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

廣州大學

廣州大學,簡稱“廣大”,是廣東省和廣州市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教育部、財政部“國培計畫”9所實施高校之一,全國首批12所“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試點高校,也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千人計畫”、“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重點建設高校。廣州大學由大學城和桂花崗2個主體校區組成,面向全國包括港、澳、台在內招生。廣大利用地處國際大都市廣州這一地理環境優勢,努力抓住發展機遇,成為目前中國發展勢頭最好的重點大學之一,多項指標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已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綜合性研究教學型大學。2013年11月美國ESI公布的數據顯示,廣州大學的數學、工程學、社會科學總論3廣州大學綜合排名居中國大陸第76位,廣東第5位。2013年中國校友會網正式發布的《2013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顯示,廣州大學綜合聲譽排名居全國第32位,廣東第4位。

基本信息

簡介

廣州大學,簡稱“廣大”,創建於1927年,原名“私立廣州大學”。私立廣州大學於1951年與嶺南大學等高校一起組建華南聯合大學,1983年廣州大學復辦。2000年,原廣州大學與廣州師範學院、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廣州教育學院和廣州高等師範專科學校等高校合併組建成新的廣州大學。廣州大學實行廣東省和廣州市共建、以廣州市為主的管理體制,是一所地方綜合性大學,是廣東省和廣州市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廣州大學座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華南經濟文化中心和改革開放前沿廣州市,位於國內一流大學園區--廣州大學城的西南端。廣大利用地處國際大都市廣州這一地理環境優勢,抓住機遇,爭取努力發展成為與廣州這所城市的名字相匹配的高水平大學,目前已成為廣東省發展勢頭最好的重點大學之一。現有81個本科專業,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包括2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包括150多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2010年8月,廣州大學被教育部確定為新增開展碩士推免生工作高校。廣州大學在中大版的高校就業綜合排名中排名全國94,廣東第8,知名度排名中排名全國91,廣東第6。

辦學歷史

學校前身

私立廣州大學
廣州大學廣州大學

私立廣州大學成立於1927年3月3日,由陳炳權金曾澄等人創辦。私立廣州大學成立初期,設文學院、法學院和預科。不設校長,採用委員制,由陳炳權任主任委員兼教務主任;王志遠任委員兼訓導主任;陳友琴任委員兼總務主任;馬洪煥、陳嘉靄任委員,主持校務。後改校長制,金曾澄任校長,陳炳權任副校長。
1928年,在天香街增設附屬中學。1930年8月,購買東橫街舊警署,改建為大學部校舍。1931年陳炳權改任校長。隨後,譚維漢任教務長,黃毅芸任訓導長,陳夢周任總務長。1937年,奉教育部批准附設計政訓練班,聘該大學教授黃文袞碩士為班主任,為華南各大學開展“職業教育”之最。抗戰期間,廣州大學先後遷設於開平、台山、香港、曲江、羅定、連平、興寧等地,實行戰時教育,學生人數仍達5000多人。1941年,陳炳權兼任財政部曲江區銀行監理官,並接受財政部委託廣州大學開辦稅務訓練班,聘梁式文教授為主任,為財政部訓練大批稅務人才,加強財政建設。1942年,在廣西桂林設廣州大學桂林計政班,先後聘劉興序、曹美成、袁功甫為班主任,這又是廣州大學跨地區開展“職業教育”之最。1943年8月,陳炳權赴美國考察戰時經濟,並為廣州大學募捐基金,乃由王志遠代理校長。
廣州大學廣州大學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廣州大學復員廣州,在東橫街原址複課。1948年,呈奉教育部批准設立經濟研究所,招收研究生,畢業成績及格,報教育部授予碩士學位。這是私立大學之佼佼者。根據《廣州大學校刊》有關統計資料:1949年上半年,全校以大學部為主,設立文學院、法學院、理學院、工學院、商學院、經濟研究所及附設會議專修科、計政訓練班,附屬中學及國小,並在香港、澳門、台山設立“廣大中學”。又推行生產教育,將沙河白雲山麓60多畝校地闢為農場。總計當時教職員工800多人,學生共有1.4萬多人。
1945年,陳炳權在美國結束戰時經濟考察工作後,走遍美國48個州,為廣州大學募捐基金,獲得美國波士頓、紐約、羅斯福等30多所大學贈給廣州大學免費學額數十名,捐贈圖書8萬多冊,儀器一大批。又向美洲華僑募得122328美元,作為興建校舍之用。興建嶄新建築物如:華僑堂、文化堂、全美至孝篤親紀念堂、理工實驗場、圖書館等,並進一步增加設備,開拓業務。
1948年8月,陳炳權由美歸來,重掌廣州大學,先後選派梁國材、勞潔靈等30多人赴美免費留學。
廣州大學廣州大學

