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圖與CAD基礎

機械製圖與CAD基礎

《機械製圖與CAD基礎》是2017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斌。

內容簡介

本書分兩篇,第1篇機械製圖,內容包括:緒論,機械製圖基本知識與技能,投影理論基礎,立體的投影,組合體,軸測圖,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標準件和常用件,零件圖,裝配圖;第2篇CAD基礎,內容包括:AutoCAD簡介,常用繪圖方法,二維圖形的編輯,文本標註,尺寸標註,圖層與圖塊的套用。

圖書目錄

前言

緒論1

第1篇機械製圖2

第1章機械製圖基本知識和技能2

1 1國家標準的基本規定2

1 1 1圖紙幅面、格式和標題欄2

1 1 2比例5

1 1 3字型6

1 1 4圖線7

1 1 5尺寸標註9

1 2繪圖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2

1 2 1圖板和丁字尺12

1 2 2三角板13

1 2 3圓規和分規13

1 2 4比例尺和曲線板15

1 2 5鉛筆15

1 2 6其他繪圖用品15

1 3常用的幾何作圖方法15

1 3 1等分已知線段和圓周16

1 3 2正多邊形的畫法16

1 3 3斜度和錐度17

1 3 4圓弧連線18

1 3 5橢圓19

1 4平面圖形的分析與尺寸標註20

1 4 1平面圖形的分析20

1 4 2平面圖形的尺寸標註21

1 5繪圖的步驟和方法22

1 5 1儀器繪圖的步驟和方法23

1 5 2徒手繪圖的方法23

第2章投影理論基礎25

2 1投影法的基本知識25

2 1 1投影法的概念25

2 1 2投影法的分類25

2 1 3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質26

2 2物體的三視圖27

2 2 1三投影面體系的形成27

2 2 2物體的三視圖及其投影規律28

2 3點的投影29

2 3 1點的三面投影29

2 3 2兩點的相對位置31

2 4直線的投影32

2 4 1直線對投影面的相對位置32

2 4 2直線上的點34

2 4 3兩直線的位置關係35

2 5平面的投影36

2 5 1平面的表示方法36

2 5 2平面對投影面的相對位置36

2 5 3平面上的點與直線39

2 5 4圓的投影39

2 5 5直角投影定理40

2 6換面法41

2 6 1換面法的概念41

2 6 2直線的換面42

2 6 3平面的換面45

2 7直線與平面以及兩平面之間的相對

位置47

2 7 1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

平行47

2 7 2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

相交48

第3章立體的投影51

3 1立體的三視圖51

3 1 1平面立體及其表面上的點51

3 1 2迴轉體及其表面上的點53

3 2平面與立體相交60

3 2 1平面與平面立體相交60

3 2 2平面與迴轉體相交62

3 3兩立體相交70

3 3 1利用表面取點法求相貫線70

3 3 2利用輔助平面法求相貫線72

3 3 3相貫線的特殊情況74

3 3 4相貫線的綜合套用分析76

第4章組合體78

4 1概述78

4 1 1組合體的形成和表面關係78

4 1 2形體分析法81

4 2組合體的畫圖82

4 2 1形體分析82

4 2 2視圖選擇82

4 2 3畫圖方法與步驟83

4 3組合體的讀圖84

4 3 1讀圖的基本要領84

4 3 2讀圖的方法和步驟85

4 4組合體的尺寸標註91

4 4 1標註尺寸的基本要求91

4 4 2基本幾何體的尺寸注法92

4 4 3截切和相貫立體的尺寸標註92

4 4 4組合體的尺寸分析93

4 4 5組合體尺寸標註的方法和步驟94

4 4 6組合體尺寸標註中應注意的

問題94

第5章軸測圖97

5 1概述97

5 1 1軸測圖的形成97

5 1 2軸測圖的投影特性98

5 1 3軸測圖的分類98

5 2正等測圖98

5 2 1正等測圖的參數98

