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是江蘇省屬重點高校。學校創建於1934年,時名江蘇省立醫政學院,是國內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學府之一。“十五”期間,學校承擔省級以上研究課題530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19項,是“九五”期間的4.4倍。進入“十一五”以來,學校的科研水平快速攀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不斷實現新突破,發表的SCI論文數量及論文影響因子迅猛增長。2008年,我校獲得6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全校發表“SCI”論文260多篇,均創歷史新高。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教學樓二

南京醫科大學是江蘇省屬重點高校。學校始建於1934年,時名江蘇省立醫政學院。1942年8月,由國際著名人體寄生蟲學家、中國人體寄生蟲學奠基人洪式閭教授領導成立的寄生蟲學部開始招收研究生。1957年,學校由鎮江遷至南京,正式更名為南京醫學院。1962年,學校被列為全國首批改為六年制的醫藥院校之一。1981年,學校被批准為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3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學校更名為南京醫科大學。如今,南京醫科大學已經成為一所擁有醫、藥、理、管、法學等學科,並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高等醫學院校。
學校圖書館文獻累積總量達94萬餘冊,有中外文期刊5600餘種,是江蘇省醫學圖書中心館和高校文獻保障系統醫學文獻中心。學校主辦有《南京醫科大學學報》 (含自然科學版、英文版、社會科學版)、 《臨床皮膚病學》《臨床神經病學雜誌》 《江蘇醫藥》等11種學術期刊。
南京醫科大學有兩個校區(五台校區和江寧校區)。目前,全校各類全日制在校生已達1萬多人。江寧校區位於南京市江寧大學城,總占地面積近1500畝。目前,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校區內教學設備一流,生活設施完善,03級與04級的4000餘名學生已經入住。江寧校區的建成標誌著學校向實現教育現代化、爭創高水平醫科大學的目標又邁進了重要的一步。

歷史沿革

圖書館圖書館

1934年江蘇省立醫政學院;
1938年,因抗戰遷至湖南沅陵,合併南通學院醫科,改名國立江蘇醫學院,胡定安任院長。

1939年,遷至重慶北碚。
1946年,遷回鎮江。
1957年學校由鎮江遷至南京,正式更名為南京醫學院;
1962年學校被列為全國首批改為六年制的醫藥院校之一;
1970年南京醫學院合併組建江蘇新醫學院;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1972年揚州衛生學校併入(獨立辦學)江蘇新醫學院,並改建為江蘇新醫學院(揚州分院);
1976年江蘇省鎮江地區衛生學校併入(獨立辦學)江蘇新醫學院,並改建為江蘇新醫學院(鎮江分院);
1978年江蘇新醫學院撤銷;
1978年江蘇新醫學院(原南京中醫學院部分)改建為(恢復)南京中醫學院,現發展為南京中醫藥大學;

1978年江蘇新醫學院(原南京醫學院部分)改建為(恢復)南京醫學院,現發展為南京醫科大學;
1978年江蘇新醫學院(揚州分院)更名為南京醫學院(揚州分院)後發展成為揚州大學醫學院(揚州醫學專科學校);
1978年江蘇新醫學院(鎮江分院)更名為南京醫學院(鎮江分院),後發展成為江蘇大學醫學院(鎮江醫學專科學校,鎮江中醫專科學校);
1981年南京市第四人民醫院併入南京醫學院;
1993年南京醫學院更名為南京醫科大學;
2005年南京市雨花醫院併入南京醫科大學。

院系設定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解剖樓

南京醫科大學設有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醫政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鼓樓臨床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等12個學院和1個民辦學院——康達學院,除擁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外,在南京常州無錫蘇州淮安等地還擁有1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33所教學醫院、21所實習醫院和34個實習基地。

師資力量

根據201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在職教職工1500多人,其中學校編制專任教師779人。有教授178人、副教授225人,有博士生導師359人、碩士生導師1449人(含附屬醫院)。學校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學浩)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名,國家“千人計畫”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5人,“江蘇特聘教授”12人。學校是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培養計畫——“333工程”培訓基地。教育人才工作多次獲得江蘇省教育廳表彰。