1949年10月,陳炳權與譚維漢赴香港,籌設分校。同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全市歡騰,廣州大學立即進行複課和開展慶祝解放活動。同年12月,陳炳權偕同譚維漢等人,攜帶賬冊和款項由港返穗。陳抵校以後,先將帶回來的數萬元港幣清發全校教職員工工資,隨即公布華僑捐款和廣州大學歷年收支賬目,又派人將廣州解放前夕疏散往香港廣大中學的10萬冊圖書和教學儀器、樂器等全部物資,滿載一個火車車卡悉數運回廣州。當時主持香港分校的黃毅芸拒絕交出物資,後經陳一再親筆函請在港校董協助,終於把上述的圖書等物運回廣州。1950年初,陳因病離穗赴港就醫,鏇僑居美國。
解放後,廣州大學董事會進行改組,推舉吳奇偉為董事長,陳炳權、許崇清為副董事長,司徒美堂、肖雋英、蟻美厚、盧燡為董事,並推許崇清兼任校長。在人民政府和文教廳的領導下,廣州大學積極進行校務和教學改革。
1951年初,廣州大學與市內的國民大學、文化大學、珠海大學、嶺南大學、廣州法學院、南方商業專科學校合併改組為華南聯合大學。1983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籌建新的廣州大學。
原廣州大學(1983年)
廣州大學
廣州大學
1983年4月,廣東成立廣州職業大學,學校屬短期、職業性大學專科,學制文科2年、工科3年,不包分配。是年10月,定名為“廣州大學”,校長葉選平。1987年6月,廣州大學定為副廳級建制。
原廣州師範學院
1958年,為適應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急需師資的需要,廣東於1958年8月正式成立廣州師範學院,隸屬廣州市委領導。1961年8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廣州師範學院與廣東師範學院合併,歸由市委、市人委領導。1961年9月1日前,兩校初步完成合併工作,校名仍用廣東師範學院,屬全日制高等師範學校,省重點高校之一。
1962年7月起,停止招生,規模逐漸縮小。
1964年7月,根據上級指示,調整停辦下馬。1978年12月,教育部下文同意廣州師範學院復辦,1979年2月,市革委會正式發出通知,廣州師院歸口廣州市文化教辦公室,按局級單位管理。1986年8月,廣州師院按廣州地區省屬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同等規模和待遇,列為廳級單位。1993年4月,廣州師院經市委、市政府批准,擴大辦學規模,由2000名本科生擴大到4000名本科生。
原華南建設學院(西院)
1986年5月,廣州市政府決定,在廣州市城建職工大學的基礎上籌建廣州城市建設學院。1987年1月,國家教委批准籌建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由廣州市建委負責投資辦學。1991年6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廣東省建築工程專科學校與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籌)聯合辦學,成立華南建設學院。原廣東省建設工程專科學校為華南建設學院東院,隸屬廣東省建委;原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籌)為華南建設學院西院,隸屬廣州市建委,廣州市副市長戴治國兼任學院院長。同年9月,華南建設學院西院開始對外招收本科生。
1995年4月,經廣東省學位委員會評審通過,華南建設學院西院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1995年,華南建設學院東院與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合併組建廣東工業大學。華南建設學院西院繼續獨立辦學,掛靠廣東工業大學招生。

