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漁歌

惠東漁歌

是從宋朝由福建沿海傳入惠東的淺海漁歌。曲調品種繁多,大多採用潮語演唱。惠東漁歌有“啊啊香調”、“啦打啼嘟啼調”、惠東漁歌“呵呵香調”、“賢弟調”、“羅茵調”等20多個品種。只限於漁民們在船上演唱,有獨唱和齊唱,漁民群居時以“答歌”(即對歌、或叫斗歌)為樂,均無樂器伴奏;其鏇律具有濃厚的地方戲曲音樂和廟堂音樂韻味。

惠東漁歌表演

《惠東漁歌》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題片


簡介

惠東漁歌惠東漁歌

“惠東漁歌”是“中國漁歌”中頗具特色的一種民間歌曲。它具有大海般的韻味和濃郁的南方濱海文化的特色,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在文化歷史長河中孕育出來的多姿多彩的民間歌曲。

“惠東漁歌”流行於惠東縣的港口、稔山范港、鹽州新漁村、巽寮新漁村等地。當地人稱它為“鮜船歌”或“城歌”,它屬“粵東漁歌”中的淺海漁歌類。它與廣東省部分沿海市縣的漁村,如汕尾、海豐、寶安、惠陽等地漁村的漁歌同出一宗,與以上地方的漁民風俗習慣、歌唱風格大體相同。但由於他們長期住在不同的地區,受當地的風俗、語言、文化、廟堂音樂、地方戲曲和民間小調的影響,使同出一宗的漁歌在演唱風格上略有不同,各具特色。

漁民在舊社會,受盡了剝削階級的欺壓和凌辱,稱他們為“疍家仔”。“落海三分命,上岸低頭行”,是漁民在舊社會艱難生活環境的寫照。漁民愛唱歌不是單為歡樂,而是因為生存環境的艱難。他們生活在極度艱難的環境之中,因而只能寫歌自慰,以歌自憂。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唱自己的漁歌,特別是婦女更善唱歌。舊社會,他們不能棲身在岸上,只好四處漂泊,四海為家。

1惠東漁歌

每逢年節他們有聚艇聚集在避風港內的習慣,特別是每年中秋夜晚,他們都有對月而歌的習慣。特別是在婚嫁時有唱歌、斗歌的習俗;親人分離、相聚,或是老人與世長辭等時都是以歌代言。因此,在客觀上就決定了漁歌的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它既有悲哀、傷感、發泄心頭積鬱的情訴;亦有沉重、拼搏的勞動號子

解放後,漁民翻了身,逐漸移居陸上,生活一天天好起來。隨著漁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的漁歌也在不斷更新和發展,現在唱的“城歌”就是新歌的意思,充分體現了新社會的漁民對新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因而,這些漁歌的曲調較之原始漁歌開朗、遼闊、豪放,歌詞內容積極向上。真正體現了漁民為追求美好而唱歌的願望。

惠東漁歌的套用價值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而提高。它對我們進一步研究余家文化提供了珍貴的歷史依據,為音樂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民間珍貴素材。 

分布

惠東漁歌分布在廣東省惠東縣沿海各地。惠東縣地處廣東省東南部,東與海豐縣接壤,西靠惠州,北與紫金縣相連,毗鄰香港。有山區、丘陵和較長的海岸線

惠東漁歌分布圖惠東漁歌分布圖

這裡生活著以捕漁為生的漁民,現有人口2萬多人,分布在港口鎮新漁村、巽寮鎮新漁村、稔山鎮范港村、鹽洲鎮新漁村。惠東漁民據歷史記載從宋朝傳入惠東縣,原始漁民稱為“民”,又稱“後船民”,是古代南方百越族的組成部分。解放前的漁民過著海上飄流的生活,生產單一,生活枯燥,他們常以歌自樂,以歌解憂。

特徵

1惠東漁歌

惠東漁歌有29個品種,其中主要有“喔喔香調”、“啦打嘟調”、“賢弟調”、“羅茵調”等。它與其他民歌有很大區別,主要特徵有:

