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民歌

瑤族民歌

屬於南方少數民族---瑤族獨特的音樂種類。 在日常生活中,在節假日以及特殊的日子中,瑤族人民常常以歌代言,表述自己的感情。在社會生活中,民歌在瑤族人民的生活里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瑤族民歌鮮明的個性,是構成了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簡介

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瑤族有自己的語言,瑤語屬漢藏語系瑤語族瑤語支,但情況比較複雜,一半以上的人說“勉”話,屬苗瑤語族瑤語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說“布努”語,屬苗語支;廣西地區有的說“拉珈”語,屬壯侗語族。多通漢語、壯語,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
瑤族是一個能歌的民族。清代詩人屈大均曾有“瑤俗最尚歌,男女雜踏一唱百和”的詩句。

詳細信息

從曲調上看,瑤族音樂的曲調多樣,喜、怒、哀、樂無所不有。據初步了解,全國瑤族的音樂曲調不下20種。例如,勉瑤《盤王大歌》中的八支曲,即“三逢閒曲”、“三更深曲”、“荷葉杯曲”、“南花曲”、“飛江南曲”、“亞六曲”、“牛角尖曲”、“家先曲”等;拉珈瑤的《香哩歌》、《師公調》;平地瑤的《呦嗨歌》、《啊波咧歌》;布努瑤的《酒歌》、《散旺歌》和坳瑤的《大聲歌》等,不勝枚舉。這些曲調都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的色彩。許多歌謠都以其襯詞而得名。其中以《酒歌》、《蝴蝶歌》、《拉發歌》、《香哩歌》最為著名。
《酒歌》,曲調粗獷、高亢、渾厚、短小精悍有力,給人帶來精神振奮。
《蝴蝶歌》,是一種女聲二重唱歌曲,襯詞豐富,節奏高低強弱,富有節奏。1949年後,瑤族民間演唱者還常常以之進行舞台演出,受聽眾的喜歡,得到音樂專家的高度評價。
《拉發歌》,是二聲部歌曲。曲調以優美、抒情、柔和、婉轉為特徵。讓聽眾有串串珍珠落玉盤之感。
《香嘲歌》,有唱調和喊調之分。唱調柔和婉轉、甜美;喊調高亢、奔放,常常與瑤山的回音遙相呼應。
《大聲歌》,曲調莊嚴、沉重,是一種集體祭祀的歌曲。有時由幾十人甚至上百人大合唱,具有排山倒海之勢。
在日常生活中,瑤族人民常常以歌代替語言。為此,瑤胞自幼就開始學唱歌。瑤家每年除夕之夜,長輩就教晚輩唱歌。男的學唱紅白喜事的“賀歌”,待人接物的“禮節歌”,生產勞動的“氣節歌”、“知識歌”等等。女的學唱“繡花歌”、“生孩子歌”等等。這些歌都有一定的格調,讓孩子自幼就學會了,出到社會上好應酬。平時,老人們在茶餘飯後喜唱敘事長歌,往往一個故事唱一個晚上,就像山溪流水,娓娓動聽。由於唱歌如此風行,瑤民上山勞動,即興而唱,以歌對答,或放喉斗歌,你唱我和,情趣盎然。
瑤歌是瑤族人民生活中一種重要的文藝活動形式,是他們溝通心靈,交流經驗的主要方式。因此,不論是在生產勞動,還是在民俗生活中的戀愛、婚姻、走村串寨、探親訪友等方面,到處都有瑤歌。江華瑤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常借歌抒情,以歌言志,無論是祭祀、遷徙、記事還是戀愛、婚喪、喜慶、迎賓、送客,上自天文地理,下至凡人瑣事,遠自盤古開天,近至眉毛眼前,都可用歌謠的形式來表達。瑤歌有長篇史詩《密洛陀》和古歌總集《盤王歌》等,還有一些膾炙人口、短小精煉、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的歌謠。
瑤歌的語言、歌調和句式結構形式多種多樣,句式上有5言、7言、曲牌體、長短句等。以長短句為主,沒有一定的章法,可以說都是自由體。從內容上看,《盤王歌》是在還盤王願時所唱的古歌。歌詞共有2000餘行,內容包括人類、民族的來源,天、地、日、月、江、河及萬物的形成,人類始祖的創世艱辛等,堪稱一部瑤族的史詩,內容豐富,想像奇特。瑤歌中還有大量的情歌。情歌分為引情歌、戀歌、分別歌、寄情歌、愛憎歌、自由歌、盤歌等。其中的盤歌便是青年男女在交往中,考查對方的才華、智慧和誠意所唱的歌,男女一問一答,很有情趣。瑤歌中還有不少風俗歌、生產歌、苦歌、反抗鬥爭歌等。其中生產歌又名季節歌,主要是敘述一年四季的農事活動,也是對年輕人進行生產教育的歌。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統音樂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