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號子

作坊號子是中國民歌體裁勞動號子的一種,作為音樂文化遺蹟,仍在民間留存。

作坊號子

內容

中國民歌體裁勞動號子的一種。流行於各地中、小城鎮鄉村造紙榨油染布等手工業作坊中。這種手工業勞動現已多為機器所代替,因此有些號子在生活中已不復存在。但作為音樂文化遺蹟,仍在民間留存。
竹麻號子流行於四川省。為紙坊工人將煮好的竹子搗爛時所唱的號子,由10~20人圍在煮竹子的大鍋周圍,由1人領唱,眾人和唱。打竹麻的動作由慢到快,所唱的號子也由慢到快,節奏鮮明有力,曲牌較多。從前工人常用號子來表達心中的憤懣,敘述困苦的生活。
打藍調是染坊工人打藍靛時所唱的號子,流行於山西省河曲縣。自清鹹豐年間種藍草後即有此曲傳唱,共有3個曲調,每個曲調都配合一定的勞動。如《攪餡調》,是將石灰與漚好的藍液攪勻時唱。勞動時分甲乙兩組,一組唱上句,一組唱下句,如此循環往復。歌詞皆為數字,音樂由上下句組成,曲調簡單。唱時由1數到100,再由100回數到1,這一勞動過程即告完成,而後唱《打藍調》、“直調”,曲調與當地山曲相似。
打油號子流行於湖北,是用木榨槌打油籽時工人喊的號子,一領眾和。音樂由上下句構成,曲調簡單有力,節奏鮮明,歌詞全為虛詞。
榨油號子,流行於湖北,是工人用螺鏇式絞盤榨油時所唱。絞盤有6根把手,共12人操作。音樂由上下句構成,鏇律性不強,堅實用力,節奏鮮明,緊密配合勞動。歌詞簡單,主要以吆號聲協調動作。

配圖

所屬分類

中國民歌
號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