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China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tudies)坐落於首都北京,是共青團中央直屬、教育部與共青團中央共建的唯一一所重點高等院校,是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重點建設高校,中國共青團組織的最高學府,首都特色行業院校,以共青團工作和政法為特色及優勢,涵蓋文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門類,被譽為“卓越青年人才的搖籃”。1985年12月,學校在中央團校基礎上成立;2003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多次親臨學校作報告、參加畢業典禮、接見學員和工作人員、題寫祝詞與賀信,對學校建設發展和青年人才培養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團中央歷屆領導馮文彬、胡耀邦、韓英、王兆國、胡錦濤、宋德福、李克強、周強、胡春華、陸昊、秦宜智等同志先後任學校校長。2017年5月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不再舉辦本專科學歷教育。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46年9月,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中央青委)著手籌建中央團校。
1948年9月,在黨中央的批准下,在河北省平山縣正式建立中央團校,第一期普通班招收黨的地下工作者500多人。
1949年8月,中央團校第二期普通班在良鄉開學。
1949年底,中央團校遷入北京,校部和各班部分別設在市區東四一帶的民用住宅。中央團校第一、二期普通班的畢業典禮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毛澤東、朱德出席畢業典禮並講話。
1957年至1978年,中央團校共舉辦7期普通班、1期理論研究班、1期少數民族班和基層幹部、組織工作、少先隊幹部等短訓班,共培訓學員3600多人。“文革”動亂時期,第15期普通班和少數民族班被迫提前結業,學校組織陷於癱瘓,校舍、設備、器材等大部分被擠占和破壞。
1969年4月,全校職工被下放到河南潢川團中央“五·七”幹校從事生產勞動。
1978年夏至1985年底,中央團校共舉辦12期普通班、7期少數民族團幹部班、6期少乾班、3期短訓班,共培訓學員4926人,同時招收三屆大專班625人,夜大學預科班660人。
1978年7月10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相關負責同志出席中央團校復校後的第一期(第十六期)輪訓班開學典禮。
1983年9月起,學校連續三年舉辦了兩年制在職團幹部大專班,培養專職從事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幹部。
1984年起,在黨中央的提議和關懷下,中央團校著手籌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1985年9月19日,國家教委批准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正式建立。
1986年,學校開始招收本科生。
1990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資格,開始招收第二學士學位生。
1995年12月,學校走過10年本科辦學歷程,胡錦濤同志為學校發來賀信,李嵐清同志為學校題詞。
1998年4月,學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合格”。
2000年,學校實施全面學分制,並成立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2003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5年9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建院20周年之際,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同志來學校視察工作,並親切看望師生員工。
2006年,學校成立中國內地高校首個社會工作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與北京市合作成立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
2007年5月,學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
2012年,獲批為教育部、中央政法委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重點建設高校。
2012年7月,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正式簽署共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協定。
2014年5月,學校召開2014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行動計畫項目培訓會,啟動45項創新創業項目。
2015年,中宣部批准的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落戶學校。
2017年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基礎上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並將在青島建設校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創辦。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不再舉辦本專科學歷教育。

院系設定

學校已建立起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第二學士學位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留學生教育、繼續教育和團幹部培訓等在內的多形式、多層次的教育格局。現有14個學士學位專業,涵蓋法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理學五個學科門類,還有8個碩士學位專業。設有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工作學院、法律系、經濟系、新聞與傳播系、公共管理系、中國語言文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等8個教學院系;社會科學部、文化基礎部、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心、計算機教學與套用中心、體育教學中心等5個教學中心(部)。設有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中國志願服務信息資料研究中心、青年發展研究院、青年心理研究所、青少年政策研究所、青少年法學研究所、大學生素質拓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研究所、科學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2006年,學校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被中華中國青年聯合會和國際勞工組織命名為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基地,與北京市共建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學校與聯合國亞太經濟和社會委員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勞工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開展了多項長期的項目合作;與美國英國俄羅斯德國加拿大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在本科教育、科研合作、學術交流等領域建立了良好關係。

