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業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於甘肅省省會蘭州市,是農業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學、甘肅省重點建設大學、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為國家重點建設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學校前身是1946年10月創建於蘭州的國立獸醫學院。1950年,改名為西北獸醫學院;1951年,改名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1958年,與籌建中的甘肅農學院合併成立甘肅農業大學。2012年6月,甘肅省人民政府和農業部簽署協定共建甘肅農業大學。 截至2017年4月,學校校園占地16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9萬平方米;設有21個學院(教學部),61個本科專業,涵蓋農學、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七大學科門類。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草業科學);有教職工1400多人,專任教師1100餘人,普通本科在校生16000多人,碩士、博士研究生2600多人。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甘肅農業大學南門校名石甘肅農業大學南門校名石

甘肅農業大學是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學校、農業部和甘肅省政府共建大學,前身是1946年10月創建於蘭州的國立獸醫學院,我國著名獸醫學家、獸醫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代獸醫學奠基人之一的盛彤笙先生擔任首任院長。1950年,改名為西北獸醫學院;1951年,改名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1958年,與籌建中的甘肅農學院合併成立甘肅農業大學。
學校坐落在蘭州市安寧區,占地70.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21萬平方米。現設有19個學院(教學部),55個本科專業,擁有動物醫學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草業科學)、1個農業部重點學科和13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部共建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19個。
學校有教職工1500多人,專任教師10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485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人,農業部“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1人,農業部專家指導組成員3人;“甘肅省科技功臣”、“十大隴人驕子”各1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4人,甘肅省領軍人才30人;突貢專家、特貼專家、教學名師等74人。
在68年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學校秉承“敦品勵學,篤志允能”的校訓,形成了“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幾代農大人弘揚“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甘農精神,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甘肅和西部地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為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沿革

校史總覽校史總覽
國立西北技藝專科學校

1939年4月,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決定,在蘭州建立西北技藝專科學校。先後設農藝、森林、畜牧、獸醫、農業經濟和農田水利等科。

1945年8月,奉教育部令,將國立西北技藝專科學校改名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
國立獸醫學院的誕生
1946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朱家驊委派盛彤笙籌辦學校,在蘭州設立國立獸醫學院。9月,首屆招收新生48名,學制四年。尚未獨立辦學,設在蘭州大學,作為四學院之一,教學分設為解剖科、生理藥理科、生物化學科、細菌衛生科、病理寄生蟲科、診療科、畜牧科7科。
1947年14月,國立獸醫學院正式從蘭大獨立。7月,由國民政府及其教育部直接領導,甘肅省政府協助進行。
1948年,在黃河南岸的小西湖畔,建成教學樓-伏羲堂。
1950年2月,撤消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畜牧科、草原科併入國立獸醫學院。
西北畜牧獸醫學院

校史總覽校史總覽
1950年12月,西北軍政委員會決定將國立獸醫學院改名為西北獸醫學院。
1951年,西北獸醫學院改名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隸屬西北畜牧部、西北教育部共同領導。設立了畜牧系,設有生物、飼養、牧草與草原、選育、綿羊與羊毛5科。
1952年,引進前蘇聯高等教育經驗後,開始設定專業。學校設定了畜牧系畜牧專業,獸醫系獸醫專業,學制4年。9月30日,經政務院批准,將西北農學院畜牧獸醫系併入西北畜牧獸醫學院,並實行全國統一招生和分配。
1953年,學院首招研究生8人。
1958年,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從蘭州搬遷到武威縣黃羊鎮。
甘肅農業大學
1
甘肅農業大學校園鳥瞰甘肅農業大學校園鳥瞰
958年5月,甘肅省委決定,將正在籌建的甘肅農學院與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合併,組建甘肅農業大學。12月15日,甘肅農業大學成立大會在黃羊鎮召開。學校在畜牧、獸醫兩個系的基礎上,增設了農學、林學和農業機械3個系,總計5個系5個專業,同年開始招生。
1977年,學校恢復了聯考招生制度。
1978年,學校恢復了研究生招生。
1981年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甘肅農業大學遷回蘭州市辦學。
1984年10月22日,甘肅農業大學遷建工程在營門灘破土動工。
2012年6月,甘肅省人民政府和農業部簽署協定共建甘肅農業大學。10月,經全國博士後
甘肅農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
管委會專家組評審,學校獲準新增草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原有的畜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重新確認。
2013年5月,學校入圍“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百所高校。
2014年10月,學校入圍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項目試點高校,創新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項目(涉及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中草藥栽培與鑑定專業)和動物醫學院申報的複合套用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項目(動物醫學專業)獲批立項。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7年4月,學校設有21個學院(教學部),58個本科專業,蓋農學、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7個學科門類。

