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

金陵女子學院是南京師範大學所屬的一所公辦學院。金陵女子學院的前身——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是一所歷史悠久、蜚聲海內外的女子大學。傑出的愛國女教育家吳貽芳博士曾連任該校校長長達23年。1987年根據吳貽芳博士的遺願,為滿足女子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南京師範大學校內建立了金陵女子學院。該院為江蘇省唯一的一所女子學院,也是全國辦學層次最高的女子學院,承擔女子高等教育、婦女研究和對外交流多重任務。

金陵女子學院是南京師範大學所屬的一所公辦學院。金陵女子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
學院的前身——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是一所歷史悠久、蜚聲海內外的女子大學。傑出的愛國女教育家吳貽芳博士曾連任該校校長長達23年。1987年根據吳貽芳博士的遺願,為滿足女子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南京師範大學校內建立了金陵女子學院。該院為江蘇省唯一的一所女子學院,也是全國辦學層次最高的女子學院,承擔女子高等教育、婦女研究和對外交流多重任務。

學校現狀

金陵女子學院現有6個本科專業:即英語、會計學、財務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7個碩士點和方向:即性別社會學、女性教育學、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財務工程、教育財務管理、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5個研究中心:即吳貽芳研究中心、金陵婦女發展研究中心、家政教育與社區發展研究中心、金陵烘焙技術研究與培訓中心、老年學研究中心;2個研究基地:即江蘇省老年學研究基地、全國婦女/性別教育基地;2個研究所:乳品生物技術研究所、營養與資源研究所; 2個實驗室: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室、會計與財務管理實驗室。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室擁有食品營養與生理學、食品化學與分析、食品工藝學、功能性食品、乳肉科學、食品生物技術、果蔬保鮮與貯藏等分室,會計與財務管理實驗室已建成模擬現代化企業的工作環境,融財會、管理為一體的仿真教學實驗室。

全院現有在編教職員工71人,專任教師51人,其中具有高級職務的教師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南京師範大學
占總人數的43%,具有博士(含在讀)學歷的教師占總人數的46%,碩士生導師17人。在校碩士生、本科生1300餘人,成人教育脫產本科生500餘人。

近五年來,教師發表論文近300 篇;出版專著及國家教育部“十五”規劃教材等75部,主持和參加各級各類科研課題項目研究76項,其中有國家社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項目、國家“863” 重大項目、科技部重大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省科技廳重點項目以及聯合國、亞聯董等橫向研究課題以及各級各類的教學改革等項目。教師教學科研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教育部優秀成果獎、省社會科學二等獎、省優秀成果一等獎獎、省級優秀課程(群)、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校級特等獎、一等獎等獎勵。

金陵女子學院在教學、科研、師資培訓、互派學生等方面與學院與美、加、英、日、韓、印等國高校建立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建立了吳貽芳紀念基金、嚴彩韻紀念基金、張—藍紀念基金、謝緯鵬農村女生獎學金、喻嫻才基金、吳玉清基金、郭鄧如鴦獎學金、魏特琳貧困生助學金、厚生獎、助學金基金、胡權氏獎、助學金基金等數十項獎、助學金。

在“十一五”期間,學院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厚生”精神為根本,一切從師生員工的根本利益出發,不斷提高社會貢獻率。在培養目標上,培育現代高素質高層次女性專門人才,把學生培養成為人格獨立、品德高尚、氣質優雅,富有科學精神和生活情趣的現代知識女性。使畢業生能夠稱職地扮演其職業角色,卓越地發展其事業;有較高的自身修養和綜合素質,有較高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在發展模式上,建設以研究生教育為龍頭,女子本科教育為重點,女子職業技術教育和終身教育為補充的開放型的女子系列教育模式,促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在發展方向上,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特的專業建設原則,以質量求發展,以特色求發展。以依託江蘇、立足全國、放眼世界的視野,為婦女發展服務,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使金女院成為培養精英女性的搖籃,卓越女性的精神家園。為建設一個與現代化社會發展目標相適應的、充滿創新精神、具有鮮明特色的,國內一流、國際上有影響的女子學院而努力奮鬥。

歷史沿革

金陵女子學院成立於1987年,她的前身是蜚聲海內外的金陵女子文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校園風光
理學院(簡稱“金女大”),有著悠久的歷史,傑出的愛國女教育家吳貽芳博士曾任金女大校長達23年。 1951年,金女大與金大兩校合併為公立金陵大學, 1952年6 月全國院系調整時公立金陵大學結束。在金女大原址上建立了南京師範學院。1987 年,根據吳貽芳博士的遺願,為滿足女子高等教育的需要,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金女大舊址即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內建立了金陵女子學院(簡稱“金女院 ”)。

一、初創時期( 1913---1923 )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英美各教會在中國辦的學校激增,他們深感有在我國辦女子大學、讓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1913 年 ,美國浸禮會、監理會、長老會等教會開始在南京籌建第一所女子大學 ---- 金陵女子大學,成立了校董事會,由曾經在湖南長沙教會中學任教的德本康夫人( Mrs. Laurence Thurston )擔任校長,校址選在南京城南繡花巷的李鴻章故居,內有 100 多間廂房可作學生宿舍、教室、禮堂及辦公室等,此外還有球場、菜地和大花園,房屋之間有月洞門且以曲徑迴廊相連,花園裡小橋流水,鳥語花香,風景十分優美。

