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醫藥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中藥為主,醫理工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高校,中國第一所由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三方共建的教育部非直屬高等中醫藥院校, 入選第二批省重點建設高校, 是全國首批招收和培養中醫藥研究生、獲得港澳台地區招生權、免試招收香港學生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是浙江省屬高校中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擁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 學校前身是創辦於1953年6月的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座落於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江南岸,占地面積900畝,其中本部400畝,富春校區500畝,總建築面積逾47萬平方米,設有濱文校區和富春校區。 截至2018年5月,學校現有本科專業28個, 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4282人(含獨立學院——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其中本科生11959人、碩士生1818人、博士生179人、學歷留學生326人。擁有附屬第一醫院(浙江省中醫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附屬第三醫院(浙江省中山醫院)3所直屬附屬醫院和20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校門 校門

1953年6月,創辦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

1955年10月,學校獨立辦學。

1956年,初學校遷至杭州市四宜亭。

1956年,下半年學校遷至杭州市慶春路原浙江大學舊址。

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醫學院,正式開展全日制本科教育。

1960年、1970年,學校兩度併入浙江醫科大學。

1974年9月,恢復浙江中醫學院。

2000年3月,整體遷至杭州市濱江高教園區辦學。

2006年2月,更名為浙江中醫藥大學。

2015年9月,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遷建工程(富春校區)竣工並投入使用。

2006年2月,更名為浙江中醫藥大學。

2015年9月,濱江學院遷建工程(富春校區)竣工並投入使用。

2017年8月,成為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

2017年10月30日,接到《浙江省人民政府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教育部關於共建浙江中醫藥大學的意見》(浙政發〔2017〕42號),標誌著學校正式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成為中國第一所由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三方共建的教育部非直屬高等中醫藥院校。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5月,學校下設12個學院,舉辦1所獨立學院(濱江學院)。有28個本科專業。

浙江中醫藥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藥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聽力與言語科學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信息技術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外國語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口腔醫學院

直屬附屬醫院

附屬第一醫院 (浙江省中醫院 、浙江省東方醫院 )

附屬第二醫院 (浙江省新華醫院)

附屬第三醫院 (浙江省中山醫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專業
學科門類 專業名稱 開辦時間 學制 授予學位
醫學 中醫學☆◇◆ 1959 5 醫學
2000 7
針灸推拿學☆◇◆ 1986 5 醫學
中西醫臨床醫學 2005 5 醫學
臨床醫學 2000 5 醫學
口腔醫學 2004 5 醫學
預防醫學 2013 5 醫學
中藥學☆◇◆ 1994 4 理學
藥學 2001 4 理學
藥物製劑◇ 2000 4 理學
中草藥栽培與鑑定 2011 4 理學
護理學☆◇◆ 2000 4 理學
醫學檢驗技術 2002 4 理學
康復治療學 2003 4 理學
衛生檢驗與檢疫 2013 4 理學
聽力與言語康復學☆◇◆ 2002 4 理學
理學 生物科學◇ 2000 4 理學
生物技術 2004 4 理學
工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001 4 理學
製藥工程 2004 4 工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2012 4 工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2003 4 工學
生物工程◇◆ 2003 4 工學
醫學信息工程 2012 4 工學
管理學 市場行銷 2002 4 管理學
公共事業管理 2000 4 管理學
文學 英語 2003 4 文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5月,校本部現有教職工1137人,學校和直屬附屬醫院共有正高職稱333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浙江省特級專家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30人、浙江省“千人計畫”入選者6人、浙江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6人、衛生部和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7人、浙江省教學名師7人、浙江省名中醫43人。

師資隊伍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大鵬
浙江省特級專家 范永升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陳忠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萬海同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陳忠
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方劍喬
“錢江學者”特聘教授 李卓玉 趙華軍 宋振遠

•國家級教學團隊:中醫臨床基礎學科教學團隊

•省級教學團隊:中醫臨床基礎學科教學團隊、針灸學科教學團隊、中藥學教學團隊、方劑學教學團隊、推拿學科教學團隊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47個,其中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級學科2個、重中之重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5個。入選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學科建設工程”項目A類3個、B類6個 。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點14個,覆蓋中醫、中藥2個一級學科和中西醫結合臨床二級學科;碩士點49個,覆蓋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6個一級學科和生物化工二級學科,以及自主設定的聽力學、中醫藥衛生事業管理、中醫藥信息學、中藥市場行銷、中醫藥生物工程學、實驗動物與比較藥理和口腔修復重建醫學等7個目錄外碩士點;具有臨床醫學(中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臨床醫學、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

