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葉根

白背葉根

白背葉根,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白背葉~的根。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廣西、廣東、海南、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祛濕,收澀,活血之功效。常用於肝炎,腸炎,淋濁,帶下,脫肛,子宮下垂,肝脾腫大,跌打扭傷。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白背葉根簡介:

白背葉根

(《嶺南草藥志》)

【異名】白膜根、白樸根(《嶺南草藥志》),野桐根(《閩南民間草藥》)。

【來源】為大戟種植物白楸的根。植物形態詳"白背葉"條。

【化學成分】含酚類、胺基酸、鞣質、糖類。

【性味】《嶺南草藥志》:"味微澀微苦,性平。"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固脫,消瘀。治腸炎,脫肛,淋濁,疝氣,肝炎,脾腫,子宮下垂,產後風癱,白帶,赤眼,喉蛾,耳內流膿。

①《嶺南草藥志》:"收澀固脫。"

②《廣西藥植名錄》:"祛風濕,治刀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浸汁滴耳。

【選方】①治淋濁:白背葉根五錢,茯神四錢,茯苓三錢。煎水空腹服。(《嶺南草藥志》)

②治子宮下垂:白背葉根十二兩,米醋二斤,煎至半斤,夜間置於露天打露一宵,翌晨一次頓服,連服三劑,並臥床休息一星期,愈後燉黃頭龜連服數天。(《嶺南草藥志》)

③治眼霧,赤眼紅熱,怕光流淚:鮮野桐根一至二兩(洗淨,切碎),豬肝二至四兩。水適量燉服。(《閩南民間草藥》)

④治雙單喉蛾:白背葉根,蜂糖浸透,去渣,取汁液內服。(《嶺南草藥志》)

⑤治中耳流膿:白背葉根研末,酒適量,浸出濃液滴耳內,並外搽。(《嶺南草藥志》)

⑥治腰骨閃傷:鮮野桐根一兩,洗淨切碎,水、酒各半和豬赤肉二至四兩燉服。(《閩南民間草藥》)

⑦治慢性肝炎,脾臟腫大,腸炎腹胃,脫肛,子宮下垂:白背葉乾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⑧治白帶,淋濁、疝氣,產後風癱:白背葉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⑨治瘰癧:白背葉乾根二兩,豬瘦肉適量,水煎軋(《福建中草藥》)

⑩治瘋狗咬傷:白背葉鮮根二至三兩,水煎服。從被咬日起,每日一劑,連服七日,以後每隔七日服一劑。如病發則連服數劑。(江西《草藥手冊》)

【臨床套用】治療慢性肝炎

本品具有舒肝解郁,活血祛瘀之效。治療慢性肝炎,對降低轉氨酶和縮小肝脾有一定作用。一般用量為0.5~1兩,伴有水腫者用2~3兩,每日煎服1劑。

性味

味味微苦、澀,性平。

功效

清熱,祛濕,收澀,活血。

相關配伍

治痢疾,腸炎:白背葉根、地錦草各34g,焦山楂15g,煎服。(《安徽中草藥》)

治淋濁:①白背葉根12g,七指檳榔根30g。煎水服。

②白背葉根15g,茯神12g,茯苓9g。煎水空腹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研末撒,或浸酒搽,或煎水洗。

炮製

採集加工炮製方法

9~10月採收,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生理特性

白背葉,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1.5~3m。小枝、葉柄和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黃色星狀絨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8cm,密被白色星狀毛;葉闊卵形,長4.5~23cm,寬3.5~16cm,先端漸尖,基部近截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形,具2腺點,全緣或頂部3淺裂,有稀疏鈍齒,上面綠色,被星狀柔毛或近無毛,背面灰白色,密被星狀絨毛,有細密紅棕色腺點;掌狀脈3條。花單性異株;雄花序為不分枝或分枝的穗狀花序,頂生,長15~30cm,被黃褐色絨毛;雄花簇生;具短梗或近無梗;萼3~6裂,裂片卵形,不等長,外面被密毛,內面有紅色腺點。鑷合狀排列;無花瓣;花盤無腺體;雄蕊多數,花絲分離,花葯2室;雌穗狀花序不分枝,頂生或側生,略比雄花序短,約15cm,果時圓柱狀;雌花單生;無柄;花萼鍾狀,3~5裂,裂片卵形,長3~4mm,外被星狀絨毛;無花瓣;子房有軟刺,刺上密生星狀柔毛,3~4室,花柱3,短,基部連合,被皮刺及稠密星狀毛。果序圓柱形,長2.5~15cm以上,直徑2~3cm;蒴果近球形,密被羽狀軟刺和灰白色或淡黃色星狀絨毛,軟刺長2~6mm,種子近球形,黑色,光亮。花期4~7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灌叢中或林緣,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廣西、廣東、海南、貴州、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舒肝活血,清熱去濕。主治慢性肝炎,脾臟腫大,腸炎腹瀉,脫肛,子宮下垂。”

2.《廣西中草藥》:“散瘀消腫,止血止痛。主治白帶,淋濁,疝氣,產後風癱,刀傷出血,瘡癤。”

3.《全國中草藥彙編》:“柔肝活血,健脾化濕。主治肝脾腫大,妊娠水腫。”

附註

《中藥大辭典》

http://image.haosou.com/v?q=白背葉根+中藥&src=tab_www&fromurl=http%3A%2F%2Fdetail.china.alibaba.com%2Foffer%2F1118601231.html#q=%E7%99%BD%E8%83%8C%E8%91%89%E6%A0%B9+%E4%B8%AD%E8%97%A5&src=tab_www&fromurl=http%3A%2F%2Fdetail.china.alibaba.com%2Foffer%2F1118601231.html&lightboxindex=4&id=4000a4213b49b20b9f24de161628fa10μltiple=0⁢emindex=0&dataindex=4

功能與主治

清熱,祛濕,收斂,消瘀。用於症瘕痞塊,白帶淋濁,子宮下垂,產後風癱,腸風瀉泄,脫肛,疝氣,赤眼,喉蛾,耳風流膿。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