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即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建立於2000年5月。2013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轉設為獨立設定的普通本科高校,成為重慶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獲得批准轉設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初,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套用技術型大學戰略研究試點高校之一,正在積極創建西部領先、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套用技術型大學。學院設有11個二級學院和1個基礎課教學部,設定36種本專科專業,涵蓋文學、法學、管理學、工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面向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截至2014年全日制在校學生18000多人。2010年,學校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被中國獨立學院協作會授予“全國先進獨立學院”稱號,被重慶市教委授予“重慶市民辦教育先進集體”稱號,2011年被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授予“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稱號,2012年被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王長楷教授主持的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課題“重慶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獲得重慶市人民政府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學院主辦的《民辦高等教育研究》雜誌是全國民辦高校優秀學報十佳期刊、《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

基本信息

學院概況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於2000年5月由西南大學與重慶利昂實業有限公司聯合創辦。2003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為全日制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2010年6月成為重慶市第一所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的獨立學院。學院先後榮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全國先進獨立學院”“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重慶市民辦教育先進集體”“重慶市先進社會組織”“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李學春教授任董事長,張衛平教授任執行董事兼執行院長,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原西南師範大學副校長何向東教授任院長,學院黨組織直屬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程明亮教授任黨委書記。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在校生

學院青山環繞,滿目蒼翠,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占地面積2048畝,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學院的教學樓、學生公寓、圖書館、運動場散落在青山綠蔭之間。一幢幢教學樓紅藍相間,綠樹掩映,錯落有致。行知樓、文淵樓、博文樓、慧思樓、格致樓、豐美樓、八音樓……別具一格的樓名,透著書香,透著雅致,透著高等學府特有的品位,是治學讀書之勝地。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18200餘人,其中有52個少數民族近6000民族學生。現有教師1024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56.3%,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務的教師占39.2%。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重慶市學科帶頭人、重慶市優秀教師數人。學院還聘請了潘際鑾院士任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楊福家院士、陶西平教授、李延保教授等知名學者為特聘教授。
學院下設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法學院、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管理學院、理工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天籟影視藝術學院、國際學院等10個二級學院和1個基礎課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開設33個本科專業。建有教師技能實訓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實踐中心、藝術設計實訓中心、影視節目製作中心、金工實驗實訓中心等91個實驗實訓室(中心)和85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8211萬元,圖書館藏有各類紙質圖書150萬冊,電子圖書101萬冊,報刊雜誌1400多種。
學院設有黨政辦公室、組織宣傳部、教務科研處、學生工作與就業處、發展規劃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招生工作處、幹部人事處、財務處、審計監察處、後勤基建處、保衛處、資產處等10多個職能部門。
學院牢固樹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全力保障教學經費投入,嚴格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健全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打造優勢和特色專業。學院是重慶市高校中唯一的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陶行知思想實驗基地”,是重慶市“美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學院重視科研工作,著力搭建科研平台,成立有“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民辦高等教育研究所”“西部傳記文學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各研究機構先後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項目、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十一五”國家課題、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課題、重慶市社科規劃課題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3項,出版專著、教材40部,發表學術論文及作品800餘篇(件)。王長楷教授主持的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課題“重慶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獲得重慶市人民政府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學院主辦的《民辦高等教育研究》雜誌是全國民辦高校優秀學報“十佳”期刊、《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愛心捐款
學院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堅持“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積極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實踐理論,突出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技能和特長培養相結合,注重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確立“符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創新推行“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的“1+2+1”的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形成了師範教育、民族教育、藝術教育等辦學特色。
學生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學生參加近三屆全國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獲一等獎30人次、二等獎41人次、三等獎72人次。師生創作的舞蹈赴京參加全國校園春節聯歡晚會榮獲編導、表演兩項金獎。赴香港參加慶香港回歸十周年文藝演出獲金獎。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多次獲重慶賽區一等獎。學生自己設計、組裝、調試的節能競賽車,獲第三屆本田中國節能競技大賽大學組重慶賽區第一名。學生參加第四屆全國普通高校信息技術與實踐活動,獲景觀設計比賽一等獎。在首屆重慶市大學生運動會上,我院學生籃球隊和武術隊分別獲得普通高校第一名。在重慶市第二屆大學生運動會上,我院學生田徑隊獲得普通高校總分第一名,游泳隊獲女子團體第三名、男子個人單項第一名。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文明辦、團中央、全國學聯表彰為先進集體。
迄今,學院已有九屆近26000名本專科生順利畢業,走向社會。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授予率保持在90%左右,歷屆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90%以上,2010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簽約率位居在渝本科院校第一名。2012年,本科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2.1%。畢業生中已有近600人考上了研究生,僅2010年,就有108人考上了四川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的研究生。
幾分耕耘,幾分收穫。今天的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已經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正在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雄姿,朝著建設中國高水平民辦大學的目標闊步前進。

