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水產學院

大連水產學院

大連水產學院坐落於中國遼東半島南端,大連市星海灣風景區,是中國東北地區唯一一所以水產和海洋學科為特色,農、工、理、管、文、法、經七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碩士、本科、高職多層次辦學的多科性大學。形成了以碩士研究生教育為龍頭,全日制本科教育為主體,高職教育、留學生教育、成人教育適度發展的教育體系。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大連水產學院大連水產學院

大連水產學院(大連海洋大學 籌)坐落於中國遼東半島南端,大連市星海灣風景區,是中國東北地區唯一一所以水產和海洋學科為特色,農、工、理、管、文、法、經七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碩士、本科、高職多層次辦學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的前身是創建於1952年的東北水產技術學校,1958年升格為大連水產專科學校,1978年升格為大連水產學院,1986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價。

經過56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現擁有黃海校區渤海校區瓦房店校區3個校區,占地面積74.18萬平方米,使用海域面積66.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8200餘萬元。學校圖書館藏紙質圖書81.5萬冊,電子圖書20萬冊。學校有設備先進的網路信息服務平台,覆蓋了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等領域,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網路信息資源和優質的網路服務。校區依山傍海,環境優雅,景色宜人。

大連水產學院大連水產學院渤海校區教學樓
學校現設有13個二級院系(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海洋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理學院、海洋環境工程學院、食品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人文法律系、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另有研究生部和留學生部;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和1個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學科;有35個本科專業及24個高職專業。全日制在校碩士研究生569人,本專科生11000人。

學校的水產一級學科在2004年全國水產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位居第四,其整體水平居國內前列。水產養殖學科被列為遼寧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領域研究生培養基地。水產養殖學專業被列為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第二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和遼寧省緊缺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水產養殖學和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2個專業被評為遼寧省示範專業;航海技術和輪機管理2個專業於2003年通過了國家海事局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學校擁有13個設備先進的二級教學實驗室,193個功能室;有9個校內實習基地和146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有海洋水產增養殖學與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等4個省(部)級重點開放實驗室、4個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校緊緊圍繞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複合性套用型高級人才的根本任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近年來,學校先後承擔教育部教改項目5項、遼寧省教研課題24項、校級教改課題96項。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8項;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7門(職業技術學院8門);公開出版教材80餘部,《養殖水環境化學》等2部教材被評為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材,《養殖水域生態學》等2部教材被評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精品教材。

學校注重素質教育,努力培養“敬業、專業、樂業、創業”的高素質人才。學校以“天道酬勤、海納百川”為校訓,努力加強校風建設,倡導“厚德博學、為人師表”的教風,培育“明德尚學、志存高遠”的學風,強化第一課堂教學質量,豐富第二課堂科技文化活動,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各類競賽,共獲得省級以上獎勵211項,其中獲“數學建模競賽”等學科競賽國家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省級獎勵102項;獲“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畫競賽國家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級獎勵100項。畢業生思想素質高,敬業精神強,專業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突出,普遍受到社會的歡迎,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的水產與海洋事業培養了3萬餘名中高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及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大連水產學院大連水產學院
學校主辦的《大連水產學院學報》是全國水產漁業類核心期刊,遼寧省一級期刊,2006年獲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

學校廣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挪威韓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25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學校的對外影響和國際聲譽不斷提升,留學生教育不斷發展。

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得到了社會的關注與幫助,得到了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關懷與支持,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遼寧省副省長魯昕、大連市市委書記孫春蘭、市長夏德仁等各級領導多次到學校調研指導,就學校的學科發展、辦學方向、海洋大學的創建等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

