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簡稱“南師大”,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江蘇省屬重點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該學堂是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的發祥地之一,後歷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時期;其另一源頭為1888年創辦的匯文書院,後發展為私立金陵大學,1951年與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曾稱私立金陵女子大學)合併,成立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在原南京大學、金陵大學等有關院系的基礎上組建南京師範學院,校址設在原金陵女子大學校址。1984年改辦成南京師範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併入。南京師範大學擁有仙林、隨園、紫金三個校區,隨園校區有著“東方最美麗的校園”之美譽。學校占地面積2009906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053697平方米。設有二級學院25個、獨立學院2個。共有在職教職工3255人,在校普通本科生16425人,在校研究生共9836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清末時期

三江、兩江師範學堂建立
兩江師範學堂學堂自1902年籌建,至1912年停辦,歷時近十年,尤其是在李瑞清主持校政後,親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國後為學堂辦了許多實事,使兩江師範學堂規模得到較大發展,在校學生達千餘人。李瑞清的辦學宗旨是:視教育若生命,學校若家庭,學生為子弟,始終不渝。他親自書寫校訓:"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在他悉心主持下,學堂十分重視科學、國學藝術,不僅延聘中外著名教師來校任教,還重視開設技能學科和實驗,為學堂購置農場百餘畝,耕牛數十頭,供農學博物科學生實地試驗之用;設定畫室及工場等設備,供圖畫手工科學生使用;購置儀器、藥品,設實驗室,供理化科學生實驗用。

學堂教學成績卓著,學生考試成績為江南各高等學校之冠。為江南三省培養了第一批優秀中、國小教師。著名生物學家秉志、國學大師胡小石陳中凡等就是兩江師範學堂早期畢業生中的佼佼者。

民國時期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成立
年冬至1912年初,美國8個傳教會在上海聚集一堂,制定在長江流域開辦一所女子大學的計畫,並向在這個地區工作的傳教士發出倡議。1913年夏,由美國北長老會,北浸禮會,南、北衛理公會,基督會等各選3人,組成校董會,是年11月13日,校董會公推北長老會代表德本康夫人為揚子江流域婦女聯合大學校長。1914年11月教會的管理董事會正式通過以金陵女子大學名稱代替揚子江流域婦女聯合大學名稱。

1915年9月,金女大租用南京繡花巷李氏宅院為臨時校址,招生開學。創建初校內設文、理兩科。1919年6月,金女大有了校徽、校歌、校色(紫色)、格言(厚生)。同年夏,德本康夫人去美國籌集建校基金,於1921年在陶谷(寧海路南端西側)購地建校(今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1923年7月學校遷入新址。1924年秋,校內設英文、歷史、社會學、數理、化學、生物、體育、醫預科等9個系科。同時添設附屬實驗中學,作為畢業生實習教學場所。1927年增設國文系。1928年,德本康夫人辭去校長職務,校董會推選金女大首屆畢業生、留美獲博士學位的吳貽芳為校長。

1930年12月,金女大立案照準後,改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抗日戰爭爆發後,分散在上海、武漢、成都三地辦學。1938年1月集中遷至四川成都華西壩。1939年添設家政系。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9月在南京原址招生開學。至1950年,全校設系科為:中文系、外文系、社會學及社會工作系、歷史系、音樂系、體育系(體育專修科)、生物系、化學系、家政系(1951年初改為兒童福利系)、地理系、託兒工作專修科、醫預科、護預科。在校生達223人。金女院累計畢業生達994人。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成立

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創建1912年, 孫中山 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即推舉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為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他就任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主張,頒布了諸多教育法令。一時間,全國各地辦學之風盛行。江蘇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校長賈豐臻等聯合上書教育部和省公署,建議早日在南京籌建高等師範學校,以培養中等學校師資。(據1914年8月30日,《江蘇巡按使韓國鈞委任江謙(原江蘇教育司司長)為校長籌備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文》記載:"就任兩江優級師範學校校舍,詳加察勘,能否修葺一部分,勉應目前之用。""務盡本學年籌備完竣,以便定期開校"。)不久,韓國鈞調赴安徽,江謙未到任。繼任江蘇巡按使齊耀琳到職後,重申前任已定計畫,復經教育部批准,正式任命江謙為校長,並令其迅速到省籌備一切,以便如期開學。(在《江蘇巡按使齊耀琳飭江謙籌備開學文》中,進一步明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辦學宗旨"高等師範學校一方培養中等學校師資, 一方並為中等學校學生推廣升學之途,關係全省教育根本。")江謙遂於1月17日到寧,18日即前往原兩江師範學堂,勘察校舍,籌劃修葺教室等事宜開辦初,南高師籌備處設在省議會內。1915年1月29日遷入兩江師範學堂舊址。

江謙任職後,即延聘留美博士郭秉文來校任教務主任,聘留美教育學士陳容為學監主任。並聘前教育部視學袁希濤、省教育會副會長黃炎培、省教育會會長沈恩孚為評議員,為籌劃創辦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集思廣益,商討辦學事項。