董事成員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民辦教育協會會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

董事長 李學春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民辦教育協會會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董事宋乃慶
原西南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董事 陳時見

西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董事張衛平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執行董事、執行院長。

董事何向東

原西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董事 李學讓

重慶利昂實業有限公司董事。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董事 王偉

註冊會計師西南大學育才學院財務總監。

現任領導

執行董事 執行院長 執行董事 執行院長

張衛平,女,漢族,1964年8月生,山西省新絳人,中共黨員,法學碩士,教授。現任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執行董事、執行院長。
1988年畢業於西南大學經濟政法學院(原西南師範大學政治系),後留校,先後在政治系、校團委、物理系工作。重慶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重慶市合川區第十五屆人大常委,重慶市民辦教育協會秘書長,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院長 院長

何向東,西南大學育才學院董事會董事、院長。男,1948年7月生於重慶,中共黨員,研究生畢業,哲學碩士,西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負責人、邏輯學博士點碩士點負責人、哲學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重慶市重點文科研究基地-西南大學邏輯與智慧型研究中心主任,原西南師範大學副校長;重慶市首屆、第二屆學術技術(邏輯學)帶頭人,現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專家、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重慶市邏輯學會會長、重慶市梁漱溟研究會會長。曾任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重慶市社科聯副主席、重慶市高教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何向東教授從事高校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20多年,在《哲學研究》、大學學報等刊物及論文集上發表研究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譯著、工具書、文集等20餘部,主持省〈部〉級、國家級教學、科研課題12項,獲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20項,其中優秀教學成果(管理類)國家級二等獎3項,優秀社科成果省、市級政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2005年,何向東教授領銜的〈邏輯學〉被評為全國唯一的邏輯學國家級精品課程,他領銜的邏輯學於2006年評為重慶市重點學科,他領銜的邏輯學教學團隊2010年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何向東教授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被授予"全國普通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先進個人"、"四川省普通高校優秀教學管理工作者"、"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
何向東教授2008年獲得第四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入選中國校友會網2011(第三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

黨委書記 黨委書記

程明亮,男,漢族,1952年3月出生,197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重慶大學教授,現任西南大學育才學院黨委書記。1985年4月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留校工作後,先後擔任重慶大學研究生黨總支副書記(主持工作),學生處副處長(主持工作),黨委辦公室副主任,黨委統戰部部長,校長辦公室主任。兩次赴日本,先後在日本住友水泥中央研究所和名古屋大學作訪問學者。1998年8月調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擔任發展規劃處處長,2004年12至2012年6月擔任重慶市教委副巡視員,協助分管高等教育,2012年7月任現職。
程明亮教授從事中日韓高等教育比較研究,主持或參與高校統戰工作研究、辦公室工作研究,大學城投融資理論與實踐研究,大學城資源共享體制機制創新等研究工作。著作有《新編機關公文寫作》;譯著有《解決問題心理學》、《塑膠模設計》;並擔任《辦公室工作規範和程式》、《常用公文導寫》副主編;參編《320種套用文最新規範寫作》、《科技套用文寫作》。公開發表論文40餘篇。先後榮獲“重慶市好新聞作品二等獎”,“四川省優秀圖書獎”,“重慶市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重慶大學有突出貢獻的博士、碩士人員”,“重慶市統戰工作先進個人”,“重慶市優秀公務員”,“重慶市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先進個人”,“重慶市教委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程明亮教授現任第四屆重慶市人民政府督學、第四屆重慶市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專家。

