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學院

梧州學院

梧州學院梧州學院的前身是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創立於1985年。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原廣西大學梧州分校的基礎上建立梧州學院,是一所綜合性的地方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學院位於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稱的梧州市桂江西畔,校園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校園面積近800畝,另有發展預留用地900畝,校舍面積23萬多平方米,綜合教學大樓、體育館、圖書館等標誌性建築處於廣西高校前列。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梧州學院梧州學院
梧州學院的前身是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廣西大學梧州分校是1985年批准成立的,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學院。截至2006年5月,普通在校生9050人,其中,本科生3081人,專科生5430人,中專生539人。學院位於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稱的梧州市桂江西畔,校園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校園面積近800畝,另有發展預留用地900畝,校舍面積23萬多平方米,綜合教學大樓、體育館、圖書館等標誌性建築處於廣西高校前列。學校先後得到李兆焯等20多位黨、國家及省部級領導,冼鼎昌等30多位國際國內知名專家、教授的指導和讚揚。全國政協副主席李兆焯為我校題詞:“創辦名牌高校,培養一流人才”;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專門發來親筆信鼓勵梧州申辦梧州大學:“梧州大學當予支持,可做一名譽顧問”;中科院院士冼鼎昌專程來我校作學術報告。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梧州市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基層黨組織先進單位,2005年以來被評為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安全文明校園、自治區大學生軍訓先進單位、自治區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A級單位、全區後勤社會化改革先進單位,獲得了自治區支教特別貢獻獎、自治區和全國首屆大學藝術展演活動優秀組織獎,達到“自治區級科技事業單位檔案管理”標準。

梧州學院以經濟學、管理學、工學、文學為主,適度發展法學、理學,設有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信息工程、藝術設計、行政管理等13個本科專業,還設有產品造型設計、物流管理等26個專科專業。目前,在校生10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9000多人,外國留學生58人。教職工900多人,博士生導師、原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費振剛,原暨南大學計算機系黨總支書記蘇運霖等長駐學院任教,教師中獲“曾憲梓教育基金”獎3人,廣西優秀專家1人,廣西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2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1人。

梧州學院梧州學院
近年來,學院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實施教學精品工程和名師工程,在校學生和畢業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2007年4月,經自治區教育廳批准,我院正式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並被列為第一批自治區級教師教育基地。我院學生曾榮獲全國萬人健美操大賽廣西賽區一等獎和全國三等獎,首屆全國大學生明星啦啦隊錦標賽大學普通院校組“技巧啦啦隊”項目一等獎,全國CCTV杯大學生英語演講、作文大賽一等獎,“外教社”杯全國大學英語寫作大賽廣西區決賽特等獎和全國優秀獎,“外研社杯”第二屆廣西大學生英語戲劇節決賽一等獎第三名,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二等獎、廣西賽區一等獎、廣西賽區二等獎、廣西賽區三等獎,全區大學生運動會男子軟式排球、女子跳高冠軍,全國首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廣西賽區比賽合唱、管樂第一名、全國二等獎等諸多獎項。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來都在90%以上,居區內同類院校前列.

學院還先後榮獲全國和廣西首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優秀組織獎、中國高校飲食行業百佳食堂、自治區第十批文明單位、自治區高校安全文明校園、自治區支教特別貢獻獎、全區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先進單位、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廣西大學生軍訓先進集體等20多項省級以上獎勵。

升格為本科學院後,學院將堅持立足梧州、服務梧州、輻射周邊的辦學方向,堅持提高質量、改善結構、突顯特色、增強實力的辦學目標,努力培養理論基本紮實、知識結構合理、動手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實用型人才,使學院成為廣西與粵港澳科技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橋樑,努力把學院辦成一所適應梧州市和泛珠三角經濟區、泛北部灣經濟區產業發展需要,特色鮮明和優勢突出的綜合性、實用性本科院校。