歷史沿革

大連水產學院建校初期校門
大連水產學院的前身是創建於1952年的東北水產技術學校。建校當時,是在錦州農業技術學校的漁業、加工兩個班的基礎上,又接受了興城縣分配來的國中畢業生和在大連、陽招考的116名學生及6名華僑學生,編成漁撈養殖、加工、輪機四個專業科,有近200名學生,學制為三年。任課教師是從遼寧省水產局熊岳農校佳木斯農校等單位選調來的部分教師,其中有畢業於日本北海道大學附屬水產專門部及函館水產專門學校的3名教師,還聘請了日本、蘇聯2名外教。學校隸屬於東北人民政府農業部領導,校長為賈驥,編制總額為35人,管理機構有:校長辦公室、教導處、政治輔導室、總務處等。學校培養目標是漁輪船長和能掌握現代科學的水產加工技術,能掌握操縱漁船機構與管理的,從事淡、鹹水水產動植物的養殖與管理的人才。

1953年3月學校改由旅大市水產局領導。6月,旅大市政府正式任命旅大市水產局局長邢維真兼任校長。同年九月,經東北行政委員會農業局批准,學校改名為大連水產學校。學校根據國家水產事業發展的規划進行了專業調整,設定了海洋漁業、水產品加工和養殖3個專業,輪機科停辦。新建教學樓一棟1200平方米。1954年2月、7月兩批首屆畢業生77名,分配在遼寧、黑龍江吉林等地。

1955年4月,中央農業部下達了關於大連水產學校的幾項規定的通知,將大連水產學校交遼寧省農業廳直接管理,旅大市水產局負責業務上的幫助。同時指出:學校面向遼寧、黑龍江、吉林、內蒙河北山西招生,為這些地區培養水產幹部。並由農業部向上述地區下達了當年招生指標。同年10月,學校改由商業部與遼寧省商業廳雙重領導(1957年改由國家水產部和遼寧省水產局雙重領導)。

中專階段,學校歸屬幾經變動,領導班子變動頻繁。1955年1月,邢維真升任遼寧省水產局局長,不再兼任我校校長職務,張顯副校長主持工作併兼黨支部書記。1957年4月任命姜國鈞同志任副校長(後兼任黨支部書記),管理機構及人員編制亦有所變動。教務處下設教務股圖書室儀器室;撤銷總務處,設立總務股、一伙食股、醫務室、基建辦。有教職員工89人,其中教師43人;在校生299人。學校初期藏書不足2000冊,到1957年有圖書11780餘冊,報刊60餘種。

這時期,學校的基本建設投資和教學設備也有較大幅度增加。當年完成基本建設項目有:2700平方米的實驗樓;1500平方米的實習工廠;第一棟600平方米家屬住宅;學校修建了操場並修建圍牆1200平方米。為了解決淡水養殖專業學生實習,批准學校在旅大市南關嶺泉水村修建一處淡水養魚試驗基地,占地面積為8萬平方米。學校還購進了教學儀器設備,僅顯微鏡就由原來的幾台增加到30多台,滿足了學生實驗需要。恢復輪機專業,改稱動力裝置專業。編寫教材14門,還有部分教師參加了全國中等水產學校教材編寫會議。

1958年7月,經國家水產部遼寧省委農村工作部批准,學校由中專升格為大專,定名為遼寧省大連水產專科學校,學制為三年。隸屬遼寧省水產局領導。專業設定為:海洋捕撈、淡水養殖、海水養殖、輪機管理專業。當年大專班、中專班同時招生,在校生540多人。1957年又增加了水產品加工專業。同年9月,市委派田玉章同志來校主持工作。

1958年至1959年為實現水產教育大躍進,學校把所有專業學制由原來四年制改為三年制。新的教學計畫安排為每年假期6周,生產勞動10周,理論教學35周,科研2周。為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環節,在教師中開展以老帶新、互相觀摩互相聽課;的教學活動。同時組織師生到校辦工廠、海水養殖場勞動,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使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為適應水產事業發展的需要,1958年成立了大連水產專科學校水產科學研究委員會,下設水生生物、淡海養殖、漁撈、船舶動力5個課題組,確定了研究範圍。至1959年共完成了省水產局下達的科研項目8項,學校自選項目3項。《旅大地區浮游生物調查》、《豐產實驗塘》、《石花菜養殖研究》、《對鱂魚生態的觀察及池塘養魚的影響》、《燈光捕魚與多層刺網研究》、《海帶養殖技術》、《紫貽貝人工受精與幼蟲培養》等,有的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根據教學與科研的需要,也加強了生產實習基地建設。同年六月,經旅大市批准將大連灣的100畝海面劃歸學校使用,作為貝類養殖場,當年投石百餘噸,放養牡蠣30多畝。