現任領導

南京醫科大學黨委書記陳國鈞

陳國鈞,男,漢族,1949年2月生,江蘇武進人,1969年3月參加工作,197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大學文化、副教授。
1969年3月至1973年8月在江蘇生產建設兵團,曾任班長、排長、副連長、連長。1973年9月到原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1976年1月至1992年先後任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生輔導員、團總支書記、黨總支副書記、副系主任、黨總支書記。期間又就讀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986年至1987年在江蘇省委黨校第四期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1992年3月至2002年1月任南京師範大學校長助理、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常務副校長、江蘇省新聞人才培訓中心主任。2002年1月至今任南京醫科大學黨委書記。中共江蘇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江蘇省第九、十屆人大代表
業務專長:管理學、文學。

南京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伏延新

伏延新,男,漢族,1950年7月生,江蘇六合人,中共黨員,1969年2月參加工作,江蘇新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大學文化,主治醫師、高級政工師。
1973年至1977年在江蘇新醫學院醫學系學習。1986年2月至1986年7月在江蘇省委黨校第一期幹部培訓班學習,1994年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本科畢業。1978年至1979年在江蘇省衛生廳人事處工作。1984年8月至 1984年12月在江蘇省委宣傳部幹部處工作。1977年至1979年在南京醫學院黨委辦公室工作。1979年至1983年任南京醫學院團委副書記(主持工作)。1983年至1998年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工作,歷任黨總支副書記,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兒科系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院長。1998年10月任南京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2003年4月任南京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現任南京醫科大學副書記、紀委書記、黨委常委。
業務專長:黨建、醫院管理。

南京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周亞夫

周亞夫,男,1958年生,江蘇武進人。中共黨員。1975年8月參加工作。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曾就讀於美國馬里蘭大學社會學院。大學文化,醫學學士,研究員。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江蘇分會全科醫學專科學會主任委員。
1975年8月,高中畢業於武進鳴凰中學,同年在武進知青點插隊。1978年至1983年在南京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學習,1983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89年2月至1989年5月在華東師範大學參加國家教委高校教務幹部進修班學習。1995年4月至1995年12月由中共江蘇省委委派參加江蘇省首期高級管理人才經濟研究班,赴美國馬里蘭大學學習。1983年8月至1988年10月,任南京醫學院基礎醫學部輔導員、年級主任、黨總支副書記。1988年10月至1992年3月任南京醫學院教務處副處長、江蘇省醫學培訓中心副主任。1992年3月至1993年1月,任江蘇省委扶貧工作隊副組長。1992年11月至1998年1月,任南京醫科大學科技開發部主任、江蘇康達實業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江蘇高校科技開發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等職。1996年7月任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兼任康達學院院長。2002年1月任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2003年4月任南京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現任南京醫科大學副書記、副校長。
業務專長:臨床醫學、教育管理。

南京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一附院黨委書記 陳亦江

陳亦江,男, 1957年3月生,江蘇江陰人,1983年畢業於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研究生畢業,任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胸心外科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起擔任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副院長、02年起任江蘇省人民醫院副院長,2005年12月任南京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現任南京醫科大學副書記、黨委常委、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先後在日本瑞典、美國留學、進修、學習。曾獲瑞典國立心肺基金會獎,江蘇省政府科技進步獎、江蘇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獎,是江蘇省醫學重點人才,青藍工程培養對象。2000年獲“江蘇省留學回國先進個人”。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SCI 收入的英文論文6篇,主編教材、專著4部。
業務專長:先天性心臟病、重症心臟瓣膜病、冠心病以及胸部腫瘤的診斷與外科治療。在微創心血管外科、血液保護、血小板單采、心肌幹細胞移植的動物實驗和臨床套用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南京醫科大學黨委常委 冷明祥