1915 年 9 月 17 日,金女大正式開學,首屆學生 11 位,來自 4 省 9 市。雖然學校處於初創時期,各項措施均不完善,但已自成系統,別具特色,如課程分為必修科目和選修科目、學生管理上採取導師制等,並延續為女大的優良傳統。師資方面,從 1915 年至1922 年,已陸陸續續聘請到幾十位優秀教師,其中外籍教師多為碩士或博士,如生物系主任黎富士博士、教育系華群碩士、化學系蔡路德博士以及歷史系主任師以法等。

1919---1922 年的四屆畢業生共 33 人,其中赴美深造獲碩士、博士的有 20 人。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繼續深造的金女大畢業生嚴彩韻,門門功課成績為 A ,該校從此認可金女大畢業生,去該校讀研究生可免入學考試,這一殊榮讓金女大在海外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二、發展時期( 1923---1937 )
隨著金女大學生人數的遞增和教學現代化的要求,校董事會及校務委員會選擇南京隨園作為永久性校址,並募集資金,建成了九幢呈“ H ”型的中國宮殿式建築,其中三幢教學樓、四幢宿舍樓、一幢音樂樓及一座圖書館,樓與樓之間有長廊相連。 1923 年 7 月,金女大從繡花巷遷入隨園。

1928 年北伐戰爭後,舉國上下掀起了收回教育權的鬥爭,國民政府的教育部要從教會手中收回辦學自主權,規定校長及校董事會董事長必須由中國人擔任。金女大改組了校董事會,德本康夫人辭去了校長職位,改任教師兼顧問。同年 8 月,赴美留學的金女大第一屆畢業生吳貽芳回到祖國,接受校董事會的聘請,就任校長職務。

吳貽芳一方面繼承了初創時期行之有效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堅決摒棄教會辦學的諸多弊端,在教學規劃、師資配置和教育方針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首先,徵求校董會的意見,修改了教學計畫,從試辦的 16 個專業中篩選掉不適用或水平不夠的如政治、經濟、哲學、數理、物理等專業,保留了中文、英語、歷史、地理、化學、生物、社會學、音樂及體育等專業,每個專業均增設了教育學、心理學和衛生學等必修或選修課程。

第二、注重最佳化師資,聘請國內知名學者、教授和高層次人才到本校任教,以提高整個師資隊伍的學識水準與科研能力,中文系主任陳中凡、社會學系主任龍冠海是國內知名教授,地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校園
理系主任劉恩蘭、化學系主任吳懋儀均為留學英、美的博士,體育系主任張匯蘭是我國第一位體育博士。

第三、進一步明確教學方針,培養德、智、體、美、群全面發展的女大學生;重視英語、體育、音樂等課程教學,採用英文原版教材,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實踐能力方面,理科強調掌握實驗的基本功,文科要求走入社會作調查、寫報告。

第四、倡導並開展全方位的素質教育。
1融合中西兩種文化,將“厚生”詮釋為金女大培養學生的指導思想,要求學生不僅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基礎和專業知識,更強調要有高尚的理想,在各自的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敬業勤業、堅韌執著、無私奉獻,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服務終身。

2實行學生自治和導師制相結合的學生管理辦法,每年級有教師任年級主任,每 8 位學生有一位導師,對學生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注意循循善誘。每棟宿舍有一位生活輔導員。

3 實行姐妹班制度。高年級“姐姐”對低年級“妹妹”的日常學習、生活進行指導,引導新生適應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妹妹”受益、“姐姐”則增強了責任感和自豪感,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

4 重視學生體育鍛鍊,每個新生入學都設一張健康卡,以便教師因材施教,體育課必修四年,重在提高學生體質。重視學生音樂修養,音樂課必修一年,授以發聲、識譜等基本知識技能,學生還可以在音樂系選課及參加合唱隊、唱詩班等活動,提高音樂素養。

三 、西遷成都( 1938---1946 )
1938 年,日軍侵入南京地區,金女大師生兵分三路,西遷至成都,與山東的齊魯大學、北京的燕京大學、南京的金陵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匯合於成都華西壩。高校雲集,人才輩出 , 在此氛圍中,金女大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發展。校際之間的學術交流、文化交流非常活躍,壩子上的各類海報層出不窮,社團活動和抗日救亡活動頻繁進行。吳貽芳校長一方面從事著繁重的社會活動,一方面忙於為五大學募集發展資金。 1945 年,她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作為中國代表出席了舊金山聯合國制憲會議,個人的聲譽和金女大的知名度更加遠揚。

在 1938 年到 1945 年的八年間,金女大繼續發揚辦學的優良傳統,結合時政進行新生入學教育,重視社會服務, 1939 年在四川仁壽縣建立了鄉村服務站,舉辦了暑期兒童學校、成人補習夜校、婦女夜校及康樂教育等,還將農民組織起來成立了婦嬰組、幼兒教育組、挑花組(生產可出口的手工織品)及雞種改良組等,受到了當地農民的一致好評。 1939 年敵軍轟炸大後方,五大學戰時服務團組織救護隊,搶救受傷同胞,師生捐款給戰士做寒衣。而在南京學校留守的華群女士等教師則將校園變成了國際難民收留所,保護了成千上萬的婦女兒童。

