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體育學院

天津體育學院

天津體育學院是一所以教育學為主,管理學、文學、藝術學、理學協調發展的、由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管的本科院校,學校成立於1958年8月。學校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學校被教育部正式批准為“開展聯合培養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單位”,2013年7月,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根據2015年5月學校官網介紹,學校占地534畝(356018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為1億2千餘萬元,圖書館藏文獻量(含電子文獻)達192萬餘冊。設定有13個教學單位,有16個本科專業。學校有在編教職工477人,專任教師301人,其中教授55人,副教授109人;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餘人,其中本科生5000餘人、碩士研究生540餘人,博士研究生14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天津體育學院成立於1958年8月。當時,國家體委、教育部根據華北地區體育教育事業發展需要以及體育師資、競

天津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
技體育和體育管理人才匱乏的狀況,決定在當時的河北省省會天津市組建天津體育學院,由當時的河北省副省長、天津市市委書記、市長李耕濤兼任第一任院長。
建校初期,學校主要承擔為包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等省份地區在內的華北地區培養體育師資的任務。當時,學校匯集了一批優秀教練員和運動員,具有較高的競技運動水平,有42人18項97次打破全國最高記錄。學校的摔跤、女子跳水、游泳、男子籃球、棒球等運動項目成績已位居國內前列。在第一屆全運會上,奪得古典式、自由式、中國式三項摔跤冠軍。同時擁有一批知名專家學者在學校執教,如:我國運動生理學奠基人陳家琦、著名體育管理學與體育場地建築學專家馬喻、體育理論專家牛興華、運動心理學專家柴文秀、運動生物力學專家劉世藩以及在競技體育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學專家鄭必達、姚志珍、張春霈、任福興等。
學校的發展一直得到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國家體育總局、中殘聯等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的關懷與支持,李瑞環、張立昌、李盛霖、黃興國、榮高棠、伍紹祖、袁偉民、鄧朴方、王新憲等領導同志先後多次來學校視察和指導工作。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和快速發展,學校的學科專業建設和事業發展也進入了新的快速發展時期。學校辦學規模持續擴大,辦學層次逐步提高。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基本建設投入,一批現代化教學、科研、訓練設施相繼落成。教學管理日趨規範,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校園面貌煥然一新。

辦學規模

辦學設施

學校現在占地534畝(356018平方米),建有綜合訓練館、田徑館、籃球館、排球館、游泳館、舞蹈館等教學訓練
天津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
館12座,國際標準的塑膠田徑場、足球場和燈光棒球場等室外訓練場地20餘塊。
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為7000餘萬元,現有各類實驗室26個,其中基礎實驗室8個,專業實驗室11個,實驗室總面積為6655平方米。同時建有實習實踐基地100餘個。
學校圖書館總面積8725平方米,圖書館藏文獻量(含電子文獻)達192萬餘冊,其中,中外文紙質圖書32.24冊,中外文期刊(含電子文獻)3萬餘種。擁有16個文獻檢索系統,電子圖書150萬冊,寬頻光纜接入天津市數字圖書館,可檢索圖書資源61萬冊。
2013年3月,學校位於靜海縣團泊新城西區健康產業園的新校區建設奠基開工。新校區占地面積1115.7畝,規劃建設各類校舍建築總面積45.89萬平方米,總投資47億元,新校區堅持建設“綠色、生態、環保、節約型新校園”的理念,功能分區合理,教學、科研、生活有機結合。即將開工建設的新校區工程項目包括教學樓、實驗樓、特殊教育教學實訓中心、綜合體育館等35個單體建築和道路管網綠化工程,預計2015年7月完成新校區一期、二期工程,實現全校整體搬遷,2016年7月各單體建築全部竣工落成。新校區全部落成將從根本上擴展學校的辦學空間、改善辦學條件、增強辦學實力,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的品牌優勢,全面推動學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

師資力量

學校在編教職工466人,專任教師289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8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1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146人;其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人,天津市特聘(講座)教授2人,天津市教學名師3人,天津市千人計畫3人,天津市“131”人才計畫(第一層次)1人,天津市“五個一批”人才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20餘人。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餘人,其中本科生5000餘人、碩士研究生540餘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12人。

院系專業

學校現有15個本科專業,分別是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人體科學、舞蹈學、新聞學、市場行銷、旅遊管理、特殊教育、教育技術學、英語、公共事業管理、套用心理學、運動康復與健康,涉及教育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理學5個學科門類。
學校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現在已有7個碩士研究生專業,分別是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課程與教學論、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和體育碩士(專業學位)。2010年,學校還被教育部批准為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的院校。
2003年我校被教育部正式批准為“開展聯合培養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單位”,運動人體科學被批准為聯合培養博士生專業,同年開始與北京體育大學聯合招收和培養博士研究生。2010年我校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立項建設的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3年7月,我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體育學一級學科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形成了“本-碩-博”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在2012年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我校體育學一級學科位列全國體育學學科前10%,獲得並列第5名的佳績。

