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族民歌

鄂倫春族民歌

鄂倫春族主要分布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龍江省呼瑪、遜克、愛輝、嘉陰等縣。“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使用馴鹿的人”和“山嶺上的人”。鄂倫春民族有自已的語言,一般通用漢語文。

民族簡介

鄂倫春族主要分布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龍江省呼瑪、遜克、愛輝、嘉陰等縣。“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使用馴鹿的人”和“山嶺上的人”。鄂倫春民族有自已的語言,一般通用漢語文。

民歌簡介

鄂倫春族無論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他們常常將詩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民歌曲調種類很多,風格多樣,即興填詞,隨編隨唱。鄂倫春族的民歌多是以山歌即“贊達溫”曲調為主。這些曲調高亢圓潤,略帶顫音,一般都是固定的。歌詞可即興添加,曲調亦允許自由發揮,喜怒哀樂完全可以通過音調的節奏來抒發。“贊達溫”的演唱方式有對唱、重唱、獨唱、合唱等,演唱中常襯以“那依耶”、“希那耶”等,顯得鏇律悠揚婉轉,動人心弦。有代表性的有《渡口情歌》等。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統音樂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