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坐落於鍾靈毓秀、虎踞龍盤的古都南京,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高校,國家“111計畫”重點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的46所高校之一,也是全國56所具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學校本部座落於風景如畫的南京東郊風景區。截至2014年3月,學校設有21個學院(部),61個本科專業、32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14種專業學位授予權、16個博士授權一級學科和15個博士後流動站;各類在校生32000餘人,教職員工2700餘人。學校校區總面積9平方公里,建築面積72萬平方米,資產總值35億元。圖書資料收藏量超過206萬冊(部),擁有外文期刊1萬餘種和中文電子圖書100餘萬種。學校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配套齊全,校園環境優美。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南京農業大學是一所直屬教育部領導的,以農業和生命科學為優勢和特色,農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工學、文學、法學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
“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現任黨委書記管恆祿教授,校長周光宏教授。
南京農業大學最早溯源至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農業博物科。1952年院系調整時,私立金陵大學農學院和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以及浙江大學農學院部分系科合併,成立南京農學院。1963年被確定為全國兩所重點農業高校之一。1972年搬遷至揚州,與當時的蘇北農學院合併成立江蘇農學院。1979年搬回南京,恢復為南京農學院。1984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南京農業大學。1999年4月首批通過全國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優秀評價。2000年6月建立研究生院。2007年4月再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學校設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歷史沿革

南京農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辦學起源於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農業博物科,其前身是私立金陵大學農學院和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

北大門逸夫樓南大門逸夫樓

1914年,私立金陵大學首設4年制農科,開中國四年制大學高等農業教育之先河

1930年,農科擴展成為金陵大學農學院;國立中央大學的前身原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於1917年首設農科

1928年正式稱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
新中國成立以後,原私立金陵大學農學院改名為公立金陵大學農學院,原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農學院。

1952年6月,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上述兩院合併,並調入浙江大學農學院部分系科,成立南京農學院,首任院長為著名小麥遺傳育種專家金善寶院士。60年代初,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兩所重點農業高校之一。
1972年1月,學校遷址揚州,與當時的蘇北農學院合併成立江蘇農學院。
197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南京農學院在原址南京衛崗恢復辦學,並列入農業部所屬全國重點大學。
1984年7月,經教育部批准,南京農學院改名為南京農業大學。
1998年12月,南京農業大學正式進入全國“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行列。
2000年2月,由農業部劃轉教育部直接管理。

基礎設施

(圖)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

校區面積560公頃,各類實驗場、站面積440公頃,學校建築面積52.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億多元。現有校內外教學科研基地200餘個,實驗教學中心23個(其中國家和省級教學示範中心8個)。圖書資料收藏量200餘萬冊,擁有中外文全文期刊1萬餘種,中文電子圖書40餘萬種,中文電子期刊近1萬種,還擁有大量的數字資源和先進的網路檢索查詢系統。學校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配套齊全,校園環境優美,是江蘇省園林式單位、江蘇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浦口校區
南京農業大學浦口校區位於南京市浦口區點將台路40號,是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所在地,校園面積716畝,南臨長江,北依老山風景區。浦口校區原是江蘇省農業機械化學校所在地,南京農學院於1958年合併此校。1970年搬遷到鎮江,與鎮江農機學院(現江蘇大學)合併,1985年遷回南京浦鎮原址建立南京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學院,2000年更名為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

院系設定

(圖)一路櫻花一路櫻花

教學機構全校現有生命科學學院、農學院、植物保護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園藝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含漁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動物醫學院、食品科學技術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含土地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理學院、工學院(含鄉鎮企業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16個學院和體育工作部。另設有金陵研究院、成人教育學院、中華農業文明研究院、中央農業幹部教育培訓中心南農大分院等。

專業設定
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 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金善寶實驗班(植物生產方向)
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植物保護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生態學、環境工程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園藝、園林、風景園林、中藥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動物科學
南京農業大學漁業學院 水產養殖學
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動物醫學、動物藥學
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農林經濟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行銷、電子商務、
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
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
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土地資源管理、行政管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
南京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旅遊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法學、表演
南京農業大學理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化學
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南京農業大學農村發展學院 社會學、農村區域發展
南京農業大學草業學院 草業科學
南京農業大學金融學院 金融學、會計學、投資學
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交通運輸、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農業電氣化、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工業工程、工程管理、物流管理

師資隊伍

(圖)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

全校各類在校生共有30000餘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6000餘人,研究生7000人。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先後培養和造就了48位兩院院士。近年來,有6篇博士學位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南京農業大學重視師資力量建設,截止2010年底,學校有教職員工273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00餘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國家及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7人,“長江學者”和“千人計畫”等特聘教授4人,國家教學名師2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9人、入選國家各類人才工程和人才計畫75人。

