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

湖北大學

湖北大學(Hubei University)簡稱湖大(HUBU),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是湖北省“2011計畫”牽頭高校,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二級保密資格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接收高校,是教育部和英國大使館批准設立的湖北省唯一的雅思(IELTS)考試考點單位。湖北大學創建於1931年,是一所擁有文、史、哲、經、法、管、理、工、農、醫、教育、藝術學等12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已有80餘年本科教育、30餘年研究生教育的辦學歷程,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化學、材料科學2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全球前1%,躋身世界高水平學科行列。湖北大學設有武昌主校區、漢口校區、陽邏校區3個校區,總占地2000餘畝,總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在“中國光谷”武漢未來科技城湖北省大學科技園內建有湖北大學科技園,占地110畝。現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專科生近2000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500餘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湖北大學湖北大學

湖北省立教育學院(1931秋-1936夏、1941秋-1944春)

湖北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的湖北省立鄉村師範學院。1930年,湖北省教育廳廳長黃建中先生著手籌建湖北省立鄉村師範學院,校址即今武昌沙湖之濱的寶積庵。

1931年,湖北鄉村師範學院改立為湖北省立教育學院,黃建中兼任第一任院長。學院開辦時,設兩系一科,即農事教育系、鄉村教育系和鄉村師範專修科。1932年增設民眾教育專修科,1935年又增設農事教育專修科。各系均為四年制本科,各專修科均為二年制專科。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對日採取不抵抗政策,於1935年6月同日本簽訂了賣國的《何梅協定》,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我院學生始終堅定地站在愛國運動的前列,並在武漢大、中學校中發揮了較好的組織作用。

1936年上半年,受當局迫壓,學院被迫停辦。

國立湖北師範學院(1944春-1949.5)

湖北大學湖北大學
抗日戰爭時期,湖北省政府西遷恩施,國民黨高級將領陳誠在鄂主政,制定了《新湖北建設計畫大綱》。按大綱規定,學院於1941年秋正式恢復,選校址在恩施五峰山。

1942年秋,湖北省政府通過參議會知名人士李四光等人請來西南聯大陳友松擔任院長。

1942年秋到1943年,該校增設史地專修科、一年制師資短訓班,並招收音樂、體育各一班,開辦附中、附小。然陳友松與前任院長、省教育廳廳長張伯瑾以及陳誠辦學意見不合,於1943年7月辭職返回西南聯大。

1944年春,陳友松回到重慶之後,呼籲國民政府改組湖北省立教育學院為國立大學。李四光對此極力支持,亦積極奔波,廣為號召。國民政府教育部採納各方意見,將湖北教育學院改為國立湖北師範學院,亦稱“國師”,隸屬國民政府教育部,汪奠基任首任院長。到1945年,國師粗具規模,教育、國文、英文、史地、數學、理化、音樂、體育八系俱全。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到後方的各級機關、學校紛紛遷回。因種種原因,國師沒有復員於它的誕生地武昌寶積庵,而是先抵江陵,後至沙市童家花園。

1948年5月,國師歸遷武漢。學生先期借住國立武漢大學附屬醫院。9月、10月間,遷往漢口唐家墩市一中和中山大道漢光中學。中共地下黨加強了對國師學運的領導工作,國師成為漢口的學運中心。

1949年7月16日,中南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接管部接管國師,因當時國師無固定校址,遂停辦整理。全部校產移交給繼國師續辦的湖北省教育學院。

湖北省教育學院(1949.8-1952.9)與湖北省教師進修學院(1952.10-1954.8)

國師停辦後不久,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時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李先念等人的關心下,在國師基礎上籌建的湖北省教育學院成立,1949年10月15日開學,至1952年,學校設有教育、中國語文、數學、物理、體育衛生、音樂、美術、戲劇、俄文等9科,在校學生753人。

1952年,教育部進行了全國性院系調整工作。湖北省委將學院的大部分教職員工、各科學生和部分圖書併入華中大學(即今華中師範大學)。以省教育學院留下的部分人員和校產、校址為基礎,成立湖北省教師進修學院,開設有教育、語文、歷史、俄文、數學、理化、地理、生物、美術、音樂、體育等科。

湖北大學湖北大學

四、湖北師範專科學校(1954.9-1957.8)與武漢師範專科學校(1956.9-1957.8)

1954年4月,改名為湖北師範專科學校。

1955年8月,遷址武昌馬房山

1956年春,省教育廳決定將湖北師專的語文、歷史兩科分出,另行組建武漢師範專科學校;將體育科分出,成立武漢體育師範專科學校;將音樂、美術兩個短訓班分出,與華中師範學院的圖畫、音樂兩系合併,組建武漢藝術師範學院。

1957年秋,湖北省委將湖北師專與武漢師專兩校合併,組建武漢師範專科學校,校址遷回武昌寶積庵。教職員工620人,在校學生2138人。設有語文、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7個科。

五、武漢師範學院(1958.9-1984.8)

