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簡稱浙工大。是一所綜合性的浙江省屬重點大學,國家“2011計畫”首批14所牽頭高校,首批“卓越計畫”入選高校,亞洲規劃院校聯盟(APSA)成員(大陸僅8所)。其始建於1953年,經過幾代工大人的艱苦創業和不懈奮鬥,學校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綜合性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綜合實力穩居中國高校百強行列。學校始終堅持立足浙江、服務浙江、面向全國的辦學宗旨,努力建設成為浙江省高級人才的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開發基地。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始創於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創立的浙江中等工業學堂,先後經歷了杭州化工學校(1953年6月~1958年6月),浙江化工專科學校(1958年6月~1960年8月)、浙江化工學院(1960年2月~1980年10月)、浙江工學院(1978年2月~1992年10月)和浙江工業大學(1991年12月至今)等發展階段,幾易校址,數歷分合。浙江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杭州船舶工業學校、浙江建材工業學校分別於1994年、1997年和2001年先後併入浙江工業大學。經過幾代工大人的艱苦創業和不懈奮鬥,學校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綜合性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綜合實力穩居中國高校百強行列。

學校對外交流活動日趨活躍,已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俄國等國家的50餘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協作關係,開展學術交流、聯合辦學、科學研究等活動。目前,學校招收了來自23個國家、地區的留學生,學習漢語言、中國文化及本科專業課程。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學校校辦產業走與學科建設和科研開發相結合的發展之路。以學校科技成果為依託的校 機械廠化工廠、化工設備廠被確定為浙江省校辦產業骨幹企業,化工部建設司定點產品生產企業。學校後勤順應社會化改革潮流,組建了後勤集團公司,按企業化經營、社會化運作,建立滿足辦學需要的市場化、社會化後勤保障系統和服務體系。

學校各項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先後獲得“中國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中國廠務公開先進單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範校”、“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分配先進集體”、“浙江省模範集體”等榮譽稱號。在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今天,浙江工業大學理應勇挑重擔,努力建成國內知名的綜合性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為浙江經濟騰飛、社會進步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校史沿革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經歷了由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 杭州化學工業學校(以下簡稱杭州化工學校)、浙江化工專科學校、浙江化工學院、浙江工學院、浙江工業大學等5個發展階段。

一、杭州化工學校階段(1953年6月~1958年6月) 
1953年6月,重工業部根據政務院“必須對中等技術教育進行有計畫、有步驟地整頓和發展”的精神,宣布將浙江省溫州工業學校、浙江省杭州工業學校化工科、江蘇省蘇州高級工業技術學校化工科合併,並選址杭州市建校,校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杭州化學工業學校,9月14號舉行開學典禮。校園占地235 畝,設無機物工藝、分析化學、化學工廠機械裝備等3個專業。學生835名,教職工152名,其中教師60名。

二、浙江化工專科學校階段(1958年6月~1960年8月)     
1958年 6 月,學校歸屬浙江省人民委員會領導,校名改為浙江化工專科學校、當年招收專科生。根據浙江省和化工部的協定精神,設基本化學、化學工程化工機械、有機合成等5 個專科專業,學制為 2 年。另外還以化工機械、化學工程專科五年制的名義,招收國中畢業的新生入學(不久,改為二年制預科,結業後重考本科)。專業總數達12個(其中7箇中專專業為無機物工藝、分析化學、化學工廠裝備、煉油工藝、有機化學化工儀表等)。在校生1975名,其中專科生占24% ,教職工357名,其中專任教師130名。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三、浙江化工學院階段(1960年2月~1980年10月)
1960 年2 月,浙江省要在 衢州市(原名衢縣,以下同)城郊集化工廠、化工學院、化工研究所為一體,建立生產、教學、科研三結合的化工基地,決定以浙江化工專科學校為基礎,衢州化工專科學校併入,建立浙江化工學院。校址選在衢州城南 12 公里的爛柯山下。1960 年2 月22 日破土動工,開始了第二個校園的建設。同年 9月,學校分衢州、杭州兩地進行教學,本、專科師生約1400名。浙江工業大學在校學生 2176 名,其中本科生523名,專科生284名,中專生1369名。教職工895名,專任教師233名,設有高分子工學、基本有機合成、 化工機械、無機物工學、電化學、 氟化學化學纖維、煉油煉焦等8 個本科專業;無機物工藝、基本有機合成、化工機械、高分子工學、電化學等5個專科專業,以及7箇中專專業。開學時,定校名為烏溪江化工學院。 1962 年8 月,校名改為浙江化工學院,在校生減少到660名(不包括中專學生348名);同時撤消杭州分部,中專恢復杭州化工學校建制,改由浙江省化工廳領導。 1963 年7月,浙江化工學院、杭州化工學校又同歸化工部領導,由於衢州校址外部條件差,投資 大、見效慢,為改善辦學條件,化學工業部決定浙江化工學院遷回杭州,與杭州化工學校共同使用文一路校舍,並負責領導杭州化工學校。 1965 年11月,兩校再次歸浙江省管理,浙江化工學院又遷到衢州原址,杭州化工學校仍留在杭州,由省化工廳領導。在1960~1965年中,浙江化工學院經歷了“五年三遷”。雖然校址多變,學校不穩定,但學校黨委始終堅持創業精神,帶領師生員工化不穩定為動力,求質量,爭發展。
   