南高師在江謙校長的精心籌劃和全體籌備人員的努力下,於1915年夏,所需修葺添置事項相繼完成,任課教師先後受聘到校。並擬定了《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簡章》以及《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招考簡章》。遂於1915年8月11日公開招考。報考學生共有534人,來自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東四川貴州等省,其中江蘇考生最多。首屆招生共錄取26人,實到110人。於9月10日開學上課,9月18日舉行開校禮式,邀請省長齊耀琳等地方官員蒞臨學校,參加典禮。至此,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正式成立。到1921年時,南高師的教師,已有102人,其中教授55人,外籍教授3人,教授占教師總數的56.8%,教師中曾在國外留學的有30多人。其中有許多長期從事師範教育的著名教授,如陶行知陳鶴琴、陳中凡、徐則陵(養秋)、張士一等。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校長在南高師校務會議上提出,就南高師校址及南洋勸業會舊址建立一所國立大學的議案,得到與會者一致贊同。隨即著手籌備。12月7日,國務會議通過,在南京建立國立東南大學。12月15日,國立東南大學籌備處正式成立。1921年8月24日至26日國立東南大學、南高師同時招生,國立東南大學招收新生130人,南高師招收新生119人。1922年南高師停止招生,其最後一批學生17人,於1926年畢業。

1925年1月至1927年4月,國立東南大學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曾三易校長,引發了風潮,持續三年之久。最終因正局動亂,被迫停辦。1927年5月16日,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派員來校接收。

國立中央大學成立
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9日,教育行政委員會仿法國教育制度,頒行大學區制,江蘇、浙江兩省先試行。以國立東南大學為基礎,將江蘇的河海工科大學、政法大學、醫科大學、南京工業專門學校、南京農業學校、蘇州工業專科學校和上海商科大學、上海商業專門學校等九所高校與主持江蘇省教育行政之教育廳合組成國立第四中山大學。8月,奉中山大學區行政院令,省立第四師範附設的藝術專修科,歸入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教育學院(原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教育學院設教育學系、師資科及附設教育各專科(體育專修科、藝術專修科,軍事教育科),院長為鄭宗海

1928年2月10日,國民政府大學院大學委員會議決,將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改名國立江蘇大學,併兼負江蘇教育行政職能。更名江蘇大學後,受到全校師生普遍反對,引起罷課等風潮。5月16日,依照大學院大學委員會議決,將江蘇大學改稱為國立中央大學,仍兼負教育行政職能。

1928年10月23日,國民政府令改大學院為教育部。1929年7月5日,教育部令,停止"大學區制",中央大學區限於年底停止。自此,中央大學為純學術機關,不兼負教育行政職能。

抗日救國運動中的解散與整頓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大進步師生在南京地下黨的組織和領導下,發動抗日救國運動,抗議國民黨政府堅持內戰,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12月17日,全國各地來南京學生近萬人聯合舉行總示威遊行,中大有1000餘名學生參加,遭到殘酷鎮壓,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珍珠橋慘案"。

1931年底,中大校長朱家驊引咎辭職。1932年,中大數次發生更易校長遭到學生強烈反對甚至驅逐校長的風波;同時,由於政府拖欠學校教工三個多月工資,引起教工強烈不滿,中大教師組織"中大經費獨立運動委員會",向教育部索付欠薪。上述這些事件觸怒了當時任教育部長的朱家驊,在國民黨中央的支持下,於同年6月底,訓令中央大學暫行解散,學生全部離校,聽候甄別。7月2日教育部派接收委員4人到校接收。6日成立中央大學整理委員會,整理校務。8月26日國民黨政府任命羅家倫為中大校長。9月10日中大舉行甄別學生考試,開除學生19名。10月11日,中大學生全部返校上課。

重建中大後的教育學院
羅家倫就任中大校長後,就宣布他的治校方針是"安定、充實、發展"。他認定這三個目標去開展各項工作,使中大在國難深重之際有所發展。

根據中大整理委員會議決,將教育學院的教育原理、教育心理、教育行政、教育社會4個系改並為教育學系。自1933年起另設師資專修科,凡各學院畢業學生有志中等學校教員者,得在教育學系肄業一年,修習特定科目後,由學校給予證明。原有藝術教育科、藝術專修科改並為藝術科。體育專修科併入體育科。衛生教育專修科改為衛生教育科,學制由二年改為四年。理學院心理系與教育學院、教育心理系合併為心理學系,隸屬教育學院。

1933年3月,校務會議議決:徹底修建中央大學最舊之建築南高院,為教育學院加建教室及實驗室;同年6月,又經校務會議決定,改建梅庵,為教育學院藝術科音樂組教學用。1934年2月25日,校務會議議決,核准教育學院試辦教育實驗所。5月,開辦中等學校理科教員暑期講習班。1936年6月,教育學院教育實驗所主持中學英語測驗結束,歷時4年,遍及10餘省。接著,又開始研究高中數理化測試問題。其時教育學院的師資實力較強。有專任教授、副教授21人,兼任7人;專任講師9人,兼任3人;助教20人,合計教員60人。此外,教育學院附屬幼稚園、國小、中學實驗學校也有了擴充,有教員76人,助教4人。