院部設定

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財經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管理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人文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理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創新創業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體育教學部
專業設定
學院 專業名稱 修業年限
農學院 農學 四年
種子科學與工程 四年
中草藥栽培與鑑定 四年
農村區域發展 四年
草業學院 植物保護 四年
草業科學 四年
草業科學(草坪管理方向) 四年
動物醫學院 動物醫學 四年
動物醫學(獸醫公共衛生方向) 四年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動物科學 四年
動物科學(畜牧獸醫方向) 四年
水產養殖學 四年
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學 四年
金融學 四年
市場行銷 四年
財務管理 四年
農林經濟管理 四年
農林經濟管理(基地班) 四年
工學院 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 四年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四年
土木工程 四年
水利水電工程 四年
車輛工程 四年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四年
農業電氣化 四年
水文與水資源管理 四年
農業水利工程 四年
林學院 林學 四年
園林 四年
風景園林 四年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四年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 四年
食品質量與安全 四年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 四年
生物工程 四年
資源與環境學院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四年
地理信息科學 四年
環境工程 四年
農業資源與環境 四年
土地資源管理 四年
人文學院 法學 四年
漢語言文學 四年
勞動與社會保障 四年
公共事業管理 四年
園藝學院 園藝(果樹學方向) 四年
園藝(觀賞園藝學方向) 四年
園藝(蔬菜學方向) 四年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四年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生物技術 四年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四年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四年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四年
理學院 套用化學 四年
套用統計學 四年
材料化學 四年
少數民族本科預科 四年
外語學院 英語(英語語言文學方向) 四年
英語(翻譯) 四年
英語(商務英語) 四年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4月,學校有教職工1400多人,專任教師11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495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4人,入選“國家傑出專業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人,農業部“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1人;“甘肅省科技功臣”、“隴人驕子”各1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4人、領軍人才30人;突貢專家、特貼專家、教學名師等74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甘肅省級教學團隊8個。

中國工程院院士(兼):任繼周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郁繼華、師尚禮、崔燕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趙興緒、餘四九、張富等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張峰、甘伯中
國家傑出專業人才:孫萬倉
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餘四九、余群力、李發弟、滾雙寶
甘肅省級教學名師:崔峴、崔燕、李唯、王芬娥、劉長仲、師尚禮、姚拓、馬暉玲等。

教學團隊

類別 項目名稱 負責人
國家級 獸醫形態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崔燕
甘肅省級 農業資源與能源利用教學團隊 張仁陟
作物遺傳育種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王蒂
臨床獸醫學專業教學團隊 趙興緒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柴強
草業科學(草坪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師尚禮
蔬菜學教學團隊 郁繼華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 吳建民
植物保護專業教學團隊 劉長仲


