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校始於1948年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創建,並由陳毅擔任籌委會主任的中原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幹,兼有文學、史學、哲學、理學、工學等八大學科門類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由原隸屬財政部的中南財經大學和原隸屬法務部的中南政法學院合併組建而成。學校現有兩個校區,首義校區位於歷史悠久的黃鶴樓下,南湖校區位於南湖湖畔,學校占地2911餘畝,建築面積110萬餘平方米,位於南湖校區的曉南湖是中國最大的校園湖。60多年來,學校先後為國家培養各層次、各類型學生累計約30萬人,為我國建設和改革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概況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一所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幹,兼有哲學、文學、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學校現有兩個校區,南湖校區位於風景秀麗的南湖湖畔,首義校區位於歷史悠久的黃鶴樓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下設人文學院、經濟學院、財政稅務學院、新華金融保險學院、法學院、公安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信息學院等十二個學院。現有正式教職工2445人,其中教師1329人,教師中教授189人,副教授461人,博士生導師87人;學校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4個,二級重點學科2個、優勢學科4個、特色學科3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學校現有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工商管理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本科專業35個、碩士點64個、博士點32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並擁有工商管理碩士(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法律專業碩士(JM)、會計專業碩士(MPAcc)、公共管理專業碩士(MPA)、各層次外國留學生、港澳台地區學生的招生權;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9100餘人,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4700餘人,成人教育學生5000餘人;學校占地3200餘畝,建築面積76萬餘平方米,是中國最早開通校園網路的百所高校之一,圖書館藏書250多萬冊,會堂可與專業劇場媲美,單元式學生公寓接連聳立;學校運動場曾作為全國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主會場和主賽場,又曾作為全國足球甲級聯賽賽場;校園內綠樹掩映、湖光瀲灩,曉南湖景色優美。

(圖)中原樓中原樓

學校擁有一批在學術上有相當造詣,在國際國內財經學界、法學界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的資深學者,45名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8名教師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和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
“七五”時期以來,學校教師共承擔完成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400餘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教育部重大攻關科研項目100項,教育部、財政部和司法部等科研課題180項。1979年以來,共取得科研成果近3萬項,其中專著1300餘部,教材1700餘部,論文21000餘篇,在國外發表成果500餘項。
在對外學術交流方面,學校與歐洲亞洲美洲澳洲的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合作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關係。

歷史沿革

中原大學時期

(1948.6-1953.7)
1948年6月,以鄧小平同志為第一書記的中共中原局決定並報經中共中央批准籌建中原大學。由第二書記陳毅同志擔任中原大學籌備委員會主任。
1948年8月中原軍區司令員劉伯承同志在河南寶豐正式宣布中原大學成立,任命范文瀾同志為校長,潘梓年同志為副校長。1948年12月中原大學遷往開封。  
1949年5至8月遷往武漢。

湖北大學時期

(1958.10-1970.11) 
1958年湖北省接收了教育部和法務部移交的中南財經學院、中南政法學院並將兩校與中南政法幹校、武漢大學法律系合併組建為省屬湖北大學,同時擴充了文史和數理化專業,擬將湖北大學建設成為綜合性大學。校長由湖北省副省長孟夫唐兼任,黨委書記朱劭天,主持工作的副校長李光斗。
湖北財經專科學校時期

(1971.12-1977.12)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園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園

在“文化大革命”的肅殺氣氛中,高等教育園地一片凋零。湖北大學被迫撤消,縮編為湖北財經專科學校,是當時全國原有18所財經院校僅存“一所半”中的“半所”。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剩下的教職員工堅守財經教育陣地,並盡力保存政治、法律專業的師資力量。

這是學校發展史上最蕭條的六年。但全校師生員工講黨性,講團結,顧全大局,堅守崗位,積極工作,保住了學校的發展陣地,為“文革”後學校迅速恢復重建奠定了基礎。

湖北財經學院時期

(1978.1-1985.10)
1978年元月,學校更名為湖北財經學院,恢復四年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成為“文革”以後最早恢複本科生、研究生招生的高等學校之一。

