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菜

白花菜

白花菜一年生草本,有惡臭。莖多分枝,高達1米,密被粘性腺毛。掌狀複葉,互生;葉柄長3~7厘米;小葉5片,倒卵形或菱狀倒卵形,長2.5~5厘米,寬1~2厘米,先端銳或鈍,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細齒,上面無毛,下面葉脈上微有毛。總狀花序頂生;花有梗,基部有葉狀苞片3;萼片4,卵形,先端尖;花瓣4,倒卵形,長約1厘米,寬約5毫米,有長爪,白色或帶紫色;雄蕊6,花絲下部附著於雌蕊的子房柄上;雌蕊子房有長柄,突出花瓣之上,1室,花柱短,柱頭扁頭狀。蒴果長角狀,長5~10厘米,先端有宿存柱頭。種子腎臟形,寬約1毫米,黑褐色,中部微陷,表面有突起的皺褶狀膜。花期5~8月。果期6~9月。生長於荒地,或栽培於庭園。

基本信息

分類學

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目:罌粟目科:山柑科屬:白花菜屬種:白花

形態特徵

白花菜白花菜
一年生直立分枝草本,高1米內外,常被腺毛,有時莖上變無毛。無刺。葉為3-7小葉的掌狀複葉,小葉倒卵狀橢圓形、倒披針形或菱形,頂端漸尖、急尖、鈍形或圓形,基部楔形至漸狹延成小葉柄,兩面近無毛,邊緣有細鋸齒或有腺纖毛,中央小葉最大,長1-5厘米,寬8-16毫米,側生小葉依次變小;葉柄長2-7厘米;小葉柄長
白花菜2-4毫米,在匯合處彼此連生成蹼狀;無托葉。總狀花序長15-30厘米,花少數至多數;苞片由3枚小葉組成,有短柄或幾無柄;苞片中央小葉長達1.5厘米,側生小葉有時近消失;花梗長約1.5厘米;萼片分離,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長3-6毫米,寬1-2毫米,被腺毛;花瓣白色,少有淡黃色或淡紫色,在花蕾時期不覆蓋著雄蕊和雌蕊,有爪,連爪長10-17(-20)毫米,瓣片近圓形或闊倒卵形,寬2-6毫米;花盤稍肉質,微擴展,圓錐狀,長2-3毫米,粗約2毫米,果時不明顯;雄蕊6,伸出花冠外;雌雄蕊柄長5-18(-22)毫米;雌蕊柄在兩性花中長4-10(-16)毫米,在雄花中長1-2毫米或無柄;子房線柱形;花柱很短或無花住,柱頭頭狀。果圓柱形;斜舉,長3-8厘米,中部直徑3-4毫米,雌雄蕊柄與雌蕊柄果時長度近相等,約5-20毫米。種子近扁球形,黑褐色,長1.2-1.8毫米,寬1.1-1.7毫米,高0.7-1毫米,表面有橫向皺紋或更常為具疣狀小突起,爪開張,但常近似彼此連生:不具假種皮。花期與果期約在7-10月。

生長習性

是低海拔村邊、道旁、荒地或田野間常見雜草,[2]白花菜性喜向陽溫暖,較耐旱,生長季節短,且再生能力強。育苗地應選擇土壤疏鬆、排水方便的田塊。每畝施腐熟廄肥1500公斤、人畜糞肥1000-1250公斤作基肥。播後覆蓋濕潤細土和遮陽網。齊苗後在幼苗根際薄施一層細土,避免根部外露和幼苗倒伏。幼苗2-3片真葉時假植15天,株行距6.6厘米×9.9厘米。套用立體栽培技術,將白花菜與其他農作物間作套種,一年可播種3-4次,每種一次可採摘數次。