校史發展

1985年1月14日,梧州大學籌委會成立。2月,梧州市人民政府與廣州中山大學簽訂協定書,委託中大在梧舉辦政史大專班。1985年6月22日,梧州市成立廣西財經學院籌備處。6月24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在建成廣西財經學院之前,先建立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市政府委派李俊康、邱艾軍、莫以豪為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廣西財經學院籌備處負責人,掛廣西財經學院籌備處、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兩塊牌子,一套機構開展工作。8月上旬,廣西大學梧州分校正式成立(臨時校址在市白鶴山)。
1986年,梧州市人民政府任命甘牛為校長,莫以豪、鍾景庵為副校長。當年繼續招收對外貿易專業大專班1個班學生40人。1987年8月,學校招工業企業管理專業1個班。1986年6月,廣西財經學院籌備處選定校址在梧州市桂誼新村,占地16公頃,第一期工程於1987年8月正式動工,總建築面積為19.2萬平方米。1988年,學校成為全自治區高校招生改革的3所試點院校之一 。
2001年,梧州市正式提出“申本”,並將其列入當年通過的《關於梧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規劃綱要》。2003年5月13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原梧州教育學院、原梧州師範學校併入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同時向教育部申報升格為本科院校。2005年11月16日,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審會考察組對申辦梧州學院進行實地考察評估。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廣西大學梧州分校的基礎上建立梧州學院[1]。2014年3月經學校黨委、行政研究,並報梧州市有關部門批覆同意,將各教學系部改為二級學院,並設立二級學院黨委 。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專任教師559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149人,獲得碩士以上學位288人。有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廣西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1個(金融學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5]),“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人,“廣西高學校優秀人才資助計畫”資助人選5人,“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畫”資助人選3人,“廣西高等學校骨幹教師培養計畫”培養人選9人。