5 2 2平面立體的正等測圖98

5 2 3平行於坐標面的圓的正等測圖100

5 2 4迴轉體的正等測圖101

5 2 5組合體的正等測圖102

5 3斜二測圖103

5 3 1斜二測圖的參數103

5 3 2平行於坐標面的圓的斜二測圖104

第6章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107

6 1視圖107

6 1 1基本視圖和向視圖107

6 1 2局部視圖108

6 1 3斜視圖109

6 2剖視圖109

6 2 1剖視圖的基本概念109

6 2 2剖視圖的種類111

6 2 3剖切面的種類114

6 3斷面圖115

6 3 1基本概念115

6 3 2移出斷面圖117

6 3 3重合斷面圖118

6 4局部放大圖和簡化畫法118

6 4 1局部放大圖118

6 4 2簡化畫法118

第7章標準件和常用件122

7 1螺紋的規定畫法和標註122

7 1 1螺紋的形成、要素和結構122

7 1 2螺紋的規定畫法124

7 1 3螺紋的標註和種類125

7 2常用螺紋緊固件的規定畫法和標記127

7 2 1螺栓聯接129

7 2 2雙頭螺柱聯接131

7 2 3螺釘聯接131

7 3齒輪的幾何要素和規定畫法131

7 3 1圓柱齒輪的參數131

7 3 2圓柱齒輪的規定畫法133

7 4鍵與銷134

7 4 1鍵聯結134

7 4 2銷聯接135

7 5軸承136

7 5 1滾動軸承的種類和規定畫法136

7 5 2滾動軸承的標記138

7 6彈簧138

7 6 1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各部分的

名稱及尺寸關係138

7 6 2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規定畫法139

7 6 3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畫法示例140

第8章零件圖141

8 1零件圖的內容141

8 2零件結構的工藝性簡介142

8 2 1鑄造工藝對零件結構的要求142

8 2 2機械加工工藝對零件結構的

要求143

8 3零件圖的視圖選擇144

8 3 1零件視圖表達方案的選擇144

8 3 2典型零件的視圖選擇145

8 4零件圖的尺寸標註146

8 4 1尺寸基準及其選擇147

8 4 2合理標註尺寸的要點147

8 5零件圖的技術要求148

8 5 1零件的表面結構148

8 5 2極限與配合152

8 5 3幾何公差簡介157

8 6讀零件圖158

8 6 1讀零件圖的步驟與方法158

8 6 2讀零件圖舉例159

第9章裝配圖160

9 1裝配圖的內容160

9 2裝配圖的表達方法161

9 2 1規定畫法161

9 2 2特殊表達方法161

9 2 3簡化畫法162

9 3裝配圖的視圖選擇162

9 3 1主視圖的選擇162

9 3 2其他視圖的選擇162

9 4裝配圖的尺寸標註163

9 5裝配圖的零件序號及明細欄164

9 5 1零件序號164

9 5 2明細欄164

9 6裝配結構合理性簡介165

9 6 1接觸面的裝配結構165

9 6 2裝拆連線結構165

9 7裝配圖的畫圖步驟166

9 8讀裝配圖及拆畫零件圖168

9 8 1讀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168

9 8 2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170

第2篇CAD基礎172

第10章AutoCAD簡介172

10 1AutoCAD繪圖軟體172

10 2AutoCAD軟體的特點172

10 3AutoCAD基礎界面及其基本操作173

10 3 1標題欄173

10 3 2下拉選單欄174

10 3 3工具列174

10 3 4命令視窗174

10 3 5狀態欄174

10 3 6繪圖區175

10 4圖形檔案管理176

10 4 1創建新的圖形檔案176

10 4 2打開原來的圖形檔案176

10 4 3保存當前的檔案圖形176

10 5使用命令與系統變數176

10 6設定繪圖環境177

10 7輔助繪圖179