分布情況

分布於湖北、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全球熱帶與亞熱帶都有。

栽培技術

栽培方法

白花菜白花菜
保護地育苗早熟花菜6月下旬播種,苗齡不能超過35天。這階段,上海地區氣溫高,雨水多,因此要採取保護地育苗。即塑膠大棚頂膜覆蓋,裙邊揭除,有條件的裙邊用防蟲網,既通風避雨又可減輕蟲害。苗床要求:四周開好排水溝,前茬未種植甘藍類作物,播種前7-10天,深翻曬白,使土壤充分熟化。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廝肥100擔,商品有機肥20擔作面肥。稀播:每畝播種量0.5公斤,作到稀而勻,不間苗。播種後用無紡布加遮陽網雙層覆蓋,保濕降溫,每天傍晚澆點水,保持土壤濕潤,保證3-4天齊苗。齊苗後應儘快揭除無紡布和遮陽網。小搭秧:出苗後17-18天即可搭秧,密度4寸見方。搭秧的苗床也應做好備耕工作。畦面要平整,肥料要充足,溝系要暢通。搭秧應在下午4點以後進行。拔苗前應先澆透水,儘量少傷根,搭秧後立即再澆上搭根水,遮陽網覆蓋,晚上揭除,第二天早上再澆水,蓋上遮陽網,傍晚再澆水,揭除遮陽網,三天之內同樣操作,澆水要均勻,保證活棵,活棵後可揭除遮陽網。適時定植1、大田備耕: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擔,加蔬菜專用肥100斤,或15﹡15﹡15復混肥150斤,畦寬二米,深溝高畦25—30米一條橫溝,種植花菜溝系一定要暢通,雨停溝乾。2、定植:搭秧後16—17天即可定植,苗齡不能超過35天,最好掌握在30—33天。早花菜超秧齡嚴重影響花球質量和產量。2米畦面種四棵,株距45—1250px,移栽時應帶土塊,起苗前上午苗床澆透水,下午定植,定植後三天內,早上和傍晚都得澆一次水,促活棵。

管理養護

白花菜白花菜
肥水管理根據越冬白花菜的生育特點,定植後採用前促、中穩、後攻的肥水管理方法。活棵後每畝施腐熟人畜糞肥500—-750公斤加尿素5-8公斤提苗,並鬆土中耕1-2次。10月下旬逐行中耕壅土,控制肥料的使用,確保植株穩健生長,增強越冬階段抗寒能力。當30%的植株出現直徑1-2厘米大小的嫩花球,應重施結球肥,每畝施尿素15-20公斤、人畜糞肥1000-1250公斤,以後看苗補施肥1-2次,以滿足結球期的肥水需求。白花菜對硼、鉬等微量元素十分敏感,可每畝用硼砂50克或鉬酸銨10克配成水溶液施於定植穴內作基肥。大田管理中耕除草:定植後,因多次澆水,畦面板結,應及時鬆土,使畦面疏鬆,有利發棵。以後在封行前再進行1-2次鬆土。追肥:花菜需肥量大,定植活棵後應追肥一次,促發棵。現蕾初期,即花球分化新葉交心時應施一次重肥,每畝施15復混肥20公斤,以後視花菜長勢可在小蕾期再施一次複合肥。

病蟲防治

花菜軟腐病、黑腐病、霜霉病為主要病害,高溫高濕發病嚴重,蟲害主要有蚜蟲、菜青蟲,小菜蛾和甘藍夜蛾等多種蟲害,菜農應及時做好防治工作,特別是苗期蟲害,一定要消滅。及時採收:早花菜成熟期短,氣溫高,應及時採收。

主要價值

白花菜白花菜
常見雜草及藥用植物亞洲、非洲少數地區偶有栽培以供蔬食,亦可醃食。種子碾粉功似芥末,含油約25%,供藥用,有殺頭虱、家畜及植物寄生蟲之效;種子煎劑內服可驅腸道寄生蟲,煎劑外用能療創傷膿腫。全草入藥,味苦辛微毒,主治下氣,煎水洗痔。搗爛敷風濕痹痛,擂酒飲止瘧;製成混敷劑,能療頭痛,局部疼痛及預防化膿累積;因有抗痙攣作用,亦為產科臨床用藥。