1979年元月,學校領導體制發生變化,改由財政部領導,從此學校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中南政法學院時期(1984.12-2000.5)
1984年12月,以湖北財經學院法律係為基礎另闢新區,恢復重建。中南政法學院,隸屬法務部。

中南財經大學時期

(1985.9-2000.5)
1985年9月30日,湖北財經學院更名為中南財經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時期(2000年5月至今)
2000年2月,國務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財經大學(原中原大學財經學院)與中南政法學院(原中原大學政法學院)共同組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直屬國家教育部領導。
2000年5月26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正式組建。
2004年11月,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重
部部省三方共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部部省三方共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點研究基地——“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正式組建。
2005年9月,學校正式跨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2011年5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重點表彰的2010-2011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2011年6月,學校正式跨入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高校行列。同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正式建立研究生院。
2011年8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MBA和EMBA項目通過國際MBA協會(簡稱AMBA,世界三大商科教育認證組織之一)認證,成為中國大陸地區第7所獲AMBA認證的院校。
2012年5月26日,學校入選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全部三類培養基地。
2012年7月25日,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和北京大學共建的“知識經濟與法制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12年8月30日,由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原財政部直屬的財經類高校建設的“中國財政發展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12年10月23日,教育部、財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簽訂協定,共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2012年11月15日,學校躋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資格高校。
2013年3月2日,與財政部會計司、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中國人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15家協同單位共同組建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2014年1月4日,學校獲得CFA協會正式認證,成為中國大陸地區第7所獲得該協會認證的大學。
2014年3月7日,與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合作建設“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基地”。
2014年3月12日,學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獲批為國家級教學中心,為全國僅有的10家經濟管理類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之一。

組織機構

管理機構

黨委辦公室、學校辦公室 紀委、監察處 組織人事部(人才交流中心)、黨委統戰部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黨校 學工部(學生處)、人武部、資助中心 團委
工會(教代會)、機關黨總支 教務部 科研處
財務處(資金結算中心) 研究生部、黨委研究生 工作部 學科建設辦公室(“211工程”辦公室)、發展規劃處
國際交流處(港澳台辦公室) 審計處 資產管理處
校園建設處 就業指導服務中心 離退休人員工作處
保衛部(保衛處) 繼續教育學院 高等教育評估與研究中心

直屬機構

圖書館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校醫院
檔案館、校史館 法商研究編輯部 學報編輯部
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智慧財產權學院 法律文化研究院 法律碩士教育中心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法學實驗教學中心 自修學院(研修學院)
體育部 後勤集團 資產經營公司

學科建設

師資力量

據學校2013年6月更新的資料顯示,該校有教職工2600餘人,其中教師總數1600餘人,教師中教授215人,副教授529人,博士生導師160餘人;其中“長江學者”2人,“楚天學者”19人,有47名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32名教師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3名教師獲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有2人榮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9人入選教育部“青年教師資助計畫”,2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入選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才計畫;1人入選中國會計名家培養工程;1人入選湖北省“跨世紀111人才工程”,42人入選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
學校積極引進海外優秀師資,從全球著名學府聘請了多位教授擔任“長江學者”、“楚天學者”和“文瀾學者”,其中包括美國波士頓大學苗建軍獲聘該校首位“楚天學者”,以及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李海濤(長江學者)等,並邀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RobertMundell)、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萊夫·格蘭傑(CliveW.J.Granger)、芝加哥大學麥可·科諾利教授(MichaelConnolly)等國際著名經濟學家以及劉鴻儒、李揚、吳曉求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來學校作學術演講及擔任名譽教授、講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院系設定