據2017年3月公布的ESI學科排名,浙江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

在全國中醫藥院校中,浙江中醫藥大學是繼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廣州中醫藥大學之後,第5個有2個學科進入了ESI全球排名前1%的學校。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研究生學位點
學位層次 一級學科名稱 二級學科代碼 二級學科名稱
博士 中醫學 100501 中醫基礎理論
100502 中醫臨床基礎
100503 中醫醫史文獻
100504 方劑學
100505 中醫診斷學
100506 中醫內科學
100507 中醫外科學
100508 中醫骨傷科學
100509 中醫婦科學
100510 中醫兒科學
100511 中醫五官科學
100512 針灸推拿學
中西醫結合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中藥學 1008 中藥學
碩士 中醫學 100501 中醫基礎理論
100502 中醫臨床基礎
100503 中醫醫史文獻
100504 方劑學
100505 中醫診斷學
100506 中醫內科學
100507 中醫外科學
100508 中醫骨傷科學
100509 中醫婦科學
100510 中醫兒科學
100511 中醫五官科學
100512 針灸推拿學
100513 民族醫學
1005Z1(目錄外) 中醫藥衛生事業管理
中西醫結合 100601 中西醫結合基礎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臨床醫學 100201 內科學
100202 兒科學
100203 老年醫學
100204 神經病學
100205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100206 皮膚病與性病學
100207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100208 臨床檢驗診斷學
100210 外科學
100211 婦產科學
100212 眼科學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學
100214 腫瘤學
100215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100216 運動醫學
100217 麻醉學
100218 急診醫學
105127 全科醫學
1002Z1(目錄外) 聽力學
1002Z2(目錄外) 口腔修復重建醫學
藥學 100701 藥物化學
100702 藥劑學
100703 生藥學
100704 藥物分析學
100705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100706 藥理學
中藥學 1008 中藥學
1008Z1(目錄外) 中藥市場行銷
護理學 1011 護理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 81703 生物化工
重點學科
類別 名稱 批准單位
國家級重點學科 中醫臨床基礎 教育部
省級重中之重學科 中醫臨床基礎 省教育廳
省級重中之重學科 中藥學 省教育廳
省級重中之重學科 中西醫結合臨床 省教育廳
省級重中之重學科 針灸推拿學 省教育廳
部局級重點學科 中醫脾胃病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部局級重點學科 金匱要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部局級重點學科 中醫診斷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部局級重點學科 中藥藥劑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部局級重點學科 針灸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部局級重點學科 中醫血液病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部局級重點學科 中醫腫瘤病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部局級重點學科 中醫痹病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部局級重點學科 中醫骨傷科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部局級重點學科 中醫肺病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省級重點學科A類 動物學 省教育廳
省級重點學科B類 中醫骨傷科學 省教育廳
省級重點學科B類 中西醫結合基礎 省教育廳
省級重點學科B類 中醫診斷學 省教育廳
省級重點學科B類 中藥資源學
省醫學重點學科 醫學實驗動物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基礎醫學(心血管)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醫藥實驗動物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醫診斷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方劑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藥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醫臨床基礎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基礎醫學(腦病)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針灸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推拿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藥資源工程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呼吸病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內分泌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醫骨傷科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腫瘤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神經內科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婦科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外科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醫兒科學 省衛生廳
省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 省衛生廳

教學建設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中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浙江省重點專業8個、浙江省“十二五”優勢專業6個,中醫學、中藥學入選首批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建有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有國家精品課程4門、浙江省精品課程22門,6個專業入選省“十三五”新興特色專業建設項目,項目數在省屬高校中排名第一 。

國家級特色專業: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藥學、護理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

省級重點專業: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藥學、藥物製劑、護理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生物科學、生物工程

省級優勢專業: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藥學、護理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生物工程

省“十三五”新興特色專業建設項目:藥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康復治療學、醫學檢驗技術、公共事業管理、製藥工程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藥學實驗教學中心

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臨床聽力學與仿真耳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

1《金匱要略》 范永升 基礎醫學院

2《方劑學》 連建偉 基礎醫學院

3《推拿手法學》 范炳華 第三臨床醫學院

4《中醫傷科學》童培建 第一臨床醫學院

•省級精品課程

1《藥用植物學》 熊耀康 藥學院

2《中醫護理學》 孫秋華 護理學院

3《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黃文秀管理學院

4《中醫基礎理論》 李如輝 圖書館

5《婦產科學》 呂玲 第二臨床醫學院

6《中醫兒科學》 董勤 第一臨床醫學院

7《針灸學》 陳華德 第三臨床醫學院

8《中醫診斷學》 龔一萍 基礎醫學院

9《中藥藥理學》 俞麗霞 藥學院

10《護理學基礎》 馬小琴 護理學院

11《刺法灸法學》 方劍喬 第三臨床醫學院

12《推拿治療學》 謝遠軍 第三臨床醫學院

13《醫藥人力資源管理》 王悅 管理學院

14《大學英語》 王曉林 外國語學院

15《中醫美容學》 張理梅 第三臨床醫學院

16《中醫骨病學》 盧建華 第一臨床醫學院

17《生化工程》 萬海同 生物工程學院

18《綜合英語》 董敏華 外國語學院

19《中藥藥劑學》 李范珠 藥學院

20《醫學影像學》 許茂盛 第一臨床醫學院

21《中藥鑑定學》 黃真 藥學院

22《急危重症護理學》 許虹 護理學院

對外交流

截至2018年5月,已與美國、德國、英國、巴西、日本、韓國、香港、台灣等31個國家與地區的87個教育、科研、醫療單位建立了合作關係,招收了56個國家與地區的國(境)外學生,先後聘請了40餘位外國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學校是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風濕病等3個專業委員會的副會長單位,也是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教育及其國際針灸水平考試基地,建有浙江省來華留學生中醫文化教育基地。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8年5月,建有以血液病為重點研究病種的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國家中醫藥科研重點實驗室10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4個、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浙江省公共科技條件平台2個、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4支。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風濕髒痹證治研究室