四、重建家園( 1946---1952 )
日軍投降後,1946 年金女大學生陸續遷回南京。1947年,學校發展相對繁榮,在校生達到 440 人,是歷年來最多的;學校管理及師資力量雄厚,對外交流活躍,與許多海外知名學府結為友好學校,每年互派教師訪問講學,教學與科研並駕齊驅;學生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各種比賽,為金女大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南京
和南京爭得了很高的榮譽,如在全市運動會上獲得 9個第一,有12名學生被選入南京市體育代表隊,並參加了第七屆全國運動會。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學校在系科及課程設定上都作了一些調整,並增設了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課程。
1951 年,金女大與金陵大學合併成為公立金陵大學。 1952 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在金女大原址上建立了南京師範學院,在150名教職工中,原金女大教職工占了三分之一。

1987年,根據吳貽芳博士的遺願,為滿足女子高等教育的需要,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金女大舊址即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內建立了金陵女子學院(簡稱“金女院”)。

歷任領導

歸 鴻 ( 1931-- ) 江蘇常熟人,中共黨員, 1953 年畢業於江蘇師範學院生物學系,動物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歷任南京師範學院生物系副主任、總支書記、南京師範大學校長、中共江蘇省第七屆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動物學教學和研究工作。 1987 年省人民政府復函,同意在南師大建立金陵女子學院,校黨政聯席會議討論決定由歸鴻校長負責抓金女院的具體籌建工作。在歸鴻校長的直接領導下,成立了梅若蘭、鮑蕙蓀、方國才、文秋芳、姜國定等五人組成的金女院籌備工作組。

談鳳梁 (1936--1997) 江蘇江陰人,中共黨員, 1960 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教授, 1983 年 8 月至 1991 年 6 月曆任南京師範學院副院長、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南京師範大學校長。 1987 年當選為中共十三大代表, 1989 年當選為中共江蘇省委八大代表,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和研究。 1989 年 9 月至 1991 年 3 月兼任金女院院長期間,在經過調查研究之後,他提出了金女院的四條辦學宗旨:第一,繼承金女大優良傳統;第二,作為教改的一片園地;第三,是對外交流的一個視窗;第四,培養高層次的婦女人才。這為當時金女院的辦學定位指明了方向,起到積極的作用。

梅若蘭 ( 1925— ) 女,湖南臨湘縣人,九三學社成員, 1948 年畢業於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化學系,無機化學教授。歷任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副系主任,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員會委員、南京市人大代表,長期從事無機化學教學和無機物合成、化工污水處理及微量元素等套用化學方面的研究。 1987 年任金女院籌備組組長, 1989 年 9 月任金女院副院長, 1991 年退休。因金女院辦學的特殊需要,退休後一直返聘在金女院工作。

屠國華 ( 1937-- ) 江蘇常州人,中共黨員, 1962 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學系,物理學教授,歷任蘭州大學物理系副主任、南京師範大學理化實驗中心副主任、物理系主任、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長期從事凝聚態物理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從 1991 年 6 月到 1993 年 8 月,兼任金女院院長。後因國家教委需要屠國華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教育部門的貸款工作。

黃 濤( 1942-- )江蘇蘇州人,中共黨員, 1964 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物理系,物理學教授。 1979 年至 1982 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 1989 年至 1993 年任中國駐美國紐約總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學習的學生
領事館教育領事。 1993 年回國,從 1993 年 8 月至 1998 年 8 任金女院 首任專職院長。 1996 年任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

余文娟( 1948-- ) 女,江蘇南京人,中共黨員, 1976 年畢業於南師大數學系,副研究員。 1976 年留校任教。 1989 年 3 月調入金女院任辦公室主任, 1994 年底至 1995 年 6 月赴美國佛羅里達州州立大學人文學院訪問, 1995 年至 1999 年任金女院行政副院長、南師大金女院直屬黨支部書記。因身體健康原因,現任副處級調研員。

於忠喜( 1947— )山東即墨人,中共黨員,英語語言文學教授,碩士生導師。1974 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外文系。長期從事英語語言學教學與研究, 1974 年留校任教。曾任南師大外語系副系主任, 1976 年至 1978 年赴英國哈得斯費爾德理工大學教育學院進修。 1994 年至 1995 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 1997 年底調入金女院,任常務副院長, 1998 年8月至2005年10月任金女院院長。

袁金妹 ( 1948— ) 女,江蘇無錫人,中共黨員, 1974 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音樂系,副研究員。 1974 年留校工作。曾任南師大機關黨總支副書記, 1999 年 6 月調入金女院任直屬黨支部書記兼副院長, 2000 年至2005年10月任院黨總支書記。

劉慧君 ( 1951-- )女,遼寧丹東人,中共黨員,教授,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生導師。 1974 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外文系後留校任教。 1986 年 11 月至 1987 年 9 月赴美國聯合學院訪問。 1996 年 9 月至2005年10月任金女院教學副院長並分管外事工作。

黃菊香(1969-- ) 女,江蘇海門人,中共黨員, 1991 年於南京師範大學體育專業畢業後留校工作,長期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曾任南師大團委副書記,1997年從南京師大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2000年10月調入金女院任黨總支副書記。2007年調任研究生部黨工委副書記。

現任院領導

錢煥琦( 1952— ) 女,江蘇無錫人,倫理學專業教授,碩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江蘇
士生導師,中共黨員。1978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1987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999年修畢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學校教育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1978年留校任教,曾任南京師範大學經濟法政學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品德教研部主任,、江蘇省婦女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家政學會副會長、江蘇省心理學會大學生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5年10月調入金陵女子學院任院長。長期從事倫理學、教育倫理學、青年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國家和省級研究課題20多項,已出版著作20餘部,發表論文60餘篇。在教學、科研、管理方面獲各類獎勵20多次。