MBA學院
人文學院哲學系歷史學系政治學系
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國民經濟學系國際經濟學系
財政稅務學院財政系稅務系
新華金融保險學院
金融系保險系投資系
法學院(法碩中心)
理論法學系憲法與行政法學系刑法學系訴訟法學系
民商法學系經濟法學系國際法學系國際經濟法學系
刑事司法學院
刑法學系偵查學系治安學系邊防管理學系
外國語學院
英語語言文學系套用英語系日語系
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
新聞傳播學系中國語言文學系
工商管理學院
貿易與行銷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學系旅遊管理系
會計學院(會碩中心)
會計學系財務管理系
公共管理學院(MPA中心)
勞動與社會保障系行政管理系
信息學院
數學與數量經濟系統計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經濟信息與管理系
安全科學與管理學院

重點學科

國家級財政學 會計學 金融學 民商法學
省部級
政治經濟學 經 濟 史
國民經濟學 金 融 學(含:保險學)
產業經濟學 統 計 學
法律史 民商法學(含: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
經濟法學 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
社會保障

科研機構

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 吳漢東 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中心 陳小君 武漢發展研究院 趙凌雲
WTO與湖北省發展研究中心 吳漢東 湖北省就業與再就業研究中心 趙曼 湖北財政與發展研究中心 楊燦明
湖北金融研究中心 朱新蓉 法學研究中心 陳景良 法律史研究所 范忠信
歐洲法比較法研究所 張曉東中國經濟與會計監管研究中心 郭道揚中國投資研究中心 張中華
現代產業經濟研究中心 胡立君經濟研究所 蘇少之民國史研究所 袁繼成
文化傳播研究所 李道榮現代外國哲學研究所 王雨辰黨史黨建研究所 程麗華
經濟倫理研究所 劉可風 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所 古遠清哲學研究所 張正霖
台灣研究所 范忠信 中國經濟史研究所 蘇少之 可持續發展經濟研究所 劉思華
人口與區域研究中心 楊雲彥巨觀經濟研究所 夏興園 港澳台經濟研究所 戴武堂
財稅研究所 楊燦明勞動經濟研究所 王長城 中國財政史研究所 陳光焱
保險研究劉冬姣 投資研究所 聶名華金融研究劉惠好
資本市場研究所 張金林旅遊研究所 葉全良 憲政理論研究所 劉茂林
刑事科學研究所 齊文遠民商法典研究所 徐滌宇 智慧財產權法研究所 曹新明
經濟法研究所 雷興虎歐洲法與比較法研究所 張曉東 軍事法研究所 夏 勇
環境資源法研究所 呂忠梅侵權行為法研究所 張新寶 犯罪預測與預防研究所 張遠煌
警察制度研究所 楊宗輝外國語言與文化研究所 李勇武涉法文學研究所 周德梅
國際商務研究所 谷克鑒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所 熊勝緒產業經濟研究所 李曉丹
農村發展研究所 陳池波企業管理研究所 萬後芬 公共管理研究所 徐仁璋
社會保障研究所 趙 曼人力資源研究中心 陳全明 社區與社會工作研究所 柳寶珠
會計研究所 郭道揚 財務管理研究所 向德偉審計研究所 張龍平
信息與計算科學研究所 彭勇行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研究所 向書堅 數量經濟研究所 趙新泉
統計與社會調查所 徐映梅計算機套用技術研究所 曾慶偉體育經濟學與體育法學研究所 劉後振

人權研究所 彭錫華 外國財稅研究所 甘行瓊 社會學研究所 譚明方
國際問題研究所 劉勝湘房地產研究所 陳柏東中國農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 陳小君
外國法研究所 鄭祝君醫療保險研究所 呂國營 公共監督研究中心 陳全明