冷明祥,男,漢族,1955年8月生,江蘇丹徒人,中共黨員, 1973年4月參加工作,1982年畢業於南京醫學院,曾赴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醫學院進修衛生事業管理。大學文化,哲學學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理事、江蘇省人學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醫保研究會常務理事。
1978年4月至1982年1月在南京醫學院學習,1982年2月至1987年9月曆任南京醫學院黨委辦公室秘書、副主任(主持工作),1987年9月至1994年1月任南京醫學院臨床醫學系黨總支副書記,1994年1月至2005年5月任南京醫科大學黨委辦公室主任、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期間於1996年8月至1998年7月在東南大學科技哲學與行政管理領導幹部研究生課程班學習,2005年5月起任南京醫科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黨校副校長、機關一總支書記,2007年7月起任南京醫科大學黨委常委。
業務專長: 倫理學、衛生文化與管理研究、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研究。

南京醫科大學校長 陳琪

陳琪,男,漢族,1958年10月生,江蘇南通人,198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參加工作,奧地利格拉茨大學生物化學專業畢業,研究生文化,博士,教授。
1984年至1987年在南京醫學院病理生理學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1987年至今在南京醫科大學病理和病理生理學系任教,教授,其中1990年至1993年在奧地利格拉茨大學醫學生化所留學,獲博士學位。1993年至1995年任南京醫科大學動脈粥樣硬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5年至1996年任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1996年至1998年任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1998年任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博士生導師。2002年1月至今任南京醫科大學校長、黨委常委。
業務專長:病理生理學與動脈粥樣硬化研究。

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 徐耀初
徐耀初,男,漢族,1950年12月生,江蘇常熟人,1968年參加工作,197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原上海第一醫學院衛生系)畢業,大學文化,教授,博士生導師。
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流行病學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被聘為南京醫科大學流行病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自1983年以來歷任衛生系副主任、衛生系黨總支副書記、校機關黨總支書記、校科技開發部主任、江蘇省醫學教育培訓中心副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校黨委常委等職。現任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
任職以來,曾獲校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先進科技工作者、省高校優秀黨員、省高校教職工之友等榮譽稱號。作為課題主要實施和主持者獲市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四等獎2項,國家95年10大科技成就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1項。已公開發表論文80餘篇、專著1部、參編全國高校規劃教材2部。指導流行病學專業碩、博畢業研究生20餘名,分布於海內外。
現系中華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學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流行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預防醫學會江蘇分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流行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社會學常務理事兼秘書長、江蘇省慢性病防治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疾病控制雜誌編委、中國腫瘤雜誌編委。
業務專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消化道腫瘤、代謝性疾病等)流行病學研究。
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 王心如
王心如,男,漢族,1950年8月生,江蘇通州市人。1968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畢業於江蘇新醫學院衛生系,1987年獲南京醫學院醫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南京農業大學農(藥)學專業博士學位。
1971--1984年先後在江蘇省寄生蟲病研究所(實習研究員4年)、江蘇省腫瘤醫院(住院醫師5年)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進修1年)學習、工作。1988年~目前,南京醫科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室主任、系主任、院長、所長、副校長,現任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其間,1993--1995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毒理學與環境衛生研究院(ITEH)和Davis分校醫學院學習。現任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生殖毒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新藥審評專家、江蘇省套用毒理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江蘇省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醫藥、農藥、獸藥安全性評價與研究(GLP)中心主任、江蘇省預防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學科帶頭人、江蘇省"三三三工程"跨世紀學術帶頭人、江蘇省先進科技工作者、中華預防醫學雜誌、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誌、J.Environ. Prevent. Med等8個雜誌編委。
研究領域:生殖內分泌毒理與生殖生物標誌物 生態環境與惡性腫瘤。
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 張前德
張前德,男,漢族,1953年8月出生,江蘇泗陽人,197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5月參加工作,先後畢業於南京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南京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和中央黨校管理學研究生班。研究生學歷,教授,主任醫師。
1975年至1978年在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學習。1984年至1987年在南京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習。2000年至2003年在職參加中共中央黨校管理學研究生學習。1978年至1995年任南京中醫藥大學年級黨支部書記、校團委副書記(主持工作)、系黨總支副書記(主持工作)、校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兼學生工作處處長。1995至2001年任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常委。2002年1月起任南京醫科大學黨委常委、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2005年兼任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黨委書記,2007年5月任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江蘇省第十次、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南京市建鄴區第十四屆人大代表。社會兼職有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省中醫藥學副會長、省針灸學會副會長、省醫學倫理學會副會長、南京醫院協會副會長等,受聘為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管理(MPH)導師、中西醫結合內科學碩士生導師、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碩士生及博士生導師。
業務專長:醫院管理學、中醫內科學、醫學倫理學。
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 胡剛
胡剛,男,教授、博士、博導,1961年4月出生,江蘇泗陽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政協常委。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江蘇省“青藍工程”首批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帶頭人、2000年度《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和《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的獲得者、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A類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現為中國藥理學會理事、江蘇省藥理學會副理事長,SCI期刊《Clinc Exp Physiol Pharmacol》、《Acta Pharmacol Sin》等雜誌編委。
1983年畢業於徐州醫學院獲醫學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1993年至1996年任徐州醫學院藥理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副教授、教授、碩導,1996年至1998年在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至今為南京醫科大學藥理學學科帶頭人、教授、博導,2000年至2003年任基礎醫學院院長,2002年起兼任藥學院院長,2003年4月起任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神經藥理學與神經生物學研究。先後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創新藥物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其它多項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工作,近5年發表SCI論文40多篇,累計IF超過150。先後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5)、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4)、中華醫學獎三等獎(2005)和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學術獎。
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 王虹
王虹,女,漢族,1955年6月生,江蘇江陰人,1975年畢業於南京醫學院,1988年獲碩士學位,2002年獲博士學位,曾多次在加拿大、美國研修培訓。
王虹同志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承擔部、省級以上課題8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以及部省級獎8次(項);先後在國內外發表論文70餘篇,主編、副主編專著6部(本)。
現為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兼任江蘇省科協常務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第八屆常務理事,江蘇醫學會大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防癆協會副理事長,江蘇省抗衰老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吸菸與健康協會控煙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健康教育協會醫院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江蘇省醫院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院協會副會長,江蘇省價格協會藥品價格分會副理事長,江蘇省醫院協會藥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先後擔任《國際呼吸》主編和多家專業雜誌編委。
業務專長:呼吸系統疾病、老年病的診治和研究。
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 王長青
王長青,男,1962年8月生,江蘇興化人,中共黨員,研究員職稱,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生導師,MPH(公共衛生專業碩士學位)導師。
1982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學習,獲醫學學士學位,1995年9月至1998年10月在南京大學攻讀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2005年9月起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在職攻讀醫藥衛生管理學博士學位。
1987年8月至1992年7月在南京醫科大學口腔系任教,1992年7月至1996年3月任南京醫科大學口腔系秘書、江蘇省口腔醫院醫教科副科長,1996年3月至2000年4月任南京醫科大學校長辦公室秘書、副主任,2000年4月至2002年6月任南京醫科大學校(外)辦公室副主任,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任南京醫科大學校長辦公室、國際交流合作辦公室、校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2005年5月至2007年3月任南京醫科大學人事處處長,2007年3月至2007年7月任南京醫科大學校長助理兼人事處處長,2007年7月任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2007年8月任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
業務專長:高等教育管理 衛生政策研究。