浙江工業大學 朝暉邵科
1966年5月開始了“文化大革命”,學校管理機構癱瘓;連續4 年停止招生,長期停課,影響了對大學生的正常培養。1970 年7月,在浙江省高等院校撤併中,杭州化工學校被撤銷,147名教職工及有關校產併入浙江化工學院,人員與物資於當年11 月起分批遷往衢州,杭州化工學校至此結束。

粉碎“四人幫“以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學校決心改變面貌,加快發展。根據浙江省建設需要,1977 年除恢複本科無機工藝、基本有機合成、化工機械3個專業外,增設工業分析、農藥化工、工業企業電氣自動化、機械製造4個專業,突破了單一的化工專業模式。1978年又增設化工設備防腐專業,本科專業達到8個。本科生年招生數超過330名,教職工748名,其中專任教師270名。1979年,首次招收化工機械、物理化學兩項專業碩士研究生。設有5個科學研究室,31個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總值已達289萬元,圖書超過30萬冊。

浙江工業大學 朝暉趣園

四、浙江工學院階段(1978年2月~1992年10月)    
浙江工學院於1978年2月起籌建,校址選在西湖區(現為下城區)上塘公社所屬的潮王(曾名朝陽,以下同)、東新大隊,規劃用地面積430 畝,按3000名學生規模設計,1979年4 月4日破土動工。1979年1月,設立杭州分校,招生429名,在有關工廠企業、事業單位內設立7 個教學點,開辦專科班。至1980年8月,建成約5000平方米校舍,並陸續從外地調入教職工約180名。
為加速浙江工學院建設,浙江省委決定浙江化工學院併入浙江工學院,並作為建校基礎。1980年8月4日,浙江工學院臨時黨委成立,從而保證了組織上進行統一領導;確定了邊基建、邊遷校、邊辦學的方針。同時招生專業增加到12 個(其中本科專業11 個),招生數增加到667名,其中土木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新生65 名在杭州本部入學,在衢州原址設浙江工學院分部,其他專業的新生564 名和1276 名老生在分部入學。自1981年起,按新校舍的建設進度,每年新生杭州入學,在衢州的教職工和圖書、儀器、設備則分期分批遷來杭州。分部負責1980 級以前在校生的培養,直至畢業。至1984年,杭州本部建成校舍4.92萬平方米,學校搬遷完畢,衢州分部隨之撤消。

浙江工業大學 朝暉夢溪村
五、浙江工業大學階段(1991年12月~今 )    
1991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為發展浙江工業教育,開始和祖籍浙江嘉興、現在台灣省的實業家張子良洽談捐資共建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的籌建工作由此起步。1991年12 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張子良簽訂了 《張子良先生捐資興建浙江工業大學的協定書》,要點是:(1) 張子良為在浙江工學院基礎上興建浙江工業大學捐資1000萬美元,省人民政府配套費6000萬元人民幣。(2)浙江工學院更名為浙江工業大學,下設工商管理、職業技術教育和工程技術3 個學院。(3)工大建設分兩期進行,1992~ 1995年投資數占總數的62.5%,1996~2000年投資數占37.5% , 2000年完成。捐資接受單位為浙江工學院,更名後,接受單位為浙江工業大學。雙方認為,如有可能,力爭使上述計畫儘快實施。(4 )建設項目分期的建設方案由浙江工學院(浙江工業大學)提出具體實施意見。