現任領導

學校名稱及起訖年月 姓 名 職 務 任 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2000.5至今) 楊燦明 校長 2014.1——至今
張中華 黨委書記 2011.11——至今
吳漢東 校長 2000.5——2014.1
徐敦楷 黨委書記 2000.5——2011.11
中南財經大學(1985.9-2000.5) 徐敦楷 黨委書記 1999.1——2000.5
吳俊培 校長 1999.1——2000.5
汪行遠 校長 1994.10——1999.1
李渭清 黨委書記 1986.6——1999.1
鄧周立 黨委書記 1985.10——1986.6
何盛明 校長 1985.10——1994.10
中南政法學院(1984.12-2000.5) 鄭承泉 黨委書記 1997.9——2000.5
吳漢東 院長 1997.9——2000.5
鄭承泉 院長 1993.6——1997.9
羅玉珍 院長 1988.4——1993.6
厚大源 黨委書記 1986.11——1997.9
羅輝雄 主持黨委工作的副書記 1984.8——1986.10
章若龍 院長 1984.8——1988.4
湖北財經學院(1978.1-1985.10) 鄧周立 黨委書記 1978.1——1985.10
何盛明 院長 1984.5——1985.10
洪德銘 院長 1983.5——1984.5
湖北財經專科學校(1971.12-1977.12) 鄧周立 黨委書記 1977.11——1978.1
張赤俠 黨委書記 1972.7——1977.11
王平東 主持工作的革委會副主任 1972.2——1972.7
湖北大學(1958.10-1970.11) 趙抱一 黨委書記 1965.8——1967.8
林山 主持工作副校長 1964.7——1966.6
李光斗 黨委書記 1961.6——1964.6
李光斗 主持工作副校長 1958.10——1964.6
朱邵天 黨委書記 1958.10——1961.6
孟夫唐 校長 1958.10——1966.6
中南政法學院(1953.8-1958.9) 李光斗 黨委書記 1955.12——1958.8
李光斗 院長 1955.10——1958.10
林山 黨總支書記 1953.4——1955.8
李伯剛 院長 1953.4——1955.10
中南財經學院(1953.8-1958.9) 朱明遠 黨委書記 1955.2——1958.8
馬哲民 院長 1954——1957
中原大學(1948.6-1953.7) 潘梓年 校長 1952——1953
范文瀾 校長 1949——1951

知名校友

學術界

姓名 職位
何盛明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著名財政學家。
劉放桐 復旦大學首席教授,著名哲學家。
王朝才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劉尚希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王利明 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研究會會長。
黃進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著名法學家。
張明楷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刑法學家。
張卓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著名經濟學家。
樊麗明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著名經濟學家。
賈新春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
王錫鋅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憲法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肖經建 美國消費者利益學會(ACCI)會長,羅德島大學教授。
吳聯生 北京大學會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戴德明 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
董曉朝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兼黨委副書記。 
張 軍 廈門國家會計學院黨委書記。
余勁松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郝書辰 國家審計署科學技術審計局局長。
曹龍騏 現任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著名金融學家。
劉炳炎 曾任中國會計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會計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第五屆人民代表。
楊時展 歷任中國會計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審計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會計學會副會長,武漢市政協副主席。
周佑勇 東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校特聘教授,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
李希慧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刑法研究所所長。
耿建新 中國會計準則諮詢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
王竹泉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會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王玉英 天津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廖進球 江西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張 蕊 江西財經大學會計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
郭澤光 山西財經大學校長。
王俊豪 浙江財經大學校長。
馬明華 廣東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王善平 湖南師範大學副校長。
鄭小英 廈門愛樂樂團藝術總監,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曾任中央歌劇院首席指揮。