管理機構

黨 辦 統戰部
紀委監察審計處 宣傳部
組織部 團 委
工 會 離退休辦公室
校 辦 人事處
教務處 研究生處
學工處(蒲公英) 科技處
財務處 保衛處
資產管理處 後勤管理處
新校區建管會 國際交流合作辦公室

辦學理念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七十年來,南京醫科大學以“博學至精,明德至善”為校訓,以“醫學與人文融通、教學與科研並重、基礎與套用結合”為辦學理念,為國家培養了1500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和四萬多名本科畢業生,他們大多分布在江蘇省及全國各地醫院、疾病控制中心、醫學研究機構和衛生行政部門,不少畢業生已成為國內外著名醫學專家和學者。

院系介紹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基礎醫學院下設14個系、2個教研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現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3個省重點學科,1個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實驗室、5個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擁有一批國內先進水平的科研基地和實驗技術平台。
學院承擔全校各學制、各專業、各層次的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學工作,開設了58門課程。圍繞創建21世紀基礎醫學課程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教學目標,近5年主持教學改革課題12項;發表教學論文64篇;主編、參編教材或多媒體教學課件近100種;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教材1部。學院設立醫學司法鑑定、臨床病理學、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工程4個專業(方向)並進行招生。學院還承擔接受國內外訪問學者和培訓進修學員的任務,並開設了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項目。
近5年來,學院承擔國家“十五”攻關、“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研究課題239項,獲經費5512多萬元;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1000多篇,其中SCI收錄210餘篇;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3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7項。
學院先後和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奧地利、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為學院的長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2003年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基礎醫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評估中,學院綜合排名全國第八,其中學術隊伍排名全國第一。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江蘇省第一所三級甲等口腔專科醫院,溯源於1977年4月設立的江蘇新醫學院附屬口腔門診部。現又為江蘇省口腔醫院、江蘇省紅十字口腔醫院,江蘇省台胞口腔診療定點單位,江蘇省醫院協會口腔醫院管理分會主任委員單位和江蘇省牙病防治指導組組長單位,是江蘇省口腔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培訓中心。
醫院位於風景秀麗的五台山南麓,目前總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診療大樓主體15層,現有工作人員約400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近60人,匯集了全省70%的口腔醫學博士。有20餘名專家兼任著中華醫學會、中華口腔醫學會、中華口腔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師協會和中國醫院協會常務理事、委員,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26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省委“333工程”培養人才6名,衛生廳“135”醫學重點人才4名,江蘇省優秀醫學重點人才1名,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1名,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1名。
醫院科室齊全,設施先進,技術力量雄厚。有牙體牙髓黏膜科、牙周科口腔頜面外科口腔修復科、口腔正畸科、兒童牙病科、口腔種植修復科等11個一級臨床科室、3個二級臨床科室和5個輔助科室,有三個院外門診部和一個義齒研發製作中心,4個院外分院及合作中心。其中,口腔內科、口腔修復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頜面外科為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是省內擁有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最多的口腔醫療單位,正畸科為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重點學科,修復科為重點建設學科。設病床88張,口腔綜合治療台200張,年門診量30萬餘人次。省內首批實行口腔手機“一人一用一滅菌”的規範消毒,率先在全國提出了“診前3分鐘” 醫療服務理念並受到衛生部肯定。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原南京醫科大學護理系)建於1980年,是全國恢復高等護理教育最早的院校。1985年開辦護理本科教育,是全國首批創辦護理本科教育的院校。1991年成為江蘇省護理學專業自學考試中心。2003年,護理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成為江蘇省第一個護理學碩士學位授權點,並開始招收護理學碩士研究生。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成為江蘇省唯一的護理學博士學位授權點。