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

黃澤文,男,漢族,1969年1月,仁壽人,副研究員,1988年、1999年先後入西南師範大學物理系和政治公共管理學院學習獲學士學位、碩士學位,1991年7月18日入黨,1992年7月參加工作。
1992年7月參加工作,先後在西南師範大學團委、黨委辦公室、美術學院、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和學生處工作(其間:1992年9月—1993年6月,在解放軍重慶通信學院掛職鍛鍊,任副教導員;1999年9月—2002年6月,在西南師範大學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並於2002年6月取得法學碩士學位),2002年10月任西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2005年10月任西南大學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2006年10月起任西南大學學生工作部(處)副部(處)長。
參加工作至今,曾先後榮獲"重慶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重慶市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西南師範大學民族教育工作先進個人"等多種榮譽稱號或獎勵,在《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荊州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等雜誌發表各類文章10餘篇,擔任副主編或參編教材、著作10餘部,參研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等10餘項。

副院長 副院長

鄧朝喜,生於1949年10月2日,男,漢族,重慶渝北人,大學本科,中共黨員,副教授,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原副巡視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重慶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2012年7月任現職。
曾擔任“全國百縣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實驗研究工作。先後參與並承擔了原國家教委《中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驗研究》、中華職教社《老少山邊僑地區職業教育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研究與實驗》、四川省《中國農村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研究》、重慶市《城市教育綜合改革目標體系研究》等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組織了教育部委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學校法》修訂和立法課題研究。撰寫了《一圈兩翼教育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教育與經濟協調發展機制淺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與農村教育改革》等研究報告、論文等100餘篇。擔任主編或參編著作10餘部。先後榮獲“重慶市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重慶市軟科學成果二等獎”“四川省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工作一等獎”“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四川省教育科研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等榮譽稱號。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重慶市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

副院長 副院長

虞建華,男,漢族,1954年1月出生,副教授,現任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副院長、副研究員。
1971年9月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812研究所承擔重要軍工品“高頻兩級管研製”工作;1973年8月分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3427醫院進入西藥房學習,於1980年取得全國藥劑師職稱;1989年9月調任福建省三明市三明化工廠醫院藥劑科科長;1991年9月赴歐洲經營國際貿易,直至2002年初回國。在此期間分別在匈牙利、波蘭、烏克蘭、斯洛伐克等國擔任國際貿易公司總經理,為祖國爭取大量的外匯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03年初因工作需要,赴西南大學育才學院擔任副院長,主要負責基建、後勤、資產等相關工作。
經過10餘年的建設,為學院的發展新建了30多萬平方米校舍和至關重要的自來水廠等等,在育才這塊熱土上修建起了基礎設施到位、功能較完善的新型民辦大學。

副院長 副院長

陳金玉,女,1949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副教授,現任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副院長。
1982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工業電氣自動化本科專業,獲學士學位。1985年8月-2006年1月,就職於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04年更名為重慶科技學院)。歷任該校自動化系教師、副系主任、系主任,人事處處長等職。1999年當選為該校黨委委員。
在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工作期間,起草了若干教學管理和行政管理檔案;公開發表《開關電源PWM集成控制器的替換設計》、《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改革和建設》、《高等學校校內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初探》等多篇論文;公開出版《電氣控制設備工藝學》,《自控原理計算機輔助分析》等多部教材;主持創辦新專業《工業控制計算機套用技術》,並成功申報為教育部教改試點專業;1999年組織實施學校內部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先後榮獲“學校首屆十佳教師”“冶金系統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重慶市教育系統人事工作先進個人”等光榮稱號。陳金玉同志曾任全國高等專科電氣類專業協會常務理事。

副院長 副院長

周宏光,男,1947年6月27日出生,漢族,四川合江人,中共黨員,副研究員,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副院長。
1970年參加工作,1982年西南農業大學園藝系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1982年至1988年在西南農業大學園藝系任總支副書記從事學生管理工作;1988年至1991年四川省宜賓縣任副縣長;1991年至1996年西南農業大學園藝系系主任;1996年至1999年西南農業大學副校長;2000年至2005年中國農科院柑桔研究所主持工作,2005年任黨工委書記。2011年6月任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副院長。發表《科技扶貧中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實施星火計畫.促進農村經濟》、《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高等農業院校如何面向市場的思考》等多篇論文,曾榮獲"四川省高等學校優秀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四川省先進科技副縣長"重慶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副院長 副院長