抗戰期間西遷重慶後的師範學院
1937年的"七·七"蘆溝橋事變和"八·一三"淞滬戰爭爆發後,戰火逼近南京,中央大學連續四次遭敵機轟炸,學校損失慘重。為此,中大決定西遷重慶,附屬實驗學校遷安徽屯溪。同年12月1日,中大在重慶沙坪壩新址開學。此時,教育學院設有教育學系、心理學系、體育科、衛生教育科、藝術科。

1938年8月,奉教育部令,中央大學教育學院改為師範學院。附屬學校由安徽屯溪遷至貴陽。至1941年8月師範學院接受重慶青木關第十四中學為中大附中,原附屬實驗學校歸貴陽。

教育學院更名為師範學院後,除保留原教育學院系科外,增設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體育和公民訓育7個系。 

1939年5月,教育部長陳立夫視察中大,提出要師範學院籌建童子軍專修科。至8月,師範學院已設有10個系、3個專修科。即:教育、公民訓育、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博物、體育、藝術等系以及體育、史地、童子軍等專修科。原心理學系改屬理學院。 

1944年9月。師範學院研究所,除原有心理學部外,增設教育學部。1945年7月14日,增設藝術學部。

1945年8月1日,為了在課程開設和師資上,節省人力、物力,經校行政會議通過,對師範學院一部分系科進行改並。

公民訓育系併入教育系;童子軍專修科併入體育系;國文系併入文學院中國文學系;英語系併入文學院外國語文系;史地系分別併入文學院歷史、地理系;數學系併入理學院數學系;理化系分別併入理學院物理、化學系;博物系分別併入理學院生物、博物系。至此,師範學院只保留教育、藝術、體育三系和附設體育專修科,此一體制一直延續到復員南京後。

師範學院從1938年至1945年,共四屆畢業生,輸送中等教育人才約500人,高級研究人才(研究生)10人,為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自1937年至1945年,中央大學西遷重慶後,在辦學條件,生活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教學科研,在學科設定,師資隊伍及學校規模等方面都有了較快的的發展。

抗戰勝利復員南京後的師範學院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9月,中央大學成立復員計畫委員會。吳有訓校長為主任委員。師範學院體育系主任江良規、教育系教授胡家健為副主任委員。經過幾個月的籌劃,於1946年5月,全校師生分八批,分乘水陸空各種運輸工具,返回南京。最後一批於7月底到達。圖書儀器設備等在10月中旬陸續返回。10月,原附屬實驗學校由貴陽遷回南京三牌樓,為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附中,由教育系彭百川教授出任校長。

1946年11月1日,中央大學復員就緒,開學上課。師範學院設3個系、1個專修科。教育學系主任徐則陵(養秋);體育系主任江良規;藝術系主任呂斯百,分繪畫、音樂組;體育專修科主任由江良規兼任;師範學院院長為羅廷光(炳之)。師範學院各系,除體育系在體育館,藝術系的音樂組在梅庵外,其餘各教研室、教室、繪畫室等均在南高院。共有學生377人;教師82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2人,講師12人,助教23人,兼任教授3人。

1947年3月,奉教育部令,師範學院設定管訓部。聘教育系教授趙冕為主任。但因管訓部之具體辦法教育部迄未頒布,遂先成立師範生指導委員會,代替管訓部之組織。同年,師範學院院長羅廷光(炳之)辭職,由徐養秋(則陵)繼任。

建國以後

南京大學師範學院

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通知,中央大學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趙卓任軍代表。8月8日,南京市軍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通知,國立中央大學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8月12日,國立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成立。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成立後,任命 陳鶴琴 為師範學院院長。師範學院設教育學系、藝術學系(繪畫組音樂組)、體育學系(含體育專修科)。有附屬中學、四牌樓附小、丁家橋附小。師院在校生有326人。另有志願生281人,合計607人、師範學院教職工79人(教員57人,職員7人,工友15人)。在這期間,華東地區高校進行局部調整。1949年10月,上海國立師專、上海市立體專、上海市立幼專三校學生共300人併入南京大學師範學院有關係科。1950年9月, 安徽大學 藝術組併入師範學院有關係科。1950年10月,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通知,校名去 “國立”兩字而徑稱“南京大學”。至1952年6月,南京大學設文法、師、理、工、農6個學院,共37個系。其中師範學院為5個系2個專修科,即:教育學系、幼稚教育學系、美術學系、音樂學系、體育學系、體育專修科、地理專修科。各學系畢業年限為四年,各專修科畢業年限為二年。

公立金陵大學誕生
1950年12月,美國政府宣布凍結中國在美國的資金。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下令凍結美國在中國的財產,並頒布"關於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救濟機關及宗教團體的方針的決定"。1951年1月11日,教育部根據政務院決定,發出《關於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教會學校及其他教育機關的指示》。16日,教育部召開處理接受外國津貼的高校會議。會議期間,美國基督教大學聯合會託事部電邀各校派代表去香港與託事部代表商談津貼費事宜。金大師生通過決議,不予回復,表示與美國教會斷絕一切關係。會後,金大與金女院進行醞釀協商,決定由政府接管,兩校合併,改為公立金陵大學。1951年5月3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金大與金女院兩校合併籌委會委員名單。1951年6月8日,華東教育部批准兩校合併籌委會關於系科調整及招生計畫。在兩校合併後,仍設文、理、農三院共23個系、6個專修科、2個部。1951年8月6日,華東教育部批准金大與金女院合併方案,合併後仍名金陵大學。文學院設在原金女院校址,稱金大寧部(寧海路);理、農學院設在原金大校址,稱金大津部(天津路)。9月15日,華東教育部批准新的公立金陵大學由李方訓,吳貽芳、戈福鼎、樊慶笙、陳中凡、陳納遜、高覺敷以及其他教師、學生代表共13人組成校務委員會。李方訓、吳貽芳為正副主任委員。兩校合併後,教職工為397人,在校學生為716人。公立金陵大學至1952年6月院系調整後結束。