院系設定

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寶石與藝術設計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文法學院、社科部、師範學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化學工程與資源再利用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和教學部門。工商管理系
【學科專業】
工商管理系是梧州學院開辦本科最早、涵蓋專業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個系。下設有工商管理教研室、市場行銷教研室、旅遊管理教研室、物流管理教研室、會計教研室和財務管理教研室等6個教研室。專業設定適應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現設有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方向)、工商管理(市場行銷方向)、工商管理(公司理財方向)、旅遊管理等4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設會計電算化、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市場行銷、旅遊管理、財務管理等6個高職高專專業。實行“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重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套用能力,強化基礎理論學習,重視專業外語和計算機套用能力訓練,加強社會實踐鍛鍊,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和發展後勁。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等省區。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其中本科生就業率達95%以上,不少畢業生已成為單位的領導和業務骨幹。
【教學保障】
梧州學院梧州學院
近年來,工商管理系新建設了先進的會計模擬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商務談判中心、電子商務實驗室等,按照相應的操作規程和管理規定,根據資源共享的原則,供師生從事教學科研使用;先後在廣西梧州中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西長洲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梧州市工業園區、梧州安磐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梧州市光華紡織製品有限責任公司、廣西健業會計師事務所、東莞椰林山莊、深圳觀瀾山水田園度假村、中山溫泉賓館、梧州中國國際旅行社等十幾家企業單位建立實習基地,進行了校企合作辦學的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建設研究基地——粵港奧產業轉移研究中心為工商管理系培養高素質的一流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幹、促進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學層面轉化、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提供了平台。
【師資隊伍】
目前,工商管理系有專任教師50多人,教師隊伍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占70%以上,具有高級職稱的占22%。我系積極鼓勵教師緊密聯繫企業,積極從事企業管理、市場行銷、公司理財、物流管理等學科領域的研究、諮詢和培訓工作,從不同層面提高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多年建設,工商管理系已經形成了一支職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較為合理,研究方向比較全面、優勢互補、團結協作、勇於攻關的師資隊伍。
【教學科研】
工商管理系始終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注重加強教學管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探索對教學全過程的動態控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注重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注重課程建設,把課程體系改革與課程教學內容改革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落腳點,不斷完善課程體系設定。在近幾年的學院精品課程評選活動中,《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基礎會計學》、《市場行銷學》等四門課程被評為院級精品課程。正確認識教學與科研的關係,以科研促進教學,以教學帶動科研,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多項教學科研成果獲得各級獎勵。多人次獲得教學優秀獎。王瑛教授《基於後發優勢視角的地方產業集群升級戰略》論文獲得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廣西西南出海通道建設的反思》論文獲得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王瑛教授《“產業對接”困境與廣西產業集群戰略的運用》論文獲得第四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一等獎;張堂雲老師的《接軌珠三角,融入北部灣,再造梧州新優勢》論文獲得優秀科研成果為一等獎,《個體經濟學》課件榮獲首屆廣西高校教育技術套用大賽優秀獎;朱良華老師的《梧州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思路探究》論文獲得優秀科研成果為二等獎。許慧副教授《消費心理學》課件榮獲第六屆廣西高等教育教學軟體大賽評比三等獎,論文《基於節慶效應的梧州人工寶石產業發展研究》獲中國科學發展與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創新成果評選一等獎。
近年來,工商管理系承擔各級縱橫向項目近40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被檢索的10餘篇。同時,還積極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並取得重要成果,多項課題成果被各級政府作為經濟社會決策依據。例如,唐善茂教授、王瑛教授主持的2009年廣西重大課題研究招標課題《培育“西江經濟帶”促進廣西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王瑛教授主持的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立項課題《北部灣戰略視野下構建“西江產業轉移經濟帶”研究》;楊誠副教授主持的廣西區教育廳科研項目《廣西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財稅政策研究》;張堂雲老師主持的廣西區教育廳科研項目《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績效評價機及改善研究》等課題的研究,姚磊老師主持的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立項課題《廣西區域休閒產業構建研究》等課題的研究,得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為政府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王瑛教授主持的梧州市重大招標課題《把梧州打造成區域性加工製造基地的研究》、我系教師組成的梧州市五大支柱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團隊主持的《梧州市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研究》、《把梧州打造成區域性加工製造基地的研究》等課題,得到了梧州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並為梧州市政府的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工商管理系已成為政府和企業在決策、諮詢、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基地。
【對外交流】
工商管理系重視加強與東協國家等國外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合作辦學和學術交流方面,已積累了一定的的經驗。目前已與泰國國立大學宣都實皇家大學等高校保持有長期穩定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工商管理系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以育人為中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主線,帶動教學、科研和師資隊伍建設的全面發展。高起點、有特色地建設高水平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基地,爭取成為桂東地區最有影響和特色的工商管理系。
經濟系
梧州學院經濟系的前身是廣西大學梧州分校經濟系,是梧州學院本科招生較早的一個系,該系設有外貿教研室、電子商務教研室、金融保險教研室等3個教研室。經濟系根據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專業設定,現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2個本科專業和電子商務、金融保險2個高職高專專業。根據廣西與東協外貿人才的需求以及梧州百年口岸的特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2010年申報建設國家級特色專業。
近年來經濟系新建設的金融與貿易、電子商務實驗室和“廣西高校重點建設研究基地粵港澳產業轉移研究中心”為經濟系開展經濟類課程實驗教學,培養高素質的一流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幹、促進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學層面轉化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目前,經濟系有專任教師近40多人,教師隊伍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占2/3以上,具有高級職稱約占教師總數的1/4。在培養人才方面,經濟系實行的是“寬口徑、厚基礎、強實踐、重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教學質量,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強化基礎理論學習,重視專業外語和計算機套用能力訓練。加強社會實踐鍛鍊,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經濟系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等省區,並在華東經濟發達地區就業和創業。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其中本科生就業率達95%以上,不少畢業生已成為單位的領導和業務骨幹。