陳 俊(1954--) 男,江蘇金壇人,中共黨員,副研究員。1981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機械系,1981年畢業分配至無錫輕工業學院任教,1984年調入南京動力專科學校工作,歷任教研室主任、校科技部主任、校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等。2000年任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校區黨總支書記、管理委員會副主任。2001年任中北學院黨總支書記,2005年10月調入金陵女子學院任黨委書記。多次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師、獲校優秀管理獎。

江希和(1958--)江蘇連雲港人,教授,中共黨員,1990年畢業於中央財經大學會計系,管理學(會計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生導師,2000年5月起任金陵女子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會計、財務和稅務的教學與科研,近年來主持和參與省、廳級課題多項,在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主編國家教育部“十五”規劃等教材多部。1998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獲南京師大“教書育人”獎和教學名師稱號。

潘道東(1964--)浙江臨海人,男,博士,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理事。 1990年東北農業大學碩士畢業後至南京農業大學任教。1996-1998至日本宮崎大學留學,1998年獲博士學位。1999年調入金陵女子學院任教。完成並主持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支撐計畫重大項目、省級科研課題等多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30多篇,其中SCI收錄5篇,獲科技進步獎3項。2006、2007年入選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及江蘇省“333人才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2005年10月起任金女院副院長。

楊素萍(1971-- )女,江蘇東台人,中共黨員,1993年於南京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專業畢業後留校工作,長期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曾任金陵女子學院團總支書記、直屬黨支部副書記、黨委秘書兼人事秘書,2008年起任金女院黨委副書記。曾被評為校優秀團幹部、優秀黨務工作者、獲校思想政治教育二等獎。

學校思想與目標

“十一五”期間該院事業發展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江蘇風光
思想為指導,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學院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統領學院事業發展全局。在辦學理念上,堅持以“厚生”精神為根本,一切從師生員工的根本利益出發,不斷提高社會貢獻率。在培養目標上,培育現代高素質高層次女性專門人才,把學生培養成為人格獨立、品德高尚、關注社會、關愛自我,氣質優雅,內涵豐厚,寬容明理、進取知性,富有科學精神和生活情趣的現代知識女性。從社會角度,使畢業生能夠稱職地扮演其職業角色,卓越地發展其事業;從女性自身角度,使畢業生有較高的自身修養和綜合素質;從女性生活角度,使畢業生有較高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在發展模式上,建設以研究生教育為龍頭,女子本科教育為重點,女子職業技術教育和女子終身繼續教育為補充,女子高中教育為基礎的開放型的女子系列教育模式,促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在發展方向上,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專業建設原則,以質量求發展,以特色求發展。以依託江蘇、立足全國、放眼世界的視野,為婦女發展服務,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使金女院成為社會公認的培養精英女性的搖籃,卓越女性的精神家園。為建設一個與現代化社會發展目標相適應的、充滿創新精神、具有鮮明特色的,國內一流、國際上有影響的女子學院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科建設

“十一五”期間,學科建設(包含知識體系或學術分類以及為培養人才而設立的教學科目)是學院的主要工作。鑒於學院涉及語言、管理(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工程等複合式學科門類,所設學科與本校諸多學科存在重複或者隸屬的關係,學科發展應該緊密圍繞“培養現代高素質高層次女性專門人才”這個辦學目標進行,遵循“整體推進,分層建設;最佳化結構,凸顯特色”的方針進行學科建設。

1.科學研究。“十一五”期間,學院科學研究工作要努力構建以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並重,圍繞江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積極服務社會與女性發展的科學創新體系,提升學院整體科研能力和水平。

① 強化有碩士學位授權點為基礎的各類科研機構的建設,形成1-2個特色明顯並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學科平台。

② 堅持基礎研究上水平、上檔次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努力建立新產品、新技術試製研究室和產品技術中試基地,縮短或實現成果轉化的產業化進程。積極探索與企業聯合建立研究機構的方式和方法,更好地為企業科技進步服務。積極申報專利。

③ 構建科研隊伍培養和支持體系,以科研任務為牽引,凝聚科研隊伍。在科研項目組織和實施、學術交流等科研活動中,積極創造條件,支持青年科研人員申請各級各類研究項目和各種評,促使青年科研人才儘早成為學術領域的帶頭人和骨幹力量,使得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骨幹脫穎而出,提高我院科學研究的層次和水平。

④ 爭取“十一五”期間科研經費總量比“十五”增長30%,即234萬元左右(“十五”約為180萬元左右),使我院的科研實力有很大的提高,並實現部省級科技進步獎或社科獎零的突破。

⑤ 建立定期學術報告制度,營造濃厚的學院學術研究氛圍。每位教師每一學年以各種方式向本專業教師或學生做一次學術報告。每年出版“金陵女子學院科學研究年鑑”,集中展示和交流科研成果。