院士風采

任繼周,1924年生,山東平原人。1948年畢業於中央大學。曾任中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科委畜牧專業組成員、國家基金委農業科學學科評議組成員、農業部科技委成員、中國草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草原生態研究會和中國草業系統工程學組第一任理事長、中國人與生物圈委員會委員、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甘肅草原生態研究所所長。任繼周先生是中國現代草原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任繼周致力於草原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在草原科學的理論和實踐領域內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索。他建立的草原分類體系較國外同類研究早了8年。他提出評定草原生產能力的指標一一畜產品單位,結束了各國各地不同畜產品無法比較的歷史,被國際權威組織用以統一評定世界草原生產能力。他創造的劃破草皮改良草原,草原季節畜牧業,使中國北方草原生產能力提高數倍至1倍,並得到推廣套用。他在草地農業生態系統領域方面的貢獻,豐富了農業生態系統的理論,並使草原生產發展成為大農業中的獨立分支一一草業。由於他在科學領域的突出貢獻,1978年被選為中國科學大會代表,甘肅省科學大會代表及先進個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任繼周教授的學術成就與貢獻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響。美國草原學會曾邀請他專程赴美參加有關中國草原科學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並授予該會名譽會員稱號(1983);紐西蘭梅西大學設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獎學金,用以鼓勵和支持中新兩國農業科學的學者與學生交流;還被聘為聯合國UNDP中國國內項目顧問,聯合國UNDP、聘任他為中國貴州草地畜牧業項目技術總裁。
任繼周教授是中國草原界傑出的教育家。他和他的同事們創建了草原專業4門課程,即草原學、草原調查與規劃、草原生態化學、草地農業生態學。他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便開始培養草原科學研究生,總計達40餘名,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約占中國草原專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12%。由於他在草原教育方面的突出貢獻,受到社會的尊重。早在60年代初就被選為中國文教群英會先進集體代表,1989年獲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培養碩士研究生)。先後被蘭州大學聘為教授、南京農大聘為特約教授。
任繼周教授是草原科學領域出色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他主持畜牧系飼料生產教研組時,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高山草原定位試驗站。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他創建了中國農業院校第一個草原系。在他的領導下,成為人才輩出、碩果纍纍、譽滿草原科壇的學術集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草原系又成為中國草原科學首批碩士點、博士點,唯一的草原科學重點學科點。他不但創辦了一個甘肅草原生態研究所,而且還創辦並主編了草原學科領域內三種刊物,使中國草原科學邁上新的台階。
科技功臣:
劉孟洲,男,1938年8月生於陝西,1960年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畜牧系。1960年至1979年在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試驗農場任技術員;1979年至現在在甘肅農業大學任助教、講師、副教授、研究員。2001年任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博士點博士生導師。
劉孟洲研究員是甘肅省著名的農業專家,為甘肅省養豬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培育豬種和養豬產業化方面。
劉孟洲在培育豬種的研究中,主持完成多項省列科技攻關計畫項目。“七五”期間育成“甘肅白豬”新品種,並提出了“以地區劃類進行閉鎖繁育,以場組群生產優良種豬,以性能建立品系、選育提高,以外引品種為父本,以培育品種為母本進行二元雜交”的“三級二元”瘦肉型豬生產配套模式,解決了甘肅省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建設的品種問題;“八五”期間,主持育成了三個“專門化”的瘦肉型豬新品系,完成了甘肅養豬業良種繁育體系的建設任務。主持育成“華特豬配套系”新品種,在當時,品質優於國外品種,制定了《華特豬配套系地方標準》,解決了品種標準化問題。“華特豬配套系”是農業部認定“十五”期間在中國推廣畜禽品種之一;“九五”期間主持完成了《配套選育合成系雜優豬》攻關計畫項目。這些優良品種的育成和推廣,不僅提高了豬肉的品質,而且節約了大量從國外引種費用。
劉孟洲還注重成果的套用推廣和產業化工作。他主持研發了工廠化養豬工程工藝配套技術,其中適應工廠化養豬的“新型工廠化養豬豬舍”和“母豬分娩床”已申請國家專利(已公開申請號);他提出了“工廠繁殖、分戶肥育、實行統一供種,統一飼養標準,統一防疫滅病,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組織銷售和農戶分散肥育”的“五統一分”養豬產業化新型模式,同時,將工廠化養豬工程工藝技術推廣套用到西北五省區44個萬頭級工廠化養豬企業。近三年累計推廣豬種130.42萬頭,新增利稅1.39億元。該項成果的套用推廣,推動了甘肅省工廠化養豬、集約化生產的進程,增加了農民收入,為現代化養豬提供了經驗。
他主持和參加完成了多項研究成果,並發表論文14篇,“工廠化養豬工程工藝技術”兩次在中國專業學會上進行學術交流;作為副主編之一參加編著的《中國培育豬種》一書,對中國工廠化養豬生產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劉孟洲研究員,有高尚的科學道德,獲得“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會省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有突出貢獻的科技推廣工作者”等稱號,有9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劉孟洲雖已年屆70歲,仍然活躍在科研和教育第一線,繼續為甘肅養豬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7年4月,學校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2個甘肅省級特色專業,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甘肅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甘肅省級精品課程47門,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甘肅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
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動物醫學

特色專業

類別 專業名稱
國家級 草業科學 動物醫學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土地資源管理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
甘肅省級 動物科學 草業科學 動物醫學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土地資源管理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農林經濟管理 農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農業水利工程 園藝 ---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精品課程 動物組織學與胚胎學 --- ---
甘肅省級精品課程 農業昆蟲學 家畜育種學 設施園藝學
動物營養學 分子生物學 園藝植物組織培養
食品添加劑 動物遺傳學 動物生理學
草地保護學 動物生物化學 草地培育學
動物性食品衛生學 現代農業信息技術 草坪學
果樹栽培學 機械設計 草原生態化學
中獸醫學 魚類學 有機化學
動物遺傳學 動物生理學 草地保護學
旱農學 獸醫產科學 草地資源調查學
動物醫學院 飼料飼養學 獸醫病理解剖學
作物育種學 農業機械學 農業昆蟲學
家畜育種學 設施園藝學 農產品貯運學
植物生理學 普通化學 普通植物病理學
林木遺傳育種學 普通昆蟲學 家畜繁殖學
分析化學 動物組織學與胚胎學 生物統計附實驗
園林樹木學 植物化學保護 ---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類別 項目名稱 負責人
國家級 植物生產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張金文
甘肅省級 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畢陽
植物生產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張金文
農業工程綜合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趙武雲
文科實訓中心 劉 敏
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虎玉森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蔣玉梅
園藝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教學成果
教學成果獎

成果名稱 完成人 獲獎等級
制定我國草業科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出版配套教材,規範、提高整體培養水平 胡自治等 2001年國家級二等獎
動物組織學與胚胎學系列課程建設 崔燕等 2005年國家級二等獎
植物生理學精品課程建設與實踐 李唯等 2007年省級一等獎
最佳化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創新人才——農業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探索與實踐 張新虎等 2007年省級一等獎
農業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趙興緒等 2016年省級一等獎
以國家級教學團隊為引領,構建動物醫學專業綜合改革體系 餘四九等 2016年省級一等獎