黨政界

姓名 職位
錢運錄 原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兼秘書長,中共第十六、十七屆中央委員。
賀鏗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正部長級)、原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著名統計教育家與經濟計量學家。
王軍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黨組書記、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
丁學東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正部長級)。
王保全 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余蔚平 財政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
李金早 商務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孟建明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
孫志剛 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馮惠敏 國家稅務總局紀檢組組長、國家稅務總局黨組成員,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甘藏春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
夏 勇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
米建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副部級)。
於革勝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黨組成員,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
徐曉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劉中一 原農業部部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委員。
黃嘉華 原常駐聯合國特派全權大使。
李必達 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局長、公平交易局局長、企業註冊局局長。
楊景宇 原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
汪興益 原財政部部長助理、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現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總裁。
王洪祥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組副組長、監察局局長。
陳毓圭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蔡 玲 財政部財政司司長。
楊 敏 財政部會計司司長。
胡學好 財政部金融司司長。
王衛星 財政部預算司司長。
翟 鋼 財政部國防司司長。
繼 斌 財政部國防司副司長。
楊保全 財政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長。
居 昊 財政部科文司副司長。
王 瑛 財政部國庫司副司長。
王曉華 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
周成躍 財政部國庫司副司長。
宋秋玲 財政部科教文司副司級巡視員。
郜進興 財政部監督檢查局副局長。
賈榮鄂  財政部幹部教育中心主任。 
歐文漢  財政部幹部培訓中心主任。 
丁國光  財政部農改辦副主任。 
王光坤 財政部駐北京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監察專員、黨組書記。 
蔡思平  外交部財務司副司長。 
楊遂周  國家稅務總局農稅司司長。 
吳 舫  國家稅務總局計財司副司長。 
劉貴生 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陝西省分局局長。 
張 新  金融穩定局局長、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兼上海總部副主任。 
張建軍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長。 
熊良俊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局長。 
胡柏枝  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財政部駐湖北省監察專員。 
萬存知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副局長、兼中國金融培訓中心主任。 
潘衛紅  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長。
姓名 職位
關廣富 原中共湖北省委書記,湖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中共第十二、十三、十四屆中央委員。
趙雯 上海市副市長、九三學社第十三屆中央副主席。
王立科 江蘇省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兼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 
王寧 四川省副省長。
段輪一 原湖北省副省長、省委常委。 
李春明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 
尹漢寧 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謝培棟 湖北省人大副主任。
章治文 湖北省人大副主任。
翁行德 湖北省政協副主席。
肖旭明 湖北省政協副主席。
郭躍進 湖北省政協副主席、湖北省科技廳廳長、民建湖北省委主委。
李統書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
張堅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靳軍 湖北省檢察院檢察長。
張正新 湖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檢察委員會委員。
陳平安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胡興儒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胡淑珠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楊雲彥 湖北省計畫生育委員會主任。 
章新生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李家國 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原四川省地稅局局長、國稅總局農稅司司長。 
沈昌發  湖北省省政協副秘書長,原湖北省糧食局局長。 
姚海瑜  青海省政府副秘書長、青海湖景區保護管理局局長。 
李道明  原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邱創教 原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省委常委。 
王 峻  原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陳海波 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海南省總工會主席,原海南省財政廳廳長、黨組書記。 
孫亞 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賈紅星 河北省科技廳廳長。 
歐陽衛民 廣東省廣州市副市長、黨組成員。 
張思平 廣東省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長。 
鄭振濤 廣東省韶關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原廣東財政廳副廳長。 
鄭人豪 廣東省汕頭市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 
阮日生 原廣東省湛江市市長,現任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 
張美文 海南省萬寧市市長,原海南省財政廳副廳長。 
劉昌林 江西省景德鎮市市委書記。 
高存山 山東省人民政府法制辦主任。 
蔡建明 甘肅省教育廳副廳長、天水市副市長。 
汪劍平 江西省景德鎮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蔣連生 廣西省崇左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劉新勇  河南省鶴壁市委常委、副市長。 
楊緒春 湖北省襄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市委宣傳部長。 
張 揚  河南省開封市副市長。 
梁啟通  中國民航總局中南局黨委書記、副局長。 
劉初潯  原江西省農業廳廳長。 
范佑先  原江西省司法廳廳長。 
王光遠  福建省工商聯第十屆執行委員會主席、福建省總商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 
姓名 職位
曾志權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黨組書記。
王文童 湖北省財政廳廳長、黨委書記。 
黃錦生 四川省財政廳廳長、黨委書記。 
徐唐先 海南省財政廳廳長、黨組書記。 
劉銘達  廣西自治區財政廳廳長、地稅局黨組書記。 
胡金木 廣東省國家稅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程安亭 天津市國家稅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許建國 湖北省地方稅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孫瑞標 遼寧省國家稅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單晨光 四川省地方稅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永祥 湖北省審計廳廳長、黨委書記。
左 敏  山東省審計廳廳長、黨組書記。 
藍佛安 廣東省審計廳廳長、黨組書記。 
李朝明 廣東省財政廳副廳長。 
朱煥然 河南省財政廳副廳長。 
曾紀芬 廣西自治區財政廳副廳長。 
吳振鵬  新疆自治區財政廳副廳長。 
文秋良  西藏自治區財政廳副廳長。 
楊楚潮 廣東省地方稅務局副局長。 
張繼民  河南省地方稅務局副局長。 
梁文賢 河南省國家稅務局副局長。 
劉明權 陝西省國家稅務局副局長。 
覃先文 湖北省國家稅務局副局長。 
王陸進 安徽省國家稅務局副局長。 
姚嘉民 海南省國家稅務局副局長。 
劉自更 海南省地方稅務局副局長。 
陳冬紅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方稅務局副局長。 
錢永誠  廣東省工商局副局長。 
葉 青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李 新  廣東省審計廳副廳長。 
張傑明 廣州市審計局局長、黨委書記。 
黃偉林 廣州市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 
李和圈 鄭州市國稅局局長。 