⑥ 建設好4個研究中心,形成婦女發展、家政教育、老年學、食品營養等研究特色。集中建立並建設好研究中心網頁。以金陵婦女發展研究中心,家政教育與社區發展研究中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老師教學
心,老年學研究中心和金陵烘焙技術研究與培訓中心為平台,集合全院、全校、全省乃至全國的相關專業的研究學者和社會工作者,開展多學科多角度的理論研究(如老年學研究可以整合金女院各專業教師的力量,分別從社會學、心理學、社會保障、管理學、營養保健及經濟學等多學科視角探討人口老齡化問題、老年保障問題、老年心理健康問題、社區老年服務管理、老年營養與保健、老年理財、老年消費等問題,形成合力,將老年學研究辦成金女院的一個品牌。)以進一步整合學院的學術力量,提高研究能力,發表高水準的研究成果,推動學科建設,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2.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院”戰略,形成一支師德優良、學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高、適應學院發展需求的教師和管理隊伍。

① 經過“十一五”的建設,師資隊伍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高級職稱人員占教師總數50%左右,具有碩士學位以上學歷教師比例在90%左右,具有博士學位人數占 40%左右。形成一支年輕、高學歷、後勁強、可持續發展的師資隊伍,並創造條件培養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學科帶頭人。

② 為適應我院教育事業的發展,積極補充師資,到2010年力爭實現補充教學科研人員20~25名左右,年均補充新教師4~5名左右。堅持不懈地加大對學科領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

③ 通過加快學科學位點建設,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為教師創造能迅速成長、施展才華和脫穎而出的學術工作平台。

④分層分類有計畫地對學院管理人員進行各種類型的培訓,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現代管理理論提升管理人員素質,提高治院治教能力,建立院系高素質的管理隊伍。

3.人才培養。實施“厚生育才工程”,以學生成人、成才為基礎,以複合性、創新型、高質量、高就業為目標,努力培養高素質優秀人才。

① 培養規模。“十一五”期間,穩定現有本科生1200人左右的招生規模,加強學位
點申報工作,擴大研究生的招生規模,爭取在“十一五”末,在校研究生達120-150人(4-5個碩士點,每個點每年招10人,每年共招40-50人,三年總和120-150人左右)。

② 本科生人才培養。“十一五”期間,在穩定現有招生規模的同時,要著重提高本科生的培養質量,進一步確立培養現代高素質高層次女性專門人才在本科生人才培養工作中的指導思想。強化教學質量生命線意識,樹立科學的教學質量管理理念,嚴格按規範教學管理,鞏固教學創優的成果;精心修訂和設計各專業人才培養計畫,做好2006年本科專業課程的設定和調整;樹立精品意識,有計畫地組織課程建設;打造學院女性教育課程平台和外國語課程教育平台,使其既能達到教育部相關專業建設的要求,又能符合女性教育特色發展的需要;全面動員,充分準備,迎接國家教育部對我院的英語專業教學評估檢查,力爭優秀;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班主任開會
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和研究,以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以實施本科生能力建設為抓手,全面統籌課內外的教學、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加強本科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健全和強化導師制,使之成為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渠道和教師工作考核的重要方面。

③ 研究生人才培養。“十一五”期間,研究生培養要強化“質量為本”的理念,把保證和提高研究生質量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抓好培養的各個環節,完善研究生的教育質量保證體系。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突出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培養,針對不同專業、方向的研究生,分層次、分類別制定出更加凸現研究生個性與特徵的培養目標,不斷提高研究生適應社會需求的程度。構建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制度體系。在隊伍體系建設方面,明確對導師的創新品質與意識的要求,推動教師的教學創新,強化教學管理人員的管理、服務創新意識;完善研究生服務保障體系,給研究生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研究、生活環境。

4.專業建設。“十一五”期間,專業建設是學院的重點工作。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特的原則建設專業。
① 學位點和新專業建設。在擬申報點的建設方面,力爭通過第十一和十二批學位點的申報,使我院的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達到1個(食品科學與工程)。二級學科碩士生學位授權點達到5-6個(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勞動保障、女性教育,生活科學教育,會計學(財務管理方向)、英語教學、發酵工程等)。本科設定體現新的專業發展內涵和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及其方向,如“食品安全”專業(這既是目前的熱門專業,同時也是更適合於女性學習和就業的專業)。根據普通高中新課程設定“家政與生活技術”課程教師的需要和社會老年服務專業人才的需求,在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設定“生活科學教育”和“老年工作”方向(這是家政專業與社會的理想對接)。在英語專業設定5年制雙語方向。這些專業方向須進行科學的論證並設計合理的課程設定。積極促進學校的學科最佳化重組工作,爭取在學院增設社會學專業。建立社會學研究中心,建設老年學研究中心,為社會學學科建設搭建平台。

② 本科專業建設。以創新精神建設好現有專業。英語專業將繼續堅持 “專業基礎知識紮實,社會適應能力強”的辦學特色,提倡教改創新,全面推進課程建設,在現有基礎上申報寫作和英語文學省級優秀課程群建設項目,通過4-5 年的建設,在本科生論文寫作的教學和指導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加強英語文學課程群的網路課程建設,實現現代教育技術和傳統教育內容的結合。保證英語戲劇社,英語演講俱樂部等各項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尋求與外國語學院、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教育科學等學院和相關學科更緊密的聯繫,培養具有經濟、貿易、金融、文秘、法律、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和5年制雙語人才。為學院其他專業學生開設輔修專業或課程,為全面提高學院人才培養的英語水準作出積極的努力。會計及財務管理專業將採取切實措施,引進學科領軍人才和培養現有教師相結合,探索培養具有良好的外語語言交流能力、紮實的會計專業知識,熟練的會計問題處理能力、具有優雅氣質的女性財經人才的培養模式。以實驗室建設為契機,探索會計專業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無縫對接的培養模式。繼續開拓會計繼續教育市場。嘗試開拓會計對外社會服務市場,擴展籌集教育補助經費的渠道。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將努力培養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複合型、套用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加強教改研究和優秀課程的建設,力爭實現省級一類優秀課程零的突破。高度重視實驗室與基礎設施建設,為進行學科前沿研究和人才培養提供必需的條件保證。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將加強課程改革,爭取建立勞動與社會保障實驗室,加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訓練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所學知識與技能與人才市場的匹配性,增強學生的競爭力。將老年學研究與老年保障作為本專業的研究特色,爭取出一批精品研究成果。出版《勞動與社會保障新視角》叢書。爭取拿到一個國家級與2~4個省級科研項目。與勞動與社會保障廳江蘇省職業鑑定中心合作,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師和企業培訓師以及勞動與社會保障協理員的培訓。

