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中醫藥大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成立於1958年,主校區位於省會城市瀋陽,分校區位於濱城大連和藥都本溪,是遼寧省唯一一所培養中醫、中藥、針灸推拿、中西醫臨床醫學、高級護理和醫學相關類人才的高等院校。學校先後獲得全國教育紀檢監察先進集體、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遼寧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遼寧五一獎狀、依法治校示範校、安全文明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簡介

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坐落於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的瀋陽市,毗鄰世界文化遺產——清昭陵,其前身為創建於1958年的遼寧中醫學院,2006年2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遼寧中醫藥大學。是遼寧省唯一一所培養中醫、中藥、針灸推拿、中西醫臨床醫學和高級護理人才以及為中醫藥行業服務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高等醫藥院校。建校50年來,學校已發展成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推進研究生及七年制本碩生教育,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大力加強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中醫藥學科優勢突出,其他相關等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中醫藥高等教育院校。

遼寧中醫藥大學有在校生規模萬餘人,包括博士後人員、研究生、本科生、留學生和專科生;設有基礎醫學院、研究生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第二臨床學院、第三臨床學院、藥學院、針灸推拿學院、護理學院、杏林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學院;擁有1箇中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8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8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三級實驗室、17個二級實驗室、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1個研究院、6個研究所、2個圖書館、1個博物館;擁有1000M主幹、100M到桌面的校園網路系統;圖書館藏書80多萬冊;近年來,學校獲得中醫、藥學和中西醫結合3個學科的教授評審權;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獲得1項國家級精品課程、3項省級精品課;擁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和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7所醫院均為全國三級甲等醫院;直屬附屬醫院擁有局級重點專科、專病醫療中心5個,省級重點專科、專病醫療中心11個;建立了30所教學醫院、實習醫院,有24家藥學實習基地。

歷史沿革

遼寧中醫藥大學其前身是遼寧省中醫進修學校。1958年8月,經遼寧省政府批准,將遼寧省中醫院個和遼寧省中醫進修學校合併,定名遼寧中醫學院,從此掀開了遼寧省中醫高等教育嶄新的一頁。在“七五”期間,學校被衛生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中醫院校之一。
1997年,遼寧省中醫研究院併入遼寧中醫學院。
2000年遼寧省職工醫學院、遼寧省基礎醫學研究所併入遼寧中醫學院。遼寧省中醫研究院在保留原名的同時,成為遼寧中醫學院附屬二院,遼寧省職工醫學院更名為遼寧中醫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擴大了辦學規模。
2002年,學校在瀋陽市蘇家屯區征地10.07萬平方米,建成學校職業技術學院。
2003年7月,學校領導班子調整之後,學校黨委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強”的全新辦學理念,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堅定不移地實施“學科立校、人才強校、科技興校”的發展戰略,學校建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2004年的春天,學校黨委在全校範圍內組織開展了一場帶來深刻變化的科學發展觀大討論活動,徵集“金點子”1000多個。在此基礎上學校黨委提出了具有戰略意義的三件大事,學校更名為遼寧中醫藥大學,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達到優秀,在大連建設產學研為一體的現代化校園。
2006年2月14日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為遼寧中醫藥大學。
2006年8月28日,學校經過210天的艱苦奮戰,建成了坐落在大連雙D港高新技術開發區,以中藥教育、國際教育、中藥研發等產學研為一體的現代化校區。
2007年4月,國家教育部正式確定遼寧中醫藥大學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為優秀院校。同時,學校又實現了國家重點學科零的突破,中西醫結合、中藥學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申報成功。

辦學規模

硬體配備
截止至2012年,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為6543.66萬元,校園網路躍升為萬兆核心校園網路,從教學、辦公區到學社宿舍實現網路全覆蓋,出口頻寬提升到300M,並可根據需求免費升級頻寬。學校在瀋陽校區和大連校區設有兩個圖書館,館舍面積合計23331平方米,擁有館藏紙質圖書824896冊(其中包括古籍圖書18019冊),電子圖書233635種冊,生均106.89冊。2012年,學校新購紙質圖書30083冊、電子圖書74858冊。
師資力量
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截止至2013年4月,教職工總數889人,專任教師561人。專任教師中,教授86人,副教授132人,具有博士學位96人,碩士學位362人。現有博士生導師55人、碩士生導師247人,有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2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1名國家名師、1名國醫大師、26名國家級名中醫、18名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教師,遼寧省特聘教授2人,遼寧省攀登學者2人,遼寧省領軍人才2人,遼寧省優秀專家13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26人、千人層次40人,8名省級教學名師、5名省級專業帶頭人,47名省名醫,省市級優秀教師8人。(詳情參考遼寧中醫藥大學-師資隊伍-優秀人才和教學名師)
人才培養
學校擁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4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省級教學團隊、22門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主編30餘部國家及行業規劃教材、8部省級精品教材,4部“十二五”省級規劃教材,2個省級普通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及網路化平台建設項目,26項省級教學成果、1門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精品視頻公開課、4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獲得37項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特色優勢實驗室項目。學校建立了30所教學醫院、實習醫院,擁有24家藥學實習基地。
國家級精品課程
序號 精品課名稱
1 中醫基礎理論
2 方劑學
3 中藥鑑定學
省級精品課程
序號 精品課名稱
1 針灸學
2 刺法灸法學
3 中醫內科學
4 中藥炮製學
5 藥用植物學
6 內經
7 中西醫結合生物化學
8 推拿技術
9 中醫基礎理論
10 方劑學
11 中藥學
12 生理學
13 金匱要略學
14 組織胚胎學
15 病理學
16 免疫病原生物學
17 內經生物化學
18 中藥鑑定學
19 基礎護理學