金融界

姓名 職位
王明權 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光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田國立 中國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中銀香港董事長。
陳四清 中國銀行行長、中國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 
王銀成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朱小黃 中信銀行行長、黨委書記,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 
孫建一 中國平安銀行董事長、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非執行董事。 
姚中民 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監事長。
張響賢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總公司副總裁。
鄭先炳 香港招銀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總經理、深圳新江南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帆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
雷祖華 原中國銀行副行長、中國進出口銀行首任行長。
馬明哲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胡平西 上海農村商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原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 
趙 林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
朱 琦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華商銀行董事長。 
沈國軍 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邱火發 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
晏加源 長城證券研究所所長,中投證券研究所所長,交銀國際(香港)研究部主管。
湯小青 招商銀行副行長、紀委書記。
胡躍飛 深圳發展銀行副行長、董事。 
孫樹明 廣發證券董事長,黨委書記。
張響賢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副總裁、董事。 
孫 兵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任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副會長。
關國亮 原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東方集團董事。
孫建平  中國平安產險董事長兼執行長。 
劉恆中 北美華人銀行家協會董事會主席和會長,美國花旗銀行集團全球決策管理部高級副總裁。
黃海蒂 美國亞裔保險理財協會會長,美國宏盛保險與理財公司總裁。
曹實凡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 
陳克祥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陳剖建 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曹大寬 先後擔任海南匯通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財務部經理、副總會計師,長城證券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菅明軍 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衛平  中國建設銀行人力資源部總經理、中國建設銀行職工監事。
張良慶 安徽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理事長。
鄭成新  中國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吳德橋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監事、總裁辦主任。

商業界

姓名 職位
郭凱天 騰訊集團副總裁。
王文金 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 
向群雄 中電集團副總經理。 
董明珠 格力集團董事長。
黃柏  中國長城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印中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學斌 創維集團董事長。
楊東文 創維集團總裁、創維數碼控股有限公司CEO。
彭辰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
莫斌 碧桂園總裁、執行董事。
樓永良 中天建設集團董事長。
朱福壽 東風汽車集團總裁、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 
高聖元 深圳控股集團總裁。
李紹燭 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
陳月明 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總會計師兼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董事長。 
譚建生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汪 洋 深圳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包德元  深圳市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洪恩 豫聯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孟中澤 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成清波 深圳中技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梅 權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曉明 湖北人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軍政界