學科建設

國家和省級重點學科簡表


國家和省級
重點學科
學科專業 學院名稱
草業科學 草業學院
作物學 農學院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獸醫學 動物醫學院
植物保護 草業學院
園藝學 農學院
動物營養學與生產學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農業經濟管理 經濟管理學院
林學 林學院
生態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農業工程 工學院

國家一級學科獸醫學

獸醫學國家級一級學科現有基礎獸醫學、臨床獸醫學、預防獸醫學、動物醫學工程4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個獸醫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農業部動物病毒學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新獸藥工程重點實驗室和甘肅省牛羊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有動物生殖生理與胚胎工程、動物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動物疾病病理、畜禽傳染病與寄生蟲病防制、動物性食品安全與衛生檢驗、動物中毒與營養代謝病等6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多年來,該學科在駱駝氂牛生殖生理、牛羊胚胎工程、駱駝氂牛解剖組織學和家禽神經解剖學、家禽傳染病與寄生蟲病防制、動物疾病病理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許多研究填補了國際和國內研究的空白。
先後承擔完成了國際科學基金、國際原子能機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青年基金以及“八五協作攻關項目120餘項,其中10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2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5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6項。目前承擔科研項目19項,累計科研經費800多萬元。
近5年,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1000餘篇,其中18篇被SCI收錄。出版各類專著、教材、譯著共40餘部,主編和參編全國高等院校統編教材13部。

學科點有教授14人,副教授17人;有專兼職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34人;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組評議專家1人,國家“千百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員2人;有國家中青年專家1人,甘肅省中青年專家1人。
學科點擁有專業實驗室面積2638M2,擁有萬元以上儀器設備272台(件),儀器設備值合計1829萬元,擁有藏書14萬冊、中外文期刊近4萬種。
學科點以氂牛和駱駝等為研究對象,由陳北亨教授提出的雙峰駝誘導排卵的機理更新了駱駝生殖生理的經典理論。在國內外首次發現並證實了精清誘導排卵這一在哺乳動物方面十分獨特的現象,並對各繁殖階段生殖激素的變化規律、誘導排卵的機理等進行了研究。以氂牛、駱駝為主開展的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技術,使群體數量快速增長,並組建了甘肅省牛羊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甘肅畜牧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國家一級學科畜牧學
畜牧學國家級一級學科現有草業科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學、動物生產系統與工程、動物食品營養與工程、草地生物多樣性7個博士和1個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分設於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草業學院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甘肅草原生態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為共建學科單位。畜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於2001年建站。
在多年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基礎上,各學科點形成了穩定且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草地資源與環境,草地農學與草產品加工,草原保護與野生動物,草坪科學,牧草種質資源與種子工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草食動物(綿羊、山羊、氂牛)遺傳育種,豬、禽品種(系)選育和配套系生產,繁殖理論與繁殖控制技術,動物遺傳資源保存與利用(藏獒、野駱駝等),動物繁育與生態,動物生物技術及套用。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能量與營養物質代謝和需要量,飼草料營養價值評定與安全檢測,飼草料資源的開發利用,動物營養與環境、生態、免疫及疾病,動物生長與產品品質調控。
2000年至2005年,科研成果獲部省級以上獎35項,有25項科研成果推廣套用,10項科研成果轉讓,產生經濟效益5.4億元。
5年來,出版具有代表性的學術專著、研究成果50餘部,主編、參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20餘部。發表研究論文400多篇,其中在國家級學術刊物發表200篇,國外權威刊物發表30篇。公開出版學術刊物4種:《草業學報》、《草業科學》、《中國草食動物》、《草原與草坪》。
目前承擔科研項目88項,其中國家863項目2項,國家及國務院各部門項目3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國際合作等項目12項,地方政府項目40項,累計科研經費3317萬元。
該學科現有博士生導師25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甘肅省科技功臣獎獲得者1人、國家級優秀專家2人、省級優秀專家4人,有教授32名、副教授20名和52名中青年學術骨幹。

草業科學創立了草原綜合順序分類法,提出了高山草原劃區輪牧、評定草原生產能力的畜產品單位指標系統、草原季節畜牧業、營養體農業等重要科學理論。依據草原綜合順序分類法建立的天然草地世界統一分類檢索圖,在國際上被稱為任—胡氏檢索圖。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以三元雜交法選育出了“華特豬配套系”,創立了規模化養豬的“新華模式”;肉用、毛用專用型種羊的引進和繁育把甘肅的養羊產業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國家一級學科作物學