南京師範學院的建立
1952年7月,教育部根據"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院,整頓和加強綜合大學"的方針,進行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按照華東區的院系調整方案,南京大學、金陵大學兩校校務委員會舉行聯席會議,分別組織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南京農學院和南京師範學院建校籌備委員會。南京師範學院以南京大學師範學院和金陵大學教育系、兒童福利等系科為基礎與上海震旦大學託兒專修科、廣州嶺南大學社會福利系兒童福利組、南京師範專科學校數理班合併改建而成,院址設於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現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分別於11、12月任命陳鶴琴為南京師範學院院長,吳貽芳、縱翰民為副院長;任命高覺敷為教務長,胡顏立為總務長,熊子容為圖書館長。設立政治輔導處,白沙任主任。南京師範學院初建以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產為基礎,擁有土地191畝,校舍建築面積中教學、辦公用房為9448平方米,學生宿舍5837平方米,教職工生活用房5616平方米。實驗室4個,儀器700餘件。圖書館藏書及資料11.7萬餘冊。到1956年,教學、辦公用房增加8519平方米,師生生活用房增加1211平方米,另建保建所、琴房、解剖室、溫室、洗衣房和浴室。圖書館藏書及資料25萬餘冊。1955年,根據中央教育部指示,為集中領導力量辦好幾個系科和文理分科的原則,南京師院與江蘇師院相關係科進行調整。江蘇師院的中文、生物、地理、美術系科併入南京師院,南京師院的數學、物理系科併入江蘇師院。調整後,南京師院設中文、教育、幼教、地理、化學、生物、美術、音樂等八個系,中文、地理、生物、美術、音樂等五個專修科,並開辦高師函授教育。

改革中繼續發展
1960年南京師院根據中央關於高等師範學校必須成為教育革命的學校、文化科學知識質量要迅速趕上綜合性大學水平的指示,在課程設定、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這一時期,教學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在校學生數由1956年的2015人增至4396人,函授生達3000人,還創辦了多科性業餘大學招生842人,舉辦了農業高中師訓班等。1965年,在句容設立南京師院分部,中文、政教、生物三系200多名學生在句容分部進行半耕半讀。

1969年12月,經江蘇省革委會教衛辦決定,江蘇教育學院及江蘇函授大學部分系科併入南師。南師的音樂 美術兩繫於1969年11月併入江蘇省革命文藝學校(原南京藝術學院)。

1972年,兩系又重新歸屬於南京師範學院,1976年,南京體院部分教職員調入南師體訓組,不久與公體室合併建立體育系。

1972年,學校恢復招生。從1972年至1976年的五年中,共招收五屆工農兵學員3755人,學制為三年,為江蘇省中等學校培養了一批師資。1984年南京師範學院改名南京師範大學,簡稱南師大。

2000年原化工部所屬“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併入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逐漸建成以師範為特色的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

2014年,南京師範大學入選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畫。
2015年8月3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共建南京師範大學和伊犁師範學院的意見》(蘇政發〔2015〕98號),標誌著該校成為新一批省部共建高校。
2017年5月,南京師範大學、四川大學、蘇州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和西北師範大學等5所高校成立了“中國符號學基地聯盟”。
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南京師範大學入圍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辦公廳批准終止南京師範大學與英國諾森比亞大學合作舉辦通訊與電子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

設施建設

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擁有仙林隨園紫金三個校區,占地面積200多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約798900平方米。

隨園校區

位於寧海路122號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內的私立金陵女子大學舊址建築群是民國教育建築遺存。金陵女子大學於1915年9月17日在南京繡花巷正式開學。1921年在陶谷購地10.6公頃(即10.6萬平方米),聘美國建築師墨菲與中國建築師呂彥直設計新校舍,由陳明記營造廠承建。1922年動工,1923年建成100~600號樓。1924年建成700號樓。1934年建成圖書館、大禮堂。校園按東西軸向布置,平面對稱,中心為大草坪。中國宮殿式建築風格,鋼筋混凝土結構。其中100號樓又名中大樓,主體2層,下為接待廳,上為室內運動場,另有地下室,建築面積1432平方米,現用途不變;200號樓為科學館,主體2層,建築面積1541平方米,現為國際交流學院;300號樓為文學館,兼作行政樓,主體2層,建築面積1492平方米,現為辦公樓。400~700號樓為學生宿舍,主體2層,建築面積皆為1151平方米,現400號為數學、計算機科學院,500號為外語學院,其餘為辦公樓。圖書館建築面積1397平方米,現為華夏圖書館樓。大禮堂建築面積1444平方米,兼作音樂教室,主體2層,現為教工活動中心。2002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圖書館