何光勇,男,1946年12月生,中共黨員,西南師範大學本科畢業,理學學士,重慶師範大學副教授,歷任原慶第一師範學校教務處、教科處副主任、主任,行政辦公室主任,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教學督導室主任,院學術帶頭人,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工作辦公室主任。
在重慶第一師範學校和重慶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30多年。先後主編多部師範類教材,參加3項國家教育部科研課題的研究,公開發表10多篇論文並多次獲獎,其中《全國基礎物理教育改革與創新學術研討會》獲優秀論文一等獎、市各類論文評選6次一等獎,重慶市基礎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國家教委“九五”重點科研課題優秀成果二等獎。1996年至2003年間4次被評為校先進工作者、2次被評為校優秀黨務工作者,被授予“全國‘飛板’比賽優秀輔導員”,被重慶市教委等六部門授予“重慶市優秀青少年科技輔導員”,2001年被國家教育部、人事部聯合授予“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何光勇同志先後擔任市陶行知研究會會員、市陶行知研究會理事、重慶市教育學會會員、重慶市書法教育研究會會員、全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曾任重慶市中職高級職稱評審論文鑑定專家組成員,市師範學校辦學達標評估、音體美專業專項檢查和師範師訓工作調研專家組成員等。



機構分布

>>黨政辦公室>>組織宣傳部>>教務科研處
>>評建辦公室
>>學生工作與就業處
>>發展規劃處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招生工作處
>>幹部人事處
>>財務處
>>審計監察處
>>後勤基建處
>>資產處
>>圖書館
>>保衛處

院系設定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簡介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是我校開辦最早、培養人才最多的院(部)之一,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優良教風學風的院系。學院現有學生3400餘人。學院下設“三系一部”,即漢語言文學系、新聞系、對外漢語系和大學語文部。
學院師資隊伍陣容強大、教學與科研成果顯著。現有專業底蘊深厚的資深教授22人、副教授42人,占專任教師的44.8%;教師中有博士15人,碩士60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達52.5%。學院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和青年教師的培養提高,成立有朱德研究所、西部傳記文學創作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近年來,全院教師在國內外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出版多部專著與教材,參加全國性學術活動160餘人次;在學校舉辦的第一、二、三屆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中,我院三位參賽教師連續屆屆奪魁;在學院舉辦的首屆中青年教師團體教學競賽中取得了第一名和優秀組織獎的好成績。學生教學管理也屢獲學校表彰,多次被授予學風建設先進單位,曾獲學校就業工作一等獎。學院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培養的學生有較高質量。2004年以來,學院歷屆考研上線率達30%以上,研究生共228人;2010——2012年學院分別有125名學生考取碩士研究生。

法學院簡介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法學院,於2006年10月由原西南大學育才學院經濟政法學院拆分而建。學院現設有法學、思政2個本科專業和五個系,即民商法系、社會法系、智慧財產權法系、法制新聞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系。法學專業被批准為學校的首批重點專業,有四門重點課程被批准為學校精品課程,三門課程被批准為學校重點課程。我院的兩個專業以培養政教、法學為主的綜合型、複合型、套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技能培訓,達到一專多能。目前學生總人數共2000餘人(少數民族學生占49%以上),教職工74人。
我院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從西南政法大學、西南大學等重點高校聘請了一批聲譽卓著、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任教,碩士學位的任教51人,中級職稱2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2人,其中高級職稱27人,所占比例34%,中級職稱達64%,並成立了專門的教授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和教學督導小組等指導教學,保證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學院十分重視科研工作,建立了育才學院法學研究所和陶行知研究會法學院分會。幾年來,公開出版了法學教科書、法學通用讀物,在各類刊物上發表專著、論文百餘篇。
我院還致力於“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打造,在法學院、檢察院、重慶市仲裁委、法務部門的律師事務所辦事和擔任人民陪審員、專家、法律檢察員等職務的教師35人。
我院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全面的專業知識,套用能力較強,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除積極參加認真完成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外,還積極組織和參與模擬庭審法律知識辯論賽、法律諮詢、送法下鄉、法制宣傳等活動。對學生全面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
學院在豐富課餘生活的同時,也注意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與鞏固。在青年學生中成立了育才青年法學會,創辦《法制新聞報》報刊和《律政青年》雜誌,為同學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探索理論知識、指導社會實踐的平台。
學院十分重視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黨總支下設1個教師黨支部和4個學生黨支部。擁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質過硬、業務能力較強、工作作風深入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學生黨員在各項活動、各項工作中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實幹和帶頭作用。我院有60%以上的學生積極申請加入黨組織。
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理論聯繫實際,不斷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注重教學效果,教學質量較高,近三年來我院考取研究生的共44人,司法考試獲得A、C證的共96人。截止2012年5月底,我院2012屆應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0%,其中,就業好的專業方向就業率達100%。
目前,我院全體師生員工,正在學院董事會和黨政的領導下,抓住機遇,團結奮進,為把我院建設成民辦高校中高質量的法學院而努力奮鬥!

