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堂是山東大學的前身,是繼京師大學堂之後中國創辦的第二所官立大學堂。1901年,山東巡撫袁世凱(清光緒二十七年)上奏《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同時調蓬萊知縣李於鍇進行籌備。是年11月《折稿》獲準,在濟南濼源書院正式創辦了官立山東大學堂。周學熙任管理總辦(校長)。第一批招收學生300人,分專齋、正齋、備齋、分齋督課。聘請中西教習50餘人,後增至110多人,美國人赫士為總教習。

基本信息

山東大學堂簡介

首任校長是著名實業家周學熙(時稱管理總辦)。第一批招收學生300人,分專齋、正齋、備齋、分齋督課。聘請中西教習50餘人,後增至110多人,美國人赫士為總教習。課程設定除經史子集外,還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外國語等20多門。學制初為三年,後改為四年。1904年學校遷入濟南桿石橋新址,改為山東高等學堂。1911年又改稱山東高等學校。周學熙、方燕年、陳恩燾、蕭應椿、陳慶和、周學淵、魏業銳、陳恩畲、李豫同、李聯璧、范之傑、黃國恩、丁維椽等先後出任校長。1914年國民黨政府實行全國設立大學區,各區中心城市設大學,各省設專門學校的體制,山東隸屬中心城市北平,按章大學堂停辦。師生分別轉入法政、工業、農業、商業四個專門學校,校長丁維椽繼任商業專門學校校長,校舍由法政專門學校使用。山東大學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養畢業生770人,選送去歐美和日本留學的59人。其中徐鏡心、張伯言等人在日本參加同盟會,被孫中山先生委任為山東同盟會負責人。山東大學堂是山東省第一所官辦的高等學校,也是山東大學歷史的起點。

1906在年濟南皇華館設立法政學堂。翌年再設法律學堂,時稱第一、第二法政學堂。1913年合併為山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1906年,山東巡撫楊士驤、吳廷斌又在濟南東關全福莊設立山東高等農業學堂,以南郊千佛山、馬鞍山北麓五千畝土地作為學堂的林場,1913年易名山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1912年,留日學生葉春墀請準在濟南南關設立商業學校,隨後定名山東公立商業專門學校。1912年,青州府高密中等工業學堂和濟南工業學堂合併,後又併入山東第一中學,於第二年在一中尚志堂校舍成立山東公立工業專門學校。1915年,山東省設醫學傳習所,1916年改名為山東省立醫學學校,校址在濟南北園白鶴莊,1920年正式命名山東公立醫學專門學校。1920年,又將礦業傳習所擴建為山東公立業專門學校,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

校址設在濟南東關。上述六個專門學校課程均為現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教師多為歐美和日本留學生,學制一般為三年,醫學四年,十餘年共畢業學生4000餘人。

1926年,六所專門學校再行合併,組建成為省立山東大學。在山東大學的發展歷史上,這六所專門學校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1926年,奉系軍閥張宗昌督魯,下令將山東公立六個專門學校合併,在濟南建省立山東大學,由山東省教育廳廳長,清末狀元王壽彭任校長。設文、法、工、農、醫五個學院,計有中國哲學、國文學、法律、政治經濟、商學、機械、機織、套用化學、採礦、農學、林學、蠶學、醫學13個系,並有附屬 中學。校設評議會,院設教務會,系設教授會。定期研究教學、人事、經費等問題。大學部有教師320 人,其中教授給200人,除專業課外,並開設選修課,學生畢業授學士學位。1928年,國民北伐軍進抵山東,奉系軍閥敗逃。日本帝國主義藉口保護僑民出兵濟南,製造了“五·三”慘案。在動亂中,學校經費無著,隨即停辦。

1924年8月正式創立私立青島大學,高恩洪自任校長。設工科和商科,學制四年,學生修業期滿考試及格者授予學士學位。學生除本國外還有南洋華僑和朝鮮學生。革命活動家羅榮桓、彭明晶等系該校學生。校董事會聘請學界名流梁啓超、蔡元培、張伯苓、黃炎培等人為名譽董事。選用德國人在青島建造的俾斯麥兵營作校址。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

1925年直奉戰爭再起,直系軍閥失敗,高恩洪下野,學校瀕於倒閉,校董會公推山東省議長宋傳典接任校長,勉強維持。1928年北伐軍進抵山東後,奉系敗逃,學校經費逐漸斷絕停辦,學生按大學結業處理。省立山東大學和私立青島大學是隨後創辦的國立青島大學的前身,在山東大學歷史上占有重要篇章。