食用價值

白花菜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及人體必須的鈣、鐵等元素。這種菜具有獨特的風味,是聞名遐邇的地白花菜方特產。其莖葉醃製後可食用,是夏季主要的一種醃菜,可炒肉、蛋炒或單炒。其味清香鮮美,能提神生津、開胃建脾、增進食慾。全株還能作藥用。傳統方法醃製的白花菜,香味獨特,口感豐富,回味無窮,是當地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佐料。市場的白花菜產品開袋開瓶即食,它的生產、加工採用傳統和現代科技相結合醃製而成。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瘧疾,痢疾,白帶,痔瘡。①汪穎《食物本草》:下氣。②《綱目》:煎水洗痔;搗爛敷風濕痹痛;擂酒飲,止瘧。③《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理蛇咬傷。④《中國藥植圖鑑》:止下痢。單方驗方1、治風濕痛痹:白花菜12克,三叉苦根15克,虎姆根30克,豬排骨水煎和酒少許服。2、治遺精、白濁:鮮白花菜60克和豬赤肉燉服,每日1劑,連服3-5次。
3、治淋濁、帶下:白花菜根15-24克,水酒各半煎服。
4、治白帶:白花菜15克,豬赤肉水煎服。
5、止下痢、治跌傷:白花菜葉15-24克,水煎服。
6、治健胃、助消化:白花菜種子1-1.5克,水煎服。
7、治痔瘡腫痛:白花菜全草水煎,熏洗患處。
8、治風濕痹痛:白花菜全草搗爛外敷患處9、偏方預防治療月子裡的疾病:產婦第30天。取白花菜少許,熬水,取其水,打入雞蛋7個,產婦一次服下。各家論述1.汪穎《食物本草》:下氣。
2.《綱目》:煎水洗痔;搗爛敷風濕痹痛;擂酒飲,止瘧。
3.《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理蛇咬傷。
4.《中國藥植圖鑑》:止下痢。

毒性

白花菜一次食用多量,或少量多次食用後易引起中毒。曾有6例食用白花菜後12小時左右,先後發生頭暈,噁心,嘔吐,多汗,視物模糊,四肢麻木等。其中3例病情較重,發現瞳孔散大,對光反應遲鈍;腹微隆起,腸鳴音減弱。經常規處理,3天后恢復。

相關事例

Jacobs(Fl.Mal.I.6:100,inKey,1960)認為本種的雄蕊柄花期時長1-2毫米,果期時長4-10毫米。這顯然是他未將本種具有兩性花與雄花同株的事實觀察清楚的錯誤描述。在我們觀察的材料中,一個花序上約有1/2的花是兩性花,這些花在花期時雌蕊柄約與花絲近等長,約有1/2的花花期時雌蕊近無柄且不育(即雄花),而且雄花多牛毛花序的中上部。Linnaeus在《植物志種》第一版中曾經記載過CleomegynandraL.這個名稱,以後的版本中就被刪去了,在他的標本室中也未見有載名標本存在。但他記載這個種時,引用了RheedeHortusMalab.9:t.24(1689)的一幅良好的圖,因而這個名稱是應當被承認的,其所引用的圖版應為本種的模式也是無疑問的。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白花菜目(二)