1960年12月,學校改名為遼寧省大連水產專科學校,由遼寧省水產局領導。當年招生940名,在校生達到1230餘名。有教職員工251名,其中教師138名。專業設定有:輪機管理、造船機械、淡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水產品加工6個專業。同年5月,學校召開第一次黨代會,選舉產生了中共大連水產專科學校第一屆委員會,田玉章任黨委書記。6月,經市委批准,成立了大連水產專科學校水產科學研究所,劉思孝同志任所長。1960年下半年,國家出現暫時困難,根據精兵簡政的精神,陸續下放教職工128名及中專養殖2年級167名家住農村的學生及21名工農班學生到農村參加農業勞動。

在高教六十條方針指引下,為解決教學內容繁瑣、重複、陳舊和理論脫離實際問題,貫徹;少而精的教學原則,修訂了教學計畫和大綱,加強了教材建設。1963年,先後編寫了《漁具與捕魚技術》、《內陸水域增殖學》、《淡水生物學》等20門課程的教材,編寫了《漁機理論與捕魚技術》、《內燃機原理與技術管理》、《海藻養殖》、《魚病學》等8門課程的教學大綱。結合水產專業特點,積極開展了航海多項運動,當年有436名師生參加了舢板蕩漿、駛帆、游泳撇纜拔河射擊和攀登艇桿等活動。學校還派代表隊參加市八一海上軍民檢閱大會比賽,獲團體總分第五名;參加航海多項競賽大會獲全市第二名;還獲撇纜總成績的冠軍。1961年12月,經省教育廳、省水產局批准,評定了9名教師高、中級職稱,劉思孝被評為副教授。這是校以來第一次評定教師職稱。

大連水產學院78年改院後的校門
實行黨委領導下校務委員會負責制,1962年5月省委派安文祥同志來校主持黨委工作,田玉章同志專任校長,6月召開學校第二次黨員大會,安文祥同志任黨委書記。1961年4月,召開全校教職工、學生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校務委員會;5月,產生了校務常務委員會,田玉章為主任。學校制定了教學管理、實驗課程、學生課堂紀律、實習、圖書管理、財會管理等17項規章制度。

貫徹高教《六十條》,促進了科研的發展。學校提出逐步增加科研的比重,認真搞好科學研究,把學校建成既是教學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在總結過去科研工作經驗教訓基礎上,制定出學校科研計畫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使學校科研工作有了很大進展。1961年至1963年間先後完成了省下達的6項科研任務。《大連地區紅蟲的生物學和大量培養研究》、《大連灣牡蠣的人工授精和養殖》、《東北地區魚類區分的地理分布》、《水庫魚類的調查報告》等5篇學術論文在市動物學會上宣讀,並被選為重點學術論文在旅大市水產學會上宣讀。《旅大地區淡水硅藻》、《改變海帶養殖期報告》2篇論文在全國水產學會宣讀;《漁船製冷裝置線圖法設計》《紫油機燃燒》等3篇論文在旅大造船協會及中國水產學會上宣讀。

這個時期,學校在社會上有了一定的影響,不斷有外事活動。1960年12月,參加北京四國漁業會議的外賓來校參觀;1961年至1962年,學校先後接待了上海水產學院海洋養殖三年級越南留學生來校實習;1961年6月,日本、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共產黨代表團一行5人來校參觀。

基建工作和實習基地建設有了一定發展。1960年省水產局調撥給學校的紅專1、2號實習漁輪投產使用,1961年4月,出海捕魚3萬斤。金州南關嶺淡水養殖試驗場初具規模;貝藻類海養場、小型水產品加工廠、實習工廠都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1961年4月,在金州三十里堡大房身村,建了一座農場。