10 7 1坐標系的使用179

10 7 2滑鼠的作用179

10 7 3選擇對象的方法180

第11章常用繪圖方法181

11 1繪圖選單181

11 2基本繪圖181

11 3繪圖命令的使用182

11 4繪製直線182

11 5繪製點182

11 6繪製構造線183

11 7繪製多線183

11 8繪製多段線185

11 9繪製正多邊形186

11 10繪製矩形186

11 11繪製圓187

11 12繪製圓弧188

11 13繪製圓環188

11 14繪製橢圓189

11 15繪製樣條曲線189

11 16定數等分190

11 17定距等分190

11 18徒手畫線191

第12章二維圖形的編輯192

12 1對象選擇192

12 2基本編輯192

12 2 1取消和重做192

12 2 2刪除193

12 2 3複製194

12 2 4移動194

12 2 5旋轉195

12 2 6修剪195

12 2 7延伸195

12 2 8縮放196

12 2 9拉伸196

12 2 10偏移196

12 2 11陣列197

12 2 12鏡像197

12 2 13打斷198

12 2 14倒直角198

12 2 15倒圓角198

12 2 16分解199

12 3圖案填充199

12 3 1繪製方式199

12 3 2填充選定對象的步驟199

12 3 3填充對話框199

第13章文本標註201

13 1用TEXT命令標註文本201

13 1 1標註文本201

13 1 2標註控制碼與特殊字元201

13 2用MTEXT命令標註多行文本201

13 3定義字型式樣202

13 4編輯文本202

第14章尺寸標註203

14 1尺寸標註的規則203

14 2創建與設定標註的樣式203

14 3尺寸標註的類型204

14 3 1對齊標註204

14 3 2基線標註205

14 3 3連續標註205

14 3 4直徑標註205

14 3 5半徑標註205

14 3 6角度標註205

14 3 7引線標註206

14 3 8幾何公差標註206

第15章圖層與圖塊的套用207

15 1圖層的套用207

15 1 1圖層概論207

15 1 2打開圖層特性管理器方法208

15 1 3圖形轉移圖層方法208

15 2塊的套用208

15 2 1定義塊208

15 2 2用塊創建圖形檔案209

15 2 3插入塊209

15 2 4屬性210

附錄212

參考文獻231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工業生產的發展,對衝壓的品種、效率及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衝壓技術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一些新工藝、新技術相繼出現並在生產中逐漸套用。為此,本手冊在第1版的基礎上進行了必要的修訂,以適應衝壓技術的發展和滿足讀者的需求。

本次修訂的原則是保持第1版的體例不變,適當對各章節的內容進行調整、補充和完善。主要修訂內容包括:

1)根據衝壓技術的發展和衝壓生產的需要,增加了衝壓模具最新的常用標準,這是讀者進行模具設計與製造的必備資料。

2)對模具結構及設計部分做了適當調整、刪減,充實、更新了相關的內容。

3)對沖裁、彎曲、拉深、成形、模具材料及熱處理、衝壓安全技術、衝壓材料及其成形性能、覆蓋件的成形等做了改進。

4)對其餘涉及標準更新等內容的部分也進行了必要的修訂。

此次修訂注重理論聯繫實際、突出實用性,引用理論以能說明衝壓成形規律為限;所列各種計算公式、數據、圖表資料以實際設計、生產工作中常用為原則。在內容取材上,儘量做到反映當今衝壓成形工藝與模具的研究成果,力求內容豐富、重點突出、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且配以實例,以便於讀者自學、理解和掌握。

本手冊由重慶大學王孝培任主編,溫彤任副主編,參加編寫的有何大鈞和徐戊矯。具體編寫分工如下:第一、二、四、六章由王孝培編寫;第三、五、十二章由溫彤編寫;第八、九、十、十一章和附錄由何大鈞編寫;第七章由徐戊矯編寫。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實用衝壓技術手冊目錄目錄