學院設有護理學基礎、護理管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兒護理學5個教研室,1個護理學教學研究實驗中心,在全省設有22家實習教學基地。實驗中心擁有先進的多媒體互動教學實驗系統和國際先進的護理教學模型及儀器、設備,達國內先進水平。該中心還是江蘇省護理自學考試護理技能考核基地。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成立於1994年,前身為南京醫學院臨床醫學系。臨床醫學繫於1934年隨江蘇醫政學院(南京醫學院的前身)的創立而誕生。1994年又隨南京醫學院升格為南京醫科大學而更名為“第一臨床醫學院”。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第一臨床醫學院設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與醫院實行一體化管理,醫院坐落在南京市城西風景區,廣州路300號,東倚五台山,南臨烏龍潭,西傍清涼山,虎踞關、龍盤裡環繞醫院,盡占虎踞龍盤之地里氣勢。學院、醫院是江蘇省醫療、教學、科研中心,擁有1750張床位,近5000名師生醫護員工,年門診量近190萬人次,居華東地區首位。
第一臨床醫學院是南京醫科大學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實力最強的臨床醫學院,現有臨床教師728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182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203人。擁有二級學科博士點7個(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神經病學、皮膚病與性病學、運動醫學、老年醫學),涵蓋20個三級學科;二級學科碩士點18個,覆蓋所有臨床學科;設有臨床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同時也是全國首批臨床醫學博士專業授權單位之一;有博士生導師53名,碩士生導師169名。
學院下設院辦公室、教務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和電教科4個行政職能科室;設有內科學系、外科學系、影像醫學系、檢驗醫學系、康復醫學系等5個系、46個教研室。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康達學院是一九九九年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設立的南京醫科大學的二級學院,在“依託母體、相對獨立、總體協調”的總思路下。經過兩年的創業和辦學過程,建立了“相對獨立校區、獨立財務管理、獨立組織教學”的“三獨立”的公有民辦二級學院。二00五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正式設立為獨立學院。康達學院以嚴謹的作風,嚴格的管理和良好的學風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普遍讚譽。
康達學院以培養本科層次為主,以社會需求為嚮導,根據學校的總體規劃和學院的發展目標,開設社會緊缺專業。1999年已開設臨床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醫學影像學及護理學專業,共招生165人。2000年增設護理(英語)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三個專業方向,即健康教育、醫療保險、衛生信息管理。共招生270人。培養具有優秀思想品德、紮實的專業知識,具有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的套用型、綜合型人才。
南京醫科大學校園風光
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40年的江蘇醫學院公共衛生教研室。全院教職員工秉承“誠信、博學、篤行、創業”的院訓,堅持“勇於創新、敢於實踐、甘於奉獻、止於至善”的學院精神,經過60多年的艱苦努力,建成了“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涵蓋六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全國首批公共衛生碩士(MPH)培養基地,“預防醫學”江蘇省品牌專業。
學院現有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現代毒理學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衛生毒理學,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2個省級重點學科—衛生毒理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套用毒理學和醫藥農藥獸藥安全性評價與研究中心,1個省級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現有教職員工116人,其中高級職稱者35人,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28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全國優秀博士後1人,“江蘇省青年科學獎”獲得者1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人選4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專家1人。
2000年以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51項,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項9項,發表SCI收錄論文1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6部。
2006年學院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是江蘇省獲獎單位中唯一的高等院校。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創建於2002年6月。藥學院由藥理學系(原省重點學科,全國臨床藥理基地、江蘇省產學研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和毒理學系(省重點學科)發起,從國內外引進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學、生化藥學、生物技術、天然藥物學等學科的高層次人才,整合原基礎醫學院化學教研室並聯合江蘇省人民醫院藥劑科,經過5年多的建設,藥學院已初步建成教研相長的教學研究型學院框架,初步建立生物醫學型的藥學教育模式,堅持面向臨床,服務經濟建設的辦學宗旨。
