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師範學院

湛江師範學院

嶺南師範學院(原湛江師範學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師範教育歷史的廣東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國大陸最南端的美麗港城湛江市。學校1904年始設師範科教育,1978年更名為雷州師範專科學校,1991年升格更名為湛江師範學院,2014年更名為嶺南師範學院。在百餘年的師範教育歷程中,學校肩負興學育人的辦學使命,凝練了“崇德、博雅、弘志、信勇”的校訓精神,培養了大批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套用人才,為粵西地區乃至廣東省的教育文化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繼2000年成為全國第一所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師範院校之後,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2010年被列為廣東省新增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校園嶺南師範學院-校門
嶺南師範學院於1952年(當時雷州師範學校)開辦成人教育。1978年(當時為雷州師專)創辦專科函授教育,經過了創辦、恢復和發展三個階段,逐步發展起來。
1991年12月雷州師專升格為湛江師範學院後。
1993年初成立成人教育處,舉辦了函授、夜大學、第二學歷專科、脫產班、專業證書班和各種短期培訓班等辦學形式,學歷教育有專科和專科起點本科。
1995年作為主考學校舉辦自學考試。
1996年10月經廣東省普通高校函授、夜大學評估專家的評估,取得合格成績。
1999年初成立繼續教育學院。
1999年7月經廣東省自學考試委員會批准,成立開放學院,由學院獨立辦班並主考,開設有專科段和本科段專業。
2000年成為全國第一所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師範院校。
2001年8月起作為廣東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基地,舉辦中等學校教師職務培訓和教師資格認定培訓。
2007年以優秀等級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10年被列為廣東省新增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2014年6月,更名嶺南師範學院。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截止到2013年,學校有省級研究中心2個,校級研究所13個,擁有3個省級教學示範中心和學科實驗中心。
校園嶺南師範學院-校門
自然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自然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成立於2002年11月28日,設有正副主任各1名,直屬專職科研人員9名。其中教授5人;博士4人;博士生導師1名。1人被聘為廣東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人,3人被聘為湛江市科技諮詢專家委員會專家,2人被聘為湛江市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
中心已經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大部分為國家核心期刊,部分為相關專業的權威期刊;2項發明專利被國家專利局授權;共主持科研課題40餘項,其中國家星火計畫項目6項、農業部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6項、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4項、廣東省教育廳8項;還參與合作課題8項。
化學與材料研究中心
化學與材料研究中心是為適應學校學科建設的需要,於二00九年四月十三日正式成立(湛師科技【2009】51號)的二級單位。
建有“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研究所”、“光電功能材料研究所”、“物理化學研究所”、“套用生物化學研究所”和“精細化工研究所”。實驗室總面積為1.6萬m,5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總值達到1182萬元人民幣。“中心”有固定研究人員32人,其中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21人。2003 ~2008年間,“中心”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家星火計畫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8項,總經費達到707.9萬元。科研成果獲得湛江市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三等獎3項。鑑定科研成果6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7項。學科團隊在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686篇,其中被SCI、EI收錄93篇。2000年以來與南京工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蘭州大學等高校開展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招收42名研究生,其中2名博士生。
教育研究院
教育研究院是在“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基礎上建立的。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從1998年開始建設,2003年和2007年兩度入選廣東省扶持學科。2005以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為基礎成立湛江師範學院教育研究中心,2010年聯合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和湛江市教育局共同建立教育研究院。2011年始,與華南師範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
地方文化研究院
嶺南師範學院地方文化研究院是學校直屬三大科研單位之一,於2012年7月在原湛江師範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基礎上成立。
校園嶺南師範學院-代言活動
地方文化研究院下設雷陽文化研究所、吳川文化研究所、廣州灣研究所、粵西方言與文化研究所、南方詩歌研究中心、粵西宗教研究所、雷州民間藝術研究所、雷州美術研究所、移民商道研究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所、雷州體育文化研究所等11個研究機構。其中雷陽文化研究所和吳川文化研究所由研究院直接管理,其他9個研究機構掛靠所在二級學院,接受地方文化研究院和二級學院的雙重領導。
植物工程中心
廣東高校邊緣熱帶特色植物資源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簡稱“植物工程中心”) 成立於2011年2月22日。自成立以來,植物工程中心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致力建設成為裝備先進、流動開放、高效運行、集研究開發、技術推廣、人才培養和信息諮詢於一體的套用生物學研究開發基地。截止到2013年,現有試驗面積4500m,建有“資源植物功能分子研究開發實驗室”、“特色草本植物繁育及開發利用實驗室”、“特色經濟植物品種改良及開發利用實驗室”等實驗室,使用面積1120 m。實驗室具有天然產物、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等共用實驗裝備,高分辨質譜- 液相聯用儀、LI-6400 XT攜帶型光合儀、多功能顯微鏡等各類先進儀器設備總值達860萬元, 其中5萬元以上儀器設備31台,總值463萬元。

學術資源

截止到2013年,圖書館藏書183萬冊、中外文紙質現期刊2000多種、電子期刊22000多種,擁有SpringerLink全文期刊、世界科學出版社電子期刊、EBSCO、“隨書光碟檢索”等國內外重要資料庫。

