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學

廣西大學

廣西大學(Guangxi University,GXU),簡稱“西大”,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中國南方著名高校,也是廣西辦學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高等學府,中國大學百強高校。學校是教育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建重點高校,國家“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也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高校之一,“中西部高校聯盟”成員之一,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高校之一。1928年,廣西大學由中國早期革命家、教育家、有“北蔡南馬”之譽的馬君武先生創建。1939年,廣西大學被民國政府確立為國立大學。1952年,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校名。1953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廣西大學停辦,師生以及設備和圖書資料被調整到中南和華南地區的19所大學。1958年,廣西大學恢復重建。1998年,廣西大學獲批博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99年,廣西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學校行列。2012年入選“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計畫。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馬君武題詞馬君武題詞

廣西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地方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創辦於1928年,現設有哲、經、法、文、理、工、農、管、教等九大學科門類,是國家教育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建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首任校長是中國著名教育家、科學家馬君武博士。學校校園占地面積307.19公頃 。有20個學院和1個教學部。有85個本科專業,143個碩士學位點,10個博士學位點;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5個“211工程” 國家重點建設學科,16個自治區重點學科;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開放實驗室,1個國家林業局重點開放實驗室,2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開放實驗室,15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61個科研所(中心),1個大學科技園,1個現代化農業教學科研示範基地。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

廣西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地方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創辦於1928年,現設有哲、經、法、文、理、工、農、管、教等九大學科門類,是國家教育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建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首任校長是中國著名教育家、科學家馬君武博士。

歷史沿革

廣西大學首任校長馬君武博士(右)與孫中山先生

1928年,廣西大學誕生於廣西梧州市蝴蝶山,首開廣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長是中國著名教育家、科學家、民主革命家馬君武博士。學校以馬君武先生提倡的"復興中華,發達廣西"為立校宗旨,建校初設理、工、農三個學院。1936年增設文學院和醫學院(1937年獨立建制,成立廣西軍醫學校)。
1939年,廣西大學被民國政府確立為國立大學。20世紀30、40年代,竺可楨、李四光、李達、陳望道、王力、劉仙洲、陳寅恪、盛成、陳煥庸、千家駒、施汝為、盧鶴紱、紀育灃、文聖常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到校任教,學校綜合實力得到提高,成為國內有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
抗戰期間,廣西作為中國大後方,大批專家學者及有志青年薈萃於桂林文化城,廣西大學師資隊伍更由此得以充實發展,使學校躍居為當時國內重要大學之一,學術力量位居全國前列。
1944年夏,日寇南侵,長沙、衡陽相繼淪陷,廣西告急,西大提前放假疏散。九月,學校遷至融縣。十一月,柳州進入戰時狀態,學校再遷至貴州榕江。
1945年9月,日本法西斯投降,西大由貴州榕江遷回廣西,暫棲柳州鷓鴣江。
1946年春,由學生髮起“返梧運動”,遷回梧州蝴蝶山。九月再遷回桂林,校本部設在將軍橋。
1949年,廣西大學已發展成為擁有文教、法商、理、工、農等5個學院,下設22個系和4個專修科,在國內有較大影響的綜合性大學。
1951年11月3日至9日,中央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會議擬定了全國工學院調整方案,其中決定將廣西大學礦冶系、武漢大學礦冶工程系,湖南大學礦冶系、南昌大學採礦系、中山大學地質系、北京工業學院冶金專修科調整出來,在湖南長沙成立中南礦冶學院;將廣西大學土木系及農田水利專修科與武漢大學,南昌大學、河南大學、湖南農學院、江西農學院、武昌中華大學等院校的水利系、科合併成立武漢大學水利學院。
1952年,毛澤東主席親筆為廣西大學題寫了校名。1月24日,中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轉發中央教育部關於第一次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決定的工學院調整方案,要求有關院校貫徹執行。9月4日,廣西大學工學院土木系水利組及農田水利專修科教師5人,其中有教授葉守澤、王鴻儒、尹政及學生59人赴武漢併入武漢大學水利學院。10月23日,農學院召開了民主建設代表大會,宣布廣西農學院正式成立。院長孫仲逸。廣西大學農學院獨立建制為了廣西農學院,是1952年7月4日至11日中央高教部召開的全國農學院院長會議作的決定。這次會議,根據中央關於院系調整的指示,討論了農學院的調整方案,其中決定:廣西農學院保留農學、林學兩個系,獨立成立廣西農學院,其餘園藝,畜牧、獸醫、植保等四個系的師生及設備,分別併入華南、華中、江西、湖南、河南農學院。
1953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廣西大學被停辦,師生以及設備和圖書資料被調整到中南和華南地區的19所大學。經1952年5月29日政務院第180次會議通過的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的計畫,決定撤銷廣西大學,其所有的院系進行統一調整到華南區各高校。
1953年10月17日,廣西大學文教學院、理學院的中文、外文史地、數學、物理、化學、教育等系教師共53人,師範專科學生258人併入廣西師範學院。其中成立最早,師資最強的機械系、電機系(電力部分)併入華中工學院(今華中科技大學),電機系(部分)和化工系併入華南工學院(今華南理工大學),歷史悠久的土木系併入中南土木建築學院(今湖南大學),礦冶系併入中南礦冶學院(今中南大學),農學院併入華中農學院(今華中農業大學)
1958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強烈要求下,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國務院批准廣西大學恢復重建,校長由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的韋國清上將兼任,學校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1997年,為適應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原廣西大學與原廣西農業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廣西大學。
1998年,七十周年校慶時,江澤民總書記為學校題詞:“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團結奮鬥,努力辦好廣西大學”。並獲批博博士和碩士學委授權單位。
1999年,廣西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項目建設學校行列。
2000年,廣西大學經教育部及國務院學位辦批准成為全國第四批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點之一,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最早具有MBA專業學位授權的高校。
2004年,廣西大學被批准為國家教育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建高校。
2005年,廣西大學在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2009年,廣西大學商學院獲得國務院學位辦、教育部批准成為具有EMBA培養資格的院校,成為廣西唯一一所具有EMBA培養資格的高校。
2012年,廣西大學被確定為“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重點建設14所高校之一。
2013年,廣西大學入選“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第一批。同年7月,廣西大學與山西大學、南昌大學、貴州大學、雲南大學等高校成立“中西部高校聯盟”,並成為14個成員單位之一,該聯盟的成立打破了中國教育聯盟由高端大學壟斷的局面。