電子信息工程系
電子信息工程系現有教職工41人,在校生1700多人。該系設定的本科專業有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工業設計;高職高專層次有套用電子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技術專業。在成人教育系列開設有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套用電子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技術等專業。其中的電子信息工程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於2008年被批准定為自治區級重點建設學科。
該系現有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心(下設電子技術基礎實驗室、高頻電路實驗室、電視與音響技術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EDA實驗室、DSP實驗室、信號處理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電子製作中心),機械專業實驗中心(下設機械製圖實驗室、CAD實驗室、機械原理實驗室、PLC實驗、電工實驗室),機械工程訓練中心(下設機加工實訓室、先進制造技術實訓室、鉗工實訓室)。電子技術實驗室在2004年均通過了自治區評估,人工寶石檢測與設計實驗室於2007年被批准定為自治區級重點建設實驗室,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是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建設中心,機械工程訓練中心是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建設中心。
該系在大力抓好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每個學期都為學生創新學習提供平台,如舉辦“電子設計競賽”、“機械設計競賽”等,組隊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數學建模大賽和機械設計競賽等各類競賽。在2005、2006、2008、2009年的全國、全區電子設計大賽中,該系學生參賽隊獲得了全國一、二等獎,廣西賽區一、二等獎的好成績。
迄今已有2000多畢業生,在區內和廣東珠江三角洲各地從事與電子技術和機械有關的技術和管理工作,絕大多數人在工作中發揮出色,深得用人單位的好評,有不少人已經成為本單位的技術骨幹或業務骨幹。
計算機科學系
梧州學院梧州學院
計算機科學系成立於1998年,下設計算機套用、軟體工程、網路技術等5個教研室,現有教職工34人,專任教師20多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1人,副教授3人,碩士10人。
該系設定的本科專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方向、網路方向、嵌入式系統方向),軟體工程;高職高專層次有計算機套用技術;此外該系在成人教育系列開設有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和計算機教育等專科專業。現有全日制學生974人,業餘、函授生約400人。迄今已有1000多畢業生,在區內外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從事與計算機和電子有關的技術和管理工作,絕大多數人在工作中發揮出色,深得用人單位的好評,有不少人已經成為單位的技術骨幹或業務骨幹。
近年來,隨著學院的飛速發展,該系的實驗室建設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有廣西高校重點教學實驗中心(軟體工程)1個,有計算機基礎實驗室四間共300多台計算機,計算機技術實驗室(下設計算機軟體實驗室、H3C網路實驗室、CISCO網路實驗室、微機組成原理實驗室、微機原理與接口實驗室、微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其中計算機基礎實驗室在2002年就通過了自治區的評估,計算機技術實驗室在2004年也通過了自治區評估。
該系多年來教學與科研並重,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帶教學,碩果纍纍。計算機軟體與理論是學院首批2個重點建設學科之一,並成立了軟體開發中心,承擔多項省部級項目及橫向項目,如《NSQ物流信息實時智慧型配對系統》、《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系統》,《梧州市國稅OA系統》、《新型農村合醫療管理信息系統》、《梧州市人工寶石公共信息平台》、《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信息平台》、《藤縣森林採伐管理系統》等大、中型項目,近年來,該系教師在國家、省級核心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教材4部,成果顯著,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
該系在大力抓好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建設了開放式實驗室,為學生創新學習提供平台,參加實戰項目培訓或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在2010年“安利杯”大學生計算機作品賽,首屆“全國軟體專業人才設計與開發大賽”,“桂林高新杯”軟體設計大賽暨廣西第二屆軟體設計大賽、“正保教育杯”全國ITAT教育工程就業技能大賽、“新華杯網頁設計大賽”等競賽中,均多次取得廣西一等獎、全國三等獎等優異成績。學院還於2009年與深圳軟體園簽訂了人才培養的戰略合作協定,為畢業生順利就業提供了良好條件。
外語系
外語系成立於1998年。近年來,外語系積極大膽探索外語教學的新路子;強調打好本、專科階段學生基本的語言基礎,注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以讀書育人,培養英才為己任,旨在培養面向21世紀,“厚基礎、寬專業、高素質”,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文學基本理論素養,堅實的語言基礎和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寬廣的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以及較高綜合素質的複合型專門人才。
外語系現有英語(經貿、翻譯)本科專業和外貿英語、英語教育專科專業。現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325人。設有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和大學英語兩個教學部。對外承接英語、越南語、泰語翻譯及培訓工作。全系現有專任教師54人,其中外教5人。有碩士學位、研究生學歷的教師11人,在讀研究生21人,有高級職稱的教師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外語系今年計畫引進31名應屆碩士畢業生充實師資隊伍。
藝術系
創立於1998年,現設有廣告設計與製作、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設計、動漫設計與製作、產品造型設計、音樂表演6個專業。全日制普通在校生近500人,專業教師24名。自建系以來,積極藉助學校毗鄰廣東、與港澳相連的區位優勢,及時採用新材料,吸取新的設計理念,成功地舉辦了畢業設計作品時裝秀以及畢業設計作品展暨藝術設計人才雙選會,得到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畢業生受到區內外特別是珠江三角地區的普遍歡迎和關注。教師及學生作品在全國設計大賽或美術展覽中榮獲佳績。目前,隨著學校實驗室建設的不斷深入,我系藝術設計實驗中心已具規模,其下屬的課程實驗室包括已建成的圖形設計實驗室、影視製作部、演播室、校園電視台、攝像實訓實驗室、攝影暗房、服裝製作實驗室以及在建的寶玉石檢測實驗室、服裝CIMS實驗室和環藝工造實驗室。
法律與公共管理系
法律與公共管理系(以下簡稱法管系)成立於2005年,在學院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穩步發展,在學科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科研、學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法律與公共管理系擁有一支政治素質高、教學科研能力較強、職稱結構基本合理和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22人,其中:專兼職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6人,博士2人,碩士12人,英國留學回來教師2人。近三年來法管系教師承擔了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1項(省部級),自治區教育廳課題4項,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研究課題1項,校級課題3項,教學科研成果獲獎7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法管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在梧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蝶山區人民政府、長洲區人民政府、長洲鎮人民政府、糯垌鎮人民政府、梧州市人民檢察院、萬秀區檢察院、蝶山區人民檢察院、長州區人民檢察院、文威律師事務所等多家單位建立了教學科研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到司法機關、政府部門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參加“知識三下鄉”活動,在社區掛職鍛鍊,擔任團工委副書記、社區主任助理等職;注重學習東協的經濟法律知識,學習泰語或越語。
法管系現有法學、行政管理(電子政務方向)兩個本科專業,法律事務、社區管理與服務兩個高職高專專業。按學科專業建設規劃將開辦公共事業管理、社會工作本科專業,並進一步拓寬行政管理本科專業方向,增設企業行政管理方向。