1958年8月8日,湖北省委批准將武漢師範專科學校改為武漢師範學院。有教職員1543人,設有中國語文、歷史、數學、物理4個系,生物、地理、化學3個專修科,並設有馬列主義、教育學、體育、外語4個公共課教研室(組),本、專科兼辦,奠定了完整的師範院校的專業基礎和建制。

“文革”期間,學校的各項工作受到大環境的極大影響。“文革”結束後,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才得以恢復和發展。1978年,根據《湖北省教育事業八年規劃》(草案)和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學校制定了1978-1985年發展規劃,學校各項工作蓬勃發展。

湖北大學(1984.9至今)

湖北大學湖北大學
湖北大學舊大門(現西北門)1984年1月,湖北省委為統籌安排和發展我省地方高等教育事業,決定將武漢師範學院原由武漢市領導改為由省直接領導和管理。6月15日,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加速發展和改革我省高等教育的決定》檔案,同時上報教育部。8月11日,教育部同意將武漢師範學院改建為湖北大學。

1984年9月26日,湖北大學成立大會隆重召開,省長黃知真、省委副書記錢運錄共同揭牌。成立初期,設有中文、政教、歷史、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體育等10個系和教育行政管理、中文、政治三個專修科,共13個專業,本專科學生3072人,研究生34人。學校占地面積520畝。

2004年,該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2010年9月19日,學校成為中國旅遊名校T10聯盟成員。

2011年10月,該校與長江出版社合作成立圖書出版發行機構“湖大書局”,標誌著學校擁有了自己的出版發行平台。

2012年5月,入選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12月,化學學科入選ESI世界排名前1%。

2013年7月1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簽署共建湖北大學的意見,湖北大學成為湖北地方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11月,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12月19日,湖北大學科技園在武漢未來科技城開工奠基。

2015年1月,中國校友會網發布《2015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入選2015年中國大學ESI高被引論文排行100強、國家社科獎勵排行榜100強、最具媒體影響力100強、校友捐贈排行榜100強,在綜合類高校分類排行中排名第47位。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據官網2017年5月顯示)湖北大學有專任教師120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727人,博士生導師104人、碩士生導師537人。有雙聘院士2人、“長江學者”2人、“千人計畫”3人、“萬人計畫”1人、國家“傑青”1人、國家“優青”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4人、全國模範教師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6人。有湖北省“百人計畫”13人、“楚天學者計畫”96人,先後有70餘人享受國務院和湖北省、武漢市政府特殊津貼,40餘人獲批國家和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
團隊 負責人
物理學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顧豪爽
旅遊規劃與開發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馬勇

雙聘院士(3人)

林群(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宋大祥(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聘院士)

教育部長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1人) 江 暢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4人) 吳傳喜、陳 勇、陳正國、馬 勇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 周積明、吳傳喜
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1人) 劉俊松
國家“萬人計畫”入選者(1人) 馬勇
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3人) 第一層次:周積明、王浩、何雲斌

第二層次:王紅玲、王世敏、江暢、顧豪爽、蔣 濤、劉合國、馬立新、楊昌平、周 斌、王賢保

湖北省百人計畫人選(6人) 何雲斌、劉俊松、李代芹、吳水林、朱 斌、夏清華

院系專業

(據官網2015年6月顯示)該校設定有22個學院(系、部),82個專業。
學院 專業
湖北大學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國家特色專業)、中國語言文學(國家基地班)、漢語國際教育、編輯出版學
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播音與主持藝術
湖北大學商學院 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市場行銷、工程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旅遊管理(國家特色專業)
湖北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 法學、電子商務與法律、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
湖北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語、日語、法語、葡萄牙語、翻譯
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歷史學、檔案學、國際文化交流
湖北大學教育學院 教育學、教育技術學、心理學、公共事業管理(教育方向)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 哲學
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
湖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學院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統計學
湖北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物理學(國家特色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湖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國家特色專業)、套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化學生物學(國家基地班)、製藥工程
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國家特色專業)、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藥學、生物信息學
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工程(中澳國際合作班)
湖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信息安全、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
湖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化學(中英國際合作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國家特色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湖北大學藝術學院 美術學、產品設計、動畫、數字媒體藝術、服裝與服飾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湖北大學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閒體育、運動人體科學
湖北大學通識教育學院 通識教育
湖北大學楚才學院 “楚才計畫”(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人才試點基地。培養模式:導師制、自主選擇專業、個性化培養、完全學分制和彈性學制、遊學制、單獨招生管理)
湖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國際事務與國際關係(中澳國際合作班)
獨立學院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湖北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湖北大學人民武裝學院
學位授權點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

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2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網路空間安全、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

金融、套用統計、國際商務、教育、體育、漢語國際教育、翻譯、新聞與傳播、材料工程、化學工程、環境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推廣、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遊管理、藝術

備註: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5個。 

學科建設

(據官網2015年6月顯示)湖北大學學科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理學、工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農學、醫學、藝術學等12大學科門類,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涵蓋了34個領域)。擁有省級重點一級學科16個,33個學科獲準設立“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崗位,已受聘51人。