創辦歷程

創立背景

山東大學校徽 山東大學校徽

清朝末年,隨著西方列強的不斷入侵,中國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空前加劇。在變法維新思想的推動下,“廢科舉,興學校”的潮流不可遏止。改革封建傳統教育,逐步推動中國教育近代化,已經成為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趨勢。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1901年9月14日),光緒皇帝正式下令全國各地書院分別改為大中國小堂,上諭云:“人才為庶政之本,作育人才,端在修明學術……除京師已設大學堂,應行切實整頓外,著將各省所有書院,於省城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均改設中學堂,各州縣均設國小堂,並多設蒙養學堂。……”於是,各地紛紛遵旨辦理,很快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個書院改學堂的熱潮,山東大學堂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辦的。

大學堂成立

光緒皇帝有關書院改學堂的上諭發布時,山東巡撫袁世凱正在家裡休假,看到皇帝的諭旨後,立即組織人員起草了《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於光緒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上奏光緒皇帝,認為“國勢之強弱,視乎人才,人才之盛衰,原於學校。誠以人才者立國之本,而學校者又人才所從出之途也。以今日世變之殷,時艱之亟,將欲得人以佐治,必須興學以培才,顧學校不難於大興,而規劃實難於妥擬。……迨臣假期將次屆滿,適逢八月初二日諭旨。銷假之後,當即欽遵飭各屬一律舉辦,並籌資擇地,先於省城改設大學堂,以為之昌,擬定試辦章程四項:首議辦法,次立條規,次訂課程,次籌經費。請為我皇太后、皇上約略陳之。”奏請先在省城設立大學堂,分齋督課,其中專齋相當於大學,正齋相當於中學,備齋相當於國小。光緒皇帝於十月初六日朱批:“知道了。政務處及各該衙門知道。單並發。”奏陳得到清廷的照準,於是山東首先辦起了一個官立山東大學堂,十月正式開學。這是繼京師大學堂之後,在各省最早興辦的官立大學堂。

山東大學堂章程

章程內容

《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共分四部分:學堂辦法、學堂條規、學堂課程、學堂經費,總計96節,對大學堂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如何創辦省城大學堂作了十分詳盡的規定。

學堂辦法規定:考各國學制,必先有國小而後升入中學,由中學而後升入大學,此通例也。大學堂內區分三等,一備齋,習淺近各學,略如各州縣之國小堂;二正齋,習普通學,略如各府廳直隸州之中學堂;三專齋,習專門學。三齋之外,另設蒙養學堂,自7歲起至14歲止,8年內專令講讀經史,並授以簡易天文、地輿、算術,畢業後選入備齋,再令講求淺近政治,加習各科初級藝學,俟入正齋,又加深焉。現當創辦伊始,所有中學、國小以及蒙學,均尚在議而未設之列,只可先用經義、史論考選學生,挑入備齋肄業,暫以三百人為定額。設總辦、監督、教習各員。各種圖書、儀器,先擇套用者酌量購置,以供肄業。

學堂條規規定:課士之道,禮法為先,而宗聖尊王尤為要義。堂內應恭祀至聖先師孔子暨本省諸先賢先儒,每月朔望由教習率領諸生行禮,並宣講聖諭廣訓,以束身心。若恭逢萬壽聖節暨聖先師孔子誕日,均須齊班行禮,以志虔恭。

學堂課程規定:備齋以兩年為畢業之限,溫習中國經史掌故,並授以外國語言文字、史志、地輿、算術等各種淺近之學。正齋以四年為畢業之限,授普通學,分政、藝兩門。政學分為中國經學、中外史學、中外治法學三科,藝學分為算學、天文學、地質學、測量學、格物學、化學、生物學、譯學八科。專齋則以兩年至四年為畢業之限,共開設中國經學、中外史學、中外政治學、方言學、商學、工學、礦學、農學、測繪學、醫學十門課程。

學堂經費規定:就現在辦法而論,學堂常年額支之款暫需六萬兩,其一切活支數目尚難預計,日後漸次推廣,經費亦須隨時加增。

章程的歷史影響

光緒朱批 山東大學堂 光緒朱批 山東大學堂

山東大學堂章程頒布之後,各省在奏摺中表示要效仿山東章程。1901年清政府下令各地書院改辦新式學堂,但具體如何改,並無先例。《山東大學堂章程》為當時書院改學堂提供了詳實可行的範本。這份章程具有示範意義,奠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1901年11月27日,清政府再次下令:“查袁世凱所奏山東學堂事宜及試辦章程,擬先於省城建立學堂一區,分齋督課,先從備齋正齋入手,俾初學易於造就,漸有師資,再行次第推廣,其教規課程,參酌中西,而淳淳于明倫理,循禮法尤得成。”因此,要求各省“立即仿舉照辦,毋許宕延”。此後,各省紛紛將書院改為大學堂,或新設大學堂。