姓名 職位
王立峰 武警指揮學院政委、少將。
萬東鋮 總後軍需物資油料部副部長,少將。 

傳媒界

姓名 職位
鄒賢啟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董事長,湖北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 
李洪波  經濟日報社副社長。
董向玲  深圳報業集團副總裁。 
何杰平 中國財政雜誌社總編輯。
萬建民 《中國企業家》雜誌副主編

校園文化

校徽

校徽校徽
釋義:校徽中間圖案實體部分為“人”字,虛體部分為“文”字,表示學校人文社科類大學的性質。人形還表示學校“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張開雙臂以示開放辦學,邁開雙腿以示穩步發展。中間圖案為一奮發向上的箭頭,衝破內圈,表示“衝出中國、走向世界”,代表學校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人文社科類大學的奮鬥目標。
“1948”和“中國武漢”表示學校建校的時間和學校所在地點。
上半圈為鄧小平題寫的中南財經大學校名(政法兩字為集字)。下半圈為校名英文,代表學校面向世界、建設國際知名人文社科類大學的奮鬥目標。

校訓

博文明理厚德濟世
釋義:知識淵博縝密思維識高才優求真去偽
守身崇德人格完備報國為民服務社會

辦學精神

砥礪德行守望正義崇尚創新止於至善
釋義:砥礪德行是指為人師表者首先要做道德楷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守望正義是指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公平正義感,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礎;崇尚創新是指追求思想自由、學術創新的創造精神以及勇於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的改革精神;止於至善是指修身育人都必須達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動搖。

其他

中原精神:活潑創新學以致用
教育理念:為學為用為效為公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http://xuebao.znufe.edu.cn/
是中國中文類核心期刊、社科類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主要刊發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經濟管理法律類文章。
《法商研究》http://fsyj.znufe.edu.cn/
是中國中文法律類核心期刊、首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中國人文和社會科學論文統計與分析研究資料庫系統核心期刊、第二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友總會:http://alumni.znufe.edu.cn/
共青團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委員會

共青團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委員會在上級團組織和校黨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負責全校團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科技創新、社會實踐、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以及指導校學生會、校青年志願者協會、校學生社團聯合會、校研究生會工作。校團委設專職工作人員5人,其中書記1人,副書記2人,團委工作人員2人。目前下設團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網路中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是在學校黨委和行政領導下,面向在校學生開展工作的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學校全日制學生的思想教育、全日制普通本科學生的招生錄取、日常管理、學籍管理、檔案管理、全校普通本科學生的軍訓國防教育和軍事理論課教學工作、全校學生獎、貸、助、勤、管理工作、全校學生的藝術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諮詢等工作。
人員機構
周景明:校長助理兼學生工作部部長、學生工作處處長、人民武裝部部長,主持全面工作。
黃書春:資助中心主任兼學工部(處)副部(處)長、人武部副部長,分管部務行政、本科招生、學生資助、國防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靖才春:學生工作部(處)副部(處)長,分管思政教育、學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藝術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於2002年11月14日正式掛牌成立。諮詢中心不僅直接擔負著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同時也對輔導員進行心理培訓。其主要職責是:
1、利用各種形式在學生中廣泛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組織開展大學生心理知識系列講座;負責完成對專兼職輔導員的心理知識培訓。
3、落實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
4、開展有益於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課堂活動
5、指導“大學生心理交流協會”的各種類型的活動。
6、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採取各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個體心理諮詢活動,適時開展團體輔導。
7、建立和維護心理健康教育諮詢網站。
8、學校規定的其他工作。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二)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蘇州大學
雲南大學
暨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外交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
湖南大學
煙臺大學
蘭州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湖北大學
安徽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寧波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廣東商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寧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華僑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陝西理工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河海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湖北大學一覽表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