學校文化

校徽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校徽釋義: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校徽整體色調為綠色,與白色背景交錯相間,鮮明亮麗。綠色代表著朝氣蓬勃以及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校徽下方是胡耀邦同志親筆為該校題寫的漢字校名,以及英文校名。標誌的主體部分似一茁壯成長的小樹苗圖案,代表著當代青年積極面對著社會和未來,是校訓的生動體現。

校訓

實事求是:尊重和挖掘事物內在的、客觀存在的規律,它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並以此作為學習和行動的準則。
朝氣蓬勃:要保持當代青年應有的活力,用積極的正面的態度去面對人生,開創未來,服務社會。

辦學條件

師資生源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每年的招生計畫在所有省份均為提前批一批次,每年錄取分數線之高在全國是眾所周知的,學生素質自然一流。許多省份中青政的錄取分數線僅次於北大、清華,幾乎在所有省份都超過985、211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即使在北京當地招生錄取分數線也高於很多985、211院校。

學校現有研究生、本科生、留學生及各類培訓進修生總計近5000人。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水平突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6.3%,具有博士學位者達到58.8%,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教師6人,“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入選“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3人,“北京市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1人,入選“北京市培養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3人,擁有“北京市優秀教學名師”3人,“優秀教學團隊”3個(刑法學教學團隊、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團隊、社會工作課程教學團隊)。此外還聘請了諸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任教和擔任客座或兼職教授。

院系建設

目前,學校已建立起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繼續教育和團幹部培訓等在內的多形式、多層次的教育格局。設有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少年工作系、社會工作學院、法律系、經濟系、新聞與傳播系、公共管理系、中國語言文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等9個教學院系,文化基礎部、外語教學研究中心、計算機教學與套用中心、體育教學中心等4個教學中心(部),輪訓部、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交流學院等3個教學培訓機構。

專業設定

學校現有專業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管理學5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學、社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社會學、經濟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新聞學、廣播電視學、政治學與行政學、漢語言文學和英語等13個學士學位專業,其中社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為教育部特色專業。擁有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法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和套用經濟學等6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外國哲學、思想政治教育、刑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民商法學、國際法學、社會學、世界經濟、金融學、數量經濟學、新聞學、傳播學、青年與國際政治、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文化哲學等18個學術型碩士學位專業,2個法律碩士(法學、非法學)專業型碩士學位專業。

教學建設

學校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被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和國際勞工組織命名為“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基地”,與北京市共建“社會工作人才發展研究院”和“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與中央編譯局共建“青年政治人才培養研究基地”。

學校通過實行彈性學分制、制定獎勵制度、開展學術比賽、舉辦讀書活動、教師定期推薦等方式,引導學生閱讀經典、活躍思維、開闊眼界。還積極拓展網路讀書平台,發揮品牌讀書活動和優秀學生的示範效應,使學生切實認識到讀書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變強迫性的“要我讀”變成自發自覺的“我要讀”。公管系的讀書活動、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黨支部聯席會、校園網論壇上的讀書板塊等學生活動和組織都成為引導學生讀書、進行理論學習和研究的平台。此外,中青大講堂——理想、信念、成才系列講座、文化素質講壇、德恆法律講壇等高水平的系列學術講座提升了校園文化層次。

學校一年一度的“智慧星火——中青學子學術支持計畫”,每年由學校出資在全校範圍內徵集參賽課題,同學們申報選題,組成科研小組,利用假期進行調查研究,撰寫參賽論文並進行專業答辯。同時,學校各系和科研部門還積極帶動學生參與課題調查。2004年“農村留守兒童調查”、2005年“在京外國留學生調查”等課題,全部招募本科生參與,進行調查問卷的設計、走訪、調查報告的撰寫等,給學生參與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提供了平台。
2004年,學校首次參加“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參賽的6件人文社科學術作品中5件獲獎;2005年選送“挑戰杯”的10件參賽作品全部獲獎,其中社工系本科生張寶石的《中國城市乞丐群落與城市救濟》獲得特等獎,並被推薦代表北京市參加全國“挑戰杯”比賽。新聞系本科畢業生論文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立足北京,面向全國,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共青團事業,培養政治素質高、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卓越青年人才。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領導骨幹。在2011年發布的《中國大學本科畢業生質量100強》排行榜中,學校名列第57位(其中,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名98位、新生入學質量全國排名第32位),北京地區排名第17位(其中,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名22位、新生入學質量排名14位)。2014年5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召開2014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行動計畫項目培訓會,啟動45項創新創業項目。
教育部特色專業:社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