湖北省重點學科一級學科(16個)

優勢學科(2個)

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特色學科(9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

重點(培育)學科(5個) 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物理學、地理學、工商管理

硬體設施

湖北大學湖北大學
(據官網2015年6月顯示)湖北大學設有武昌主校區、漢口校區、陽邏校區等3個校區,總占地2000餘畝。校舍總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15億元。擁有122個教學科研實驗室、95間多媒體教室、17000餘台(件)儀器設備、131個教學實習基地,擁有中國高校“百佳”食堂。是最早接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的用戶。

2014年12月27日,學校綜合實訓中心大樓開工,總用地面積約9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5177平方米,項目總投資2億元,將新增各類實驗室73個,新增本科實驗儀器設備8454台(套),可滿足設計規模本科在校生17000人實驗教學的需要。

辦學成果

學校成果

湖北大學湖北大學

(據官網2015年6月顯示)該校有2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3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拔尖創新人才試驗計畫項目、11個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計畫、1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活動基地、3個湖北省級研究生工作站、1個湖北高校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湖北省高校改革試點學院。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項教育部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0個省級品牌專業、3項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1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2個):中國語言文學、化學生物學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旅遊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化學與生物學工程技術實驗中心。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湖北大學—武漢華僑城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管理學實踐教育基地、湖北大學—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理科實踐教育基地
湖北高校省級實習實訓基地(3個):生物技術實習實訓中心、湖北大學-湖北廣播電視總台實習實訓基地、湖北大學—黃陂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地理學實習實訓基地
湖北省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畫(11個):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軟體工程、環境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套用化學、教育技術學、生物工程、旅遊管理、藥學
湖北省級教學示範中心(13個):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生物學實驗、環境工程實驗、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電工電子實驗、新聞傳播學實驗、經濟管理實驗、教師教育實訓、法學實務實驗、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地理學實驗,湖北省高等學校英語語言學習示範中心
湖北省高等學校自主創新重點基地(1個):能源信息材料
湖北省級研究生工作站(6個):湖北大學—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生工作站、湖北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生工作站、湖北大學—武漢三源特種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研究生工作站、武漢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湖北省全陽磁性材料製造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長江文藝出版社研究生工作站
湖北高校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湖北省高校改革試點學院(1個):資源環境學院
湖北省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訓)基地(1個):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湖北省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個):環境工程、數學與套用數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旅遊管理、物理學、生物科學、漢語言文學、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教育部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旅遊管理
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旅遊規劃與開發、植物地理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一門):旅遊規劃與開發
湖北省品牌專業(10個):漢語言文學、物理學、生物科學、化學、旅遊管理、行政管理、電子科學與技術、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環境工程、套用化學。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個):數學與套用數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
湖北省精品課程(31門):中國文化概論、分子生物學、有機化學、模擬電路、量子力學,等等
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旅遊規劃與開發、英語暢談中國、四大名著與人生智慧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門):現代教育技術概論、生物化學、新聞寫作學

學生成果

(據官網2015年6月顯示)該校學生多次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
創業計畫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高校GIS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網路商務創新套用大賽、全國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演講大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Altera亞洲創新設計大賽、“H3C”杯全國大學生網路技術大賽等賽事中獲得一等獎或金獎。校五人制足球隊自2003年組建以來連續12次獲全國冠軍。

對外交流

合作交流

湖北大學湖北大學
(據官網2015年6月顯示)該校先後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關係,常年互派專家學者訪問、講學,互派學生進修和攻讀學位。學校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招收國際學生,現有本、碩、博等各類國際學生近200人。2007年、2008年學校先後與美國孟菲斯大學、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合作建立孔子學院,是湖北省屬高校中建立孔子學院最早的高校。兩所孔子學院於2010、2012年兩次從全球400餘所孔子學院中脫穎而出,雙雙被國家漢辦評為“全球先進孔子學院”。
2013年,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同意委託該校承擔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工作,正式取得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招收資格。獲得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批准面向港澳台地區招生。從2015年起,可通過“港澳台僑學生聯合招生考試”招收港澳台本科學生,也可以通過台灣“學測”成績招收台灣本科學生。
2015年3月,湖北省教育自費留學服務中心正式整體劃轉至該校。中心可提供申請學校和簽證服務。中心自成立以來,先後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德國、義大利、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芬蘭、瑞典、挪威、荷蘭等十幾個國家的教育行政部門和當地知名學府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科技產業

(據官網2015年6月顯示)湖北湖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湖北大學為公司股東。湖北大學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不設股東會,由湖北大學資產管理領導小組行使股東職權,授權董事會行使股東會的部分職權,決定公司的有關重大事項。
湖大書局是湖北大學與長江出版社合作成立的圖書出版發行公司。湖大書局在圖書出版方面主要以教材和學術著作為主。

湖北湖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湖北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

湖北奧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原湖北大學化工廠)

湖北奧升印務有限公司

(原湖北大學印刷廠)