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員工273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00餘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國家及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7人,“長江學者”和“千人計畫”等特聘教授4人,國家教學名師2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9人、入選國家各類人才工程和人才計畫75人。
劉大鈞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大鈞教授,江蘇省常州市人。1926年7月出生。1949年7月金陵大學農學院畢業,獲學士學位,1955年赴蘇聯留學,1959年獲生物科學副博士學位。1949年畢業留校工作後,歷任南京農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自1981年起,擔任系主任、副院長、院長、校長等領導職務,現為本校細胞遺傳研究所名譽所長、博士生指導教師。
蓋鈞鎰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蓋鈞鎰教授,中共黨員,江蘇省無錫市人。1936年6月出生。1957年7月南京農學院農學系本科畢業,1968年7月南京農學院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研究生畢業,1980年1月至1982年8月和1988年10月至1989年3月先後在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和北卡羅林納州立大學任客座助教授和訪問教授。1957年畢業留校工作後,歷任南京農學院助教、講師、教授,曾任研究院副院長、副校長、校長等職務。全國第八屆人大代表。現為農業部國家大豆中心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江蘇省遺傳學會理事長、中國作物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大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並任《中國科學》、《科學通報》、《作物學報》等期刊編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第四屆召集人。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左惟
校長:周光宏
黨委副書記:花亞純
副校長:徐翔、沈其榮、胡鋒、陳利根、戴建君、丁艷鋒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盛邦躍

科學研究

(圖)蓮塘水榭蓮塘水

現有14個(含1個培育點)國家級重點學科,2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建有“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大豆改良中心,40多個省部級重點開放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研究所。“十五”以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教育部、農業部等各級、各類項目立項2000餘項,獲資助經費10億多元,縱向到位科研經費以年均20%的速度遞增,年度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經費超過2000萬元,在全國高校中位居前列。獲國家、部省級科技成果獎10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7項。李顯春博士的一篇論文2002年10月在《Nature》上發表,是中國農業高校在《Nature》上發表的第二篇論文。近年來,SCI收錄論文快速增長,2007年SCI收錄及引用篇次在全國高校排名均進入前50名行列,CSTPCD(學術榜)收錄論文1643篇,連續兩年躍居農林類高校第二。《南京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版)2008年度影響因子上升至0.693,連續六年獲得“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稱號,併入選“2008年度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度影響因子上升至0.514,入選“省直重點社科理論期刊”,併入選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來源期刊。學校充分發揮自身學科及人才優勢,主動為社會發展服務、為“三農”服務,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次被評為國家和江蘇省科教興農、科技扶貧工作先進單位。

交流合作

(圖)校友山校友山

南京農業大學外事辦公室於1985年成立,是中國農業院校中成立較早的、且對外事工作實行歸口管理的職能部門之一。近二十年來,我們認真學習和貫徹中央有關引智的指示精神,在引智工作中經歷了一個根據南京農業大學校情逐步深化的過程,從起初的以請進國外專家來校講學為重點轉移至八十年代末以培養研究生、合作科研為重點;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自九十年代以來,南京農業大學的引智重點又轉移至中外合作研究與引進外援項目並重的模式。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認真學習鄧小平的引智理論,貫徹高等教育三個面向的指示精神,大力推進學校教育的國際化,一方面致力於和國外專家共同申請國際合作項目,引進外資和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大量派出教師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了解國外最新的科研動態和成果。通過這種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南京農業大學的引智效果顯著。
1996年以來,外辦先後被農業部評為“‘八五’期間外國文教專家管理工作評估一級先進集體”,被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家計畫委員會、農業部和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評為“全國農業引進國外智力先進集體”;一人獲得農業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頒發的“從事外國文教專家管理工作十五年”榮譽證書和“農業部部屬高校先進外事工作者”稱號。

南京農業大學一直重視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南京農業大學通過請進來、派出去的引進國外智力模式,大力推進與世界各國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康乃爾大學 、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 、日本千葉大學等二十多所院校簽訂了正式校際交流與合作協定,與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農業教育與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二十多年來,南京農業大學聘請長期外國專家及外籍教師近60人次,主請短期專家670餘人次,來南京農業大學訪問的外賓5000人次;合作研究項目200餘項,外援項目3項,先後向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派出各類出國人員近1200餘人次。通過這種引進、派出雙向交流模式,南京農業大學引進國外智力工作不斷深化,形成了合作科研,引進國外新技術,培養高質量人才;轉化科研成果,引進國外資金並重的新格局。留學回國人員充實在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的第一線,成為學校的骨幹力量,為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十分活躍,先後與美國英國荷蘭德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正式的校際關係或項目交流合作關係,教育國際化進程正在快速推進。