社會實踐

學校通過課程教育、項目引導、實踐基地支撐、品牌化實踐活動和專業化實習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中青學子結合專業特色,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鍛鍊能力、增長才幹。青少年工作系學生從2003年底開始為北理工附中等4所周邊中學的學生講授團課、黨課,有70餘名學生被聘請擔任各校的“青年黨校(團校)輔導員”或“少年黨校(團校)特聘教師”,約8000人次聽過他們講授的黨、團課。社工系學生把社會工作的理念滲透到社會實踐中,在北京市未成年救助保護中心、社會福利院、打工子弟學校等機構開展了特色鮮明的實踐活動。法律系學生在10個社區成立青少年法律服務站,利用所學知識為居民提供法律諮詢和服務。每年暑期,學校都要組建幾十個實踐團隊進社區、農村、基層鍛鍊實踐,300多名同學成為北京奧運會志願者,100多名同學成為奧運城市志願者,多名同學參與奧運知識宣講,中青學子為奧運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對外交流

學校與聯合國亞太經濟和社會委員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勞工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開展了多項長期的項目合作;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20多個高校、科研機構,在研究生和本科教育、科研合作、學術交流等領域建立了良好關係。自2009年起,學校每年暑期舉辦SummerSchool,邀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知名教授和學者授課,為中外學生提供學習交流平台。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年發展研究院】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東方文化研究所】
【校內其他科研機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政治與國際關係研究所
海峽兩岸青年問題研究所
社會工作研究中心
心理研究所
刑事法治與人權研究所
青少年法學研究所
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所
金融研究所
傳媒與青年研究所
大眾傳媒與政治文明研究所
大學生髮展研究中心
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研究中心
東方文化研究所
科學與公共事務研究所
大學生素質拓展研究中心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

科研項目

2012年共爭取到校外科研項目75項,其中縱向項目41項(含子項目3項),橫向項目34項(含子項目1項)。縱向項目主要有: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9項】
《俄羅斯現代化戰略及其對中俄經濟合作的影響研究》,田春生(一般項目)
《政黨認同理論比較研究》,柴寶勇(青年項目)
《網路“微信息”知識化的形成機理與組織模式研究》,杜智濤(青年項目)
《大眾傳媒與農民工階層關係的研究》,何晶(青年項目)
《最優授權理論及其在中國政府治理中的套用研究》,李石強(青年項目)
《網路“類民間組織”的運行機制與社會影響研究》,王冬梅(青年項目)
《網路社會的文化創新》,張跣(藝術學一般項目)
《高校體育場館融入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實證研究》,尹博(教育學一般項目)
《金融交易課稅的理論探索與制度建構——以金融市場的穩健發展為核心》,湯潔茵(後期資助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6項】
《制度約束下中國縣級政自主性決策的實踐邏輯與擴張路徑探究——以河北省Z市為例》,孫廣廈(青年基金項目)
《網路趣緣群體中的聚眾傳播及其社會整合功能研究》,羅自文(青年基金項目)
《媒介融合環境下的“微學習”模式及實現機制研究》,杜智濤(青年基金項目)
《WTO貿易報復機制研究——發展中的法理和制度》,李曉玲(青年基金項目)
《法國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高迎爽(青年基金項目)
《共同犯罪的歸責基礎研究》,何慶仁(青年基金項目)
此外,縱向項目還有: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5項,共青團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課題12項(含重大項目1項),最高人民檢察院科研項目1項,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1項,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1項,北京市科技計畫課題軟科學研究項目1項,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青年社科人才資助項目1項,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員會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題2項等;
橫向項目主要有: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委託課題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委託項目1項,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委託課題1項,國際勞工組織與聯合國機構間反對人口販賣協調辦公室(中國)聯合委託項目1項,中國志願服務發展研究會委託課題3項,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委託項目2項,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委託課題1項,北京市社會工作委員會委託課題1項,北京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委託項目1項,北京市社會福利事務管理中心委託項目1項,共青團中央農村青年工作部委託課題1項,共青團陝西省委委託項目1項,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研究室委託項目1項,共青團重慶市委員會組織部委託項目1項,共青團北京市西城區委員會委託項目1項,共青團蘇州市委員會委託項目1項,國家開發銀行委託項目1項,北京市海淀區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委託項目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委託項目1項等。