辦學條件

辦學理念

學校把培養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作為根本目標, 根據 “ 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 ” 的人才培養要求,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壓縮長線專業,保護優勢專業,改造傳統專業,合併相近專業,發展套用型專業,創建交叉型專業,對專業結構進行了最佳化,提高了專業規模效益與社會適應性,使學校的專業布局和結構能較好地適應廣西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並對廣西的支柱產業 能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實施人才培養模式的整體改革, 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途徑,構建了大類招生、分流培養,“英語 + 專業”分段培養,第二專業、第二學位主輔修制、產學研結合等人才培養模式。

發展目標

用15年左右的時間,發展成為廣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所需高層次專門人才的主要基地,成為解決廣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思想庫和科技源;在建校100周年時,建設成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

院系設定

廣西大學廣西大學
學校下設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院、商學院、法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化學化工學院、輕工食品工程 學院、資源環境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氣 工程學院、計算機 與電子信息學院、土木工程 學院、農學院、林學院、動物 科學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中加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20個二級學院,1個體育教研部、1個獨立學院——行健文理學院。

師資力量

廣西大學廣西大學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3,722人,其中專任教師1,824人,專任教師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人,教授 261人,副教授 535人,博士生導師 5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入選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6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全國模範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7人,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3人,教育部骨幹教師7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獲得者1人,全國先進工作者3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獲得者8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3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2人,廣西十百千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34人,廣西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12人,廣西優秀專家11人,廣西先進工作者9人,廣西優秀教師15人,廣西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有正高職稱人員235人,副高職稱人員716人,博士132人;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進入國家百千萬跨世紀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4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教育部骨幹教師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專家77人,廣西高校跨世紀人才工程27人;學校聘請了160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任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當中有諾貝爾獎 獲得者楊振寧博士和中國工程副院長潘家錚院士等。