5. 課程建設。以教育部本科教學大綱為依據,做好2006級課程的調整工作,狠抓課程的基本建設,樹立精品意識,不斷提升本科教學內涵。力爭到“十一五”末,使我院的校級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校園生活
精品課程達到2-4門(現有:營養學)(計畫課程名稱:食品工藝學、食品分析、辦公自動化、國際商務英語教程、會計學原理等);省級精品課程達到1-2門(計畫課程名稱:營養學、食品分析、辦公自動化等);獲校級優秀課程達到6-8門(現有:會計模擬實習、營養學、基礎英語課程群);省級優秀課程達到4-5門(現有:食品分析、營養學)(計畫課程名稱:食品工藝學、辦公自動化、國際商務英語教程、會計學原理等);培育和建設1-2種省級精品教材(計畫教材:英語、辦公自動化、勞動就業概論、國際商務英語教程、會計學原理等)。努力形成一批高質量的有影響的優秀教學成果。其中,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達10-12項左右(現有:儀器分析、食品分析、辦公自動化、會計電算化、“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的課程最佳化重組、基礎英語教學培養自主學習和探索學習能力的研究和實踐),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達2項左右(現有:基礎英語教學培養自主學習和探索學習能力的研究和實踐)。

6.實驗室建設。本著“最佳化資源配置,調整結構布局,突出學科優勢,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投資效益”的原則,結合“211”校級重點項目建設,抓住時機,加緊實驗室建設。重點工作為:

① 推進教學資源共享,爭取申報成功2個左右的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模擬會計本科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左右的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模擬會計本科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力爭到2010年校級重點實驗室達到1-2個(食品科學與工程、模擬會計),爭取實現省級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食品科學與工程)。

② 並在現有基礎上落實軟硬體,在“十一五”期間建成 “會計管理綜合實驗中心”。並將該中心建成校級示範中心。中心硬體建設包括建成現代化的會計仿真實驗室、財務管理戰略演練室、商務實戰演練室(以用友沙盤模擬為基礎建設)、國際貿易實戰、金融工程等實驗室。為創出特色專業、品牌專業而積極努力。

③ 2007年建成 “食品工程”實驗室。食品系擬投入30萬建成食品工程實驗室,滿足食品專業的教學需求(場地可考慮食堂三樓後勤勞臨時工現住場所)。

④ 出版相關實驗教材:營養學課程群(公共營養、疾病營養)實驗指導;食品工藝學課程群實驗指導;以 ERP實驗教學系統為平台的計算機會計管理實務,財務決策、財務戰略、網路財務理論與技術課程組群實踐教材等。

7.資料室建設與管理。加大圖書資料經費投入,每年自籌資金2萬元左右用於圖書資料採購。積極發動海內外老校友和海外友人捐書或捐款並做好管理與反饋工作。加強圖書資料室的管理工作,爭取實現圖書管理的電子化、網路化和規範化。做好院所有專業學術研究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並定期向各系和研究機構報送。加強與校兄弟院圖書資料室的聯繫,爭取資源共享,擴大圖書資料的資源渠道。

學院文化

創辦於上世紀初葉的金陵女子大學以“為中國女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作己任,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中外著名的婦女領袖和女性精英人才。一代代金陵女兒汲取“厚生”精神之源泉,以幫助他人和社會到達豐滿自我之境界,奏響了中國女子全面發展的一頁頁華采樂章。如何進一步傳承金女大的文化,發揚金女大的優良傳統,以深厚的人文底蘊培育現代高素質高層次女性專門人才,是學院建設的核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學校風景
心問題,也是目前金女院面對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國際化必須回答的問題。在總結金女院文化建設方面的成就和經驗的基礎上,“十一五”期間將以開設十門女性教育系列課程、開展十個主題的女生教育特色系列活動、開辦“金陵女性發展論壇”、開闢與社會卓越女性交流的渠道,全方位地營造金女院的獨特文化,把學生培養成為人格獨立、品德高尚、關注社會、關愛自我,氣質優雅,內涵豐厚,寬容明理、進取知性,富有科學精神和生活情趣的現代知識女性,她們不僅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更能引領社會的發展潮流。努力使金女院成為社會公認的培養精英女性的搖籃,卓越女性的精神家園。