學科建設

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本科專業涵蓋了工學、經濟學、管理學、理學、文學、藝術學、法學、教育學、哲學等學科門類。立項建設有3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套用經濟學、機械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 )、3個碩士學位支撐學科(工商管理學科、數學學科等)、1個專業碩士學位學科(軟體工程)。
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是學校的優勢學科。信號與信息處理、產業經濟學、旅遊管理、機械及自動化是廣西重點學科,軟體工程是廣西重點培育學科。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電子信息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全國高校特色專業,旅遊管理、藝術設計、軟體工程等廣西特色專業和林產化工、製藥工程等面向地方產業發展的特色專業。
學校獲得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3項、自治區級19項,立項自治區級教改項目63項,獲得教學成果獎11項,其中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依託學科競賽,構建廣西大學生創新實踐平台)。建設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外貿單證實務)、自治區級精品課程3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計算機文化基礎、國際金融學)、廣西高校精品課程2門。擁有機械工程訓練中心、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等自治區級實驗教學建設示範中心。

人才培養

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獲獎600多項,其中國家級獎項40多項,包括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24項,全國口譯大賽一等獎1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1項等。學校是“廣西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單位”,建有大學生綜合發展中心、大學生微型企業孵化園、梧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園等大學生就業創業特色平台。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10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1個(經濟學實踐教育基地)。

教學成果

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最近幾年省級以上大學生的各種比賽中,學校派出的代表隊均取得較好成績:2002年榮獲全國萬人健美操大賽廣西賽區一等獎和全國三等獎;2003年榮獲全國CCTV杯大學生英語演講、作文大賽三個一等獎、兩個三等獎,“外教社”杯全國大學英語寫作大賽廣西區決賽特等獎;2004年,由藝術系兩位同學合作設計的第十四屆全國書市吉祥物方案中標,成為該屆書市唯一採用的設計方案;2005年榮獲全國首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兩個全國二等獎、一個全國三等獎、三個廣西一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廣西賽區一個一等獎、兩個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廣西賽區一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近兩年來,我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專科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

專業設定

目前,學校設定有商科、工科、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理科五大學科,涉及經濟學、管理學、工學、文學、教育學、法學6大學科門類的31個專業。

學科 專業
工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機電一體化、套用電子技術、計算機套用與維護、計算機科學教育
商科

工商管理*、市場行銷、國際貿易、電子商務、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

人文科學
漢語言文學*、英語*、廣告與裝潢、漢語言文學教育、外貿英語、英語教育、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動畫、文秘與信息處理
社會科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證券投資與管理、投資經濟管理、旅遊與酒店管理、保險、法律
理科 數學教育、物理教育
備註

注有*的為本科專業,其餘為專科專業

精品課程

《計算機文化基礎》
《大學英語》
《個體經濟學》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數據結構》
《健美操精品課程》
《高等數學》

梧州學院梧州學院

教學改革

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根據學科專業需要設定教學機構,目前,全校設有中文系、經濟系、計算機科學系、外語系、藝術系、數理系、法政系等7個系和師範部、基礎課部、社科部、成人教育部、體育部、學報編輯部等6個部以及1個德育教研室。2001年學校被自治區教育廳和國家教育部確立為全國計算機和英語等級考試點,1996-2000年連續5年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過級率居全區同級同類學校前列,1997-2003年度廣西高校實驗室評估工作先進學校。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搭建了人工寶石設計與檢測實驗室、粵港澳產業轉移研究中心、西江研究院、軟體開發中心、信號處理實驗室、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中心、暨南大學——梧州學院方言研究基地等10多個科研平台[1]。

建設成果

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升本以來,學校累計獲得科研項目200多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部級40多項。獲得專利授權7項、軟體著作權3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4項。完成了2項廣西區黨委重大招標課題和多項梧州市重大招投標課題,為西江經濟帶建設和梧州市“東融”政策以及地方支柱產業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成果。
學校成功研發(開發)了10多個套用軟體和設備。系列人工寶石智慧型加工設備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長洲水利樞紐船閘調度管理信息系統”填補了西江水道智慧型化船閘調度的空白。與企業合作研發的國內首創實用化全景圖像處理軟體“360度全景成像處理系統”已經遠銷歐美市場。