湖北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 武漢天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湖北湖大書局有限公司
武漢聚海天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天興科教投資有限公司 湖北東方天琪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富康精密電子陶瓷有限公司 鄂州鄂豐橡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天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學校榮譽

序號 資質、榮譽稱號 認定授予單位
1 國家甲級資質旅遊規劃設計單位 國家旅遊局
2 中國旅遊飯店十佳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旅遊局
3 土地規劃甲級資質 中國土地學會
4 全省高級旅遊人才培訓基地和旅遊規劃研究與設計基地 湖北省旅遊局
5 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二級保密資質 湖北省軍工保密資格認證委員會
6 “國培計畫”——示範性集中培訓項目培訓機構資質 教育部、財政部 
7 全國十佳旅遊院校 國家旅遊局
8 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 湖北省人民政府
9 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先進高校 湖北省人民政府 
10 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 教育部
11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教育部
12 中國大學生五人制足球委員會主任單位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足球協會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據官網2015年6月顯示)湖北大學現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3個,湖北省“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4個,湖北省委省政府“智庫”2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6個,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9個,湖北省(發改委)工程實驗室2個,湖北省(經信委)研發推廣中心4個,省級校企共建研發中心13個。在“中國光谷”武漢未來科技城湖北省大學科技園內建有湖北大學科技園,占地110畝。
中央部委與省市級科研機構
中央地方共建重點實驗 電子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功能材料綠色製備與套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有機功能分子合成與套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出國留學培訓與研究中心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遙感套用中心武漢分中心
國家文物局實驗室 國家遙感考古聯合實驗室湖北工作站

湖北省委省政府“智庫”

(與省委政研室共建)

湖北區域發展研究院 湖北縣域治理研究院(省委省政府10大智庫、4大綜合智庫之一)
湖北省“2011計畫” 有機化工新材料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生物資源綠色轉化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中華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鐵電壓電材料與器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中藥生物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工業生物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套用數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區域開發與環境回響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工程實驗室 藥物高通量篩選湖北省工程實驗室 中藥創新湖北省工程實驗室
生物催化技術湖北省工程實驗室

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單位)
湖北省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單位)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基地 湖北當代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省績效評價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開放經濟研究中心 湖北省旅遊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道德與文明研究中心  湖北省人才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
湖北休閒體育發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中國小素質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省級其他研究機構
湖北省電子功能材料研發推廣中心  湖北省有機高分子研發推廣中心
湖北省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發推廣中心 湖北省軟體工程研發推廣中心
湖北省高分子材料中試基地 湖北省高分子合金材料產業技術創新基地
湖北省磷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 湖北高校黨建研究中心(省委高校工委)
武漢市級重點研究機構 武漢市高分子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抗B肝病毒與抗骨質疏鬆藥物篩選武漢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市多倍體植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市農村污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市環保型肥料研究中心 高分子材料武漢市生產力促進中心
省級校企共建研發中心
省級校企共建研發中心
研發中心 共建單位 研發中心 共建單位
湖北省校企共建資料庫管理技術研發中心 武漢達夢資料庫有限公司 湖北省高隔熱性PVB節能膜片材料校企共建研發中心 武漢泓錦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湖北省校企共建功能性塑膠薄膜研發中心