工商學院簡介

工商學院是西南大學育才學院重點建設的二級學院,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全院有教師147名,其中教授23名、副教授34名、博士8名、碩士81名;學院教學設施完備,有10000平方米的現代化教學大樓,有實驗手段先進、設備齊全,涵蓋金融、國際貿易、會計、稅務、物流、工程管理等專業的經濟與管理綜合實踐教學中心;有藏書5000餘冊的專業資料室。
工商學院下設五個系、一個教學部,即勞動經濟系、工程投資與管理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物流管理系、會計系以及經濟管理專業基礎教學部。現有經濟學勞動經濟、工程投資經濟、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經濟、金融學、商業經濟、會計學、工程管理等8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以及會計、國際貿易實務、投資與理財(工程投資與管理)、行銷與策劃(電子商務)等4個專科專業及專業方向,在校學生約4500人,是西南大學育才學院規模較大的院系之一。
學院以“厚學養德、樹人育才”為校訓,秉持“揚長進取、求實創新”的院訓,根據現有的生源情況,突出因材施教、揚長進取的辦學思路,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探索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專業方向市場化、學科建設科學化、教學管理制度化、人才培養層次化、學生管理規範化”的辦學特色,治學嚴謹、刻苦努力學習已蔚然成風,教育教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外國語學院簡介

外國語學院 外國語學院

外國語學院(SchoolofForeignLanguages)是育才學院最早設立的院系之一,其前身為2000年9月成立的外語系。伴隨著學院的跨越式發展,外語系規模迅速擴大,於2005年9月改建為外國語學院,下設學院辦公室、公外教學部、英語專業教研室、日語教研室、英語自主學習中心和資料室等部門。我院面向全國23個省(市、區)招生,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學生1155人。學院始終把建設一支與辦學目標相適應的高水平師資隊伍作為核心工作之一,現有教職工81人,專任教師6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14人,青年骨幹教師9人。
學院擁有獨立的外語教學大樓(宏識樓),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共有47間多媒體教室,備有各種現代化視聽設備、音像資料和網路查詢終端等設施,為方便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學院設立了多媒體課件製作室,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我院外語教學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學中廣泛使用,並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學院資料室現有藏書數千冊,各類電子和音像教學資料數百套(盤),為現代化教學、科研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外國語學院在辦學中,嚴格遵循“厚學養德,樹人育才”的校訓。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加強教學改革,以突出口語、寫作能力訓練為重點,夯實學生的基本功,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院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學風,多次被評為學校教風學風先進單位。學院辦學11年來,為國家社會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前幾屆畢業生中,大部分通過CET-6和TEM-4,99%的學生獲得學士學位,先後有100多名學生考取了包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重點大學在內的研究生,每年就業率達90%以上。