國家級、省級教學團隊

國家級教學團隊
序號 教學團隊名稱
1 中醫基礎理論教學團隊
省級教學團隊
序號 教學團隊名稱
1 中醫基礎理論教學團隊
2 方劑學科教學團隊
3 臨床技能中心實訓教學團隊
4 中藥鑑定教學團隊
5 中西醫結合基礎教學團隊
6 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團隊
7 中藥炮製教學團隊

學科建設
截止至2012年,學校設定醫、理、工、管、文5個學科門類,15個本科專業。學校建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1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2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7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遼寧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21個遼寧省中醫藥重點學科、6個省級示範(特色)專業、2個省級高等學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本科專業設定

學科門類 專業數 專業名稱
醫學 7 中醫類:中醫學、針灸學
藥學類:藥學(理學學位)、藥物製劑(理學學位) 
中藥類:中藥學(理學學位)
中西醫結合類:中西醫臨床醫學
護理學類:護理學(理學學位)
管理學 4 市場行銷學、公共事業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學 3 製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醫學信息工程 
文學 1 英語

校區設定
櫛風沐雨譜華章,桃李芬芳譽滿園。學校在改革中不斷前進,本著“不求最大,但求最強”的辦學理念,實施“名校、名師、名科、名醫”戰略,構築瀋陽校本部、瀋陽蘇家屯校區、瀋陽渾南校區和大連產學研基地的“一校四區”發展格局,形成“南藥北醫”的戰略布局,致力於培養服務於醫療、教育、科技生產一線的一流中醫藥人才和為中醫藥服務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正向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中醫藥大學目標紮實邁進。
校區地址
瀋陽校區:瀋陽市皇姑區崇山東路79號(郵編:110032)
瀋陽蘇家屯校區:瀋陽市蘇家屯區喬松路2號(郵編:110101)
大連校區:大連市雙D港生命一路77號(郵編:116600)
附屬醫院
學校擁有4所直屬附屬醫院和5所非直屬附屬醫院,9所醫院均為全國三級甲等醫院。直屬附屬醫院擁有局級重點專科、專病醫療中心5個,省級重點專科、專病醫療中心11個。
遼寧中醫藥大學擁有四所直屬附屬醫院:
遼寧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遼寧省中醫院)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遼寧省中醫藥研究院)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遼寧省肛腸醫院)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四醫院(遼寧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學術研究

學校在學術期刊平台建設方面,截止至2011年5月,學校編輯出版的《遼寧中醫雜誌》投稿量首次突破萬篇,在保持雙核心期刊的同時,再次榮獲第三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中華中醫藥學刊》影響因子不斷增強,排名位次前移幅度大;《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連續被評為遼寧省一級期刊。
國際交流
學校是國家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先後與美國、日本、義大利、澳大利亞、韓國、紐西蘭、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個大學、醫院或學術團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加快了對外開放及國際合作步伐。學校先後舉辦了坎培拉國際中醫藥論壇、第五屆國際天然藥物大會等國際學術會議,擴大了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推進了中醫藥事業發展,具有一定的海外影響力和知名度。學校有多名學生參加了與英國貝德福特大學開展的“3+1”聯合培養項目。學校與香港中文大學那達素護理學院師生互訪和交流項目啟動,揭開了兩校師生交流互訪的序幕。
研究資源
學校建有1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2個國家臨床藥理基地、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醫髒象理論及套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三級實驗室、22個省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

序號 實驗室名稱 實驗室類別
1 分子免疫學實驗室 國家中管局三級實驗室、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2 兒科病毒實驗室 國家中管局三級實驗室、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3 中藥臨床藥代動力學實驗室 國家中管局三級實驗室、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4 中醫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國家中管局三級實驗室、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5

中藥分析實驗室

國家中管局三級實驗室
6 針灸電生理實驗室

科研成果

學校相繼中標國家級、部級、省級等縱向課題16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部“863”計畫重大項目1項、“973”課題2項、國家自然基金課題6項、國家科技十五攻關課題3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7項,衛生部、教育部、中管局課題10餘項,獲省市科研成果獎96項,科研經費年均突破億元。學校在紫癜沖劑、嗽寧口服液、壯爾顆粒等藥物上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詳情見遼寧中醫藥大學科技產業處-科研成果與成果轉化)。學校研製成功的治療非依賴型糖尿病“降糖丸”、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生血片”等中藥新藥療效顯著,其中學校研製並轉讓的“骨疏康”,是國家第一個上市的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純中藥製劑。

學校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賀偉
校長 楊關林
黨委副書記 初傑
副校長

蘇傑、石岩、康廷國、張立德、呂曉東

校園文化

校訓
厚德博學、繼承創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