建設目標

學校的發展定位是:以農業和生命科學為優勢和特色,農、理、經、管、工、文、法多學科協調發展、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教學質量、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等方面都得到明顯提高,整體實力達到我國高等教育的先進水平,主要辦學指標居於我國同類高校的前列,主幹重點學科接近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以農業與生命科學為特色的知識創新與擴散基地,高層次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基地和區域性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中心。

所獲榮譽

近幾年來,先後通過了江蘇省黨建工作優秀評估和校風建設優秀單位評估,先後榮獲“江蘇省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學校”、“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單位”等稱號。

校園文化

校徽

南京農業大學校徽主體造型採用同心圓環圖形,似充滿動感的車輪,寓意著學校滾滾向前的發展態勢,象徵學校師生員工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堅定信念和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兩圓環之間上半部分為學校中文手書體名稱(費新我題寫),下半部分為英文校名“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標識內心設計以大寫的英文校名簡稱(NAU)變形組合成學校的標誌性建築“主樓”的造型圖案,其下方為學校辦學起始年份“1902”,其外部採用兩株交叉聯結的成熟麥穗向上環抱,象徵學校的發展系建立在原中央大學農學院和金陵大學農學院兩個重要前身及眾多先輩們奮鬥成果的基礎之上,構圖簡潔,尊重歷史,彰顯了學校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和以農科為優勢的辦學特色,寓意著南京農業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等各項事業不斷取得累累碩果。
校徽採用三色設計,其中,標識內心“主樓”造型圖案的色彩處理採用深綠色,色標C:80/M:0/Y:100/K:0,象徵南京農業大學蓬勃的發展生機和活力,也與學校“綠色校園”的辦學特色相吻合;兩株麥穗以金黃色為主基調,並自上往下漸變加深,色標為C:10/M:10/Y:80/K:0~C:30/M:50/Y:60/K:40,象徵學校在發展中國高等教育事業上取得累累碩果,也與學校農科優勢的歷史地位相吻合;同心圓形輪廓以藍色為主基調,色標C:100/M:80/Y:0/K:0,藍白相間,中英文對照明目清晰,標識內心“1902”也採用與圓環相同的藍色,內外呼應,象徵學校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就像蔚藍的天空一樣廣闊燦爛,也與學校建設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的戰略目標相吻合。

校訓

南京農業大學2009年1月16日確定新校訓:“誠樸勤仁”。“誠”,誠懇、誠信。《禮記·中庸》有云:“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是天的根本屬性,努力求誠,以達到合乎誠的境界則是為人之道。以“誠”字為校訓之首,意在訓誡師生員工誠信做人,誠實做事。
“朴”,樸實、樸素,於質樸篤實中見才華,於樸素氣質中見本性。《道德經》有雲,“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不敢臣。”“朴”雖微細而無具體名象可稱,但為宇宙萬象之主宰。以“朴”為訓,意在引導師生員工求真求善、質樸敦厚。
“勤”,勤奮、勤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勤,體現了南農人勤奮刻苦、任勞任怨的精神品格,以“勤”為訓,意在勸告師生員工勤敏擔當、持之以恆。
“仁”,仁愛、仁義。《論語·雍也》有雲,“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強調立己達人、相互關愛、尊重人格、與人為善。以“仁”為訓,意在勉勵師生員工心繫蒼生、仁愛天下。
校訓“誠樸勤仁”要義即:誠信做人,誠實做事;求真求善、質樸敦厚;勤敏礪學、持之以恆;心繫蒼生、仁愛天下。

收費標準

普通本科專業學費標準為4600元/人.年,其中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園藝、園林、動物醫學、動物藥學、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草業科學、農業資源與環境、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12個專業為2500元/人.年,表演專業學費標準為6800元/人.年。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一)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2009中國大學理學100強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科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力學、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6個學科類,共有31個本科專業。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浙江大學
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蘭州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廈門大學
武漢大學
四川大學
山東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西北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蘇州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山西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雲南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同濟大學
中南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
湖南大學
上海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河北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揚州大學
河南師範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暨南大學
曲阜師範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福州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大學
遼寧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福建師範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汕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聊城大學
重慶大學
新疆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徐州師範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安徽大學
溫州大學
天津大學
內蒙古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寧波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
黑龍江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遼寧大學

2009中國大學農學50強

農學包括植物生產、草業科學、森林資源、環境生態、動物生產、動物醫學、水產等7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江蘇高校一覽表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