1963年10月,學校更名為大連水產專科學校(校名由郭沫若同志親自題寫),歸屬國家水產部領導,對學校進行了調整,確定發展規模為450-600名學生。專業設定為:海洋捕撈、淡水養殖、輪機管理3個專業,學制三年。成立了基礎科,撤銷了中專部,在校生577名,有教職員工231名,其中教師76名。

1965年1月,市委根據中共中央《23條》的規定和教育部1606號檔案精神,派社教工作隊進校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4月,學校領導班子成員開始洗澡下樓。同時,中央水產部和市委派14人組成四清工作隊,在校開展四清運動。截止1966年5月為止,大連水產專科學校已初具規模,養殖、海洋漁業、輪機管理3個專業有一定的基礎和水平,並設有基礎教學部、馬列主義教研室。當時在校生406人,教職員工250人。

1966年6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期間,學校黨、政組織癱瘓,教學工作完全停止,不上課、不招生長達6年之久。冤假錯案使教師、幹部身心受到迫害和摧殘,學校財產也遭到嚴重破壞。並且實行開門辦學學朝農社來社去,解散了基礎部,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1972年3月,學校恢復招生,設海洋捕撈、淡水漁業、輪機管理三個專業,學制為二年。當年在東三省及新疆、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招收首批155名工農兵學員入學。同時,舉辦了輪機管理、海洋捕撈、船電、船體、航海等短訓班。編寫了25種教材,出版了3本科技叢書,使學校出現了新的辦學氣氛。但是,兩個基本估計的精神枷鎖仍扣在知識分子頭上,視教師為被改造對象。勞動過多,運動頻繁,工農兵學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1975年6月,實行所校合併,即大連水產專科學校、遼寧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旅大水產學校三個單位合併成立了旅大水產專科學校,新學校歸屬旅大市革命委員會農業組領導。1977年6月,旅大水產專科學校解體,8月,恢復了大連水產專科學校,由省、市雙重領導,以省為主。

1978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大連水產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大連水產學院,改由國家水產總局和遼寧省雙重領導,以國家水產總局為主。1980年劃歸中央農牧漁業部國家水產總局直屬。規定學校主要面向大區,兼顧全國招生。專業設定維持現狀,學制為四年。1979年12月,遼寧省委批准學校為地、師級單位。1978年11月,省委派楊九成林承棟來校,分別擔任黨委書記、院長。

1979年對學校機構進行了調整。黨委設有:組織部宣傳部工會團委、人民武裝部、保衛科;行政設有:辦公室、教務處、科研處、人事處、總務處、實習生產處、圖書館;教學機構有:漁機系、海洋漁業系、養殖系、基礎部、馬列主義教研室。後增設了漁港工程系,設定漁港建築專業。同年學校有兩項科研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表獎。

大連水產學院1956年學校所建養殖樓
1981年,學校被批准為首批授予學士學位高等院校。從80年至89年,學校進行專業設定與調整,將輪機管理專業改為漁業機械專業;漁業電子專業改為套用電子技術專業;漁船設計與製造專業改為漁船修理與製造專業;將淡水漁業管理專業改為漁業管理專業;海洋捕撈專業改為海洋漁業專業;漁業機械專業改為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漁港建築專業改為港口及航道工程專業;將航海專業改為航海駕駛專業;將水產品加工專業改為食品工程專業。同時陸續恢復和新建了一批專科專業。如:淡水漁業、海洋捕撈、漁船設計與製造、水產品加工、淡水漁業管理、航海等12個專科專業,學制為二年。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學制為三年。1981年10月,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充實調整,派郭維治同志來校任黨委副書記,主持黨委工作。文乾副院長主持院行政工作。1983年10月,文乾同志由國務院任命為大連水產學院院長,1984年6月,吳進才同志由農業部水產局任命為院黨委書記。

