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蕊薯蕷

叉蕊薯蕷

叉蕊薯蕷(學名:Dioscorea collettii)為薯蕷科薯蕷屬的植物。分布於印度、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貴州、湖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至3,200米的地區,常生於溝谷的次生櫟樹林、山坡、河谷以及灌叢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簡介

叉蕊薯蕷叉蕊薯蕷

纏繞草質藤本。根狀莖橫生,竹節狀,長短不一,直徑約2厘米,表面著生細長彎曲的鬚根,斷面黃色。莖左鏇,長圓柱形,無毛,有時密生黃色短毛。單葉互生,三角狀心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寬心形或有時近截形,邊緣波狀或近全緣,乾後黑色,有時背面灰褐色有白色刺毛,沿脈較密。花單性,雌雄異株。苞片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小苞片卵形,頂端有時2淺裂;花被碟形,頂端6裂,裂片新鮮時黃色,乾後黑色,有時少數不變黑;雄蕊3枚,著生於花被管上,花絲較短,花葯卵圓形,花開放後藥隔變寬,常為花葯的1-2倍,呈短叉狀,退化雄蕊有時只存有花絲,與3個發育雄蕊互生。雌花序穗狀;雌花的退化雄蕊呈花絲狀;子房長圓柱形,柱頭3裂。蒴果三棱形,頂端稍寬,基部稍狹,表面栗褐色,富有光澤,成熟後反曲下垂;種子2枚,著生於中軸中部,成熟時四周有薄膜狀翅。花期5-8月,果期6-10月。

分布

分布於四川西部、貴州、雲南等省。常生於海拔1500-3200米的河谷、山坡和溝谷的次生櫟樹林和灌叢中。印度和緬甸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緬甸。

用途介紹

醫藥:【傈僳藥】狂力,黃姜:根莖治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皮炎,坐骨神經痛,跌打損傷《怒江藥》。【阿昌藥】達嘎尼,阿尼阿加:治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皮炎《德宏藥錄》。【德昂藥】頂布來而,來朵賣: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藥錄》。【景頗藥】Gauzonuibvun: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藥錄》。

醫藥:根狀莖(叉蕊薯蕷):苦、微辛,平。祛風除濕,止癢,止痛。用於風濕關節痛,皮炎,腰腿酸痛,尿濁,帶下病,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薯蕷科植物

薯蕷科為纏繞草質或木質藤本,少數為矮小草本。本科約有9屬650 種,廣布於全球的熱帶和溫帶地區,尤以美洲熱帶地區種類較多。中國只有薯蕷屬, 約有49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