湖北慧獅塑業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精細化學品校企共建研發中心

武漢市銀冠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省校企共建有機矽技術研發中心 湖北新藍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肥料用環境友好型緩控釋材料研究開發中心 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校企共建含氟精細化學品研發中心 天門福臨金富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數據分析與系統設計研究開發中心 武漢時代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全息定位燙印塗層高分子材料校企共建研發中心 湖北省葛店開發區晨光實業有限公司 節能環保建材研究開發中心 武漢威爾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湖北省有機茶病蟲害生物防治校企共建研發中心 湖北省鹹寧市川玉茶業有限責任公司 數控套用技術研發中心 武漢華中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光學水晶及光學濾器校企共建研發中心 興山縣峽晶電子有限責任公司
其他校企共建研發中心
湖北大學-旺旺集團(台灣)包裝材料研發中心 湖北大學-金昇陽科技有限公司壓電材料研發中心
湖北省校企共建肥料用環境友好型緩控釋材料研發中心 湖北大學五峰旅遊研究中心
富思特·湖北大學博士後產業基地 湖北大學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研究院
湖北大學-貴州地稅電子稅務研究中心 湖北大學-紅金龍印務校企合作研發中心
湖北大學-東莞同舟化工研發中心 湖北大學-武漢永磁科技湖北省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
湖北大學-湖北世安校企合作研發中心 湖北大學-富邦科技公司校企共建實驗室
湖北大學武漢雙虎塗料高分子材料及高性能塗料協同創新平台 湖北大學-龍駿化工造紙化學品研發中心
堯治河-湖北大學新產品研發中心 湖北大學-錦潤科技鋰離子材料研發中心
湖北大學宏力生化材料研發中心 湖北大學-武漢遠大製藥集團校企聯合研發中心
湖北大學-杭州創碩科技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技術教育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機構(院、所、中心)
跨學科類 校直屬 湖北區域發展研究院、湖北縣域治理研究院、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湖北大學巴西研究中心、湖北大學天沭新能源材料工業研究設計院、湖北大學新能源材料與信息技術研究院、湖北大學綠色發展研究院
人文社科類 文學院 當代湖北文學研究中心、古籍研究所
新聞傳播學院 媒介研究中心、國際文化傳播研究中心
商學院 湖北大學旅遊發展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企業管理與行銷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中心、科技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旅遊案例教學與研究中心
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 衛生政策研究與評價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社區研究中心、MPA教育中心
外國語學院 套用語言學和翻譯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
歷史文化學院 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拉丁美洲史研究室、中日社會比較研究中心、婦女文化研究中心、湖北企業檔案與知識管理研究中心、荊楚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學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通識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心理輔導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技術研究中心、本科教學研究中心
哲學院 哲學研究所、倫理學研究所、湖北農村問題研究中心、德國哲學研究所、國學研究所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 數學與統計學院 代數研究中心、數學研究所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理論物理研究所、壓電陶瓷技術研究所、納米技術研究中心、微電子製造技術研發中心
化學化工學院 湖北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有機化學研究所、套用化學研究所、精細化工工程中心
生命科學學院 蛋白質組學研究所、生態學研究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遺傳學研究所、中藥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資源環境學院 湖北省農業資源與區劃研究所、環境保護與清潔生產研究中心、新型肥料研發中心、農業遙感監測中心、區域規劃研究所、自然保護研究所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軟體工程研究所、信號處理與系統分析研究所、圖像圖形與多媒體研究所、物聯網工程研究所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新能源材料研究所、中國彩色不鏽鋼技術推廣中心、材料表面與廢水處理技術中心
藝術體育類 藝術學院 荊楚藝術研究中心、中國藝術品鑑藏研究中心、動畫研究與開發中心
體育學院 體育文化研究中心、動作控制與發展研究中心、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湖北大學湖北大學
(據官網2015年6月顯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面,先後承擔了一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湖北省社沙湖會科學基金、武漢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5年學校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文化工程建設項目——國家清史纂修工程中的《典志·思想文化志》。2014年4月17日,由湖北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文化建設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報告》(2013)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該書由該校高等人文研究院組織力量研創,是我國首部文化建設藍皮書。2014年8月,第24屆全國書博會上,啟動至今已20年的《中華大典·語言文字典》亮相,《中華大典》是國務院批准啟動的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由我省承擔編纂出版的《語言文字典》,集歷代語言文字學大成,被稱為“《中華大典》中最難編的典”,包括文字、音韻、訓詁等3個分典,文字分典由湖北大學編寫。多項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科研成果獲獎方面,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獎4項(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榮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湖北省科學技術獎、武漢市科學技術獎數十項。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科學研究方面,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等一批國家級和部省級重點科研項目,多項成果獲國家和部省級獎勵。上世紀90年代研製成功大功率壓電陶瓷變壓器,廣泛套用於我軍艦載雷達,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與復旦大學、軍事醫學科學院等共同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人類肝蛋白組計畫”中的“人類肝蛋白質相互作用連鎖圖的建立”專題。2006年,生命科學學院選育的優質高產雜交早稻新品種“兩優287”被農業部評定為超級稻,填補了我國雜交早稻無國標一級優質米的空白,被列入國家火炬計畫項目。“十一五”期間,有43篇碩士學位論文獲湖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4篇博士學位論文獲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承擔科研項目216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3項;科研項目中橫向項目1037項,科研經費總量達20898.69萬元。國際重大科研合作取得突破,參與承擔了歐盟第七框架計畫(7thFrameworkProgramme,簡稱FP7)合作項目。出版學術專著145部,發表學術論文6375篇,被三大檢索系統(SCI、EI、ISTP)收錄文章1038篇,4篇論文在《Science》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60項。“十二五”以來,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80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共152項,總量位居省屬高校前列。科研經費2012、2013、2014年連續突破億元。共出版學術著作217部,發表學術論文3666篇,獲授權專利73項,被三大檢索系統(SCI、EI、ISTP)收錄文章1488篇。學位論文轉載綜合指數排名入圍全國高校百強。獲省級以上政府部門獎勵44項。