作物學國家級一級學科現有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藥用植物資源與利用、作物生態生理、設施作物5個博士學位授予權,有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植物學、發育生物學等17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分設於農學院和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現有旱農耕作理論與技術、持續農業與生態農業理論與實踐、遺傳工程在作物育種中的套用、作物主要性狀的遺傳育種、作物組織培養與種質改良、作物栽培與生理學、多熟種植7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多年來該學科在旱農耕作制度、高效種植模式、旱地農業生態、高產高效栽培理論、作物品質育種、遺傳工程和植物組織培養種質改良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國內領先和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2000年至2005年,科研成果獲部省級以上獎25項,其中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14項,有20項科研成果推廣套用,10項科研成果轉讓,產生經濟效益8億元。
5年中,出版具有代表性的學術專著17部,均獲省部級以上獎;出版教材9部,獲省部級優秀成果獎2項;發表科研論文646篇,其中在學術刊物上發表525篇,學術會議發表116篇,國外公開學術期刊發表5篇,有11篇被SCI、EI、ISTP收錄。
目前承擔科研項目98項,其中國家863項目6項,國家及國務院各部門項目16項,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金、科技部“十五”西部開發科技行動計畫重大專項、澳大利亞ACIAR等8項,地方政府項目49項目,累計科研經費1900多萬元。
該學科點現有12名博士生導師,由22名教授、13名副教授和40餘名中青年學術骨幹組成學術團體,梯隊年齡結構合理。
學科點實驗室總面積800平方米,有52台(件)價值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藏書量30.2萬冊,期刊擁有量51種(冊)。
以旱農為特色的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學科由胡恆覺教授研究提出的“農牧結合”、“生態建設、草灌先行”等學術思想,在旱作農業的研究開發中至今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前瞻性,為培植我校特色學科方向——旱地農業產生了決定性作用;創立的高原一熟灌區畝產“噸糧”、“雙千”模式,促進了綠洲生產水平的成倍提高。作物遺傳育種學科選育出甘春系列小麥品種20個,麵包用小麥品種甘春20號連續三年被農業部確定為農業結構調整的推薦首選品種;培育出了甘農薯1號、2號、3號、4號馬鈴薯新品種,創立了微型薯供種體系,為甘肅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國家級重點學科草業科學
草業科學學科點始建於1950年,1989年由原國家教委批准建立國家級草業科學重點學科點,1992年成立我國第一個草業學院,1999年教育部批准設定第二批“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位。1983年和1991年,受農業部委託主持制訂了全國草原科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和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基本要求。
學科點現有草業科學、草地生物多樣性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有“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草業生態系統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草坪研究所,建築總面積2200平方米,儀器設備720台件,總價值1230萬元。有天祝高山草原試驗站、武威黃羊鎮牧草試驗站、景泰產業化基地、蘭州牧草試驗圃等4個試驗場站,總面積1500多畝。
現有教學科研人員62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9人,副教授12人,講師8人。有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36人。有國家級優秀專家、省級優秀專家、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科研獎勵基金獲得者、甘肅省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等17人。在校本科生870人、碩士研究生180人、博士研究生57人。
學科點以草業生態系統為總的研究方向,形成草地資源與環境、草地農學與草產品加工、草原保護與野生動物、草坪科學、牧草種質資源與種子工程5個具有顯明特色的研究方向。
學科點創立了草原綜合順序分類法,提出了高山草原劃區輪牧、評定草原生產能力的畜產品單位指標系統、草原季節畜牧業、營養體農業等重要科學理論。依據草原綜合順序分類法建立的天然草地世界統一分類檢索圖,在國際上被稱為任—胡氏檢索圖。
“九五”以來,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0多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甘肅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培育成1個紅豆草、2個結縷草和5個苜蓿新品種,並推廣到全國20多個省區。目前,承擔國家計委、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省科技攻關等重大項目及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銀行組織等國際合作項目20多項。
學科點主持編寫了《草原調查規劃》、《草原保護學》、《牧草與飼料作物栽培學》、《牧草育種學》等全國統編教材20餘部,地方教材5部。主編《英漢植物群落名稱詞典》、《英漢農業詞典—草原學分冊》,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中國農業大百科全書•畜牧業卷》等專著和工具書30餘部。近五年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編輯出版全國性學術期刊——《草原與草坪》。