第一章概論1

第一節衝壓工序的分類1

第二節衝壓成形的變形力學特點與分類4

第三節衝壓變形趨向性及其控制6

第四節板材衝壓性能及試驗方法8

一、板材衝壓性能8

二、衝壓成形性能的試驗方法10

第五節成形極限17

一、成形極限圖(FLD)的製作17

二、成形極限圖在生產中的套用19

第六節衝壓用原材料19

一、常用板材的衝壓性能19

二、常用衝壓材料的種類、性能和規格26

三、衝壓用新材料26

第二章沖裁與剪下32

第一節沖裁過程變形分析32

一、沖裁過程32

二、變形過程力學分析33

第二節沖裁間隙34

一、間隙的影響34

二、間隙的確定36

第三節沖裁力與沖裁功39

一、沖裁力的計算39

二、卸料力、推件力和頂件力41

三、降低沖裁力的方法42

四、沖裁功43

第四節沖裁件的排樣與搭邊44

一、材料利用率44

二、排樣方法44

三、搭邊及條料寬度46

第五節沖裁件的工藝性49

一、沖裁件的形狀和尺寸49

二、沖裁件的精度與表面粗糙度51

第六節沖模刃口尺寸的計算53

一、尺寸計算原則53

二、尺寸計算方法53

第七節非金屬材料沖裁58

一、熱塑性塑膠板的剪下58

二、酚醛樹脂層壓板的剪下58

三、非金屬材料沖裁模60

第八節精密沖裁62

一、精密沖裁的工藝方法63

二、精沖(齒圈壓板沖裁)64

第九節板材剪下72

一、平刃剪和斜刃剪72

二、滾動剪與振動剪74

第三章彎曲76

第一節彎曲的力與變形特點77

第二節彎曲件毛坯長度計算78

一、應變中性層的確定78

二、毛坯展開長度的計算79

第三節彎曲件的回彈81

一、影響回彈的主要因素82

二、回彈角的確定82

第四節彎曲件的工藝性83

一、彎曲精度83

二、最小彎曲半徑84

三、直邊高度85

四、孔邊距86

五、形狀與尺寸的對稱性86

六、其他工藝性要求86

第五節彎曲力的計算87

第六節彎曲模工作部分的設計88

一、凸、凹模的圓角半徑與凹模的深度88

二、凸、凹模間隙88

第七節提高彎曲件質量的工藝措施89

一、彎曲件的常見缺陷及解決辦法89

二、提高彎曲件質量的要點91

第八節輥彎成形92

一、輥彎成形特點92

二、輥彎成形原理與工藝設計93

三、輥彎成形設備96

第九節型材彎曲97

一、型材彎曲的變形特點與主要缺陷97

二、型材彎曲時展開尺寸計算98

第四章拉深100

第一節圓筒形件拉深變形分析100

一、拉深過程100

二、拉深過程的力學分析101

三、起皺與拉裂102

第二節圓筒形件的拉深工藝計算103

一、毛坯尺寸計算103

二、無凸緣圓筒形件的拉深118

三、帶凸緣筒形件的拉深123

第三節階梯圓筒形件的拉深131

一、拉深次數131

二、由大階梯到小階梯的拉深程式132

三、由小階梯到大階梯的拉深程式132

四、淺階梯形件的成形132

五、帶錐形階梯件的拉深132

第四節錐形件、球面件及拋物面件的拉深133

一、錐形件的拉深134

二、球面件的拉深139

三、拋物面件的拉深140

第五節盒形件的拉深142

一、低盒形件的拉深142

二、高盒形件的拉深148

第六節其他拉深方法150

一、變薄拉深150

二、溫差拉深155

三、軟模拉深156

第七節拉深模工作部分參數160

一、圓角半徑160

二、間隙161

三、工作部分尺寸的確定162

第八節壓邊力、拉深力和拉深功163

一、壓邊力163

二、拉深力及拉深功164

第九節典型零件拉深工序安排168

一、拉深件工序安排的一般規則168

二、階梯形件拉深的規則170

第十節拉深的輔助工序171

一、退火171

二、酸洗171

三、潤滑172

第十一節拉深件質量分析176

一、起皺176

二、破裂176

三、表面拉毛177

四、拉深件的形狀及尺寸不良缺陷177

第五章成形180

第一節脹形180

一、圓柱形空心坯料的脹形180

二、起伏成形183

第二節旋壓184

一、普通旋壓184

二、變薄旋壓186

第三節翻邊188

一、翻孔188

二、外緣翻邊191

三、變薄翻邊194

第四節縮口與擴口195

一、縮口195

二、擴口197

第五節校平、整形與壓印198