為了加強教學管理工作,1983年12月經院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了《大連水產學院教學組織管理暫行條例》。1985年3月,對教學領導幹部聽課又作了專門規定。1986年7月至11月學校分兩次召開了教學工作會議。1987年,調整改組了部分教研室,精簡了機構,加強了學科、師資和實驗室建設,提高了人力、物力的利用效率。

1986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水產養殖學科招收碩士研究生。同年12月,學校被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87年招收了第一屆碩士研究生。

1987年3月,系統修訂了各專業教學計畫和教學大綱。本著減少必修課,壓縮總學時,減輕學生負擔的精神,調整了教學計畫和教學內容,改革了課程結構,增設了二十餘門選修課。根據教師隊伍狀況,提高對現有師資的培訓,選送了44名教師到國內外進修。利用世界銀行貸款購進了大批儀器設備,新建和改建了實驗室。新建的氣相色譜儀實驗室和導航實驗室相繼用於教學,新建和擴建的兩個語音室投入使用。

科研工作比較活躍。1987年共承擔17項科研任務,其中國家重點項目12項。《對蝦養殖池塘增氧機》、《魚蝦養殖投餌裝置》等3項研究成果通過了鑑定驗收。《生物增氧技術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發表64篇論文和編寫了7本教材和專著。科研成果推廣取得可喜成績。學校先後與30個單位建立了橫向聯合體。《小鋼殼漁輪建造規範》農牧漁業部列為部頒標準。

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為社會培養水產技術人才。1979年國家水產總局委託學校舉辦幹部培訓班,成立了專門乾訓班辦公室。1982年11月,改為農牧漁業部水產幹部培訓班大連水產學院班。1984年4月,在乾訓班的基礎上,成立中央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大連水產學院分院,由黨委副書記苗益坦同志兼分院院長。同年9月,舉行首屆淡水漁業幹部專修科開學典禮。從1980年至1995年,舉辦多期不同類型的培訓班、短訓班、專修班函授專業證書班,培訓學員數千人。

1988年,認真貫徹國家教委擴大會議精神,整頓秩序、健全制度、嚴格校紀,從嚴治校。重新修訂和頒布了教學、人事和書籍管理等13個規章制度;提出了團結、勤奮、文明、求實的校風和勤奮、嚴謹的學風;把學生思想品德課列入教學計畫;改進學生綜合成績分段計分辦法的規定;實行畢業生分配供需見面;加強了民主辦學建設;加強中層幹部住校值班制度,設定校長信篇。全年編寫教材18種256萬字。學校體育代表隊,在全國市級高校大學生比賽中共獲七個第一名,其中破二項全國記錄。組建了科技協會,開展學術活動和新技術推廣工作。當年招收新生395名。

1990年學校承擔的《漁船微機輔助設計》、《水下探魚器》等22個科研項目,有90%按期完成了研究任務。小三毛金藻的防治等4個項目通過了技術鑑定。王子臣教授研究的魁蚶人工育苗技術獲大連市科技進步一等獲。廣泛開展外事活動,全年先後接待了來自日本、蘇聯和南韓等國外賓來校訪問及講學。

1991年積極落實國家教委堅持方向,穩定規模,最佳化結構,深化改革,改善條件,提高質量的發展方針。學校專業設定增加到14個,其中本科專業8個,專科專業6個。當年招生376名,其中本科生210名,專科生160名,研究生6名。教職員工702人,專職教師280人。同年5月,農業部任命劉煥亮同志擔任大連水產學院院長。

1992年《船船工程》、《食品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被批准晉升為本科專業。同時,增加了《貿易經濟》等4個專科專業。當年招收新生499人,其中本科生214人,專科生279人,研究生6人。有11項科研項目通過鑑定驗收,其中部級3項,省級5項。《池塘浮游生物的增殖利用》、《池塘養魚高產技術套用基礎理論》、《海帶優良品種選育》等6個項目被評為國內領先水平。2項科研成果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同年成立了水產養殖研究所,成立了校產處和校產諮詢委員會。9月,隆重而成功地舉行了40周年校慶活動。建立《水產教育基金》,校友及有關單位捐款43萬元。