1992年3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浙江工業大學總體規劃,定土地500畝,在校生6000名,校舍總面積26萬平方米等。還公布了以省人民政府秘書長周洪昌為組長的、省、市14 個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浙江工業大學(籌)基本建設項目領導小組名單。學校也建立了浙江工業大學籌建領導小組,負責籌建工作。

通過一年余的籌建,已經具備了建立浙江工業大學的基本條件。1993年12月,浙江省政府下發浙政發[1993]274號檔案,同意將浙江工學院更名為浙江工業大學。
1994年11月,浙江省政府下發浙政發[1994]199號檔案,將省計畫與經濟委員會所屬的浙江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併入浙江工業大學。1997年7月,浙江省政府下發浙政發[1997]169號檔案,將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的杭州船舶工業學校併入浙江工業大學。2001年3月,浙江省政府下發專題會議紀要[2001]7號,將省建材工業總公司所屬的浙江建材工業學校併入浙江工業大學。   
2009年6月,教育部和浙江省政府簽訂共建協定,浙江工業大學成為省部共建大學,亦為東部沿海省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學。2013年,浙江工業大學牽頭的“長三角綠色製藥協同創新中心”首批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2011計畫”),成為浙江省第二所入選國家高等教育重大工程的高校。2013年12月,浙工大正式成為亞洲規劃院校聯盟(APSA)成員,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僅有同濟、清華、浙工大、南京大學、華中科大、中山、武大、哈工大(按官網排序)8所院校成為正式會員。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
截至2013年10月,該校設有22個學院2個部。
工學一部: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浙江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浙江工業大學海洋學院、浙江工業大學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浙江工業大學藥學院
工學二部: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軟體學院)、浙江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其他: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浙江工業大學理學院、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浙江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浙江工業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浙江工業大學國際學院、浙江工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學院、浙江工業大學健行學院、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浙江工業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浙江工業大學體育軍訓部。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6月,該校共有正高級職稱教師488人,副高級職稱教師103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117人,教師中入選各類國家級人才培養計畫30人次。學校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共享院士3人、浙江省特級專家5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7人、國家級“萬人計畫”首批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中央“千人計畫”入選者4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 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人、浙江省“千人計畫”入選者23人、浙江省特聘教授21人。20位教授被聘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國家級教學團隊:基礎物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

學科建設

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
2013年,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學科與工程學科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11] 。截至2013年10月,該校共有4個博士後流動站;有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5個,涉及一級學科8個,其中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有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01個,涉及一級學科32個,其中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具有工商管理碩士、工程碩士、農業推廣碩士、藥學碩士、工程管理碩士等5種專業學位授予權;具有碩士研究生免試推薦權和外國留學生、港澳台學生招生權。擁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級學科2個、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5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工業催化
省重中之重一級學科(2):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省重中之重學科(5):生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省重點學科(22):化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計算機軟體與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中藥學、 城市規劃與設計、管理科學與工程、結構工程、新聞傳播學、橋樑與隧道工程、計學、食品科學、套用數學、刑法學、光學、教育技術學、化學生物學、教育經濟與管理、農藥學、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博士後流動站(4):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13年,該校獲專利金獎數排名全國第3位(2010年全國第2位)[41] ,專利獎排名全國第6位,有效專利數全國排名第11位[42] 。
截至2013年10月,該校先後有351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其中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20項。截至2012年底,學校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位居全國高校第11位。2012年,學校被SCIE、EI、CPCI-S三大索引機構摘錄的論文數在國內高校排名分別為第66、57和54位。2012年學校科研經費到款4.05億元。