管理學院簡介

管理學院 管理學院

管理學院成立於2004年7月,以“關愛學生、平等切研、啟迪睿穹、健康成長”為培養理念,以“厚基礎、寬視野、善協調、會服務”為培養目標,以“思辯、求學、創新、實踐”為院訓,經過8年的建設,現已成為師資力量較強、辦學水平較高、管理類專業較為齊全的二級學院。學院現有專職教師57人,他們分別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蘇州大學、上海大學、重慶工商大學、四川師範大學、重慶師範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四川外語學院等高校。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職稱者28人,占49.1%;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41人,占71.9%;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2人。此外,我院還禮聘企事業成功人士為客座教授。今後將繼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形成學緣、學歷、年齡、職稱等結構更為合理、教學水平更高的師資隊伍。
學院下設人力資源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系、旅遊管理系、社會學系四個教學系和一個教學實驗中心。擁有公共事業管理(城市建設與管理方向)、公共事業管理(會展經濟與服務方向)、公共事業管理(民航運輸方向)、農村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與管理方向)、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社會工作(城市社會工作方向)五個本科專業方向和航空服務、商務管理、涉外事務管理三個專科專業。
學院強調實踐創新,貫行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圍繞社會需求、學生需要以及市場緊缺,積極開展相關領域的研究,先後建立了公關服務研究中心、人力資源管理實訓室、管理信息系統實訓室。旅遊實驗室、社會工作實驗室也正在籌建中。同時,學院進一步強化學生專業實習基地的建設,加大與地方各級政府和企業的合作力度,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在全國建立學生實習(實訓)基地30餘處,先後與北京、上海、重慶、江蘇、浙江、貴州等地的18家企事業單位正式簽訂教學實習(實訓)協定,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2011年12月,我院學生參加由重慶市人民政府會展辦公室和重慶市會展行業協會聯合舉辦的首屆會展技能大賽喜獲二等獎,並被授予“會展教育優秀院校”的榮譽稱號;2012年6月,我院學生參加合川區導遊服務技能大賽榮獲組織獎。
學院在狠抓教學質量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專業教師學術水平的提高,並採取措施,促進科研發展。近年來,專業教師科研初見成效,已承擔校內外科研項目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參與編著教材6部。此外,學院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學術講座活動,主講人有著名專家、學者、企業界成功人士、政府領導等,受到師生好評。
“天道酬勤、厚德載物”的教育理念指導著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人性化的管理、對學生的嚴格督導加上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使全院呈現出教風嚴、學風好、學生上進心強的良好局面。學生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較為紮實,知識面較廣,實踐能力較強。市、校級先進班級、團支部、文明寢室等優秀集體不斷湧現。在學院的1800餘名的學生中,有23%以上的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或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各年級均活躍著大批市、校級優秀學生幹部、三好學生、優秀團員、社會實踐先進分子。更有十餘人榮獲重慶市的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大學生的光榮稱號。還有多名學生榮獲市、校級科技創新獎、優秀導遊等殊榮。
自2004年9月首屆招生至今,連續五年畢業率均在97%以上,學士學位授予率平均為90%,本專科就業率平均在96%以上,“專升本”考試上線率平均為60%。先後有30餘名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
八年來,我院已為政府機關、公共管理部門、人力資源部門、旅遊管理機構、社會服務組織、航空公司、機場和商務涉外機構輸送了近千名畢業生。他們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出了較高的綜合素質與業務能力,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部分畢業生已成為政府部門、集團公司、證券機構、著名景區、星級酒店、知名旅行社的部門主管和業務骨幹,受到重用,為學院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蓽路藍縷,以啟山林”,我院將緊緊圍繞學校的發展目標定位,整合力量,抓住機遇,加快教學改革步伐,積極吸納優秀人才,不斷提高學術和教學水平,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培養企事業單位現代化管理人才的搖籃。
熱忱歡迎四海學子奔赴陶行知先生辦學之地,與我們攜手並進,共創管理學院輝煌的未來!