鼠耳芥屬
歐洲油菜
歐洲庭薺
歐洲山芥
歐亞香花芥
歐洲菘藍
歐亞蔊菜
匍匐南芥
匍匐桂竹香
匍匐葶藶
披針葉屈曲花
匍匐彎蕊芥
屏邊山柑
缺刻葉諸葛菜
球莖甘藍
全緣獨行菜
球果庭薺
琴葉南芥
青海肉葉薺
群心菜
群心菜屬
球果群心菜
球果葶藶
缺柱山萮菜
全緣葉山萮菜
淺黃花半脊薺
屈曲花
屈曲花屬
淺紫花高河菜
球果薺屬
球果薺
全葉大蒜芥
芹葉薺屬
芹葉薺
旗桿芥屬
旗桿芥
青皮刺
肉葉薺屬
柔彎曲碎米薺
柔毛高原芥
絨毛高原芥
銳棱岩薺
柔毛岩薺
日本山萮菜
柔毛半脊薺
柔毛連蕊芥
絨毛念珠芥
柔毛鼠耳芥
蘿蔔屬
蘿蔔
辣根屬
辣根
綠獨行菜
卵葉硬毛南芥
卵葉彎曲碎米薺
裸莖碎米薺
露珠碎米薺
離子芥屬
離子芥
蓮座高原芥
卵葉岩薺
兩節薺
兩節薺屬
麗江葶藶
輪葉無隔薺
裸莖條果芥
遼東蔊菜
螺喙薺
螺喙薺屬
連蕊芥屬
連蕊芥
棱果芥
棱果芥屬
蓮座念珠芥
辣木
辣木屬
雷公橘
蘭嶼山柑
卵葉鼠耳芥
毛果諸葛菜
密花獨行菜
毛果南芥
毛果碎米薺
毛果群心菜
毛果苞序葶藶
毛果蒙古葶藶
毛葉葶藶
毛葶藶
蒙古葶藶
毛果喜山葶藶
馬塘葶藶
棉毛葶藶
綿果芝麻菜
蒙古糖芥
密序山萮菜
毛果菘藍
綿果薺
綿果薺屬
毛萼條果芥
毛萼單花薺
綿毛叢菔
木犀草屬
木犀草
馬檳榔
毛果山柑
毛蕊山柑
勐海山柑
毛葉山柑
美麗白花菜
扭庭薺
南芥屬
扭果花旗桿
扭果葶藶
扭果四齒芥
念珠芥
念珠芥屬
牛眼睛
湖北諸葛菜
花椰菜
哈密庭薺
寒原薺
寒原薺屬
賀蘭山南芥
紅花肉葉薺
華中碎米薺
紅紫桂竹香
河岸岩薺
花旗桿
花旗桿屬
厚葉花旗桿
灰岩葶藶
焊菜
灰白葶藶
黃花糖芥
灰毛糖芥
灰毛彎蕊芥
厚壁薺屬
厚壁薺
灰白芹葉薺
旱生叢菔
灰毛棒果芥
黃木犀草
黑葉山柑
紅果魚木
芥藍菜
芥菜
芥菜疙瘩
家獨行菜
鹼獨行菜
尖果寒原薺
尖果南芥
箭葉南芥
基隆南芥