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形成了三區七館的分布格局:隨園校區隨園圖書館(文學圖書館)和華夏圖書館(教育圖書館);紫金校區紫金圖書館(工科圖書館);仙林校區敬文圖書館(總館)、社科圖書館(含密集書庫)、數理化圖書館和生地圖書館,總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

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
敬文圖書館(總館)
仙林校區的敬文圖書館得益於香港 朱敬文 教育基金會慷慨捐助,並以已故著名教育實業家朱敬文先生名字命名。該館建成於2001年4月,位居校園的中軸線上,背倚青山,遙對校門,占地52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0800平方米,是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的中心館。敬文圖書館的布局和設施體現了以人為本、方便讀者的理念,實行書刊開架借閱、藏書借閱一體化服務模式。部分樓層和閱覽室還設定了休息討論區域,為讀者提供了充分的活動空間。文獻收藏的重點是為教學服務的文理科中外文書刊、工具書,社科和理科中文樣本圖書、教學參考書和本校教師著作等。
隨園圖書館(文學圖書館)
隨園圖書館位於隨園校區西山上,館舍1984年建成,建築面積5300平方米。隨園圖書館主要為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提供所需的中外文書刊,收藏的重點以文史為主,有古籍、工具書、文科期刊樣本、文革前及民國期間出版的文獻、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等。
華夏圖書館(教育圖書館)
華夏圖書館位於隨園校區大草坪旁,館舍建於1933年,建築面積1732.7平方米,原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圖書館。1988年5月得益於香港華夏教育基金會捐助,建成國內第一所面向全國基礎教育、師範教育的專業圖書館。經過文獻布局的調整,該館收藏中文人文樣本圖書、港台版圖書等,是江蘇省高校文獻信息保障系統教育學文獻中心。
紫金圖書館(工科圖書館)
位於紫金校區的紫金圖書館前身為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2000年院校合併後成為南師大圖書館重要組成部分。館舍建成於1988年,建築面積4900平方米。館藏以工科為主,同時藏有《中國國家標準》、《中國專利文獻》等文獻資料。江蘇省高校文獻信息保障系統文理科中文圖書采編中心設在該館。
生地圖書館
生地圖書館位於仙林校區北區行遠樓西側,建成於2006年,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為我校第一座研究型專業圖書館。主要收藏生物、地理類中外文書刊資料,現有中外文書刊4.5萬冊,中外文現刊392種。
社科圖書館(含密集書庫
社科圖書館位於仙林校區行敏樓一樓南側,建設面積1100平方米,2009年9月1日對全校師生實行試開放,重點面向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和法學院提供學科專業服務。館內設有溫馨休閒讀者交流空間,小型課題研究室6間,多功能研討室2間,多媒體培訓室1間,檢索機4台,多媒體電腦12台,提供讀者自帶計算機設備的接入信息點約200個,閱覽座位約250個。現有中外文書刊4.2萬多冊,中外文現刊175種。
數理化圖書館
數理化圖書館位於仙林校區行健樓二樓北側,建設面積1500平方米,2009年9月1日對全校師生實行試開放,重點面向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科學學院、化學科學學院和計算機科學學院提供學科專業服務。館內設有溫馨休閒讀者交流空間,小型課題研究室7間,多功能研討室1間,多媒體培訓室1間,檢索機4台,多媒體電腦12台,信息點約272個,閱覽座位約270個。現有中外文書刊5萬冊,中外文現刊350種。  

文化傳統

校訓

正德厚生 篤學敏行

校歌

揚子滔滔,鐘山巍巍,壯我心胸!三江創業,校史崢嶸,薪火相繼,前景恢宏!嚴謹樸實,唯真理是從,奮發奉獻,青春永無窮!
揚子滔滔,鐘山巍巍,壯我心胸!培育英才,師範光榮,振興中華,道遠任重!展翅翱翱,向萬里碧空,桃李芬芳,清譽滿寰中!

校徽

南京師範大學的校徽以綠色調為主,1902說明了它的創辦歷史,上面三座古老、對稱的房子勾勒出了一個南師大的形象,再上面的草與花給人以積極奮發向上的基調,周圍以中英文標以“南京師範大學”,整個畫面簡潔明了。

校際交流

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一貫重視與海外的交流與合作,堅持國際化發展戰略。學校是改革開放以後全國首批對外開放大學,是國家設立的對外漢語教學基地、首批華文教育基地和港澳台地區幼兒教育培訓基地;設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南京基地、法國文化研究中心及南京法語培訓中心、義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等國際性研究和教學組織。在美國 北卡羅來那州立大學佩斯大學 和法國阿爾薩斯大區建有3所孔子學院(學堂)。與13所海外大學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海外學習計畫學校37所。與世界上31個國家和地區的159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聘請外國專家400餘人,其中長期專家56人。有來自123個國家和地區的長期留學生(學歷生)1300餘人,每年接收外國留學生1700餘人。(數據截止日期: 2013年4月25日)
2006年以南京師範大學與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第二師範學院)聯合培養形式招收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四年制本科生,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承擔教育教學、學生管理等任務和提供教學、生活條件保障,南京師範大學負責教學質量監控、學位課程考試、學籍學歷電子註冊、以及畢業文憑、學士學位和工作派遣證發放等工作。學生完成全部學業,符合畢業條件者,頒發南京師範大學全日制普通本科畢業文憑,並在所學專業上註明兩校聯合培養。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授予南京師範大學學士學位。