1.開設和建設女性教育系列課程。女性教育系列課程從真、善、美、健、能等角度設定,作為一個模組設定在學院“學科基礎教育課程”層面,金陵女子學院2006級學生開始實施,會計學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英語專業選10-12個學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選 6-8個學分。也可以在“通選課”層面向全校女生開放。課程分兩大類:基本素質類和提高發展類。內容包括“女性與思維方法”、“女性與倫理”、“女性美學 ”、“女性心理健康與調適”、“女性生理保健與形體塑造”、“女性與法律”、“性別與社會”、“現代家政”、“女性溝通學”、“女性職業生涯規劃”。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具備智慧女性、高尚女性、魅力女性、陽光女性、活力女性、自強女性、獨立女性、能幹女性、積極女性和具有發展潛能的卓越女性的基本素養。女性教育系列課程的建設將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儘可能地挖掘和整合現有資源,以團隊精神共同打造有金女院特色和社會與市場效益的女性教育系列課程。立足本院,依託全校,組織一支開放式的教師隊伍。課程要避免傳統課堂教學偏重理論缺乏操作性的傾向,在指導學生運用理論進行實踐的環節上多下功夫。計畫編寫《女性教育課程系列叢書》,以優勝劣汰、不斷更新的原則開展課程建設。

2.開展女生教育特色系列活動。配合課程教育,以課外活動的方式組織女生教育系列活動。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以十個主題為基礎開展活動,並保持這些活動的連續性,建設成“經典” 品牌活動,以形成對學生精神世界的薰陶和感染。主題1-2:“健與美”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健美的身姿,提高審美情趣,陶冶藝術情操。主題 3-4:“愛與善”目的在於培養博愛精神,做一個富有愛心,善待他人的女性。主題5-6:“快樂與發展”目的在於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人生的快樂,領悟生命的真諦,珍惜時間,奮發有為。主題7-8:“責任與奉獻”目的在於通過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責任,在實踐中培養奉獻,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主題 9-10:“理想與信念”目的在於通過活動引導大學生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於奉獻,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信念,構建大學生的精神家園。

3.開辦“金陵女性發展論壇”.“金陵女性發展論壇”是全校女性學人提供發表學術爭鳴的論壇;全省乃至全國女性學人傳播先進性別文化,弘揚厚生精神,培養自尊自愛自強自信素質風範,多向度拓展自我成長空間的平台;社會各界追求卓越的女性相互交流、學習,提高素養和發展事業的平台;女大學生學習經驗、提高素質、提升修養的平台;中外婦女國際交流的平台;交流和研討女性高層次專門人才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學生公寓
教育與培養思路的平台;以此為進一步拓寬女性發展,促進江蘇“兩個率先”發展目標的實現,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金陵女性發展論壇”由江蘇省婦女聯合會、江蘇省婦女研究會和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聯合主辦;由金陵婦女研究中心負責管理;金陵女子學院團總支和學生社團“女性發展研究協會” 參與組織活動。

4. 開闢與社會卓越女性人才近距離交流的渠道。舉辦體現系統性、國際性和前沿性的“卓越女性高級研修班”,內容涵蓋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生命科學、形象學等諸多學科的18門課程,吸引社會女企業家、女性金領、白領、國家企、事業單位女性高管人士和有為女性來學院參加學習,並以俱樂部的形式開展各類活動,為學院的教師和學生開闢一條與社會卓越女性人才近距離交流的渠道。

辦學模式

在辦學模式上,嘗試建設以研究生教育為龍頭,以女子本科教育為重點,以女子職業技術教育和女子終身繼續教育為補充,以女子高中教育為基礎的開放型的女子系列教育模式。促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在辦好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礎上,學院將進一步加強與亞聯董、海內外校友以及國內外學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擴大社會辦學規模和效益,爭取在人才培養模式,聯合辦學方式上有新的拓展,為教師和學生開闢更廣的發展途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1.與社會企業和國內外學校聯合創辦女子高級中學和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2.繼續與加拿大聖文森特山大學的合作項目,每年派4-5名學生前往學習一年。辦好合作項目中的夏季班,並爭取將夏季班擴展到其他國外大學,成為國外大學生來中國短期學習的一種方式。與聖文森特山大學開展2+2雙學歷的合作論證。與美國West Chester University的合作論證(每年派1-2名學生前往英語系學習一學期)。
3.與英國三個高校作為合作夥伴,舉辦留學預科班,
4.與社會辦學機構合作,開展各類短期培訓。
5.積極組織舉辦各種類型的學歷繼續教育。
6. 社會職業培訓。與勞動與社會保障廳江蘇省職業鑑定中心合作,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師和企業培訓師以及勞動與社會保障協理員的培訓。繼續開拓會計繼續教育市場。初、中、高級 “烘焙工”職業技能培訓。

對外交流與校友工作 

遍布海內外的金女大校友是金陵女子學院的精神和物質力量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學校體育館
的源泉,金陵女子學院的發展,廣大校友功不可沒。隨著金陵女子學院規模的不斷擴大,辦學層次的提高,應進一步強化校友會的功能,注重發揮校友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友資源,為金陵女子學院的發展服務。對於學院今後的發展,要虛心向校友們請教;對於學院遇到的問題,要及時與校友們溝通;對於學院取得的成績,要及時向校友們匯報。校友會的工作要有專人負責,支持校友會開展各種活動,幫助建設專門的網頁,藉助網際網路傳播校友信息(“校友通訊”上網)。按規定使用好各項捐贈基金和獎助學金,做到效益明顯,賬目清楚,並按時向亞聯董溝通各類捐贈基金使用的情況。