科研成果

【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湯潔茵:《金融創新的稅法規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中青文庫•中青叢書】
1.《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研究》黃敬寶
2.《組織中的領導者與領導過程》徐莉
3.《憲法權力解讀》馬嶺
【中青文庫•博士論文】
1.《制度約束、實踐邏輯與擴張路徑:中國縣級政府自主性決策問題研究——以河北省Z市為例》孫廣廈
2.《中國近代小說觀念的興起》吳澤泉
3.《她們自己的聲音:澳大利亞土著女作家創作研究》武競
4.《法國高等教育的質量保障體系研究》高迎爽
5.《信息技術領域標準化中專利權行使的法律規制》劉曉春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校長 黨委書記 常務副書記 
姓名 秦宜智 倪邦文 王新清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馮文彬 胡耀邦 韓英 王兆國 胡錦濤 宋德福
李克強 周強 胡春華 陸昊 秦宜智
歷任黨委書記
趙喜明 張修學 褚平 陸士楨 倪邦文

知名校友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令計畫:1983-1985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政教專業學習。現任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部長。
王蒙:中央團校二期學員。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學者,文化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萬紹芬:新中國第一位女性省委書記,曾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正部長級)。
趙喜明: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機關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副研究員。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總編輯。
徐文新:研究員,現任中國青年報社社長。
鄭雪碧:現任中共河北省承德市委書記。
戴道晉: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黨組書記。
寧虹雯:現任海南省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
梅世彤:現任中共滄州市委副書記,南皮縣委書記。
鍾芝清:現任湖北省十堰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徐江: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
譚紅傑:現任中共四川省巴中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
王華傑:現任中國共青團青海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副書記。
王少玄:現任中共贛州市委副書記(正廳級)。
鄧文勝:湖南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湖南泓銳律師事務所任副主任、高級合伙人、律師。
佟桂莉:現任中共杭州市委常委,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黨工委書記。

獲得榮譽

學校是北京市首批命名的“文明校園”和“北京市花園式單位”。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首都文明單位標兵”、“中央直屬機關文明單位”、“中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中直機關綠化美化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蘇州大學
雲南大學
暨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外交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
湖南大學
煙臺大學
蘭州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湖北大學
安徽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寧波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廣東商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寧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華僑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陝西理工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河海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北京市高校一覽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科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方工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外交學院|首都師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聯合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子科技學院|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中華女子學院|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北京印刷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首鋼工學院|北京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物資學院|北京警察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北京城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首都師範大學科德學院|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廣告學院|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北京錫華國際經貿職業學院|北京盛基藝術學校|北京培黎職業學院|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北京經貿職業學院|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吉利大學|北京匯佳職業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工商管理專修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北大方正軟體技術學院|北大資源美術學院|北京人文大學|北京高等秘書學院|北京套用技術大學|中國防衛科技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信息大學|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北京財經專修學院|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北京美國英語語言學院|中國管理軟體學院|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北大資源學院|現代管理大學|北京民族大學|北京市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北京市建設職工大學|北京市房地產職工大學|北京市汽車工業總公司職工大學|北京市西城經濟科學大學|北京市豐臺區職工大學|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北京教育學院|北京市東城區職工業餘大學|北京市總工會職工大學|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北京市崇文區職工大學|北京宣武紅旗業餘大學|北京市石景山區業餘大學|北京市朝陽區職工大學|北京市機械工業局職工大學|北京醫藥集團職工大學|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北京演藝專修學院|北京興華大學|北京新園明職業學院|網路銷售大學|朝陽二外|中北國際演藝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