科研成果

國家科技進步獎(四項)
序號 獲獎成果  獲獎名稱、年份 
1 大功率壓電陶瓷材料與大功率壓電陶瓷變壓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年代
2 高性能水泥基複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工程套用開發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
3 DK-883系列塗料印染粘合劑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
4 鋼管高強混凝土膨脹控制與製備技術及其在大跨度結構的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年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湖北大學圖書館湖北大學圖書館
(據官網2015年6月顯示)湖北大學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中心,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始建於1931年,舊館由著名作家茅盾題詞,2005年建築面積42051平方米的新館啟用。2009年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的人文圖書館建成。2011年1200平方米的通識教育學院圖書館建成。現設有閱覽室28個,擁有閱覽座位5184席。截止2014年底,圖書館收藏有中外文紙質文獻225.1萬冊,中外文電子圖書總量為273.83萬冊;擁有中外文資料庫258個,中外文電子全文期刊近4.69萬種;中外文紙質報刊3301餘種,各種非印刷型資料近萬件,構成了多類型、多載體、特色鮮明的綜合性館藏體系。圖書館建立了信息基礎設施,實現了館內業務工作的自動化管理,師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自行進行書刊信息查詢、讀者信息查詢、圖書預約和續借;全館共配置了2100多個信息點,各樓層均已提供無線上網接入,除此之外,還建立了擁有近400台電腦的電子閱覽室、多媒體閱覽室、文獻檢索培訓室和教師檢索室,每周開放時間達98小時。各種電子資源通過校園網為校園網用戶提供文獻信息檢索等各種服務。各書刊閱覽室每周開放時間超過98小時,而且還配備了40餘台公共查詢機和多台自助複印機。

學術期刊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創刊於1974年7月(ISSN:1001-4799,CN42-1020/C,國內代號:38-46 ,國外代號:BN1167),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全國百強社科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75年創刊(ISSN 1000-2375,國內統一刊號:CN 42-1212/N,國內代號:38-45,國外代號:Q5777)。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全國優秀高校自然科學學報。 
《湖北大學報》  創刊於1956年9月,周報,國家統一出版刊號:CN42-0808/(G),曾獲“湖北省高校2013-2014年度最佳校報”。
《蛛形學報》
湖北大學和中國動物學會蛛形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1992年創刊,刊期半年,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生物學文摘》等定為核心刊物之一,在《中國生物學文摘》中的摘錄率為100%,並被美國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英國自然博物館和法國國際蜘蛛文獻中心等收藏,有的論文也被國際權威刊物轉載或摘錄。
《膠體與聚合物》
國際刊號ISSN1009—1815,國內刊號CN42—1570/TQ,前身是中國膠黏劑工業協會的會刊《聚合物乳液通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季刊。是國內外高分子材料界頗具影響的科技期刊。
《當代繼續教育》  原名《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創刊於1983年3月,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中學語文》  創刊於1958年,由茅盾題寫刊名,是新中國最早出現的綜合性語文期刊。
《中學數學》  創刊於1979年3月,月刊,面向全國公開發行。

學術團體

掛靠湖北大學的學術團體、學會、研究會機構:

中國《水滸》學會

中國辭書學會

中國拉美史研究會

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會

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生態經濟教育專業委員會

中國地理學會城市與環境地貌研究會

中國邏輯學會符號專業委員會

湖北省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學會

湖北省高等學校領導科學研究會

湖北省中青年政治學會

湖北省《三國演義》學會

湖北省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

湖北省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

湖北省地理學會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專業委員會

湖北省數學情報專業委員會全國高校數學情報學會湖北省分會

湖北省心理衛生協會

湖北省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毛澤東著作研究會

湖北省高師成人教育協作會

湖北省高師成人教育協作會

武漢市自然辯證法研究會

武漢粘接學會

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化學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湖北省民間文學藝術家協會工藝美術委員會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徽
湖北大學湖北大學
釋義新校標整體形狀為編鐘。編鐘外形取於楚國古樂器,由左右兩組構成,組成湖北大學第一個字母“H”。左上部鑰匙意為“開啟智慧之門”。兩側用“湖北大學”的金文字型,形成一種裝飾性的圖案,給人深厚的文化底蘊之感,並使編鐘具有立體感。鳳凰為楚國圖騰,出自於出土楚文物的絲繡。鳳凰造型為“U”,點出了“大學”這一主題。編鐘和鳳凰是楚文化藝術代表,以此為湖北大學的象徵。
編鐘的材質為青銅,具有陽剛之美,鳳凰取材為絲綢,具有陰柔之美,剛柔相濟,體現了湖大學人精神品質。昂首挺胸,正在騰飛的鳳凰,代表湖北大學師生正朝氣蓬勃、奮發向上、努力拚搏、奔向美好的明天。編鐘和鳳凰的組合,代表教學和科研,教學要求嚴謹,如青銅鑄鐘,科研需要想像,如鳳凰騰飛。整體形上窄下寬,為梯形,代表知識的積累和不斷升華。
校訓
“日思日睿篤志篤行”
釋義:語出該校前身國立湖北師範學院第一任院長汪奠基先生為國師填寫的院歌歌詞。意思是每天不倦地學習,勤于思考,就能融會貫通,博大精深;立定志向,始終如一地去追求,然後切實地實踐,就能達到理想的目標。它體現了該校一貫的教育目標和培養人才的要求,是學校歷史和校風的延續。
“思曰睿”出自《尚書》中的《洪範》篇,“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汪奠基先生化用《洪範》原文,推陳出新,改為“日思日睿”,意為每天勤於學習、勤于思考,才能博學通達,與時俱進。
“篤志”出自《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一語。意為廣泛地學習,志趣專一。
“篤行”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一語。意為忠實地實踐。該校新校訓的整體含義是:樹立為中華民族繁榮富強而刻苦學習、敬業奉獻的志向,學思結合,知行統一,以腳踏實地的精神和科學嚴謹的態度,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辦好湖北大學,不斷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校歌
《湖北大學之歌》