1、惠東漁歌只限於漁民們在船上演唱,有獨唱和齊唱,漁民群居時以“答歌”(即對歌,或叫斗歌)為樂,均無樂器伴奏。

2、惠東漁歌的鏇律具有濃厚的地方戲曲音樂和民間音樂韻味。

3、惠東漁歌的曲式結構多為上、下句,一呼一應句式,再長的歌詞,在曲調上的套用也能反覆至終。

4、詠嘆性強,音域不寬,樂曲短小,是漁歌音樂的重要特徵。

5、大多數漁歌都有襯詞和各種形式的拖腔。

6、漁歌基本上都是五聲音階,它最大特點是“征”調式五聲音階基礎上,常加上第六聲(7)甚至第七聲(4),作為經過音域一拖而過的裝飾性鏇律音。

沿革

漁民們的唯一精神生活

1惠東漁歌

惠東漁歌是從宋朝由福建沿海傳入惠東的淺海漁歌。居於舟楫、隨潮來往的漁民們千百年來以歌自娛、以歌解憂。據《惠東縣誌》記載,惠東沿海漁民的遠祖屬原始“疍民”,又稱“後船疍民”,是我國“百越族”的組成部分。

原惠東縣文化局副局長、惠東漁歌主要的傳承和保護人陳志祥介紹,宋朝時期,“百越族”與朝廷不和,朝廷要對他們趕盡殺絕,“百越族”只好四處安家,其中一部分上了山,另一部分上了船,沿著中原的沿江地帶順著沿海捕魚為生,先是到福建、廣東,最後到了潮汕地區。但由於潮汕的漁霸作亂,無奈再度遷徙到惠州一帶。最終,“疍民”在惠東沿海一帶安家落戶。據《惠東漁業志》記載,惠東“疍民”通過買賣或逃亡遷入,分布於平海、稔山范和與鶴咀等港灣。陳志祥告訴記者,以前“疍民”和岸上生活的人是不通婚的,岸上的人看不起他們,現在才好一些。

漁歌隨著“百越疍民”的遷徙從宋朝開始就開始在惠東一帶流傳。如今,惠東稔山范和村是傳唱惠東漁歌的地區之一,那裡的老人告訴記者,以前的“疍民”長期面對大海、藍天,自然而然地就選擇了以歌自樂、以歌解憂的生活。他們除了在捕魚時唱,此外,在回港避風、祭祀、節慶、婚喪等場合,更是大唱漁歌。唱漁歌成了漁民們唯一的精神文化生活,內容包括漁民的生活、生產、思念親人、唱海、唱魚等。

處於瀕危狀態

1惠東漁歌

經過歷代漁民的傳唱,惠東漁歌內容不斷豐富,鏇律日臻優美。新中國成立後,在許多著名音樂人的重視下,惠東漁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一度聞名全國。1956年,港口漁歌手蘇墨水、蘇帶心參加了全國民間歌曲調演,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1957年前後,國家鼓勵海上的“疍民”上岸,“疍民”漸漸遠離海上生活,漁歌的傳唱逐漸減少,只剩下幾位在海上長大的“疍民”閒時無聊,聚在一起打發時間。

1975年,惠東漁歌擁有了更多的機會走上表演舞台。惠東縣歌舞團帶著獨特風格的惠東漁歌對唱、說唱節目參加了全國曲藝調演,使惠東漁歌逐漸為人們所認識。然而,到了“文革”期間,惠東漁歌遭到了毀滅性打擊,被列為庸俗、傷風敗俗的歌曲,禁止傳唱。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部分漁民後代棄漁從工;再加上音像製品、電視媒體、流行歌曲等越來越多地進入漁民生活,許多漁民逐漸忽視了自己的傳統歌曲,致使惠東漁歌處於瀕危狀態,傳唱者越來越少。

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惠東漁歌,已成為惠州文化的一部分,它成為記錄和歌頌惠州沿海漁民生活和堅毅品格的載體,保護惠州漁歌等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藝工作刻不容緩。上世紀70年代,惠東文化部門已開始對惠東漁歌開展普查、挖掘、收集、整理等工作。2006年5月廣東省政府批准並公布廣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共78項,惠州市的“惠東漁歌”榜上有名。2008年6月,“惠東漁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價值