原廣州教育學院
廣州大學廣州大學
1953年,廣州市教師業餘進修學院創辦。是年定名為廣州教育學院,是一所以培養在職中學教師和教育行政幹部為主的高等院校。
原廣州高等師範專科學校
1985年,為適應廣州市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需要,廣州市政府決定依託廣州教育學院創辦廣州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辦學,融培養與培訓與一體。
原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紡織學院(現為廣州大學服裝紡織學院前身,專科辦學)
1975年,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紡織學院的前身廣州紡織機械廠職工大學創建。1985年由廣州市紡織工業總公司正式接管,並由國家教委批准校名為廣州紡織工業職工大學。1991年,為適應教育改革形勢的發展,經國家教委及廣州市政府批准再次更名為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紡織學院(以下簡稱紡院)。同年廣州市批准紡院為"廣州市紡織服裝繼續工程教育基地"。
原城建職工大學廣州市城建職工大學(以下簡稱城建職大)前身為廣州市建設局“七.二一”工人大學,1981年改名為廣州市建設局職工大學。1984年3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委備案,廣州市建設局職工大學與市規劃中專、市園林中專合併,改為廣州市城建職工大學,由廣州市建委主辦,廣州市委副書記石安海(時任廣州市副市長)兼任校長,開始面向全省招生。1986年5月,廣州市政府決定在城建職大的基礎上籌建廣州城市建設學院。1991年7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籌)與廣東省建設工程專科學校聯合成立華南建設學院,原廣州城市建設學院(籌)部分稱為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城建職大繼續保留建制,在華建西院內部稱為成人教育部,對外仍以原名招生。
原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電信學院
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電信學院前身為廣州市電信局職工大學,1975年成立。1992年,加入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後更名為“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電信學院”。1997年電信學院掛靠廣州業餘大學招生42名,專業為通信技術,1998年電信學院繼續掛靠廣州業餘大學招生36名,專業為通信工程。
原廣州市建築總公司職工大學
(現為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前身,專科辦學)
廣州市建築總公司職工大學是一所由廣州市建築總公司主辦的成人高等學校,創辦於1960年,原名為廣州市建築工程局業餘工程學院,196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備案,1966年停辦。1973年,復辦改名"七.二一工人大學"。1980年,更名為廣州市建築工程局職工大學。1985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廣州市建築總公司職工大學。該校同時又是國家建設部、省、市建委建築企業專業管理人員崗位培訓學校、廣州市建築施工專業繼續教育基地。
原廣州市藝術學校
廣州藝術學校建於1973年,是廣州市唯一一所綜合性藝術中等專業學校。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副高級以上教師10名,講師13名。學校開設的專業有:舞蹈表演、國際舞、聲樂、美術設計、雜技與魔術表演、民眾文化藝術、戲曲表演、曲藝與相聲表演、影視技術專業等,在肇慶設有分教點。
原廣州芭蕾舞團
廣州芭蕾舞團於1994年1月正式成立,是廣州市政府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全團實行團長責任制下的全員聘任制。
原廣州歌舞團
廣州歌舞團成立於1965年,已製成廣州歌舞劇院有限公司,現為廣州大學歌舞團。

發展至今

廣州大學廣州大學
2000年,廣州師範學院、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原廣州大學(職業類)、廣州教育學院、廣州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廣州市城建職工大學、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紡織學院、廣州市聯合職工大學電信學院、廣州市建築總公司職工大學等九所高校合併組建新廣州大學。2004年,新廣州大學開始遷入大學城,次年所有校區完成整體搬遷。2005年,廣州芭蕾舞團、廣州市歌舞團、廣州市藝術學校併入廣州大學。
廣州大學是綜合性大學,但是至今都沒有醫學院,這成為了學校發展的巨大瓶頸,廣州市政府曾一度建議廣州大學合併廣州醫科大學(原廣州醫學院),因為對於廣州大學來說,合併將有利於建設綜合性大學;而對於廣州醫科大學來說,合併將使其基礎學科得到加強,從而提高辦學的層次。遺憾的是,合併一直遭到鍾南山反對。廣州大學對合併持積極態度,但是廣州醫科大學(原廣州醫學院)對待合併要慎重。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廣州大學廣州大學

截至2013年11月,廣州大學有在編教職工2380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400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者1030人,具有博、碩士學位者1780人,教學科研人員平均年齡為40歲。學校現有大學城桂花崗兩個校區,占地面積2127.28畝,建築面積862718.14平方米。大學城新校園建設總投入20.6億元,建有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教學樓、實驗樓、演藝中心、體育館、圖書館、網路中心、學生公寓等。學校圖書館擁有藏書221萬冊,電子圖書50萬種,訂購中外文報刊3655種。學校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校園網路系統,擁有41381個網路信息點,全面覆蓋了教學區、辦公區和生活區,數位化校園的建設初具規模。學校擁有各類實驗室41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2.5億元。

學科建設

學校現有22個學院,62個本科專業,42個碩士點,2個博士點,擁有教育碩士和工程碩士兩個專業學位點。涵蓋哲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九大學科門類。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280人,研究生588人。學校擁有省級重點學科1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市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個,省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市名牌專業11個;省市精品課程11門;學校被批准為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和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聯合)。學校現有在編教職工2398人,其中專任教師1335人,教授177人,副教授556人,高級職稱人員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4.91%;具有博士學位者206人、碩士學位者591人,40歲以下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1.3%;專任教師的平均年齡為40.34歲。學校現有兩院院士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首屆高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和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各1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0人,博士生導師24人,碩士生導師294人,省、市優秀專家15人,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省級人選11人、校級人選95人,省、市“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43人,優秀留學歸國人員61人等。