科研教學

基礎設施

廣西大學廣西大學

為適應培養動手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學校加強實驗室建設,不斷加大教學投入, 打造全校實驗共享平台。 按全校公共基礎課實驗平台和學院專業基礎課、專業實驗平台兩個層次構建實驗中心,形成了“規模化、平台式”的實驗中心建制模式。學校現有實驗中心25個,其中全校共享的校級實驗中心5個,院級實驗中心20個。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到3.5億元。
學校現有大學路和邕武路2個校區,校園總占地面積307.19公頃(3,073,387平方米);校舍總建築面積120.2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總值2.92億元;學校圖書館及各院、部、所資料室藏書252.77萬冊,電子圖書123.84萬冊,中外文紙質期刊4,102種,全文電子期刊16,981種,數位化圖書館建設已初具規模。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華南地區南寧主節點設在我校。
廣西大學校園綠樹成蔭,芳草如茵,環境幽雅,景色宜人。占地307公頃,校舍總建築面積約90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99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98億元。2個部級重點開放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5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1個現代化農業教學科研示範基地,48個科研所(中心),67個校、院二級管理的實驗室。

科研交流

廣西大學廣西大學
學校先後與美國 、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 等28個國家和地區的100所高校或研
廣西大學廣西大學

究機構簽訂合作交流協定,建立友好往來關係。迄今,學校已選派了500多名教師和科技人員赴國外學習、開展科技合作、擔任客座研究員等;同時邀請一大批外國專家、學者來校任教、講學及進行合作研究等。廣西大學是國家教育部最早確定的全國對外開放接受外國留學生的66所大學之一,自1962年起已為近40個國家培養了大批的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近年來,利用地處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中心地帶、毗鄰東南亞的地緣優勢,學校進一步加強了與東協各國的高等教育合作,東南亞國家到校學習的留學生逐年增多。目前,學校有留學生200多人,其中來自越南寮國高棉等東協國家的留學生占70%。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核心,以“211工程”建設為載體,不斷加 大學科建設的力度,通過學科建設聚合人才,提高科學研究能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經過多年建設,學科的裝備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研究方向進一步凝練,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國家立項建設的5個重點學科整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部分學科方向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隨著重點學科和學科基地建設水平的提高,學校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力不斷增強,高級別的科研項目增多,科研經費快速增長,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逐年增加,一些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果和產品已經走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我校在“野油菜黃單胞菌致病變種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水牛體細胞克隆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純度蔗果低聚糖的研究”成果在國內達到領先水平並已進入產業化階段,“碾壓混凝土築壩技術”套用於僅次於三峽電站的龍灘電站等一批水電站建設中,“物權法”研究在國內產生重大影響,充分展示了我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十五”期間,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400多項,其中承擔國家“863”、“973”(子項目)、國家轉基因植物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科研課題149項;科研經費達到2.6億元;發表學術論文8,856篇 , 進入SCIEIISTP 三大索引580篇;獲專利授權53項;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勵成果126項。 學校承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數、科研經費總額和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數連年位居廣西第一。轉化了一批對地方經濟建設有較大影響的科研成果,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用。

精品成果

廣西大學廣西大學
學校以精品(重點)專業、精品(重點)課程、精品(重點)教材為載體,最佳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成立了專業建設指導小組,實施專業責 任 教授制和主要課 程責任 教授制,立項建設了一批專業、課程、教材,獲得廣西精品專業4個、重點專業3個,廣西精品課程7門、重點課程5門,廣西精品教材5種、重點教材7種、優秀教材14 種。加強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引進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積極推進多媒體教學,立項建設了一批多媒體課件,在2005年第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中,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獲獎級別和數量居參賽高校之首。重視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十五”期間 立項了273項教改項目和教育科研項目,近兩屆獲教學成果獎113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三校合作)、二等獎2項(其中1項為三校合作),廣西教學成果一等獎13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15項。