一、校平198

二、整形199

三、校平與整形力200

四、壓印200

第六節覆蓋件的成形201

一、覆蓋件成形特點201

二、覆蓋件常用材料及要求201

三、覆蓋件成形工藝202

四、覆蓋件衝壓成形性能、主要質量問題及解決辦法207

五、高強度鋼板與拼焊板的成形特點209

第七節多點成形與漸進成形210

一、多點成形210

二、漸進成形211

第六章管材衝壓212

第一節管材沖切加工212

一、管材切斷212

二、管材剖口215

三、管材沖孔217

第二節管材彎曲219

一、管材彎曲變形及最小彎曲半徑220

二、管材截面形狀畸變及其防止方法220

三、彎曲力矩的計算223

第三節管材翻捲成形223

一、管材外翻捲成形223

二、管材內翻捲成形227

三、非常規翻捲成形227

第七章模具結構及設計231

第一節沖模分類231

第二節沖模的典型結構和特點232

一、單工序模232

二、複合模241

三、級進模242

第三節沖模主要零部件的結構及設計248

一、沖模主要零部件分類248

二、沖模零部件設計249

第四節大型覆蓋件衝壓模具289

一、覆蓋件拉深模289

二、覆蓋件修邊模292

三、覆蓋件翻邊模298

第五節特種沖模299

一、低熔點合金模具299

二、鋅基合金模300

三、聚氨酯橡膠模302

四、組合沖模304

第六節沖模設計要點311

一、沖模設計應具備的技術資料311

二、沖模設計一般程式與內容311

三、模具總體結構形式的確定311

四、沖模設計閉合高度及沖模與壓力機尺寸的配合關係(參見第十章第三節)312

五、模具總圖的繪製及模具零件圖的測繪312

第七節模具設計CAD/CAE312

一、概述312

二、模具設計案例312

第八章衝壓模具常用標準333

第一節沖模模架及其零件標準333

一、沖模模架的形式333

二、沖模滑動導向模架標準334

三、沖模滑動導向模座標準348

四、沖模滾動導向模架標準364

五、沖模滾動導向模座標準370

六、模柄標準376

七、沖模導向裝置385

八、沖模模架技術條件標準402

九、沖模模架零件技術條件標準403

第二節沖模工作零部件標準405

一、凸模的標準405

二、凹模的標準413

第三節沖模技術條件419

一、沖模技術條件標準419

二、沖模零件技術條件標準421

第四節沖模常用緊固零件標準422

一、螺釘422

二、銷釘427

第五節彈性元件標準430

一、圓鋼絲圓柱螺旋壓縮彈簧430

二、碟形彈簧435

三、彈性體壓縮彈簧438

四、氮氣彈簧442

第六節衝壓模具零件常用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449

第九章模具材料及熱處理456

第一節衝壓模具材料和選擇原則456

第二節模具材料456

一、模具鋼的分類457

二、常用優選模具鋼458

三、模具鋼的化學成分及用途460

四、硬質合金及鋼結硬質合金的化學成分和性能465

五、非鐵金屬及其合金467

六、環氧樹脂470

七、聚氨酯橡膠471

第三節衝壓模具材料的選用474

一、按模具材料性能選擇474

二、按模具種類選擇模具材料475

三、按製件產量選擇模具材料479

四、按製件材料選擇模具材料480

五、按模具使用壽命選擇模具材料481

第四節衝壓模具主要材料的許用應力483

第五節模具鋼的鍛造工藝483

一、衝壓模具用鋼鍛造工藝規範483

二、新型衝壓模具鋼的鍛造工藝特性485

第六節模具鋼的熱處理487

一、衝壓模具用鋼鍛件的預備熱處理工藝487

二、衝壓模具用鋼的熱處理493

三、鋼的真空熱處理501

四、鋼結硬質合金的熱處理503

五、淬火冷卻介質505

六、模具熱處理常見缺陷及防止措施505

第七節模具零件的表面強化技術506

一、模具工作零件表面強化方法的分類及性能507

二、改變表面化學成分的表面強化方法507

三、表面形成覆蓋層的強化方法521

四、不改變表面化學成分的強化方法531

第十章衝壓設備535

第一節常用衝壓設備的類型及規格535

一、衝壓設備的分類535

二、通用壓力機537

三、拉深壓力機545