精品課程

國家級課程:動物組織學與胚胎學(崔燕2005年度)
省級課程:農業昆蟲學(張新虎2007年)
家畜育種學(羅玉柱2007年)
設施園藝學(郁繼華2007年)
動物組織學與胚胎學(崔燕2005年度)
普通植物病理學(徐秉良2005年度)
植物生理學(李唯2005年度)
農產品貯運學(畢陽2006年度)
草地資源調查規劃學(龍瑞軍2006年度)
植物化學保護(沈慧敏2006年度)
園林樹木學(孫學剛2006年度)
校級課程:農業昆蟲學(張新虎2007年)
設施園藝學(郁繼華2007年)
家畜育種學(羅玉柱2007年)
儀器分析(趙國虎2007年度)
農業巨觀管理(王生林2007年度)
有機化學(李鐵漢2007年度)
動物組織學與胚胎學(崔燕2005年度)
普通植物病理學(徐秉良2005年度)
植物生理學(李唯2005年度)
農產品貯運學(畢陽2006年度)
草地資源調查規劃學(龍瑞軍2006年度)
植物化學保護(沈慧敏2006年度)
園林樹木學(孫學剛2006年度)

學術科研

科研建設

“十一五”以來,全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855項,有141項研究成果獲獎,其中省部級獎57項,申請專利114項,授權30項;出版專著114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949篇,其中,在SCI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95篇。全校承擔國家“863”、“97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421項,總經費達2.05億元。在草業科學、動植物育種、旱作農業、設施農業、循環農業、節水農業、動物健康養殖、動植物生物技術、農產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的研究成果,為服務三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研究機構

高教研究所
甘肅農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於2004年3月,為學校直屬單位,其主要職能是:1.跟蹤研究世界及國內一流大學特別是國內一流農業大學的現狀、發展趨勢和最新動態,及時了解教育改革的前沿、戰略或熱點問題。2.蒐集有關高教改革的最新和重要信息,編輯《高教發展動態》。3.組織開展校內外高等教育發展研究。
農村發展研究院
甘肅農村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農發院”)是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甘政函[2005]21號),由省農牧廳、發改委、教育廳、科技廳、和甘肅農業大學共同組建,以甘肅農業大學為依託開展全省“三農”問題的研究機構,主要承擔甘肅農村發展戰略和重點問題研究、全省農村發展規劃諮詢、項目諮詢和企業發展諮詢等任務。
草原與草坪
《草原與草坪》是由中國草原學會、甘肅農業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草業科學,草坪科學學術理論刊物。本刊以報導草業、草坪學科領域科研成果,生產中先進經驗,草業科學研究現狀、進展和水平為宗旨。報導內容主要刊登草業科學、草坪科學、牧草科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城市綠地建設、園林花卉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文獻綜述、新技術新方法、新品種、新書介紹、企業論壇、簡報、國內外動態等內容。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甘肅省乾旱生境作物學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於2003年10月開始籌建,是在“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甘肅省節水農業工程技術中心”的基礎上,於2010年2月經科技部批准組建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81人。其中,教授(研究員)31人,副教授23人,講師(助理研究員)19人,助教(實習研究員)8人。人員平均年齡39.6歲,45歲以下人員占66.7%,博士學位的51人,具有碩士學位的25人,回國留學人員2人。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層次人選6人。實驗室客座人員16人,其中,國外7人,國內9人。
草業生態系統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草業生態系統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2005年9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項建設,依託甘肅農業大學草業科學國家重點學科。本學科點作為全國最早開展草業科學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1950年在西北率先開始了草原科學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工作,1953年招收首批草原學碩士研究生,1964年正式成立草原專業,1972年成立我國第一個草原系,1984年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草原學博士學位授權點。1988年建立了我國草原科學(現草業科學)第一個國家重點學科,1992年建立國內第一個草業學院,1999年教育部批准設定第二批“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位,2001年建立畜牧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3年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整體併入草業學院,實驗室面積、設備儀器、人才隊伍結構與數量均得到了有效改善。2002年、2007年連續兩次通過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評估,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為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GansuKeyLabofCropImprovement&GermplasmEnhancement)是由甘肅省科學技術廳和甘肅農業大學聯合共建的省級重點實驗室,依託於甘肅農業大學。實驗室是在原甘肅農業大學農業生物工程研究所、甘肅農業大學小麥遺傳育種研究所的基礎上,通過人才和資源整合,於2003年成立。校長王蒂教授任實驗室主任,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屈冬玉研究員為特聘專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正副主任分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瞿虎渠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教授擔任。實驗室下設5個功能實驗室:基因工程室、分子標記室、細胞工程室、種質資源室、植物組織快繁室。
甘肅省草食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草食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是在甘肅農業大學2003年成立的研究測試中心基礎上,由甘肅省科學技術廳於2009年批准建設的省級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是甘肅農業大學。重點實驗室以甘肅省及西北地區優勢草食畜種(綿羊、山羊、普通牛、氂牛)為研究對象,針對草食動物基因組(功能基因篩選)與分子育種、草食動物繁殖調控和肉奶品質調控三個方向開展科學研究,為提高甘肅省乃至西北地區優勢草食畜種生產水平與效率、產品質量和效益提供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品種(系),同時承擔本研究領域各級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任務,實現理論創新、技術研發、生產服務和人才培養四位一體的省級對外開放重點實驗室建設目標。實驗室現有專兼職科研人員27人,實驗用房面積700m2,儀器設備總值1100餘萬元。本著“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實驗室建設原則,實施邊建設、邊開放的管理運行模式,歡迎國內外同行專家參與實驗室建設與科研學術交流工作。
研究測試中心
甘肅農業大學研究測試中心,創建於2003年,是集教學、科研、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測試機構。主要從事動植物基因工程育種、動物胚胎移植、植物天然有機物的分離、土壤農化分析、農產品質量分析、農業污染物分析、環境檢測和相關領域技術研究。