校園文化

廣西大學廣西大學
學校始終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加強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近年來,學校大力開展“師德工程、校園文明工程、校園文化工程、大學生素質教育工程、文明示範視窗工程”等五大校園文明工程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校風。學校被授予“全國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自治區文明單位”、“廣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園”、“廣西首批綠色大學”等稱號。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廣西大學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梁穎
校長 趙艷林
黨委副書記 唐平秋
紀委書記 燕柳斌
副校長 毛漢領、魏遠安、張協奎、羅廷榮、韋化、陳保善、商娜紅
總會計師 梁家斌

歷任校長

姓名 職務 任期 姓名 職務 任期
馬君武 校長 1928.6-1929.6 韋國清 校長 1958.12-1968.11
馬君武 校長 1931.5-1936.6 黎炎懷 校長 1968.11-1971.4
黃旭初 校長 1936.6-1938.2 陳秉德 校長 1971.5-1973.10
白鵬飛 校長 1938.2-1939.8 黃傳林 校長 1973.10-1978.12
馬君武 校長 1939.8-1940.8 覃應機 校長 1978.12-1982.3
雷沛鴻 校長 1940.8-1941.8 侯德彭 校長 1982.3-1986.9
高陽 校長 1941.9-1942.10 王奇浩 校長 1986.9-1990.1
李運華 校長 1943.9-1946.3 陳光旨 校長 1990.1-1995.2
陳劍脩 校長 1946.3-1949.4 鄭志鵬 校長 1995.2-1997.3
盤珠祁 校長 1949.5-1949.10 唐紀良 校長 1997.3-2012.6
張映男 校長 1949.12-1950.2 趙艷林 校長 2012.6-至今
楊東純 校長 1950.3-1953.10 ------- ------ ----------------

知名校友

兩院院士 施汝為、文聖常、陳太一、黨鴻辛、盧鶴紱、沈善炯、李林、鄭志鵬
國家特等獎發明者 張先程
革命英才 陳保民、陳達伍、陳邇冬、陳素華、陳作民、何文里、何康、何忌、郭書盛、李堅、李慧等
黨政軍界 李兆焯、何康、黃誠達、李崇道、黃日波、李紀恆、陳武、蘇道儼、徐貴、雷海良、楊道喜等
科技界 黃維義、安家成、敖雲亨、白先進、蔡道雄、蔡高炎、蔡希高、陳瑤、岑長恩、曹子丹等
企業界 何文、何懿、黃嘉棣、沈銘明、蔡慶祺、蔡曙曉、陳正秋、陳引芝、陳殆芳、陳健學、陳輝等
作曲家、歌手 周文中(與貝聿銘、趙無極齊名),後弦(鄧文彬)
導演、演員 鮑方
《豪傑解霸》發明者 梁肇新
法官 李福善(大紫荊勳章獲得者)

文化傳統

校歌

原詞由馬君武博士創作:
保衛中華,發達廣西,是我們立校本意。
為國犧牲,為民工作,是我們求學目的。
努力、努力、大家一齊努力,求得知識,煉好身體,更遵守嚴格紀律。
努力、努力,大家一起努力,對內團結,對外抵抗,為祖國奮鬥到底。
第三版《廣西大學校歌》
振興中華,建設廣西,是我們立校本意;
為國奉獻,為民服務,是我們求學目的。
努力,努力,大家一齊努力,學好知識,練好身體,有理想道德有紀律;
努力,努力,大家一齊努力,團結求實,勤奮創新,為祖國奮鬥到底!
第四版《廣西大學校歌
復興中華,發達廣西,是我們立校本意;
為國奉獻,為民工作,是我們求學目的。
努力,努力,大家一齊努力,求得知識,練好身體,更遵守嚴格紀律。
努力,努力,大家一齊努力,勤懇朴誠,厚學致新,為祖國奮鬥到底!
校歌修改歷史抗戰時期,西大校歌由時任廣西大學化學系講師湯鐵民作曲,馬君武校長親自填詞,這也是西大梧州時期的校歌。有評論指出:抗日戰爭中產生的《廣西大學校歌》分明是戰火硝煙中的一代學子的犧牲報國的吶喊。學校桂林時期,馬校長又結合時局特徵將校歌歌詞進行部分改動。建校70周年前夕,校慶宣傳組修改校歌歌詞,並形成了第三版的《廣西大學校歌》。2008年10月10日,廣西大學建校80周年前夕,校慶宣傳組發布了新校歌,新校歌既有傳承性又有時代性,歌曲保留了老校歌的音樂元素,又大膽創新,用現代的音樂節奏和鏇律詮釋廣西大學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優良傳統,易為青年學生接受。