安排好外籍教師的工作,關心他們的生活;繼續與美國威爾斯莉學院、斯密斯學院、耶魯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加州大學北嶺分院、加拿大聖文森特山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愛丁堡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淑德女子大學、昭和女子大學、松山東雲大學、韓國漢城女子大學、紀全女子大學、東新大學、中國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台灣地區的靜宜大學、輔仁大學、實踐大學、東海大學、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等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與交流;邀請國外專家來院講學,派教師出境留學、進修、訪問、參加國際會議,積極開展與世界各地同行的交流;支持學生參加英、日等國的民間 Home Stay活動,接待到中國參加Home Stay活動的外國大、中學生,促進各國青年一代的民間交往與了解;繼續接受港、澳、台、僑學生來院就讀學士和碩士學位。

學校發展規劃的實施保障

1.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學院的辦學方向。在學院的各項工作中,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培養德、智、體、美等諸方面全面發展,有金女院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學院的根本任務,在辦學的指導思想和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執行、教學科研、學生工作、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設等方面,堅持做到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牢牢把握學院辦學方向。

2.堅持加強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進一步加強和推進學院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堅持把學院領導班子的建設放在首位,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學習,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努力提高領導班子成員的政治理論水平、黨性修養、綜合能力,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提倡團結協作、樂於奉獻的精神,堅持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的作風,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學院的全局工作,注重和加強制度建設,認真執行黨政共同負責制和民主集中制,進一步完善黨政聯席會議議事規則和決策機制,認真組織好學院中心組的學習研討會和領導班子的民主生活會,進一步增強領導班子成員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創建顧大局、講奉獻、求團結的良好工作氛圍,確保領導班子在學院的改革與發展事業中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

進一步加強黨支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鞏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所取得的成果,構建保持先進性的長效機制,認真整治存在的問題。以加強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運動場
和規範黨支部的工作為基礎,創造性地開展黨支部的各項活動,注重從思想、組織、作風三方面加強建設。認真做好黨員的教育、培養和發展工作,努力提高黨員的整體素質,認真做好在青年教師和學生中的建黨工作。

繼續認真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思想建設為先導,制度建設為根本,領導帶頭為關鍵,加大民眾監督力度,全面推進學院的黨風廉政建設。

3.緊緊圍繞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努力開創學生工作新局面。

① 學生工作將緊緊圍繞學院人才培養目標,以思想道德建設為核心,以黨建為抓手,以學風建設為龍頭,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厚生”精神和女生教育為重點,規範常規管理,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強化學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形成關注社會、關愛自我,積極向上,開拓創新,凝聚力強的女性群體。

② 把厚生精神的傳承和大學生的人生觀、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起來,特別是通過開展各類援助、幫扶和諮詢、宣傳等公益活動,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加大學院獎助學金的宣傳、建設力度,特別是加強“薪火”基金的建設,使厚生教育成為金學院的標誌性教育活動。

③ 把大學生素質教育和女生教育結合起來。開展“金陵女性發展論壇”、“厚生溢金陵”女生節等活動,向學生提供多個系列的項目,讓學生有目的地選擇,有計畫地參與,把理論學習、思想認識和實踐操作、氣質塑造結合起來。把女生教育類活動辦成品牌活動。

④ 把學風建設和專業交叉、文化滲透以及姐妹班工作結合起來。積極辦好具有專業特色的會計技能大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角,食品科技論壇,通過姐妹班的傳幫帶,幫助低年級學生儘快適應新生活,明確新目標,交流學習體會,攜手邁向成功。試行按年級安排學生宿舍的模式,重視發揮年級團總支在學生社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

⑤ 廣泛調動學院教師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開拓就業工作新途徑,推動就業工作取得新成績。在全院形成共同關心、關注學生就業工作的局面。

4、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共創和諧學院。繼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最佳化育人環境,進一步強化師生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和發揮全院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創和諧學院,是學院“十一五”規劃得以實施和完成的重要保證。要進一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要加強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大學校園
師德建設,傳承“厚生”精神。做好學院網站,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積極開展學院文化建設。要充分認識做好新世紀學院統戰工作的重要性,發揮統戰工作的特殊作用,創造統戰工作的良好氛圍,認真做好民主黨派、黨外知識分子、海外校友等方面工作。充分發揮工會作為黨組織聯繫教職工民眾的橋樑紐帶作用,完善二級教代會和工會制度,積極推進學院的民主建設。要主動關心和幫助解決教職工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加強職工之家建設,爭取新建100平方米左右的教工活動中心。爭取學校和海內外校友會的支持,對貽芳報告廳進行大修改造。要以形式多樣的活動為載體,增強集體凝聚力,建設團結協作的、健康的、保障教師奮發向上、同儕相互鼓勵與欣賞的企業文化,使教師逐漸養成並習慣於真實的、真誠的、互相激勵的教育人際關係,每個老師都將在其中快樂健康地工作!

5.申請將金陵女子學院闢為南京師範大學的辦學特區。鑒於學院的諸多特殊性,將申請將金陵女子學院闢為南京師範大學的辦學特區,成為學校分層辦學的試點,在辦學體制、學科(專業)設定、人才引進、課程設定、教學計畫、對外交流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學校保證金陵女子學院的辦學空間等辦學基礎條件,以充分發揮金陵女子學院的優勢。相信通過學院教職員工的不懈努力,學校的扶持、校友的支持、社會的捐贈等各種渠道,學院的“十一五” 規劃將得以順利實施,金陵女子學院將得到較大的發展,老校友心目中的“金女大”將會重新展現在人們眼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