國際交流

學校重視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2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著學術交流關係,並與美國等國家合作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中美1+2+1人才培養計畫”等6個合作辦學項目的實施,使我校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優質國際教育資源,豐富閱歷,增長才幹。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校黨委書記 鍾福國
校黨委副書記、校長 趙興緒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 趙興緒、牛最榮、郁繼華、餘四九
副校長 畢 陽
校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李炳毅
副校長 蘆維忠
副校長 張國民

歷任領導

黨委書記 任職時間 校長 任職時間
李 運 1957.2~1964.8 盛彤笙(院長) 1946.7~1957.6
王乃夫(代理) 1964.8~1965.5 彭 應(院長) 1958.6~1959.5
李克如 1965.5~1968.1 李克如(校長) 1965.5~1968.1
張洪軒 1972.1~1972.5 吳金功(革委會主任) 1968.1~1973.5
吳金功 1972.5~1973.5 周學新(革委會主任) 1973.5~1978.6
周學新 1973.5~1978.6 吳治國(革委會主任) 1978.5~1979.9
吳治國 1978.5~1979.9 朱宣仁(校長) 1979.9~1983.8
安振 1979.9~1982.2 陳北亨(校長) 1983.8~1987.7
王鳴和 1982.2~1983.8 胡恆覺(校長) 1988.5~1991.10
楊惇節 1987.5~1990.3 黃慎釗(校長) 1991.10~1998.4
赫卓峰 1992.8~2002.9 王蒂(校長) 1999.10~2011.4
王家勛 2002.9~2011.4 黃高寶(校長) 2011.04~2012.07
王蒂 2011.4~2015.5 吳建民(校長) 2013.04~2017.11

所獲榮譽

甘肅農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
建校以來,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700多項,其中國家“863”、“948”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西部專項、農業部原原種基地項目等國內重大研究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436項;有607項成果獲獎,其中省(部)級以上獎175項;申請專利26項。建成了以“甘肅農村發展研究院”、“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畜產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羊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甘肅省現代規模養豬工程技術中心”等為核心的科技研發平台。在生物技術、草業科學、動植物育種和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節水農業、農產品加工與開發、旱作農業與生態恢復、動物疫病的防治與生物疫苗的研製、動物胚胎工程、設施農業和社會科學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形成了一定優勢。
1984年、1988年兩度被評為“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1991年被評為“甘肅省科技興農先進集體”;1992年被原國家教委、國家民委評為“全國民族教育先進集體”;1994年被原國家教委評為“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單位”和“全國高校科技統計先進單位”;1998年以來,先後3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評為社會實踐先進單位;2001年獲蘭州市“文明單位”稱號。1999年,學校教務處被評為“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研究生處被國家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先進集體”。1994年學生工作處獲“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分配工作畢業教育優秀獎”。1998年學校科技處被評為“甘肅科技工作先進集體”,1992年以來,《甘肅農業大學學報》先後2次榮獲國家級和省、部級優秀科技期刊獎。

知名校友

姓名 備註
楊子恆 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
尚永豐 中國工程院院士。
南志標 蘭州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許綬泰 中國著名寄生蟲學專家。
王擎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中科技大學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
王素香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陳化蘭 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
王玉琳 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公司)所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車克鈞 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陳文賢 甘肅酒泉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教授。
崔勝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動物學與動物生理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建林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民盟甘肅省委常委。
鄭世民 東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基礎獸醫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敬仁 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永光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
劉宗平 揚州大學獸醫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趙海燕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研究員。
王曉舉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研究員。
趙啟祖 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研究員(二級),博士生導師。
宗瑞謙 甘肅武威職業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甘肅武威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農牧局局長。
張合成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
蔣文蘭 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甘肅省紀委書記
李文卿 甘肅省科學技術廳廳。
李旺澤 甘肅省隴南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黨組副書記。
位志榮 中共甘肅省定西市委常委、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陳亞民 中熹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合伙人、副總經理。
曹廣益 武威牛滿加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李琳興 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西北區)蘭州正大資深副總裁。

文化傳統

校訓:敦品勵學篤志允能
校風: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教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學風:誠樸博學慎思敏行
校 歌:甘肅農業大學校歌