學院設有臨床藥學和藥學兩個專業,近幾年招收各類本科生656人。2005年學院獲得國家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藥理學為博士學位授予點。已招收博士、碩士生47名。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52人,其中教師35人,實驗室技術人員9人,專職行政管理人員8人。教師中正副教授11人,博導2人、碩導10人,具有博士學位者8 人,碩士學位者 24人,碩士生以上學歷教師占91%,另有兼職正副教授12人。
學院現有9個教研室,分別為基礎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藥劑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理學(臨床藥理)、藥事管理法規、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2004年9月,省級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基因藥物技術中心在藥學院成立。學院套用藥物研究所和藥物分析測試中心於2005、2006年分別成立。2006年藥物分析與藥物化學批准為學校重點學科。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醫政學院得名於南京醫科大學的前身“江蘇省立醫政學院”。1934年建校時即有衛生行政管理、衛生教育及醫科專業,是中國最早從事衛生事業管理教育的院校。2002年7月,為了加強學科建設,調整專業結構,學校決定在原社會科學部和公共事業管理系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新的醫政學院,成為南京醫科大學14個二級學院之一。醫政學院現有社會科學部、公共事業管理系以及衛生事業管理研究培訓中心與生命倫理學和法套用研究中心,南京醫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掛靠在學院。
目前學院教職工45名,其中專任教師35名。高級職稱教師18名。其中有博士11名,碩士18名。1人進入江蘇省“青藍工程”。近三年,學院共發表論文約200篇,承擔各級科研課題20餘項,出版學術著作4部,主編參編教材15部,獲各類教學、科研獎項17人次。學院是江蘇省最早招收衛生管理專業人才的單位,目前公共管理本科專業分設衛生事業管理、衛生法學醫藥貿易與管理3個專業方向,衛管專業開辦10年來累計招生800人,目前在校本科生428人。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於2007年1月19日新設立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坐落於南京挹江門明城封閉牆邊美麗的小桃園湖畔,環境優美,與著名的閱江樓遙相守望。
學院與醫院實行一體化管理,醫院占地面積 28520平方米,建築面積52044平方米。醫院分本部與東院,共有開放床位近千張,是南京醫科大學臨床教學基地和江蘇省首家全科醫師培訓基地。醫院設有40個臨床科室,20個醫技科室,10個教研室。其中,消化醫學中心繫國家級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南醫大內鏡研究所也設在該中心,兒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為江蘇省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消化內科和腫瘤科為南醫大“十一五”期間的重點學科,神經內科、婦產科、普外科、燒傷整形外科等均在省內外享有較高聲譽。醫院現有高級職稱122人、中級職稱239人;博士21人、碩士70人;碩士生導師2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7人。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淵源於 “江蘇醫學院”1953年成立的兒科學教研組。同年,開始招收兒科學五年制本科生。1959年12月成立兒科系。1962年起始招收三年制碩士研究生。1981年“兒科學”被國務院首批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點,1986年又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點。1994年“兒科學”被江蘇省政府評為省級重點學科。1999年又被國家教委授予“兒科學博士後流動站”。1999年7月,撤消兒科系,成立第二臨床醫學院。
2007年1月,為最佳化整合臨床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效益,在原第二臨床醫學院的基礎上,新組建第四臨床醫學院,其構成為“四院一所”,即附屬腦科醫院、附屬南京兒童醫院、附屬南京婦幼保健院南京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及兒科醫學研究所。其中有三所三級甲等醫院,學科力量較強,兒科學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神經病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小兒心胸外科為校級重點學科。兒科學、神經病學為博士點,精神衛生學、套用心理學為碩士點。兒科醫學研究所下設兒童保健、小兒腎臟病兩個研究中心,兒童營養、小兒腎臟病的相關研究處於國內一流水平,為保持專業特色打下了良好基礎。學院下設臨床醫學專業中的四個專業方向,即兒科醫學、精神醫學、生殖醫學眼視光
學院現有教研室15個,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47人,教授15人,副教授48人,研究生97人,七年制學生147人,本科生458人,畢業生總數1423人,整體就業率達96.7%。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成立於2005年6月。學院現有教職工10人,留學生300餘人。學生主要來自印度尼泊爾、韓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美國、日本、巴基斯坦等國。學院主要招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可招收短期進修生,尤其是中醫、針灸專業,已接受來自多個國家的短期進修生。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已先後與西班牙的CTO醫學培訓中心和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等建立了合作關係。為了提高留學生的教學質量,學院已先後選派7名教師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學習。