高校任務(一)

該任務主要用於盤點全國各大高校。高校是高等學校的簡稱,泛指對公民進行高等教育的學校。
莆田廣播電視大學
紹興文理學院的元培學院
泉州師範學院軟體學院
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
華北地質勘探局職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管莊分院
西安財經大學
山東財經學院
廈門城市學院
廈門醫學高等專科學院
北京套用技術學院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
鞍山師範學院套用技術學院
福建華南女子學院
華僑大學泉州校區
廈門興才職業學校
廈門工程技術學院
廈門技師學院
成都醫學院校
廈門WECL英語學院
鄭州財經學院
福建外語外貿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鄭州工業貿易學校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院
山東外貿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師範大學數計院
泉州市農業學校
漳州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莆田市藝術學校
湖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
泉州兒童職業發展學院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分院
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
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
湖南師範大學工學院
福州科技職業學院
北京聯合大學商學院
四川光華學院
北京電子工業學校
西安科技大學
重慶警官職業學院
河北信息工程學校
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天津工程師範大學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
莆田工程學校
撫順職業技術學院
廈門廣播電視大學
廈門東海職業學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
西北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濟南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河北農業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工程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大學
甘肅中醫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北京民族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河南科技學院
吉林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
四川美術學院
重慶交通大學
聊城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青島大學
浙江傳媒學院
成都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綿陽師範學院
安徽師範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成都中醫藥大學
四川外語學院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中醫藥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一)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蘇州大學
雲南大學
暨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外交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
湖南大學
煙臺大學
蘭州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湖北大學
安徽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寧波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廣東商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寧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華僑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陝西理工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河海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2009中國大學工學100強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製藥、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清華大學
浙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天津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東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吉林大學
中南大學
武漢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同濟大學
四川大學
北京大學
山東大學
重慶大學
南京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湖南大學
東北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東華大學
上海大學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江南大學
燕山大學
河海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福州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廈門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鄭州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江蘇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蘇州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蘭州大學
南昌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長安大學
暨南大學
西北大學
河北大學
寧波大學
揚州大學
廣西大學
華僑大學
湘潭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深圳大學
安徽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瀋陽工業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西南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2009中國大學理學100強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科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力學、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6個學科類,共有31個本科專業。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浙江大學
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蘭州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廈門大學
武漢大學
四川大學
山東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西北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蘇州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山西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雲南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同濟大學
中南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
湖南大學
上海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河北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揚州大學
河南師範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暨南大學
曲阜師範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福州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大學
遼寧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福建師範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汕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聊城大學
重慶大學
新疆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徐州師範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安徽大學
溫州大學
天津大學
內蒙古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寧波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
黑龍江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遼寧大學

2009中國大學文學100強

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等4個學科類,共有66個本科專業。
北京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大學
復旦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四川大學
浙江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暨南大學
中山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南開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蘇州大學廈門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南大學
上海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河南大學
吉林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上海音樂學院
東北師範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上海戲劇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東南大學
徐州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中南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四川外語學院
西北師範大學
中央美術學院
安徽大學
蘭州大學
湖南大學
河北大學
內蒙古大學
揚州大學
山西大學
中國音樂學院
南昌大學
鄭州大學
湘潭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青島大學
西北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杭州師範大學
西安外國語大學
汕頭大學
寧波大學
同濟大學
廣州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南京藝術學院
曲阜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遼寧師範大學
新疆大學
山西師範大學
聊城大學
溫州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武漢音樂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天津大學
紹興文理學院
寧夏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中央戲劇學院
天津外國語學院

2009中國大學醫學50強

醫學包括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口腔醫學、中醫學、法醫學、護理學、藥學等8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2009中國大學哲學20強

哲學只有哲學1個學科類,3個本科專業。

山東高校一覽表

濟南市主要旅遊景點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山東省文化概況

概況
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9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山東段)、39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泰山| 青島嶗山| 膠東半島海濱| 博山| 青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曲阜| 濟南| 青島| 聊城| 鄒城| 臨淄| 泰安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濟寧| 青州| 淄博| 蓬萊| 濰坊| 臨沂| 臨清| 莒縣| 煙臺| 惠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 榮成市石島管理區寧津辦事處東楮島村
重點大學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