學生社團

(據官網2015年6月顯示)設有沙湖論壇、人文講壇(“全國高校百佳社團”)、法學會、海路文學社、國學社、新聞廣告協會、司南劇團、SOMA英語話劇團、足球協會、工藝美術協會、英語廣播台、櫻花俱樂部、演講與口才協會、美術協會、藝術設計協會、辯論俱樂部、KAB創業俱樂部(省優秀社團)、電子協會等共80多個,分屬學術、實踐、公益、文藝、體育等五類。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尚鋼

校長

趙凌雲

黨委副書記

熊健民、劉國新、鄧長青

副校長

顧豪爽、程紅兵、王世敏、楊鮮蘭、蔣濤

紀委書記

劉國新

正校級幹部

鄢明明

黨委常委

侯勇

副校級調研員

劉星海

歷任領導

學校名稱

主要負責人

任職時間

湖北省立教育學院

(1931秋-1936夏、

1941秋-1944春)

院 長

黃建中

1931秋-1932.6

羅 睿

1932.6-1933.7

羅廷光

1933.8-1935.1

姜 琦

1935.1-1936夏

張伯瑾

1941秋-1942秋

陳友松

1943.7-1943.11

葉叔良

1943.11-1944秋

國立湖北師範學院

(1944春-1949.5)

院 長

汪奠基

1944秋-1947夏

王治孚

1947夏-1948.5

王震寰

1948.9-1949.5

湖北教育學院

(1949.8-1952.9)

院 長

李 實

1949.8-1952.9

湖北省教師進修學院

(1952.10-1954.8)

院 長

史子榮

1952.10-1954.8

湖北師範專科學校

(1954.9-1957.8)

校 長

黃 先

1954.9-1957.8

武漢師範專科學校(合併前)

(1956.9-1957.8)

校 長

李伯剛

1956.9-1957.8

副書記

王立中

1957.4-1957.8

武漢師範專科學校(合併後)

(1956.9-1957.8)

校 長

李伯剛

1957.9-1958.8

黨委書記

黃 先

1957.10-1958.8

武漢師範學院

(1958.9-1984.8)

院 長

王宗東

1962.3-1965.12

余金堂

1966.1-1979.4

李成文

1980.5-1983.4

徐章煌

1983.4-1984.9

黨 委 書 記

黃 先

1958.9-1959.12

王宗東

1960.1-1962.3

李 明

1962.3-1963春

李春鑒

1963春-文革

余金堂

1966.1-1977.5

周斌盛

1977.6-1980.5

李 珠

1980.5-1981.6

李成文

1981.6-1985.1

湖北大學

校 長

徐章煌

1984.9-1993.3

安明道

1993.3-1998.2

蔡 勖

1998.2-1998.12

吳傳喜

2000.1-2011.3

熊健民

2011.3- 2017.5

趙凌雲 2017.5-至今

黨 委 書 記

徐善廣

1985.1-1987.2

徐章煌

1987.2-1987.11

李開蕊

1987.11-1993.3

安明道

1993.3-2000.1

胡曙光

2000.1-2002.12

羅永根

2003.6-2010.5

劉建凡

2010.5- 2015.11

知名校友

政軍界

吳定富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陳訓秋

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正部級)。原法務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原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

時希平

國家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李憲生

中共海南省委副書記、省委黨校校長。原湖北省常委,常務副省長,原武漢市市長

張岱梨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委統戰部部長

趙斌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塗勇

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原武漢市委副書記

蔡民族

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

周先旺

湖北省商務廳廳長

雷文潔 湖北省文化廳廳長

祝金水

湖北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

張繼年

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

黃儉

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

袁善謀 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

劉凱春

湖北省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

徐雁冰

湖北省旅遊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章進

湖北省體育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閔宜仁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先恩  科技部基礎司司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胡曙光

中共武漢市委副書記、市政法委書記,湖北大學教授

秦軍  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葉金生

武漢市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主席

劉曉鳴

中共隨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朱厚倫  中共襄陽市委副書記、老河口市委書記

畢華

鄂州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市總工會主席

袁善謀

中共鹹寧市委常委、鹹寧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楊遙 麻城市人民政府市長

朱厚倫

神農架林區人民政府區長

楊俊萍

荊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張永紅

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楊緒松

深圳市坪山新區黨工委書記

陶慧芬

湖北省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

朱永清

原廣州軍區副政委兼廣州軍區空軍政委,空軍中將

鄒延齡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試飛大隊大隊長、特級飛行員,試飛英雄

學術藝術界

袁志明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武漢病毒所博士生導師

陳佺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副主任,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

胡征宇

中國科學院水生所副所長、藻類研究室主任

李建強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首席科學家、研究室主任

王秋良

中國科學院博士導師。研究員, 工學博士。中科院電工所套用超導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夏桂先