學科建設

擁有國家重點學科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江蘇省重點學科20個(含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6個),國家級精品課程6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各1個,國家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以及4個省級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中心)。擁有各級各類研究機構131個,其中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各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1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7個,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江蘇省科技公共技術服務平台1個,校重點研究機構27個。圖書館總建築面積約35000平方米,館藏總量230萬冊。

院系設定

門類                 部門
綜合 金陵女子學院 強化培養學院
文科 公共管理學院 法學院 商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院 國際文化教育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文學院 外國語學院 社會發展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 心理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理科 數學科學學院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地理科學學院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工科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藝體 音樂學院 美術學院 體育科學學院
獨立學院 泰州學院 中北學院

博碩專業

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序號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門類
所在學院審批時間
1 0301                                             法學   
          法學      法學院        2006.01
2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法學      公管院        2006.01
3 0401                                           教育學
        教育學      教科院        2000.11
4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文學      文學院        2000.11
5 0701                                          數學
         理學       數科院        2006.01
6 0705                                        地理學
         理學        地科院        2000.11
7 0710                                        生物學
         理學      生科院        2006.01
8 0101                                         哲學
         哲學      公管院        2010
9 0402                                        心理學
        教育學      教科院        2010
10 0403                                        體育學
        教育學      體科院        2010
11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文學      外院        2010
12 0702                                       物理學 
         理學      物科院        2010
13 0703                                        化學
         理學      化科院        2010
14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學      商學院        2010
15 0601                                      考古學         歷史學      社發院
      2011.08
16 0602                                      中國史          歷史學      社發院       2011.08
17 0713                                      生態學          理學      生科院       2011.08
18 0714                                      統計學          理學      數科院       2011.08
19 1302                                音樂與舞蹈學       藝術學    音樂學院      2011.08
20 1303                                 戲劇與影視學
      藝術學      文學院      2011.08
21 1304                                     美術學      藝術學    美術學院      2011.08
22 1305                                     設計學       藝術學    美術學院      2011.08

 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序號學科代碼學科名稱門類所在學院審批時間
1 0301 法學 法學 法學院 2006.01
2 0302 政治學 法學 公管院 2006.01
3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法學 公管院 2006.01
4 0401 教育學 教育學 教科院 2000.11
5 0402 心理學 教育學 心理學院 2006.01
6 0403 體育學 教育學 體科院 2006.01
7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文學 文學院 2000.11
8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文學 外院 2006.01
9 0503 新聞傳播學 文學 新傳院 2006.01
10 0701 數學 理學 數科院 2006.01
11 0702 物理學 理學 物科院 2006.01
12 0703 化學 理學 化科院 2006.01
13 0704 地理學 理學 地科院 2000.11
14 0710 生物學 理學 生科院 2006.01
15 0803 光學工程 工學 物科院 2006.01
16 0809 電子科學與技術 工學 物科院 2006.01
17 0908 水產 農學 生科院 2006.01
18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學 計科院等 2006.01
19 1204 公共管理 管理學 公管院 2006.01
20 0101 哲學 哲學 公管院 2011.03
21 0202 套用經濟學 經濟學 商學院 2011.03
22 0303 社會學 法學 社發院 2011.03
23 0807 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 工學 能源學院 2011.03
24 0808 電氣工程 工學 電院 2011.03
25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學 計科院 2011.03
26 0816 測繪科學與技術 工學 地科院 2011.03
27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工學 地科院 2011.03
28 0832 食品科學與工程 工學 金女院 2011.03
29 0601 考古學 歷史學 社發院 2011.08
30 0602 中國史 歷史學 社發院 2011.08
31 0603 世界史 歷史學 社發院 2011.08
32 0713 生態學 理學 生科院 2011.08
33 0714 統計學 理學 數科院 2011.08
34 1302 音樂與舞蹈學 藝術學 音樂學院 2011.08
35 1303 戲劇與影視學 藝術學 文學院 2011.08
36 1304 美術學 藝術學 美術學院 2011.08
37 1305 設計學 藝術學 美術學院 2011.08

特色專業

國家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學原理、學前教育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動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法學理論、課程與教學論、人文地理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法學(Y)、馬克思主義理論(Y)、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Y)、地理學、生物學(Y)

師資力量

設有學院22個,獨立學院2個,共有在職教職工3279人,其中正高級職稱402人,副高級職稱790人,專任教師和專職研究人員1544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教育部創新團隊和教學團隊各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全國高校教學名師2名;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7202人(不含獨立學院),博士研究生670人,碩士研究生5739人,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3692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在籍生10198人。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6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本科專業72個,博士後流動站10個。