院系機構

廣州大學各學院和附屬學校
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師範學院)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廣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 廣州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廣州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
廣州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廣州大學法學院
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廣州大學美術學院
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廣州大學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廣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廣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廣州大學中法旅遊學院
廣州大學體育學院 廣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教育軟體學院
廣州大學基礎學院 廣州大學桂花崗紡織服裝學院
廣州大學政治與公民教育學院 廣州大學現代產業學院
廣州大學教師培訓學院 廣州大學中加國際教育學院
廣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12] 廣州大學傳媒教育學院
廣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廣州大學衛斯理安學院
廣州大學附屬國小[14]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廣州大學附屬藝術學校[16] 廣州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廣州大學附屬東江中學[18] 廣州大學附屬中山匯翠學校
本表格截至日期為2014年4月。

教學交流

2002年,中法兩國教育部和廣州市政府積極扶持,在廣州大學創辦了全國第一所中法旅遊學院。2009年4月學校與義大利帕多瓦大學合作建立孔子學院。2011年3月,新聞學院創新實驗班22名學生赴台交流學習一學期。2012年6月,學校與美國衛斯理學院簽署舉辦孔子學院合作協定,積極推廣漢語教育和中華文化。2011年與美國華人教授科學家學社合作成立廣州大學-美華學社跨學科研究中心,與加拿大楓華國際教育投資集團合作舉辦中加國際教育學院。2009年~2012年間,有200多名外籍專家來廣州大學講學或授課,學校接待國外專家學者千餘人次,選派350名教師或行政管理幹部出國學習和深造,近600人次出國進行學術交流與考察,執行各類國際合作項目50餘項,培養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800餘人。2012年專門設立“國際班“項目,這是廣州大學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二十餘所知名大學開展的國際化套用型人才聯合培養項目。
廣州大學為每個學院的學生提供至少一個學期以上的海外留學,包括面向一、二年級本科生的“1+2+1”、“2+2”等中外雙學士學位項目;面向三、四年級本科生和一、二年級研究生的本碩連讀海外碩士學位項目等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廣州大學廣州大學
截至2013年11月,廣州大學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1個,省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省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9個,市級重點實驗室7個,具有國家建築設計和古建築設計甲級資質的建築設計研究院1個,學校被批准為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和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科研成果

2003年至今,學校獲得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722項,到位科研經費達2億元以上。獲省市以上科研獎勵7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784篇,被SCI、EI、ISTP收錄437篇,出版學術著作192部。學校獲專利授權54項,其中發明專利19項。長期以來,學校先後與17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大學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與科技合作關係。例如,2002年,在中法兩國教育部和廣州市政府的積極扶持下,在我校創辦了全國第一所中法旅遊學院,開創中外合作辦學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學校在境內外還開辦了中澳國際會計碩士研究生項目、機電維修工程與管理本科專業、國語教師培訓等合作項目。近3年來,聘請或邀請了近百位外籍專家來我校講學或授課,接待國外專家學者千餘人次;派出246名教師或行政管理幹部出國學習和深造,近300人次出國進行學術交流與考察,執行各類國際合作項目20餘項。
2004年以來,我校大學英語四級一次通過率均超過全國一般普通高等院校平均通過率20個百分點左右。2003-2005年,學校學生獲得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勵566項。在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共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其中在第九屆全國“挑戰杯”競賽中,我校成績名列廣東第一,全國高校第12。學生參加省級以上體育競賽獲獎123項,其中毽球隊多次代表國家參加世界錦標賽,獲得世界冠軍1項,世界亞軍4項。廣州大學“名盛學生藝術團”榮獲全國大學生藝術歌曲演唱比賽一等獎。音樂舞蹈學院學生楊靜、楊黎獲53屆國際青少年國際舞蹈錦標賽拉丁舞冠軍;土木工程學院2003級學生陳卓獲批准的專利有3項;化學教育專業2001級學生馮桂明獲第二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2003級身殘志堅的潘樹華同學獲省數模競賽一、二等獎各1項、全國數模競賽二等獎1項,為2006年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100名候選人之一,2007年度10名廣州市先進青年典型之一,等等,這些都充分展示了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風采。基於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我校在發展戰略規劃中提出了“立足廣州,面向廣東,輻射海內外,服務社會;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與留學生教育;構建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結構體系;培養知識面寬,基礎厚實,創新意識和適應能力強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經過不懈努力,把我校逐步建設成為與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同類院校先進行列,若干學科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具有鮮明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大學”的總體奮鬥目標。