科研成果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學校18項科技成果獲2004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經省科技廳組織專業組初評、網上公示、異議處理、考察和現場答辯、省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投票表決等程式,該校2004年度有18個項目獲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喜登榜端。
南京醫科大學獲2004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
一等獎
1.人類精子發生相關基因表達譜系的構建及功能研究
基礎醫學院
沙家豪 周作民 李建民 林敏 朱虎 黃曉燕 王暉 尹嵐嵐 陸麗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二等獎
1.江蘇省糖尿病流行病學及高危險人群篩檢方法研究
公共衛生學院
徐耀初 沈洪兵喻榮彬 灑榮桂 沈靖 周玲 俞順章
2.肝腎聯合移植的實驗研究和臨床套用
第一附屬醫院
張煒 張峰 張浩 孔連寶 顧民 錢建民 王學浩
3.人工關節無菌性鬆動的病因及防治研究
第一附屬醫院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范衛民 孫俊英 劉鋒 王青 馬益民 齊新生 王道新
4.人未成熟卵母細胞體外成熟技術的臨床套用和基礎研究
第一附屬醫院 基礎醫學院
劉嘉茵 錢雲 冒韻東 馮婷 丁衛 韓素萍 馬翔
5.幽門螺桿菌與胃十二指腸疾病相關性的系列研究
第一附屬醫院
郜恆駿 趙志泉 徐順福 張紅傑 於蓮珍 林琳 施瑞華
6.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凋亡與多藥耐藥研究
第一附屬醫院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李建勇王瑋徐衛 朱興虎 陳麗娟 唐海英 朱明清
7.核因子-kB/IKB信號轉導通路在腎小球腎炎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附屬南京兒童醫院 兒科醫學研究所 第二附屬醫院
黃松明 張愛華丁桂霞 陳榮華 潘曉勤 張維真 吳紅梅
8.III期肺癌外科整體治療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附屬腫瘤醫院
許林 張勤 胡振東俞明鋒 袁方良 李椿齡 邱寧雷
9.圍術期心、腦、肺保護及其機制研究
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
曾因明 傅誠章 徐福濤 馬正良 周欽海 陳群 朱珊珊
10.南京市產後出血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 南京市衛生局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婦幼保健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1醫院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胡婭莉 高坤凡 陳靜琴 陸康民 孫麗洲 史佃雲 林奇志
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三等獎
1.城鎮大醫院內部資源配置仿真與決策研究
第一附屬醫院 中國科技開發院江蘇分院
魯翔 許年珍 袁永根 黃如春 趙俊
2.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的血液損傷及綜合血液保護的系列研究
第一附屬醫院
陳亦江 駱金華 陳亮 曹彬 陳艱
3.醫院服務發展戰略的系統研究
附屬無錫第二醫院
易利華 楊亞萍 王彬夫 楊紅 倪小芳
4.納米核素32P膠體介入治療實體腫瘤及其抗癌機理的研究
附屬南京第一醫院 東南大學醫學院 南京市第二醫院 北京鐵路總醫院 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王自正 劉璐 李澄 李旭東 端木浩
5.惡性腫瘤細胞生物學特性及轉移相關基因表達與腫瘤轉移關係的研究
附屬南京第一醫院
王書奎 王自正 夏永祥 杜同信 傅雷
6.中後顱凹顱底結構斷層解剖與磁共振(MRI)系列研究
附屬淮安第一醫院 基礎醫學院
柏根基 王鶴鳴 王德杭 韓群穎 左國平
7.江蘇省城鄉居民膳食結構和健康狀況調查及調整對策研究
徐州醫學院 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王燦楠 劉沛 馬鳳樓 梁智 蔡鳳鳴

