝谷,林邊或灌叢中。主治解毒消腫,去瘀止血。外用治瘡癰腫毒,跌打扭傷,外傷出血。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白薯莨白薯莨

種中文名:白薯莨種拉丁名:DioscoreahispidaDennst.
中國植物志:16(1):099英文植物志:24:290種別名:榜薯、野葛薯、大力王、山仆薯、板薯

形態特徵及分布生境

白薯莨白薯莨

多年生有刺藤本,長達30m;塊莖大小不一,卵形或長卵形,外表褐色,散生鬚根,斷面鮮時白色。掌狀複葉,有長葉柄,3小葉,中間葉片較大,兩側葉片較小,偏斜。花雌雄異株,雄花序長15—50cm,被柔毛。蒴果反曲,長4—6cm,寬2.5—4cm;種子有翅。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地理分布:

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熱帶其他地區也有。

生 境:

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溝谷,林邊或灌叢中。

成分及毒理毒性

毒 性:

雲南民間反映有毒。中毒症狀與黃獨相似,小鼠腹腔注射10g/kg塊根的水提取物,1—3分鐘後出現顫抖,狂跳而死;1g/kg塊根的酸水提取物,出現活動減少、嘔吐狀,5—10分鐘死亡[A-25]。

化學成分:

白薯莨白薯莨

根含有毒成分薯鹼(dioscorine)(31—2)和薯蕷次鹼(dioscorecine),屬於含內酯環的托品類生物鹼。

化學成分:具有擴瞳和局部麻醉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類似印防己毒素的作用,但作用較弱,嚴重者麻痹中樞而引起死亡,小鼠腹腔注射薯蕷鹼的LD50為60mg/kg

毒 理:

根含有毒成分薯蕷鹼(dioscorine)(31—2)和薯蕷次鹼(dioscorecine),屬於含內酯環的托品類生物鹼。

藥用價值

屬中文名:薯蕷屬

屬拉丁名:Dioscorea

科中文名:薯蕷科

科拉丁名:Dioscoreaceae

【來源】

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白薯莨DioscoreahispidaDennst.,以塊莖入藥。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

【性味歸經】

甘,涼。有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雲南民間反映有毒。中毒症狀與黃獨相似,小鼠腹腔注射10g/kg塊根的水提取物,1—3分鐘後出現顫抖,狂跳而死;1g/kg塊根的酸水提取物,出現活動減少、嘔吐狀,5—10分鐘死亡。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去瘀止血。外用治瘡癰腫毒,跌打扭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鮮品適量,搗爛敷或煎水洗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薯蕷科植物

薯蕷科為纏繞草質或木質藤本,少數為矮小草本。本科約有9屬650 種,廣布於全球的熱帶和溫帶地區,尤以美洲熱帶地區種類較多。中國只有薯蕷屬, 約有49種。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