中國科學院北京微生物所博導

彭景楩 中國科學院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李仁東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王克林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王逸舟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經政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著名經濟學家

程允賢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雕塑研究室主任

劉玉堂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

江暢

湖北省教育考試院院長,湖北大學“長江學者”

馮天瑜

著名歷史學家、文化史學大師

王逸舟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
高丙中 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曦

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

武利民

中山大學高分子研究所講師、副教授,復旦大學材料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育部先進塗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

楊挺寶

中山大學博導

陳曉玲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
高義華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特聘教授
譚術魁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別敦榮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妙龍  同濟大學測量與國土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喻學才 東南大學教授、旅遊研究所所長,南京金烏旅遊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友忠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官品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景乃桓

2001--06年任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2006年任華南理工大學特聘教授,現為華南理工大學“千人計畫”特聘教授。2004-05年獲德國洪堡學者,2004年獲美國富爾布萊特學者,2008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B類),2009年度“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吳敏  華南理工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昌勝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江學者

曾剛  華東師範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談勝利

華東師範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

杜德斌  華東師範大學城鄉規劃與區域開發實驗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向農

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寄洲  上海師範大學數理信息學院院長、教授

郭振飛

研究員,華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

文鐵橋

上海大學生命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導

王本朝 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傅承洲 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萬後芬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首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
田玉琪 河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後
高玉 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高鋒

北京警察學院教授、二級警監、中國社會公共安全危機首席干預專家

孫華臨

美國達拉斯大學副教授

張敏

美國翰府大學終生教授

蔡光興

湖北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王金華

武漢紡織大學黨委副書記

黃運平

武漢紡織大學黨委常委、院長助理

冷軍  武漢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張忠家

長江大學黨委書記

劉在洲

長江大學副校長

盧斌

湖北美術學院副院長

雷儒金

湖北師範學院副院長

李清政  湖北民族學院副院長

魯曉成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副院長

龍政

黃岡師範學院副院長

王超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李四芬

湖北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

胡忠良

荊楚理工學院黨委書記

塗文學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院長
張勇  天津體育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肖文韜  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博士、教授
許之所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
喻宜萱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原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康定情歌》首唱者

程允賢

著名雕塑家、韶山毛主席銅像作者

張敬安

著名劇作家、作曲家、原湖北省歌劇團團長

劉超波

網路作家滴吶、《安.微行》《嫩模》作者

范春歌

“長江韜奮獎”獲得者

劉楓

“長江韜奮獎”獲得者

李修文

青年小說家,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品有《滴淚痣》、《捆綁上天堂》等

杜鴻 中國作協會員、湖北省文學藝術院優秀人才庫入選者、武漢作協簽約作家
廖全京 著名戲劇研究學者、四川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優雅》雜誌社總編

企事業界

鄭康彬

世界銀行高級金融經濟師,經濟學博士

何建新

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長江日報社)總編輯

張首映

人民日報社新聞研究中心主任

羅輝

新華社河南分社社長、黨組書記

文有仁  著名記者、科普作家、原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所長
李曉惠 香港文匯報總編輯

肖德才

《新聞信息報》總編輯

張勤耕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楚天都市報》總編輯

崔彤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海南記者站站長、主任記者

張金泉

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副部級)

方鷹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副總經理
范建雄  深圳招商局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王相森 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唐西艾 湖北省宏泰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徐勇 北京華聯商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姚紹斌  湖北八峰藥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袁昌松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武漢分行公司銀行部總經理、高級經濟師

交通指南

武昌主校區
校區地址  武漢市武昌區友誼大道368號
郵政編碼 430062
公交線路  108、215、543、554、573、777、802、811路,站台名:友誼大道湖北大學
捷運線路 武漢捷運7號線(建設中),站台名:湖北大學站

漢口校區

(知行學院)

校區地址  武漢市江岸區諶家磯街興盛路特1號
郵政編碼 430011
公交線路  211路

陽邏校區

(通識教育學院)

校區地址  武漢市新洲區陽邏經濟開發區平江東路630號
郵政編碼 430415
公交線路

1、武昌火車站乘777路至友誼大道新生路站,轉215路至群力村站,轉231路至魏家灣站。

2、漢口火車站乘坐292或533路至竹葉山三村站,轉211路至新馬路站,步行140米至新榮村站,轉232路至陽邏終點站。

3、武昌傅家坡長途汽車站對面武珞路十五中站乘543或811路至友誼大道新生路站,轉215路至群力村站,轉231路至魏家灣站。

4、武漢火車站乘525路至群力村站,轉231路至魏家灣站。

5、武漢天河機場乘機場大巴到漢口火車站,再參照路線“2”。

自駕線路 走武漢外環線(繞城高速),出陽邏收費站,靠右行駛進入平江大道,行駛600米即到。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蘇州大學
雲南大學
暨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外交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
湖南大學
煙臺大學
蘭州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湖北大學
安徽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寧波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廣東商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寧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華僑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陝西理工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河海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湖北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