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號子

海洋號子

海洋漁家號子是與涉海漁民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共生的民間音樂。它具有實用和娛樂的雙重功能。

簡介

海洋漁家號子是與涉海漁民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共生的民間音樂。它具有實用和娛樂的雙重功能。在我國民間音樂藝苑裡,由於它源於海洋漁業勞作,具有鮮明的海洋文化特徵,故又與搬運號子、打夯號子作坊號子等其他勞動號子既有聯繫又有明顯的區別。

分類

根據所掌握的資料,我國海洋漁家號子大約有以下幾種:搖櫓號子(分逆水逆風搖櫓號子和返航搖櫓號子)、划船號子、打撅號子、拉船號子、拉網號子、拉包號子、起錨號子、討口彩號子、抬船號子、蹬船號子和娛情號子等。由於名種號子在海洋漁業勞作中的作用與所處的環境不同,其急促舒緩和感情色彩有很大的區別。以此來區分,大致可分為四類。  

1、 急促號子

這類漁家號子的節奏非常急促強烈,堅定有力。領唱與合唱銜接緊湊,給人以透不過氣來的感覺。節拍多為2/4拍。如黃海一帶漁民在遇逆風逆流時的搖櫓號子就很有代表性:
漁船在海洋中航行,若突遇緊急情況,生死存亡之時,號子就是命令,就是組織協調動作的總指揮。此時的搖櫓號子急促緊迫,曲調堅定有力,一氣呵成,具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氣勢。
急促號子不僅在突遇緊急情況時使用,在緊張繁重、時態急促的勞作中也經常使用。如在兩隻船協同奮力打橛時,就唱急促的打橛號子。由於多人摟抱著數十米長的橛桿,連續不斷地用力將木橛的下端打入海底,所以勞作時極為緊張,不可停頓猶豫,以防止木橛作廢。這時所唱的打橛號子極有急促號子的代表性。 

2、舒緩號子

舒緩號子是相對於急促號子而言的漁家勞動號子。這類號子不象急促號子那樣激烈緊迫。其特點是節奏自由而不散,用力點明確,領唱的時值正是眾人勞動的準備與歇休時刻。如拉船號子唱時,領唱者站在船頭,用手中的木棒敲打船體,發出咚咚的響聲,用以加強節奏,協調動作。領唱之後,船兩側的漁民們便手扳船幫,在合聲中一齊用力拉船。下面是膠東沿海漁民的拉船號子:
我國海域遼闊,海洋漁家號子也呈現豐富多彩的狀態。大體上看,可分為以上四類。但是同類的漁家號子由於時代不同,漁民居住的地域不同,唱號子時的音調音色也有很大的差別。相比較而言,北方海域的漁家號子多粗獷豪爽,而南方海域的漁家號子則因受南音和地方戲曲曲調的影響,較舒緩抒情一些,但作為與海洋漁業勞作共生的漁家號子,實用性和娛樂性則是其基本的共性。
我國古代文獻《淮南子·道應訓》說:“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這不僅指出特定的勞動方式和過程,引發出與這種勞動方式和過程相適應的歌唱形式,而且指出這是一種“舉重勸力之歌”,即勞動號子。魯迅先生所說的“杭育杭育派”---在集體勞動過程中創作出的民間歌曲,就是這一種音樂體裁。顯然,號子是我國民間歌曲中產生最早的音樂體裁。它源於勞動,結合於勞動。由於民間體力勞動存在多種多樣的項目和複雜的分工,因而號子又因勞動項目和分工的不同,而被劃分為若干與工種相應的具體勞動號子歌種。

現狀與發展

現尚存的海洋漁家號子是經過突變和漸變發展而來的。它的突變和漸變與海洋漁業勞動方式的變化緊密相連。換言之,海洋漁家號子的主要功能是與漁民集體勞動相輔相成的。雖說從今天現存的海洋漁家號子中很難尋到原始涉海先民在船、網和錨等漁具出現前,是如何使用最原始的漁具獵取海產品,如何唱一些與這些最原始的集體勞動相適應的漁家號子的,但勿寧置疑的是,在船、網和錨等漁具出現前,定有一些最原始的漁家勞動號子。因為原始人的集體勞動,有時是需要統一在一種勞動節奏中才可能完成的。而這種集體勞動節奏,則必須要用一種相適應的音響節奏來統一號召,其最簡潔和有效的方法,就是領合式的人聲呼號。這種呼號不僅是勞動者情緒宣洩的需要,更重要的還是,必須要有一種呼叫來與勞動節奏和過程同步配合,否則這種勞動就無法進行。
海洋漁家號子源於海洋漁業勞動,又服務于海洋漁業勞動。漁家號子的實質是漁業集體勞動過程中指揮與被指揮、命令與服從的關係的體現,是統一步調、統一意志的手段。海洋漁家號子不是有副好嗓子就可以領唱的,它是由經驗豐富,富有權威性的船老大或者負責此項勞作(如拉網)的領頭人領唱的。領唱就是指揮,就是命令,這來不得半點馬虎。這體現了海洋漁家號子的首要功能---實用功能。即便屬於信仰崇拜色彩較濃厚的討口彩號子和抒情味較濃的娛情號子,也具有很強的實用功能。
另一方面,作為民間音樂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的漁家號子,除了實用功能這一主要功能外,還同時具有娛樂功能,其表現在於通過各種不同種類號子的歌唱來振作精神,統一節奏,大大減輕勞動者的體力消耗和煥發勞動熱情。尤其是舒緩號子和娛情號子,其娛樂功能更為明顯。
海洋漁家號子既是海洋漁業勞動的產物,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不僅受勞動強度的約束,同時也受生產技術水平的限制。隨著海洋漁業勞動方式的逐漸現代化和高科技化,一些眾多漁民需合力參與的繁重體力勞動(如抬船、蹬船、搖櫓、打撅等)逐漸減少,許多流傳千百年的傳統海洋漁家號子存在的意義也隨之減小。但是,它作為一種散發著海腥味的人類艱苦創業過程中產生的音樂體裁,會潛移默化地溶入其它歌曲種類和其它音樂門類之中,從而得到永存。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統音樂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