學校校徽

校徽四周線條為圓形,並加內圈,寓意全校師生員工以教學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辦學理念,以及圍繞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這條主線,抓住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社會能力兩個重點,認真履行高校“四大職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校徽主體由麥穗和牛角組成,整體如同一艘揚帆遠航的船,寓意甘肅農業大學承載著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使命和對未來的憧憬,不畏難險,乘風破浪,勇往直前。麥穗體現學校以農科為優勢和特色、多學科發展的辦學目標;麥穗的剖面圖,像打開的書籍,反映農大師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刻苦學習、孜孜不倦;牛角既代表學校畜牧、獸醫等傳統優勢學科,又標明學校的辦學歷史。
主體圖案下方的“1946”標明學校創建年份。
整個標誌的圈線、主體圖案、英漢文字、下垂弧線、阿拉伯字均為深綠色。綠色暗喻著生命、發展、永恆,寓意甘肅農業大學充滿生機和活力,生生不息。

學報

甘肅農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是甘肅農業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ISSN11003-4315 ,CN62-1055/S ),創刊於1959 年,16 開,季刊,郵發代號 54-79 。期刊的辦刊宗旨為:開展學術討論和交流,為提高本校的教學科研水平,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做貢獻。

期刊主要刊登有關畜牧獸醫草業農學、林學、園藝、農業機電、植物保護、土壤農化、資源環境、農業經濟、食品科學、農田水利等方面的學術論文、科研報告及綜述和專論。主要讀者對象是農業科技人員、情報研究人員和農業大專院校的師生。

甘肅農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
期刊嚴格遵守科技期刊的編輯校對規範的標準,1992 年獲中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中國農業高校學報質量評比一等獎; 1999 年獲甘肅省高校優秀學術期刊獎。期刊為《中國科技期刊論文統計與分析》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首批入選期刊,被許多權威資料庫和文摘刊物收錄,如《CABI 》、《AGRIS 》、《AGRICOLA 》、《SCIE 》、《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農業文摘》、《麥類文摘》、《中國科技資料目錄》、《農學文摘》等。

圖書館簡介

甘肅農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946 年,1958 年隨學校西遷至武威黃羊鎮,1986 年回遷蘭州市安寧區營門村。圖書館占地面積 5125 平方米,建築面積19700 平方米。館藏各類文獻158 萬餘冊/ 件。圖書館現設有采編部、流通部、閱覽部、技術服務部、信息諮詢部、科技查新中心、特藏研究室、用戶培訓中心、國際氂牛中心和辦公室。
截至 2007 年底,館藏文獻總量達158 萬冊/ 件,其中印刷型中文圖書801905 冊、中文報刊1332 種、外文圖書56601 冊、碩博士論文856 冊、交換資料和增刊4710 份、善本圖書和古籍線裝 5350 冊、電子圖書190 萬冊,視聽資料1104 冊、光碟資料1402 張、中文過刊總量27625 冊、外文過刊總量 24431 冊、中外文檢索工具書24208 冊(其中中文4673 冊,外文19535 冊)、縮微資料76 件、資料庫光碟7種。二級學院共藏中外文圖書總量 59100 冊、二級學院共藏中外文過刊總量 9712 冊、二級學院共藏中外文現刊總量 974 種。屬學科門類多、多載體的館藏體系,已成為一座館藏文獻資源豐富、管理手段先進的現代化圖書館。生均紙質圖書 56.49 冊、生均電子圖書 133.84 冊、年生均新書 3.6 冊。

圖書館除設立各類閱覽室外,還設有藏書庫、用戶教育室、自習廳、複印室等。檢索終端座位、閱覽座位和自習座位約 1944 個,圖書館與超星、清華、萬方資料庫公司以及 STN 、CALIS 農學中心簽訂協定,實現網上文獻信息資源的共享,並積極主動與多家相關資料庫商家聯繫試用。多媒體電子閱覽室有180 台計算機可供師生隨時上機檢索,使圖書館的服務工作全面邁向自動化、標準化、數位化和網路化。

甘肅農業大學大學生高層公寓甘肅農業大學大學生高層公寓

校園環境

地理位置

學校是省部共建大學,教育部中西部百所重點建設大學、甘肅重點大學。學校地處規劃中的蘭州市安寧區新城區中心,占地總面積247.48公頃,其中校園面積87.98公頃,建築面積43.67萬㎡;擁有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133。建有體育館、田徑場、足球場、網球場等各類體育設施及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基地,高爾夫俱樂部等。

前往路線

位於蘭州市安寧區,可到西站乘BRT1路道幸福巷,十里店,培黎廣場轉乘121,終點站即為甘肅農業大學
文化傳統
校訓:敦品勵學篤志允能
校風: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教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學風:誠樸博學慎思敏行

2009中國大學農學50強

農學包括植物生產、草業科學、森林資源、環境生態、動物生產、動物醫學、水產等7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甘肅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