科研學術

科研平台

南京師範大學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國教科文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農業部專業分析中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體育文化重點研究基地、全國婦聯婦女與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江蘇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各1個。擁有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2個,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江蘇省決策諮詢研究基地3個,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人文社會科學校外研究基地1個,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中心、江蘇省老年學研究基地各1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11個、工程研究中心5個,江蘇省工程實驗室4個,江蘇省漁業重點實驗室2個,江蘇省科技公共技術服務平台1個。
自然科學
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虛擬地理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醫藥功能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光電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地理信息科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分子醫學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生物多樣性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環境演變與生態建設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生物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大規模複雜系統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微生物與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醫藥超分子材料及套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新型動力電池重點實驗室、江蘇省三維列印裝備與製造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工程實驗室:江蘇省智慧型信息技術與軟體工程實驗室、江蘇省水土環境生態修復工程實驗室、江蘇省電氣裝備電磁兼容工程實驗室、江蘇省能源系統過程轉化與減排技術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信息安全保密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生物醫藥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海洋綜合開發與生態建設工程中心、江蘇省微生物資源產業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萃取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漁業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水生甲殼動物病害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水產生物餌料重點實驗室。
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南京管理信息化工程中心、南京市微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萃取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社會科學

部級:道德教育研究所、聯合國農教中心、全國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江蘇省級:江蘇法治發展研究院、創新經濟研究院、江蘇省老年學研究基地、語言信息科技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育社會學研究中心、司法現代化研究中心、江蘇城鄉一體化研究基地、江蘇民營經濟研究基地、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中心、江蘇藝術強省建設研究基地

學術資源

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 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
藏紙本文獻總量274萬冊,居江蘇省高校第二位。館藏文獻種類覆蓋哲學、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門類,館藏文獻學科體系完整,結構合理,適應綜合性大學的辦學需要。
形成專業特色:五個學科的文獻種量居全國大學圖書館前20位,其中,生物學科類(包括心理學)居第2,語言文字類居第8,文學類和教科文類同居第12,藝術類居第20。
國內出版的工具書基本上都有收藏;國外有影響的一些大型工具書也有收藏,如《 不列顛百科全書 》、《 美國百科全書 》、《蘇聯大百科全書》,還有一些專業性的檢索工具書。
古籍藏書12萬餘冊,其中線裝書11萬餘冊,被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有190種、3000多冊,其中孤本明末刊孚中道人的《且居批評息宰河傳奇》、明天順間刻本《宋學士文集》等,彌足珍貴。另有《四庫全書》、民國時期教育學文獻收藏、《方誌叢書》等古籍影印精裝本1萬餘冊。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並有13部古籍入選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為江蘇省高校之:電子資源建設正加快進行。南師大先後引進各類大型光碟資料庫和網路資料庫70餘種,內容覆蓋文、史、哲、社科、心理學、理工、藝術等學科,實現了網路共享,讀者可通過校園網進行檢索、查閱。

成果

近些年來,學校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6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4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2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資助項目1項;在國 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和《自然》上發表第一作者單位論文5篇,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4項、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第一單位),5部專著入選“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文庫”,科研成果入選2008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

校方領導

歷任領導

  ☆院系調整前教育(師範)科歷任負責人
李瑞清                      兩江優級師範學堂監督兼長教育                                              1905-
江謙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兼長教育                                              1914-
陶行知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育專修科、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主任          1917-1923
徐養秋                      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主任                                                        1923-1927
鄭宗海                      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27-1928
韋愨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28-1929
孟憲承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0-1931
程其保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1-1932
黃建中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2-1933
艾偉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3-1934
常導之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5-1936
艾偉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7-1938
邵鶴亭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8-1939
孫本文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師範學院院長                                    1939-1946
羅炳之                      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1946-1947
徐養秋                      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1947-1949
陳鶴琴                      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院長、南京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1949-1952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校長 宋永忠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蔡林慧
黨委副書記 王建
副校長、黨委常委 華桂宏、 潘百齊、陳國祥、田立新、傅康生、唐萬宏
副校長 朱曉進 、繆建東