骨痹研究室

再生障礙性貧血益氣養血研究室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中藥炮製規範化及標準化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重點實驗室

類別 名稱 批准部門
浙江省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單位 浙江省中醫風濕免疫病省級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科技廳
國家局級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 免疫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國家局級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 脂代謝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國家局級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 血液細胞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國家局級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 骨重建技術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國家局級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 臨床病理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國家局級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 中藥藥理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國家局級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 實驗動物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國家局級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 中藥炮製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國家局級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 中藥製劑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國家局級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 神經生物學(針灸)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蛋白組學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中藥藥效毒理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中醫免疫風濕病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中藥資源工程學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血液細胞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中藥製劑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針灸神經生物學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醫學動物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中藥體外代謝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中藥標準化研究實驗室建設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分析測試中心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中藥材種質資源與評價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中醫腦病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新型藥物傳遞系統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級專項建設實驗室 中藥炮製實驗室 省財政廳
省中醫藥重點實驗室 中醫骨傷實驗室 省中醫藥管理局
省中醫藥重點實驗室 中醫免疫風濕病實驗室 省中醫藥管理局
省中醫藥重點實驗室 中藥藥效毒理實驗室 省中醫藥管理局
省中醫藥重點實驗室 針灸神經生物學實驗室 省中醫藥管理局
省中醫藥重點實驗室 中醫藥實驗動物學實驗室 省中醫藥管理局
省中醫藥重點實驗室 中醫心血管病實驗室 省中醫藥管理局
省中醫藥重點實驗室 血液細胞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省中醫藥管理局
省中醫藥重點實驗室 呼吸功能實驗室 省中醫藥管理局

•研究所

何任中醫研究所

浙江省中醫骨傷研究所

分子醫學研究所

針灸推拿研究所

中醫臨床基礎研究所

耳聾康復研究所

心腦血管病研究所

藥物研究所

中西醫結合血液病研究所

動物實驗研究中心

分析測試中心

中藥炮製研究中心

浙江省名中醫研究院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承擔了國家科技部重點攻關項目(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各級各類項目1000餘項,獲得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在內的各級各類科技成果獎勵200餘項。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5月,學校圖書館已藏有紙質文獻60餘萬冊、數字資源容量近40TB。形成了以中醫藥學為主,兼收本校各學科專業教學科研所需相關學科文獻的藏書體系。

學術期刊

辦有《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浙江臨床醫學》2種學術期刊,其中《學報》是全國對外發行最早的中醫學術刊物之一,是全國一類中醫學術性期刊,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被美國《化學文摘》、波蘭《哥白尼索引》等國際著名檢索系統收錄。1990年獲全國高等醫藥院校學報質量三等獎。

文化傳統

校訓

求本遠志

浙江中醫藥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

求本,源於《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治病必求於本”。原意為治病應透過表面現象,抓住並針對疾病內在的本質進行治療。遠志,原為中藥名,意為志當存高遠,寓銳意創新之義。 求本遠志校訓具體體現為求實、求真、求是的學風;不畏難、不退縮、不浮躁的作風;艱苦奮鬥、奮發圖強、銳意創新的精神。

校徽

新校標以國際流行的盾形為基本形,寓意走向世界,符合建設具有特色優勢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奮鬥目標。

盾牌中心

浙江中醫藥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

盾牌中心的“中”字型現了學校辦學的中醫藥特色;“中”字外延的雙手愛心圖案,體現學校“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圍繞“中”字周圍的“C、M、U”字是“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的首字母。

盾牌頂端

盾牌頂端圖形像翻開的書本,體現了學校的屬性,又像是一雙展開的翅膀,象徵放飛夢想,蓄勢騰飛,體現學校“學術至上”的辦學理念。

盾牌外圍

盾牌外圍“遠志葉”、下方為“本”字,寓意“求本遠志”校訓,也寓意美好願望的實現。標誌以藍色為基調,象徵錢塘潮,代表學校的地域屬性。

現任領導

學校黨委

黨委書記:孫秋華

浙江中醫藥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

黨委副書記:陳剛、熊耀康

紀委書記:章建生

黨委委員:孫秋華、李俊偉、吳承亮、張光霽、陳剛、陳烈榮、郭清、章建生、熊耀康(按姓氏筆畫為序)

黨委委員、副校長:趙峰

學校行政

校 長:方劍喬

副校長:郭清、李俊偉、張光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