四、摩擦壓力機548

五、剪板機548

六、液壓機551

七、精壓機551

八、折彎機554

第二節現代精密壓力機557

一、精衝壓力機557

二、數控步衝壓力機564

三、高速自動壓力機565

四、板料衝壓多工位壓力機571

五、數控迴轉頭壓力機572

六、電磁成形裝置技術參數573

第三節衝壓設備的選擇573

一、衝壓設備類型的選擇573

二、確定設備規格575

第十一章衝壓安全技術582

第一節壓力機安全保護裝置和手用工具582

一、壓力機安全保護裝置582

二、安全裝置在壓力機上安裝時的安全距離589

三、手工具590

第二節衝壓模具安全技術592

一、衝壓模具安全技術措施592

二、沖模安裝、調整、搬運和儲藏的安全技術599

第三節自動保護裝置601

一、裝置602

二、典型線路608

第四節衝壓生產中的噪聲及其控制610

一、衝壓生產中的噪聲源610

二、噪聲的危害及其允許標準612

三、噪聲的控制614

第十二章衝壓工藝與模具設計實例616

第一節衝壓工藝與模具設計

的內容及步驟616

一、工藝設計616

二、模具設計616

三、編寫工藝檔案及設計計算說明書617

第二節衝壓工藝與模具設計實例617

一、機車側蓋前支承衝壓工藝設計617

二、微型汽車水泵葉輪衝壓工藝與模具設計621

附錄630

附錄A常用衝壓材料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630

附錄B常用衝壓材料的規格尺寸637

附錄C中外常用金屬材料牌號對照644

參考文獻649前言

第一章電工基礎1

第一節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

一、電路和電路模型1

二、電流、電壓及其參考方向3

三、電功率和電能7

四、電阻元件和歐姆定律8

第二節直流電阻電路的分析計算9

一、電阻的串聯和並聯9

二、電阻的混聯15

第三節單相正弦交流電路16

一、正弦交流電的基本概念16

二、相位和相位差21

三、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23

四、單一參數電路元件的交流電路25

五、電阻、電感、電容串聯電路32

六、電路的串聯諧振36

第四節三相交流電路38

一、三相交流電源38

二、負載的星形聯結40

三、負載的三角形聯結43

四、三相電路的功率45

第二章電工測量46

第一節常用電工儀表46

一、電流表46

二、電壓表48

三、鉗形電流表49

四、萬用表52

五、絕緣電阻表58

第二節電能表的接線及讀表65

一、分類和選擇原則65

二、低壓單相交流電能表的直接接線方法66

三、通過電流互感器與電源相接的單相低壓電能表接線方法67

四、三相三線制低壓電能表直接接線方法68

五、三相三線制低壓電能表接電流互感器時的接線方法69

六、三相四線制供電時低壓電能表直接接線方法70

七、電能表的選用70

八、電能表的安裝技術要求70

九、電能表的讀數71

十、使用互感器注意事項72

第三章電工常用工具及電動工具73

第一節電工常用工具73

一、通用工具73

二、登高用具78

三、常用防護用具80

四、常用專用工具80

第二節電鑽82

一、電鑽的基本結構82

二、電鑽的性能83

三、電鑽的使用方法83

第三節導線的連線84

一、導線絕緣層的剖削84

二、導線的連線87

三、導線絕緣層的恢復91

四、導線與接線端的連線92

第四章低壓照明裝置97

第一節電氣照明97

一、電氣照明的方式與種類97

二、照明光源的選擇99

三、燈具的選擇照度標準102

第二節常用照明配電箱及照明燈具104

一、常用照明配電方式104

二、照明配電箱的安裝105

三、照明燈具的安裝要求106

四、照明燈具、開關、插座的安裝107

第三節照明裝置112

一、照明裝置的一般運行要求112

二、照明裝置的安全檢查113

三、照明裝置的巡視檢查周期114

四、照明裝置常見故障和處理115

第五章低壓電器118

第一節常用低壓控制電器和保護電器118

一、常用低壓手動開關電器118