學術交流

廣州大學為國家教育部批准可招收外國和港、澳、台地區本科生、研究生的高校。與國內許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際、校所協作關係;不斷加強校地、校企、校軍合作;積極承辦國際或全國性大型學術交流會議;積極開展對台、港、澳地區的科教文化交流,與多所港澳台地區大學簽訂了校際友好合作協定;學校先後與美、英、德、法、俄、日、韓等46國家200多所高校建立了協作關係。學校已成為廣東省與國際及台、港、澳地區科教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視窗。
2008年12月,學校與台灣淡江大學合作成立“工程結構災害與控制聯合研究中心”,創
廣州大學廣州大學

新兩岸高校科研合作新模式;同年,學校還專門成立國際教育學院,大力拓展留學生教育。2010年10月,與義大利凱蒂大學進行全方位合作。2010年10月,與法國國立科學技術與管理學院(CNAM)簽署合作協定。2010年11月,與屏東教育大學達成聯合成立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的意向。2011年3月,與高雄師範大學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定。2011年3月,生命科學學院與京都大學綜合博物館簽署交流協定。2011年4月,與加拿大約克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和新布倫瑞克大學等三所高校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2011年4月,舉辦非線性經濟動力學與金融市場模型國際會議。2011年5月,舉辦國際高等教育論壇。2012年12月,與美國衛斯理學院簽署合作辦學協定、與香港科技大學簽署合作辦學意向書。

生活環境

學生公寓:標準間1700元/年、4人一間、1M寬頻到桌面(30元/月,150半年,270一年。)、浴室帶淋浴熱水晚間供應、空調(包時收費)6人間1200元/年、配置同標準間,宿舍總體環境為廣州大學城最優。

購物消費:校內設有大型商業廣場——廣州大學商業中心,開設有多見超市以及中國移動、聯通、電信服務點,設有光大銀行、浦東發展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提款機或辦事處,以及包含60多間飲食店鋪的美食中心。

校區建設

主體校區

廣州大學
廣州大學
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
環西路230號,建有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教學樓、實驗樓、演藝中心、體育館、圖書館、網路中心和學生公寓。圖書館擁有藏書274.2萬冊,數字資源量達30230GB。校園網路系統完善,擁有49000個網路信息點,全面覆蓋了教學區、辦公區和生活區,數字校園建設初具規模。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5.82億元。

桂花崗校區

位於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桂花崗東1號,分南區、北區、東區(即後山)三個部分。南區主要有行政辦公樓、圖書館綜合樓、數理樓、生化樓、藝術樓、足球場等教

廣州大學桂花崗校區

廣州大學桂花崗校區廣州大學桂花崗校區
學場所以及學生飯堂、宿舍和南區教師宿舍區。北區主要有文科樓、學術交流中心、醫務樓以及北區教工宿舍區。東區主要有教學樓、排練場以及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校區內的單位有:工商管理學院、經濟與統計學院、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離退休幹部管理處、繼續教育學院、桂花崗紡織服裝學院、廣州發展研究院、廣州大學建築設計院、廣州市中國小教師培訓中心、中澳碩士教育中心、廣州大學學術交流中心、服務公司、印刷廠、廣州市統計與評價研究所、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桂花分館(廣州大學圖書館桂花分館)等。

學校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庾建設
校長 鄒采榮
黨委副書記 賴衛華
副校長 董皞
副校長 禹奇才
副校長 陳永亨
副校長 屈哨兵
副校長 徐俊忠
副校長 陳爽
紀委書記 陳少梅

校園文化

校訓

博學篤行,與時俱進
廣州大學
廣州大學

《禮記·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廣州大學校訓
“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欲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並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校歌

雲山珠水,羊城堂皇,廣州大學,在此一方。傳承五校薪火,崛起谷圍島上,崇德崇實崇真,自信自主自強。啊,百舸爭流,我們奮楫直上!莘莘學子,走向五洲大洋。博學篤行,與時俱進,追求卓越,共創輝煌!

2009中國大學教育學60強

教育學包括教育學、體育學等2個學科類,共有9個本科專業。

廣東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