知名校友

姓名     經歷         事跡
郭秉文 任教(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 中國近代教育家。1896 年畢業於上海清心書院。1908 年赴美國留學,獲伍斯特大學理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博士學位。1915 年起歷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校長和國立東南大學校長。主要著作:《The Chinese 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
江 謙 任教(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 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國現代教育事業的先驅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代表作:《繞音》、《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今《南京大學校歌》)。
李瑞清 任教
近代著名教育家、書法家、美術家。中國近現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中國現代高等師範教育的開拓者。
陶行知
任教
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詩人。民主戰士。
張大千
任教(中央大學藝術科教授)
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
徐悲鴻
任教
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之一,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陳之佛 任教
中國畫家,工藝美術家。
吳宓任教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奠基人,著名文學評論家,教育家,詩人,著名西洋文學家,國學研究大家。
陳鶴琴 任教
中國近現代教育家。1914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學碩士學位。
陳邦傑 任教 世界著名苔蘚植物學家,中國苔蘚植物學研究的奠基人。教育家。1931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生物系。1939年獲德國柏林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主要著作:《中國蘚類植物屬志》。李旭旦中國地理學家。1934年中央大學地理系畢業。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進修,獲碩士學位。1939年回國後曾任中央大學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南京師範學院地理系主任。
高覺敷 任教 中國現代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主要著作:《教育大辭典》、《心理學史講義》、《心理學史》、《現代心理學》、《民眾心理學》、《心理學名人傳》、《教育心理學》、《精神分析引論新編》、《心之發展》、《格式塔心理學》、《西方近代心理學史》、《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研究》、《中國心理學史》、《高覺敷心理學論文選》、《西方心理學的新發展》。
羅炳之 任教 著名現代教育家。1931年獲碩士學位後,應國立中央大學之聘返國任該校教育學院副教授,翌年升為教授,兼教育社會系主任及本校實驗學校(包括附中、附小)校長。1933年改任湖北教育學院院長。
李劍閣
1981年12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長。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洪銀興
1976年1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外語系
著名經濟學家,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經濟學博士,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審獲得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
劉明康
外國語學院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1987年獲得英國倫敦城市大學研究生院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得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張近東
1984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
開創了“1200工程”、“3C模式”、“5315工程”、“3C+模式”、“旗艦店戰略”、“後台戰略”等系列經營管理創新模式,領導開發了全球領先的SAP/ERP系統。
朱成山
南京師範大學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專業研究生班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兼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南京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研究會會長、南京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日本史學會、台灣問題研究會等學會理事。南京市人大代表,曾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先進工作者”、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南京好市民”等榮譽。
孟非
1992年9月就讀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專科函授班 江蘇衛視著名主持人, 主持過節目《 南京零距離》《絕對唱響》《名師高徒》《 非誠勿擾》。1971年10月出生於重慶市。 後就讀於南京一中、三中、七中、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哲學研究生專業。 2003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新銳主持人”、“中國百優電視節目主持人。2007、2008、2009年 主持江蘇衛視《絕對唱響》、《名師高徒》, 2010年主持《非誠勿擾》收視率在全國同時間段獲得第一,節目受到觀眾和網友的廣泛關注。


特色專業

地理科學學院

學院作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培育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圖學地理信息科學三大學科均為省級以上重點學科,其中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科學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人文地理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學院擁有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擁有8個博士學位點和14個碩士學位點,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點、江蘇省重點實驗室以及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2010年學院順利進入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學院眾多的博碩士點和強有力的學科建設、實驗室為本科生進一步深造提供了優質的平台。

社會發展學院

社會發展學院擁有中國史、考古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擁有世界史、社會學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還有社會工作、文物與博物館學兩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和社會保障碩士點。在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社會發展學院的考古學、社會學、中國史、世界史等專業在全國高校排名分列第16、23、29、38名。社會發展學院設有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三個系,設有歷史學、文化產業管理、文物與博物館學、社會學、社會工作五個本科專業(方向),設有中國經濟史研究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六朝歷史文化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歷史遺產研究所、歷史與社會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社會學研究所等10個校級科研機構。社會發展學院現有教職員工64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導師13人,特聘教授1人,教師中70%具有博士學位。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學生530人,碩士研究生284人,博士研究生23人。本科生歷年保送或考取研究生比例達30 %。專業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就業適應面廣是社會發展學院學生培養的特色。目前社會發展學院正為建成國內一流學院而奮鬥。

榮譽獎項

南師大校園建築 南師大校園建築
南京師範大學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在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校內機構和人事制度、教學科研管理及後勤社會化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整體推進學校事業發展。 學校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廠(校)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高校節能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江蘇省文明學校” 、“江蘇省高等學校和諧校園” 、“江蘇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科技先進高校” 、“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高校”、“江蘇省留學回國工作先進單位”、“ 江蘇省博士後管理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

中國最美的十所大學排行榜

中國最美的十所大學排行榜。 

2009中國大學教育學60強

教育學包括教育學、體育學等2個學科類,共有9個本科專業。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蘇州大學
雲南大學
暨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外交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
湖南大學
煙臺大學
蘭州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湖北大學
安徽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寧波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廣東商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寧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華僑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陝西理工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河海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2009中國大學理學100強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科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力學、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6個學科類,共有31個本科專業。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浙江大學
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蘭州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廈門大學
武漢大學
四川大學
山東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西北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蘇州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山西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雲南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同濟大學
中南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
湖南大學
上海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河北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揚州大學
河南師範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暨南大學
曲阜師範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福州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大學
遼寧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福建師範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汕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聊城大學
重慶大學
新疆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徐州師範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安徽大學
溫州大學
天津大學
內蒙古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寧波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
黑龍江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遼寧大學

2009中國大學文學100強

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等4個學科類,共有66個本科專業。 
北京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大學
復旦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四川大學
浙江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暨南大學
中山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南開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蘇州大學廈門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南大學
上海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河南大學
吉林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上海音樂學院
東北師範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上海戲劇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東南大學
徐州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中南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四川外語學院
西北師範大學
中央美術學院
安徽大學
蘭州大學
湖南大學
河北大學
內蒙古大學
揚州大學
山西大學
中國音樂學院
南昌大學
鄭州大學
湘潭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青島大學
西北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杭州師範大學
西安外國語大學
汕頭大學
寧波大學
同濟大學 
廣州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南京藝術學院
曲阜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遼寧師範大學
新疆大學
山西師範大學
聊城大學
溫州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武漢音樂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天津大學
紹興文理學院
寧夏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中央戲劇學院
天津外國語學院 

江蘇高校一覽表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