科研平台

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
截至2013年10月,該校建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牽頭建設)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工信部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1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11個、浙江省重大科技創新平台11個(包括參建)、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國家化學原料藥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特種裝備製造與先進加工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綠色化學合成技術國家重點實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綠色化學製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能源材料及套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特種裝備製造與先進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綠色製藥技術與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過程裝備及其再製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轉化與生物淨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省重點實驗室(11):浙江省綠色農藥清潔生產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工程結構與防災減災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信號處理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可視媒體智慧型處理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塑膠改性與加工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嵌入式系統聯合重點實驗室、浙江省製藥工程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綠色化學合成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生物燃料利用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通信網技術套用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特種裝備製造與先進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科技服務平台(1):浙江省新藥創製科技服務平台
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特種裝備製造與先進加工浙江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浙江省工程實驗室(1):綠色製藥浙江省工程實驗室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中國語言文學

學術資源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2月,浙江工業大學圖書館共有館藏圖書已達824.9萬冊,其中印刷型圖書231.4萬冊,電子圖書163.7萬冊,印刷型期刊合訂本20.2萬冊,電子型期刊合訂本87.2萬冊,碩、博士論文322.4萬冊。主要收藏中、英、德、法、日、俄等文種的專業文獻,文獻覆蓋文、理、工、法、農、經濟、管理、醫藥、教育等學科門類,尤其以化學工程、機電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經貿管理等類文獻最為豐富。
學術刊物
《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浙江省教育廳主管、浙江工業大學主辦的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發表該校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學術研究成果。2002年創刊,2007年起由半年刊發展為季刊,大16開,120頁,創刊至今已連續出版十一卷,2003年-2012年共出刊32期,發表論文718篇。設有“政治學”、“哲學”、“經濟管理”、“法學”、“文學”、“語言學”、“高等教育”、“藝術”、“新聞與傳媒”、“科技、經濟與社會”、“倫理學”、“圖書館學”等欄目。 2008年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五版)之綜合性科學技術類的核心期刊。根據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統計顯示,學報社科版影響因子及學科排序等計量指標每年持續提升,2011年影響因子(複合JIF)為0.511,在全國 673種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中排名第162位,躋身前四分之一。期刊綜合JIF、人文社科JIF在同類660種期刊中排名分別為第106位、第98位。三項排名指標分別比2010年的統計前進了82位、72位、76位。
學報社科版加入了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等。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人口學》、《中國政治》、《憲法學、行政法學》、《文藝理論》、《影視藝術》、《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學刊》、《新聞與傳播》等全文轉載。
《浙江工業大學學報》是由浙江工業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雙月刊,國內外發行,國際刊號:ISSN 1006-4303,國內刊號:CN 33-1193/T,A4開本,每期120頁。前身是《浙化科技通訊》,創建於1973年4月。截至2012年,已出版40卷,共160期,刊載論文達2846篇。
被國際六大檢索之中的美國《化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和英國的《科學文摘》列為源期刊。有關化學化工方面的論文的摘錄率達90%以上。並先後被國內重要檢索系統如《中國物理文摘》、《中國無線電電子學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摘》、《中國機械工程文摘》以及中國化學文摘資料庫等收錄。本刊還加入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數位化期刊群》和《維普資訊》等資料庫。
2004年,經過多項學術指標綜合評定及同行多位專家評議推薦,被收錄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首次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即第五版)之綜合性科學技術類的核心期刊,並再次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評審為統計源期刊。2009年11月,被評為第四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發酵科技通訊》以報導味素、胺基酸、呈味核苷酸等發酵產品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等為主,在生物發酵、行業特色、套用技術等方面特色明顯。
《高教與經濟》是浙江工業大學主管、主辦的高等教育類專業期刊,1988年經浙江省新聞出版局批准創辦。季刊,大16開,64頁。創刊至今已連續出版二十五卷,2003年-2012年共出版40期,發表論文682篇。設有“高教與經濟”、“高校改革與發展”、“高校管理”、“人才培養”、“黨建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民辦高校研究”等固定欄目。2003年-2012年一直被中國最大的全文現刊資料庫——中國知識資源總庫收錄,同時被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公共圖書館一直收藏。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名譽校長:沈寅初
黨委書記:梅新林
校長:張立彬
黨委副書記:肖瑞峰、何智蘊
紀委書記:盧章陸
副校長:華爾天、陳杰、李小年、肖剛