學術資源

截至2012年,梧州學院圖書館有館藏總量約92萬多冊,其中,紙質文獻64萬多冊,電子圖書28多萬冊;期刊1900多種,報紙120多種,中外文電子全文資料庫20個。建成了CNKI中國學術期刊,萬方、維普、金圖等電子期刊、圖書鏡像站點;聯網使用“龍源電子期刊閱覽室”,“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等閱覽學習平台,聯網使用Springer和EBSCO等外文資料庫

國際合作與交流

為適應建設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需要,發揮區位優勢,學校在2004年正式啟動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工作,成立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處,努力開拓東南亞國際教育市場,目前,與泰國越南十幾所高校簽訂了合作協定。2005年5月學校派出代表團赴越南參加自治區教育廳組織的教育展覽,取得良好效果。2005年秋季正式招收第一批越南留學生,計畫到2010年,在校留學生和交換生達到200人。


學校榮譽

學校連續九年被評為廣西高等學校安全文明校園,連續七年被評為全區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區高校三對創新行動計畫先進集體、全區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先進集體。還獲得了全國高校後勤十年社會化改革先進院校、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優秀組織獎、自治區衛生優秀學校等20多個自治區級以上榮譽稱號。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校徽
圓是一切圖形之源,圓是最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圖形;
以梧州學院標誌性建築——圖書館為主要圖形,直觀地體現出學院的人文內涵和校園特徵;
歐式建築是梧州學院的特色之一,以圖書館為首,每座建築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二方連續的小方塊圖形。提取該圖形作為LOGO的輔助元素,使得看似保守的形態更顯靈動,用現代演繹了古典;
以標誌性建築作為梧州學院LOGO,不僅利於有效的傳播、直觀地了解校園文化、環境氛圍等,而且更能增強師生們的向心力。

校訓

明德博學求是創新
明德: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德”,使人的美德得以顯明。“明德”,旨在強調大學教育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寓意梧州學院重視廣大師生思想道德的培養,弘揚和光大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廣大師生員工知榮明恥,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博學:出自《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博學”,指廣博地獲取知識,寓意梧州學院專業設定全面,要求學生不但本學科的知識要廣博精深,還要涉獵和掌握更多其他學科相關的知識,文理兼容,百科兼納,成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同時教師也需要不斷學習,以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更好地“傳道、授業和解惑”。
求是:出自“實事求是”一語,最早出現在《前漢書》的《景十三王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師古有注說,實事求是的意思就是“務得其實,每求真是”。毛澤東改造了的“實事求是”,按毛澤東的解釋,“‘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寓意著梧州學院要按客觀存在的事實去研究事物發展的規律性,也就是按科學發展觀去辦學。也寓意培養嚴謹的治學精神。
創新:“創新”是個新詞,作為一個後發展的本科院校,不斷的創新是一個永恆的命題,梧州學院的教學、管理、科研等等都需要創新,創新是梧州學院大發展的前提

校園風光

梧州學院

梧州學院

梧州學院

梧州學院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一覽

廣西大學 | 廣西醫科大學 | 廣西民族大學 | 廣西中醫學院 | 廣西師範學院 | 廣西財經學院 | 廣西藝術學院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廣西師範大學 | 桂林工學院 | 桂林醫學院 | 廣西工學院 | 右江民族醫學院 | 百色學院 | 河池學院 | 玉林師範學院 | 欽州學院 | 賀州學院 | 梧州學院 |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 |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 | 桂林工學院博文管理學院 | 廣西工學院鹿山學院 | 廣西師範學院師園學院 |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 | 廣西中醫學院 | 賽恩斯新醫藥學院 | 北海宏源足球職業學院 | 北海藝術設計職業學院 | 北海職業學院 | 廣西城市職業學院 |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東方外語職業學院 | 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警管高等專科學校 |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輕工高級技工學校 | 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 | 廣西演藝職業學院 | 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 | 廣西邕江大學 | 廣西幼兒師範學校 |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 | 貴港職業學院 | 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 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 | 桂林山水職業學院 | 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河池職業學院 | 柳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柳州運輸職業技術學院 |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 | 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南 | 寧地區教育學院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 | 桂林工學院南寧分院 | 百色職業學院 | 廣西教育學院 | 梧州職業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