薺屬
堇色碎米薺
堇葉碎米薺
假彎曲碎米薺
具葶離子芥
具苞抱莖葶藶
具苞糖芥
卷果澀薺
堇葉芥屬
堇葉芥
近長角條果芥
距果沙芥
雞冠沙芥
睫毛叢菔
具苞念珠芥
節蒴木
節蒴木屬
莢蒾葉山柑
苦芥
寬葉獨行菜
寬翅南芥
寬絲高原芥
喀什高原芥
寬葉葶藶
寬葉雲南葶藶
寬翅菘藍
寬翅彎蕊芥
寬框薺屬
寬框薺
寬翅沙芥
寬果叢菔
寬葉叢菔
苦子馬檳榔
耳葉南芥
峨眉碎米薺
洱源碎米薺
二行芥
二行芥屬
粉綠垂果南芥
伏水碎米薺
福地葶藶
複合葶藶
斧翅沙芥
風花菜
甘藍
光果寬葉獨行菜
高山南芥
古銅色肉葉薺
高山碎米薺
光頭山碎米薺
桂竹香
桂竹香屬
高山離子芥
高原芥屬
高原芥
剛毛蛇頭薺
廣州焊菜
光果葶藶
光果棉毛葶藶
光果西藏葶藶
高山葶藶
高莖葶藶
剛毛葶藶
光錐果葶藶
光果毛葉葶藶
光果伊寧葶藶
剛毛澀薺
高河菜屬
高河菜
灌叢條果芥
廣州蔊菜
高蔊菜
高山芹葉薺
光果叢菔
革葉薺屬
革葉薺
溝子薺屬
溝子薺
光果舟果薺
甘新念珠芥
廣州山柑
弓葉鼠耳芥
阿拉善獨行菜
阿玉碎米薺
矮高原芥
阿爾泰葶藶
矮阿爾泰葶藶
矮葶藶
矮喜山葶藶
矮糖芥
矮高河菜
卜藍花子
白菜
抱子甘藍
白花菜目
抱莖獨行菜
北方庭薺
抱莖南芥
白朮
白花碎米薺
鞭枝碎米薺
寶島碎米薺
播娘蒿
播娘蒿屬
白毛花旗桿
寶興葶藶
抱莖葶藶
北方葶藶
變光剛毛葶藶
半抱莖葶藶
苞序葶藶
苞葉阿爾泰葶藶
波齒葉糖芥
北疆山萮菜
半脊薺屬
半脊薺
北香花芥
薄果薺屬
薄果薺
白花彎蕊芥
白芥
白芥屬
棒果芥
棒果芥屬
白木犀草
薄葉山柑
白花菜屬
白花菜
斑果藤
斑果藤屬
長羽裂蘿
菜薹
川鄂辣根
蔥芥屬
蔥芥
粗果庭薺
齒葉南芥
垂果南芥
長角肉葉薺
匙薺
匙薺屬
長梗亞麻薺
長白山碎米薺
草甸碎米薺
叢生高原芥
藏北高原芥
長毛高原芥
叉毛岩薺
翅柄岩薺
臭薺屬
臭薺
叉毛蛇頭薺
長纖毛喜山葶藶
草原葶藶
粗球果葶藶
長果抱莖葶藶
長角糖芥
粗梗糖芥
川滇山萮菜
藏薺
藏薺屬
長圓果菘藍
長柄芥
長柄芥屬
長瓣高河菜
粗壯單花薺
藏芥屬
藏芥
簇芥
簇芥屬
垂果大蒜芥
長果叢菔
叢菔
叢菔屬
齒葉菥蓂
長果念珠芥
川犀草屬
川犀草
長刺山柑
赤水鼠耳芥
粗根鼠耳芥
大葉芥菜
多裂葉芥
豆瓣菜屬
大葉香薺菜
獨行菜
獨行菜屬
鈍葉獨行菜
大葉蔥芥
短梗南芥
大花南芥
大果團扇薺
短葶肉葉薺
鈍葉碎米薺
鈍齒四川碎米薺
東北小花碎米薺
大葉山芥碎米薺
多葉碎米薺
單莖碎米薺
鈍圓碎米薺
大葉碎米薺
彈裂碎米薺
大頂葉碎米薺
多花碎米薺
鈍葉雲南碎米薺
單葉臭薺
多年生花旗桿
多葉葶藶
短錐果葶藶
短莖葶藶
大花山萮菜
大花彎蕊芥
短梗澀薺
大果高河菜
短羽高河菜
多蕊高河菜
短果小柱芥
墊狀條果芥
單花薺屬
單花薺
多型大蒜芥
短瓣大蒜芥
大蒜芥
大蒜芥屬
大葉大蒜芥
短果大蒜芥
短柄叢菔
多花叢菔
倒毛叢菔
大花棒果芥
大果棱果芥
大果溝子薺
大花蚓果芥
多花山柑
多毛山柑
獨行千里
滇白花菜
鈍葉魚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