1994年,學校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農業部任命苗益坦同志擔任黨委書記,李鴻鳴同志擔任院長。

大連水產學院 1980年1月,國家水產總局副局長叢子明來我校視察

從1993年到1996年,學校初步進行了以轉換機制、精簡機構、最佳化隊伍、提高效益為目的的校內管理體制改革,全面修訂了各項教學計畫,不斷提高辦學層次和水平,招生規模逐步擴大。93年招收本專科生600名,在校生1480餘人;94年招收本專科生652名,在校生1953人;96年招收新生597名,在校生2051人。學校設6個系和一所中央農業幹部管理學院分院,另設水產養殖研究所和漁業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

1994年增設了捕撈學碩士點。96年水產養殖學科被評為省重點學科。全校共有21個專業,2個碩士點,14個實驗室。1996年農業部批准學校建立部級海洋水產增養殖生態學重點開放實驗室。

1997年有本專科生2066名,教職工730名,其中專任教師285名。學校共有6個系24個專業、2個碩士點。學校固定資產總值4139萬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1169萬元。新增科研項目36項,其中國家級大課題4項;6項科研項目通過專家鑑定驗收。同年,與美國華盛頓大學海洋水產學院、日本東京水產大學俄羅斯遠東水產大學建立了友好校際關係,還與遼寧省大連海洋漁業集團公司建立了合作共建關係。農業部批准學校建綜合實驗樓一座,一期工程面積7690平方米。

1998年,學校有碩士研究生和本專科學生2343人,其中研究生46名,本科生1663名,專科生634名。專業教師262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82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63人。同年10月,學校被遼寧省授予省普通高校文明校稱號並獲表彰。11月,順利通過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

1999年,農業部批准學校新增本科專業有:輪機工程、水產貿易日語市場行銷,學制為四年。批准水產養殖學科為農業部重點學科,批准學校新建學生宿舍兩棟和一棟職業教育樓,合計總建築面積為14000平方米,基建撥款400萬元。同年有4項科研項目分別獲農業部、遼寧省、大連市科技進步獎。學校承擔的國家863計畫項目皺紋盤鮑多倍體育種技術研究,12月通過科技部驗收。

2000年2月,大連水產學院由農業部隸屬劃歸遼寧省管理。12月,原遼寧省農業工程學校(瓦房店市)併入學校,成立了大連水產學院職業技術學院

2002年4月,遼寧省委對學校黨政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院長李鴻鳴兼任學校黨委書記。

從2000年至2005年這一時期,學校教學和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辦學規模和辦學空間不斷擴大,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實力不斷增強。五年間,在校生由4341人擴大到12121人。2002年9月,圖書館竣工並交付使用。2003年8月,大學生公寓(一期)交付使用。2004年8月,職業技術學院教學主樓竣工並投入使用。同年,學校參與投資與政府共建的黑石礁公園正式對外開放。2005年9月,校本部主教學樓竣工並投入使用。同年,大連市水產集團養殖公司和紅旗鎮渤海養殖公司順利搬遷,其占地86畝已正式劃歸學校,凌水養殖公司占地57畝也劃歸學校。 

學校教學和科研成果顯著。由學校承擔的“鮑多倍體育種技術研究”項目和參加的“牡蠣三倍體養殖技術”項目被列入重大產業化項目。有兩項科技成果分別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有一項教學研究成果被評為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水生生物實驗室被評為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學校管理體制和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縮減了機構,實行全員聘任上崗,每三年進行一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加強專業建設,從2000年到2005年期間,學校新增14個碩士點,22個本科專業,形成了以水產學科為優勢學科,以生物、食品和環境工程為特色學科,以涉海學科為新興學科的學科群。教學機構不斷調整和完善,學校現有11個二級學院、兩個部;設有商務信息學院(三本)、職業技術學院和成人教育學院,設有6個研究所。2002年,學校確立了創建海洋大學的奮鬥目標,全校師生在這面旗幟的指引下,奮發圖強,攻破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朝著創建海洋大學的目標努力奮鬥。