歷任院長

李恩良:(1981年12月——1983年12月,任浙江工學院院長);鄧漢馨:(1983年12月——1988年1月,任浙江工學院院長);洪起超:(1988年1月——1993年2月,任浙江工學院院長;任浙江工業大學校長);洪起超:(1993年2月——1994年9月,任浙江工業大學校長);吳添祖:(1995年6月——2000年12月,任浙江工業大學校長);沈寅初:(2000年12月——2005年3月,任浙江工業大學校長);張立彬:(2005年3月——現在,任浙江工業大學校長)。

傑出校友

科技界
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
徐光憲,中國稀土化學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
乾福熹,光學材料、非晶態物理學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刑球痕,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光耀,現任中國成達工程公司首席技術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文學界
夏衍(1900-1995)作家、文藝評論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餘杭人。建國後歷任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日友協會長、中顧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
政商界
王廣憲,2003年1月任海南省政協主席,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環境資源委員會副主任。
張鴻銘,2009年4月起任浙江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浙江省人民政府秘書長、辦公廳黨組書記。
茅臨生,2004年4月至2010年1月,任浙江省副省長;2010年1月起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
魏大鵬,天津科技大學校長、黨委書記。2008年3月起任天津市人事局局長。
孫文友,2005年11月任中共湖州市委書記。2006年3月任中共湖州市委書記、湖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沈蓮清,女,1946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1968年南京大學生物化學本科畢業,1981年杭州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同年進入該校化材學院任物理化學教師。1992-1993年由國家教育部公派任澳大利亞New South Wales大學高訪學者,1999-2000年任荷蘭Wageningen大學高訪學者。曾任任浙江工商大學副校長。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王農躍,2006年至今,任上海聖奧實業 (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王白浪,2004年12月起任凱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燕和,現任福建省福州海王福藥製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季誠建,杭州市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建德市化工學會理事長,是杭州市十屆、十一屆人大代表。
尤源,2000年至今擔任浙江正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許生來,2001年8月至今任浙江巨化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
馮浩,現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方岳亮,現任浙江康恩貝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陳忠瑤,現任紹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鄭吉昌,2000年4月至今任浙江樹人大學副校長、執行校長,兼任中國服務經濟研究中心(CCSE)主任。
劉曉清,現任浙江省圖書館副館長。
葛炳灶,現任浙江今飛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童志遠,現任沃爾沃中國區CEO。
余建偉,現任浙江省常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
陳光明,現任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合規部總經理。
張志祥,著名企業家,建龍鋼鐵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著名海外校友
趙曉明,文化戰略學家、出版家、收藏家、社會活動家,《崇德宣印堂》創辦人、美國大華府(華盛頓地區)浙江同鄉會創始人及首任會長。現任美國亞洲文化學院校董會主席、美國亞洲文化保存委員會副主席、國際中國文化出版社社長。 
著名校長
李壽恆:中國化工奠基人。
沈寅初:中國綠色農藥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二)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2009中國大學工學100強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製藥、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清華大學
浙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天津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東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吉林大學
中南大學
武漢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同濟大學
四川大學
北京大學
山東大學
重慶大學
南京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湖南大學
東北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東華大學
上海大學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江南大學
燕山大學
河海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福州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廈門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鄭州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江蘇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蘇州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蘭州大學
南昌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長安大學
暨南大學
西北大學
河北大學
寧波大學
揚州大學
廣西大學
華僑大學
湘潭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深圳大學
安徽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瀋陽工業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西南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2010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

名稱學校名稱所在地富豪人數最富有的校友(2009年財富)
1北京大學北京63百度:李彥宏(180億)
2清華大學北京54嘉鑫控股:呂慧(90億)
3浙江大學浙江53美特斯邦威:周成建(185億)
4復旦大學上海38泛海建設:盧志強(300億)
5中國人民大學北京26太平洋建設:嚴介和(120億)
6上海交通大學北京19紅杉資本:沈南鵬(45億)
7中山大學廣東18明發集團:黃煥明(70億)
8南京大學江蘇16家世界:杜夏(68億)
9華南理工大學廣東15騰訊:張志東(70億)

10

浙江工業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浙江

湖北

湖北

黑龍江

12

12

12

12

騰龍集團:張志祥(180億)

銀億集團:熊續強(90億)

三金藥業:鄒節明(53億)

吉利集團:李書福(68億)

浙江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