校訓

勤懇朴誠、厚學致新
“勤懇朴誠”是廣西大學首任校長馬君武先生親撰的校訓。自1928年廣西大學成立到1953年院系調整,廣西大學一直沿用這一校訓。按照字面的理解,“勤”是勤奮、認真,“懇”是真摯、懇切,“勤懇”合在一起就是殷勤懇切,唐代柳宗元在《柳渾行狀》中說:“詞旨切直,意氣勤懇”,就是指做事認真不懈;“朴”是樸直樸素、敦厚老實,“誠”是誠信誠實,真心真意,“朴誠”合在一起就是敦厚老實,艱苦樸素,誠信誠實。“勤懇朴誠”就是要求勤勤懇懇做事,實實在在做人,艱苦創業,儉樸生活。其中“誠”是核心,是根本。
“誠”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道德規範,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誠就是真,其對立面是“欺”,“真”的對立面是“假”。為人朴誠,就是樸實無華,誠心真意,以誠相待。大學既是傳授專門知識與技能的場所,更是教人勤懇朴誠、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園,就教育來說,教人如何做人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正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做學問也要“朴誠”,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勤奮的治學態度,誠心誠意,求真求實,不弄虛作假,不投機取巧,不急功近利。
“厚學致新”。“厚”原指物體的厚度,與“薄”相對,引伸為深重、厚道、寬厚之意。“厚學”既指有廣博的知識和學問,又指崇尚知識,博採眾長,且還有兼容並蓄,融貫古今與中西的要求。常說要厚積薄發,無論是做學問、搞研究,還是幹事業,都必須有深厚的知識基礎,才能達致目標。“致新”就是努力創新,與時俱進,要求通過學習研究,獲得新知識,進行新創造新發明;要求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厚學致新”還是為學的兩個層次,或者說是兩個階段。要達到“厚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學習志趣,這是人生強大的求知動力。
“厚學”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並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厚學是為學的第一階段,要求刻苦學習,博採眾長,正如馬君武先生所說:“集世界之知識,造極新之國家”。而“致新”是為學的第二個階段,也是最高境界,要求致力去實踐自己所學的知識,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努力認識新事物,創造新業績。“勤懇朴誠,厚學致新”很好地體現了廣西大學的辦學傳統和人文精神,既有老校訓的傳承,又有與時俱進的創新。

2009中國大學農學50強

農學包括植物生產、草業科學、森林資源、環境生態、動物生產、動物醫學、水產等7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一覽

廣西大學 | 廣西醫科大學 | 廣西民族大學 | 廣西中醫學院 | 廣西師範學院 | 廣西財經學院 | 廣西藝術學院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廣西師範大學 | 桂林工學院 | 桂林醫學院 | 廣西工學院 | 右江民族醫學院 | 百色學院 | 河池學院 | 玉林師範學院 | 欽州學院 | 賀州學院 | 梧州學院 |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 |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 | 桂林工學院博文管理學院 | 廣西工學院鹿山學院 | 廣西師範學院師園學院 |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 | 廣西中醫學院 | 賽恩斯新醫藥學院 | 北海宏源足球職業學院 | 北海藝術設計職業學院 | 北海職業學院 | 廣西城市職業學院 |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東方外語職業學院 | 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警管高等專科學校 |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輕工高級技工學校 | 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 | 廣西演藝職業學院 | 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 | 廣西邕江大學 | 廣西幼兒師範學校 |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 | 貴港職業學院 | 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 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 | 桂林山水職業學院 | 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河池職業學院 | 柳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柳州運輸職業技術學院 |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 | 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南 | 寧地區教育學院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 | 桂林工學院南寧分院 | 百色職業學院 | 廣西教育學院 | 梧州職業學院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