學校標誌

大連水產學院 校標
大連水產學院 校旗

校訓

大連水產學院大連水產學院

校徽

大連水產學院 學生用校徽
大連水產學院 教師用校徽

校歌

大連水產學院大連水產學院

師資隊伍

學校緊緊圍繞創建海洋大學的奮鬥目標,實施“人才強校”的發展戰略,積極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不斷最佳化師資隊伍結構。學校現有專任教師662人,其中教授83人,副教授196人。在各個學科領域均有造詣較深的學科帶頭人和研究方向負責人,其中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的5人;進入國家級人才培養工程及主持國家級科研課題的15人;省部級重點學科帶頭人4人,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學科帶頭人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入選遼寧省高校“優秀人才支持計畫”3人,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19人;獲得遼寧省高校教學名師獎5人,被評為遼寧省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30人,5人獲“大連市優秀專家”稱號,15人獲省(市)勞動模範、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2個團隊獲“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稱號,4個團隊獲“普通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團隊”稱號。

院系設定

大連水產學院大連水產學院

精品課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

水生生物學

省級精品課程

水生生物學物理養殖水環境化學水產動物生理學
材料力學計算機技術基礎貝類學光學

校級精品課程

水生生物學土力學軟體基礎系列課養殖水環境化學
物理工程材料Matlab系列課微生物學
材料力學光學通訊導航系列課大學英語
食品化學與分析系列課程機械製圖與CAD基礎高等數學會計系列課
電工電子系列課英語專業基礎系列課毛澤東思想概論航海技術系列課
有機化學計算機技術基礎內燃機系列課程分析化學
貝類學製冷與空調技術系列課組織胚胎學港口工程
船體結構類系列課

科研機構

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海洋水產增養殖學重點開放實驗室遼寧省海水養殖學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水產品加工及綜合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遼寧省水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寧省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寧省省級高校實驗室

海洋水產增養殖學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水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近岸海洋環境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

所獲獎項

學校充分發揮水產學科和人才優勢,積極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等科研項目,先後與33個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合作共建協定,主動為國家水產與海洋經濟服務。近年來,獲得各級各類科研獎75項,其中獲國家級獎5項,省部級獎36項;獲國家專利50項;發表論文3274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90篇;出版學術專著50多部。由王子臣教授主持完成並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發明二等獎的項目“魁蚶人工育苗與增養殖技術”和“主要海水養殖動物多倍體育種育苗和性控技術”在遼寧、河北、山東等沿海地區廣泛推廣;常亞青教授主持完成並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項目“扇貝育種及規模化生產技術”在水產企業普遍套用;海參海膽以及各種名貴魚類的人工繁育關鍵技術先後由學校的教師攻克。

國際交流

學校對外交流廣泛,校際合作緊密,已與世界上10個國家和地區的25所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係,其中包括美國華盛頓大學、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日本東京海洋大學、挪威特羅姆瑟大學以及韓國釜慶大學等世界名校。通過與更多的學校建立校際交流合作關係,切實開展國際間的交流項目,學校每年均派遣近50名教師以及學生出國交流、學習,全面接觸水產等領域的前沿知識以回報母校。學校每年接收外國來校訪問學者近40人,雲集了水產領域的世界知名專家,使得學校的師生足不出戶就感受到了最新鮮的資訊和大家的魅力!除此之外,學校有在校留學生100多人,他們分別來自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

校園風光

大連水產學院 黃海校區教學樓
大連水產學院 渤海校區圖書館
大連水產學院 黃海校區綜合實驗樓
大連水產學院 校園一瞥
大連水產學院 渤海校區實驗樓
大連水產學院 運動場
大連水產學院 宿舍樓
大連水產學院 校園一隅

相關詞條

2009中國大學農學50強

農學包括植物生產、草業科學、森林資源、環境生態、動物生產、動物醫學、水產等7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