1惠東漁歌

惠東漁歌在音樂創作和歌詞創作上具有獨特的價值,歌詞深入淺出,通過事、敘人、敘物、敘情來表達人與人的情感,語言純樸、修詞簡練,源於生活,均為漁民對自身生活的真實寫照,對現代歌詞的創作具有較高的借鑑和啟發作用。

惠東漁歌因曲調品種多樣,鏇律韻味獨特,可為音樂創作提供豐富而珍貴的素材。很多詞曲作家曾先後前來惠東漁村採風,體驗生活,創作了大量漁歌題材的文學作品和音樂作品,如:大型歌舞劇 《南海長城》 就是取材於惠東漁村生活,音樂素材也是取於惠東漁歌。惠東漁歌是中華民族一份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

現狀

惠東漁歌目前面臨失傳,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解放後,漁民上岸居住,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影響,一部分漁民棄漁進城打工,或是從事非漁業生產;二是“文革”期間,惠東漁歌受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被列為庸俗、傷風敗俗之音而被禁止傳唱,致使惠東漁歌幾乎面臨失傳;三是在改革開放以來受外來文化的衝擊,如音像製品、文學作品、電視媒體等大量進入沿海各地漁民生活,漁民忽視了自己的傳統漁歌;四是老年漁歌手相繼去逝,在普查中發現老年歌手僅剩30多位;五是現在年青人不願學唱惠東漁歌。

傳承

學佬話少有人懂不利於漁歌傳播

惠州市歌舞劇團張喜英(惠東漁歌表演傳承者)

媒體:怎么學習用“學佬話”唱漁歌的?

張喜英:我是湖南人,聽不懂“學佬話”,為了學好它,可花了不少力氣。為了唱好惠東漁歌,每次學歌都是本地的老師一字一句傳授,我用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字上注拼音和對口型學,但學佬話不是每個字都注得了音的,我就只能死記硬背。除了學方言,表演原生態漁歌,還穿著漁民的衣服,打赤腳。這樣才夠真實,才有漁歌的感覺。不過,現在新創造的漁歌多是用國語演唱,利用一些漁歌素材進行二次創作。如果唱原生態漁歌,學佬話很少有人能聽懂,不利於漁歌的傳播。

媒體:你是學民歌出生的,相對於其他民歌,惠東漁歌有什麼突出的特點?

張喜英:外地的民歌比較大氣,意境比較開闊,而漁歌是漁民在日常捕魚勞動中所哼唱,屬苦中作樂,兩者既相通也有不同。我覺得,惠東漁歌挺“嘆”的。漁民生活很艱苦,終年生活在海邊,衣食住行十分不方便,他們地位低下,受鄙視,岸上的人甚至都不願意和他們通婚,但又無法改變現狀。所以歌曲表達都比較悲愴,借用歌聲訴說自己不幸的生活。

不斷改革,將漁歌推向舞台,讓老百姓接近

陳志祥(惠東漁歌保護傳承人之一,多年從事漁歌收集、整理、創作)

媒體:惠東漁歌在新的時代,在歌曲形式、演唱風格上有什麼發展?創作?

陳志祥:上世紀60年代,中央歌舞劇院創作的大型漁歌劇《南海長城》,其音樂素材就取自惠東漁歌的“妹仔調”和“喔喔香調”。近年來,惠東縣的音樂工作者以惠東漁歌為素材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如歌舞和器樂曲《春滿漁港》、《南海明珠雙月灣》。以前漁歌多為獨唱或對唱,但現在我們加入二重唱等多種演唱方式。在歌曲的創造上,以惠東漁歌的鏇律素材為主,同時也增加了新的音樂元素。對於原有的原生態漁歌,我們會加以配樂,令其更適合舞台表演。

媒體:惠東漁歌面臨什麼困難?

陳志祥:雖然漁歌的保護得到了很大的重視,但是在資金和人員上還是捉襟見肘。一場惠東漁歌的演出需要幾十萬,更多地讓市民了解、接近這種音樂是我們的初衷,但是,這個費用壓力還是比較大,還寄希望於政府能加大點投入。同時,傳承保護工作缺乏人手,我65歲了,算返聘到這裡做保護工作,希望有更多的人士能加入到這個項目中來。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統音樂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