學科建設

近年來,學校不斷強化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實施了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取得了
天津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
一批標誌性成果。2007年以來,我校體育教育、社會體育、舞蹈學三個專業分批入選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2009年5月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本功大賽”中,我校學生在23個省市代表隊中,取得了基礎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7個單項比賽中的5個第一,以總分第一的優異成績獲得一等獎;2011年,體育教育、社會體育、舞蹈學、運動康復與健康、教育技術學、新聞學、套用心理學、市場行銷等8個專業被批准為天津市高等學校“十二五”綜合投資規劃品牌專業建設項目,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兩個專業被批准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建設項目;2013年,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獲批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特殊教育專業獲批市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排球》、《網球》四門課程被批准為國家精品課程,《田徑》、《武術》、《體育概論》等8門課程被批准為天津市精品課程。我校還入選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天津市優秀教學團隊3個。2012年,我校體育運動心理實驗教學中心等三個實驗中心被授予“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稱號。2009年,我校《以構建運動心理學實踐教學平台為途徑增強體育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教學成果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還有9項成果分別獲天津市和國家體育總局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2013年,我校4項成果獲得天津市教學成果一、二等獎。2013年,我校51個項目獲準“天津市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立項。
多年來,學校堅持學科建設在整體辦學中的帶頭作用,高度重視學科規劃,努力提升學科建設水平與核心競爭力。我校運動人體科學和體育人文社會學一直是天津市重點學科;2011年,我校體育學被批准為天津市高等學校“十二五”綜合投資規劃一級學科建設項目;課程與教學論、康復醫學與理療學被批准為二級學科建設項目。學校的體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運動心理實驗室是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運動心理與生理調控重點實驗室”;體育文化研究中心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學校體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體育教學研究中心”;運動生理與運動醫學實驗室為“天津市重點實驗室”。

學術科研

科研成果

學校科研實力不斷增強。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局級科研項目260項。其中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5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1項,天津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31項,天津市普通高校教改項目13項,天津市重大科技攻關、天津市技術平台專項、天津市套用基礎重點和一般項目、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科基金及奧運科技攻關項目、天津市哲學社科基金項目等省部級科研課題84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勵28項,出版著作、編著、教材工具書等150部,發表學術論文1700餘篇,其中被SCI、SSCI、EI和ISTP收錄30餘篇(JCR二區論文4篇)。

學術期刊

學校辦有學術期刊《天津體育學院學報》,該刊一直是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首批入選“中國期刊方陣”、被評為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自然科學學報、天津市優秀期刊和一級期刊,並分別於2007年、2009年度被評為中國北方優秀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美國《劍橋科學文摘》、中國《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及《中國社會科學精品資料庫》等12家國內外檢索機構收錄為來源刊。

合作交流

學校重視開放辦學,不斷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分別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國外知名體育院校建立了校際友好關係,加大了教師和學生間的互派、互訪,提升了我校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學校與韓國水源大學、澳大利亞南十字星大學、美國楊百翰大學、越南第二體育大學、韓國東亞大學、日本國際武道大學等國外高校簽訂了合作協定,多次進行互訪交流,師生到對方校任教與學習。根據交流協定,日本友人內藤敬自1995年至今在學校進行弓道教學,熱心開展國際文化教育交流,受到中日媒體關注與有關方面的高度評價。

人才培養

學校重視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棒球、軟式網球、中國式摔跤、藤球等運動項目是學校的傳統優勢項目,我校教師和學生作為教練員和運動員在世界盃、亞運會、全國錦標賽等大賽中取得過優異成績,在國內外均有較大影響。2009年開始,我校還受天津市體育局委託,承擔了天津市羽毛球隊、賽艇隊、橄欖球隊的組建與訓練任務,將代表天津市參加全國運動會上述項目比賽。學校正努力拓展新興運動項目,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體教結合、培養高水平競技人才的新模式和新途徑,為天津市及全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社會服務

學校不斷加大為體育和社會服務的力度。2008年奧運會期間,我校有135名學生志願者為賽事服務,一支啦啦操隊在北京奧運主賽場演出,18名教師直接參與了奧運會的相關工作。學校還承擔了2008年殘奧會中國舉重隊的集訓與科技服務工作,為他們在殘奧會上獲得9枚金牌提供了有力的訓練保障和科技支持,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我校殘疾人舉重訓練基地獲得黨中央國務院表彰的“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王歡黨委副書記、院長:姚家新
黨委副書記:張立順黨委委員、正院級巡視員:李宗浩
紀檢委書記:靳風輝副院長:張勇、李勃、劉志雲、吉承恕

2009中國大學教育學60強

教育學包括教育學、體育學等2個學科類,共有9個本科專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