對外交流

跟據2014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與美國代頓大學、美國聖約瑟夫大學、瑞典哥德堡大學、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以及西班牙的CTO醫學培訓中心和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等建立了合作關係。並聘請了一批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學校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學校於2002年開始招收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學校有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500多人。

附屬醫院

第一附屬醫院 第二附屬醫院
第三附屬醫院 附屬口腔醫院
附屬腦科醫院 附屬南京兒童醫院
附屬南京第一醫院 附屬無錫第一醫院
附屬無錫第二醫院 附屬無錫精神衛生中心
附屬常州第二醫院 附屬淮安第一醫院
附屬蘇州醫院 附屬南京婦幼保健院
附屬無錫婦幼保健院 鼓樓臨床醫學院
附屬杭州醫院

校園文化

校徽

蛇杖代表醫業和醫學的神聖,是國際通用的醫學標誌,辟邪是南京的象徵,表明地理位置,與其他在寧高校相統一。書卷代表教學科研,象徵高校,盾,古代防護之兵器,盾形既傳統又威嚴。發射的光芒,寓意前程似錦,蒸蒸日上。一深一淺,既給人視覺享受,又體現剛柔相濟、陰陽糅合。1934特指創校時期。

校訓

博學至精,明德至善
博學,意指學問豐富。至是達到。精,精深、完美之意。博學至精,指通過廣泛的學習,掌握廣博的知識,達到精通專業、臻於完美的境界。明德,意指通曉道德,至是達到。善,善良、高尚之意。明德至善,指通過品德修養,明確道德責任,達到高尚的境界。
博學、明德,是寄望師生既在學業學術上有所成就,又追求美好的道德情操,品學兼優、德術雙馨。至精、至善,是表明博學、明德的目標,以激勵師生不斷以高標準要求自己,鍥而不捨、追求卓越,努力達到完善之境界。

2009中國大學醫學50強

醫學包括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口腔醫學、中醫學、法醫學、護理學、藥學等8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江蘇高校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