二、常用低壓斷路器122

三、剩餘電流保護裝置123

四、交流接觸器125

五、主令電器130

六、低壓熔斷器133

七、熱繼電器137

第二節低壓成套配電裝置140

一、配電箱140

二、低壓配電裝置143

第六章電動機與電動機拖動146

第一節異步電動機概述146

一、電動機的分類146

二、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基本結構146

第二節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148

一、旋轉磁場148

二、工作原理149

三、轉向和轉速149

四、電動機的機械特性150

第三節三相異步電動機的使用151

一、電動機的主要技術參數151

二、電動機繞組的聯結154

三、電動機的起動154

四、電動機的調速161

五、電動機的制動163

六、電動機的保護165

第四節三相異步電動機常用控制電路166

一、具有自鎖的正轉控制電路166

二、具有過載保護的正轉控制電路167

三、點動與連續運行控制電路168

四、接觸器聯鎖的正反轉控制電路168

五、按鈕聯鎖的正反轉控制電路169

六、按鈕、接觸器複合聯鎖的正反轉控制電路170

七、自動往返控制電路171

八、接觸器控制的手動 △減壓起動電路172

第五節直流電動機173

一、直流電動機的構造173

二、直流電動機的工作原理176

三、直流電動機的勵磁176

第七章電氣線路179

第一節架空線路179

一、架空線路的敷設179

二、架空線路的維護190

第二節電纜線路193

一、電纜線路的結構194

二、電纜線路的敷設197

第三節室內配線200

一、室內配線的基本知識200

二、常用配線方式201

第八章臨時用電204

第一節臨時用電的安全要求204

一、施工現場臨時用電要求204

二、臨時架空線的安全措施205

三、配電箱、開關箱的安全措施206

四、現場照明的安全措施207

五、臨時用電的接地、接零及防雷保護207

六、各類臨時用電人員的要求208

第二節臨時用電技術防護措施和管理208

一、臨時用電技術防護措施208

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設施的管理210

三、漏電保護器的管理210

第三節手持式電動工具211

一、電動工具的分類及特點211

二、使用手持及移動式電動工具的安全技術要求212

三、移動式電氣設備使用安全要求212

四、手攜式和移動式電氣設備的接地212

第九章電力電容器214

第一節電力電容器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214

一、電力電容器的作用214

二、電容補償的原理214

三、補償的基本原則216

四、電容補償的方式216

第二節電力電容器的結構與主要參數220

一、電力電容器的結構220

二、電力電容器的型號220

三、電力電容器的技術參數220

第三節電容器的安裝運行與維護221

一、電容器的放電裝置221

二、電容器的安裝要求221

三、電容器的運行規定222

第十章安全用電、防雷、防火223

第一節電流對人體的危害與觸電事故223

一、電流對人體的傷害223

二、對人體作用電流的劃分225

三、影響觸電傷害程度的因素226

四、常見的觸電方式227

五、觸電事故的發生規律及一般原因228

六、觸電急救229

第二節電力系統接地233

一、接地保護233

二、接零保護237

三、重複接地243

四、人工接地體的埋設要求和接地線的要求243

五、接地裝置的選擇244

六、接地裝置的安裝247

第三節防雷和防靜電251

一、雷電的種類及危害251

二、防雷技術252

三、防靜電254

第四節電氣火災消防基本操作261

一、發生電氣火災的原因261

二、預防電氣火災的發生262

三、電氣消防常識263

四、滅火器的使用264

參考文獻26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