科研成果

截止到2013年3月,學校承擔了900多項各級教學和科研課題,出版學術著作、教材38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4000多篇,獲得市廳級以上獎勵230多項,其中被SCI、EI收錄100多篇,努力建設重點學科,現有2個省級扶持學科,10個校級重點學科,3個科研中心。在2003年“網大”排名中,學校“學術成果”一項居中國師範學院首位。在2004年《中國青年報》公布的中國高校學術競爭力的排位中,學校人文社科研究及科技創新競爭力均居中國同類院校第五位。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止到2014年,學校設有16個二級學院(部),開設73個師範類與非師範類本科專業(含方向),涵蓋教育學、文學、法學、經濟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九個學科門類。
具體專業 專業大類 專業小類
酒店管理(本科) 管理 工商管理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 工學 電氣信息類
書法學(本科) 文學 藝術類
商務英語(本科) 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類
美術學(本科) 文學 藝術類
音樂表演 (本科) 文學 藝術類
音樂學 (本科) 文學 藝術類
舞蹈學 (本科) 文學 藝術類
藝術設計(本科) 文學 藝術類
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 工學 輕工紡織食品類
園林(本科) 農學 環境生態類
製藥工程(本科) 工學 化工與製藥
網路工程(本科) 工學 電氣信息類
軟體工程(本科) 工學 電氣信息類
電子信息工程(本科) 工學 電氣信息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 工學 電氣信息類
汽車服務工程(本科) 工學 機械類
工業設計(本科) 工學 機械類
公共事業管理(本科) 管理 公共管理類
歷史學(本科) 歷史 歷史學
統計學(本科) 理學 統計學
地理科學(本科) 理學 地理科學
生物科學(本科) 理學 生物科學
生物技術(本科) 理學 生物科學
化學(本科) 理學 化學
套用化學(本科) 理學 化學
物理學(本科) 理學 物理學
數學與套用數學(本科) 理學 數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本科) 理學 數學
心理學(本科) 理學 心理學
英語(本科) 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類
日語(本科) 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類
翻譯(本科) 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類
電子商務(本科) 管理 工商管理類
人力資源管理(本科) 管理 工商管理類
物流管理(本科) 管理 工商管理類
市場行銷(本科) 管理 工商管理類
工商管理(本科) 管理 工商管理類
漢語言文學(本科) 文學 中國語言文學類
對外漢語(本科) 文學 中國語言文學類
廣播電視新聞學(本科) 文學 新聞傳播學類
機電技術教育(本科) 教育 職業技術教育類
財務會計教育(本科) 教育 職業技術教育類
烹飪與營養教育(本科) 教育 職業技術教育類
套用電子技術教育(本科) 教育 職業技術教育類
運動人體科學(本科) 教育 體育學類
社會體育(本科) 教育 體育學類
體育教育(本科) 教育 體育學類
教育技術學(本科) 教育 教育學
學前教育(本科) 教育 教育學
國小教育(本科) 教育 教育學
科學教育(本科) 教育 教育學
特殊教育(本科) 教育 教育學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法學 政治學類
社會工作(本科) 法學 社會學類
法學(本科) 法學 法學類
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 經濟 經濟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 管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合作交流

校園嶺南師範學院-校園風光
重開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1998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已培養培訓長短期留學生300多人。同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韓國、越南和港澳台地區的30多所境外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開展學術交流、專業合作、教育培訓、教師互聘和學生跨文化學習交流活動,每年近300名學生出國學習、實習和研習。2008年,學校被命名為“廣東省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充分發揮在人才培養、科技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的優勢,與地方政府部門、企業、科研機構、駐地部隊等各類單位緊
密聯繫,在教育、科技、經濟、文化、法律與政策研究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在積極拓展辦學資源的同時,不斷提升學校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師資力量

截止到2013年,學校現有教職工1440名,其中專任教師927名。現有教授116名、博士184人,高級職稱教師占41% 、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72%。97名教師成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28名教師被聘為兄弟院校碩士和博士生導師,55名教師獲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和南粵優秀教師。聘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學校獲授“廣東省師德建設先進單位”。
面向全國15個省區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5948人,其中本科生近22000人;繼續教育在讀在冊生16000多人。

現任領導

校園嶺南師範學院-宣傳圖
黨委書記:梁英

梁英,男,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碩士。1982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化機系橡膠機械專業並留校工作。1984年至2001年先後在華南師範大學政治理論專業、比較教育專業的碩士函授教育、碩士研究生班,2007至2010年在華南理工大學攻讀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獲管理學碩士學位。
院長、黨委副書記:羅海鷗(研究員、博士)
羅海鷗,男,中共黨員,教育學博士,研究員。1976年11月參加工作,曾任嘉應大學副校長,嘉應教育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廣東藝術師範學校校長,廣東技術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等職務。2009年11月起任湛江師範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常委。
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中國高教學會院校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比較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廣東省社會管理研究會副會長,華南師範大學兼職高等教育學碩士生導師,廣東技術師範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生導師。

廣東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