天籟影視藝術學院簡介

天籟影視學院 天籟影視學院

天籟影視藝術學院現有本、專科學生近千人。擁有專業教師7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32人,他們分別來自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西南大學、重慶大學、武漢大學等名校。
學院把培養學生影視藝術創作能力和技術動手能力緊密結合起來,成體系的配置了專業的教學設備、設施。學院擁有專業的教學樓、11個大型多媒體教室、非線性編輯教學室、影視節目演播製作中心、節目排演中心、播音主持語音教學實驗室、影視製作錄音棚、編導教學實驗室、形體教室、鋼琴教室、影視節目放映廳等專業設施,可以實現戲劇影視作品、各類電視節目的流程製作,強有力的保證了專業教學和實踐創作的需要。
近年來學院師生積極參加各種文藝匯演、藝術大賽等活動。榮獲重慶市第二屆大學生戲劇節“演出獎”、“組織獎”、“表演獎”。學生作品《小路》、《竹籃子》獲湖南省大學生電影節DV短片等級獎,應邀參加頒獎晚會;《最美麗的》入圍湖南省大學生電影節DV短片獎,並獲第五屆廣州大學生電影節DV短片獎,應邀參加頒獎晚會;《看看那石頭》獲北京大學生電影節DV短片組專業製作片入圍獎,並與另二部作品《十六歲的軌跡》、《我被青春撞了》一起獲得JVC電影節入圍獎;《父親膝下的兒子》獲第二十七屆重慶市大學生校園之春DV短片大賽二等獎。
學院師生還多次參加重慶電視台大型節目製作和重慶衛視“刑偵檔案”、“大戲當前”、“冷暖人生”、“人生有戲”等欄目電視劇的拍攝,並在中央電視台6頻道和重慶市的電視台播出。
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加強素質教育為核心,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藝術教育規律,按照“套用型、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強化實踐教學,三年來,本科就業率均超過85%,就業範圍遍布北京、重慶、廣東、江蘇、浙江、四川、山東、雲南、貴州等地。服務單位包括:央視第七頻道、第十頻道、北京交通廣播台、湖南廣電總局、廣東南方電視台、浙江日報集團、重慶電視台各頻道、雲南香格里拉電視台、貴州黔西南州立電視台等。還有一大批畢業生分別在市、州、縣級廣電媒體、文化傳媒機構從事記者、編輯、播音主持和演藝工作。

理工學院簡介

理工學院 理工學院

理工學院始終堅持秉承“厚學養德,樹人育才”的校訓,始終堅持創建全國高水平民辦大學的目標,始終堅持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加大各項基礎建設投入,不斷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強化管理,提高效率,嚴把教育教學質量關,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高。
我院是一個跨學科多門類的融理學、工學、農學三個一級學科為一體的學院。學院現下設有辦公室、輔導員工作組、五個教學單位,分別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系、數學系、工程技術系、實驗中心和公總計算機教研室。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套用數學、電子信息工程、微電子學、汽車服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園林共7個本科專業;我院擁有校級重點專業1個,校級重點實驗室2個,校級重點課程5門,學科專業建設形成特色。
學院現有教職工12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職稱57人,占45.6%;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58人,占46%;目前有來自全國二十多省(市、自治區)的全日制本、專科學生2136人。
擁有教學和實驗用房15000餘平方米,教學、實驗設備固定資產1600餘萬元。目前我院共有實驗室40餘個;學院擁有工程實訓中心1個,建築面積近2000㎡,擁有先進數控加工中心、車、銑、磨床等設備60餘台;實驗室建設做到了結構布局合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功能齊全、教學科研互動,滿足了教學科研的需求。
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加強學生素質教育。近3年我院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中獲得重慶市賽區一等獎2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2個;在第四屆“全國普通高校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景觀設計大賽分獲一等獎1個、三等獎1個;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取得了重慶市賽區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在2009、2010本田.中國汽車節能大賽中,分別獲得重慶地區參賽隊第一、第二的優異成績。2010-2012年有20名學生考取了研究生繼續深造。
學院堅持素質與能力教育並重,增強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我院學生在職業能力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近3年我院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為90%以上,近3年連續榮獲育才學院就業先進單位稱號。

美術院簡介

美術學院 美術學院

美術學院成立於2001年,現有在校學生1300多人。學院轄美術學系、藝術設計一系(環境藝術方向、數字藝術方向)、藝術設計二系(視覺傳播方向、設計管理方向)和服裝設計系。有專業教師10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7人,博士、碩士51人。
學院現有慧思樓,美術苑和雕塑苑三個教學場地,教學用房面積12000多平方米。建有藝術設計實訓中心、美術創作實訓中心和重慶市美術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有服裝實訓室3間,三維動畫實訓室、二維動畫實訓室各2間,攝影實訓室、定格動畫實訓室、雕塑實訓室、版畫實訓室、國畫實訓室、油畫實訓室、壁畫實訓室、漆畫實訓室、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實訓室各1間。有美術學專業校外教學實習基地2處,藝術設計專業校外實習基地7處,寫生攝影基地1處。
美術學院積極探索學院發展的新思想、新措施,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基礎,以藝術為手段,深化教學改革,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藝術人才。學院以教學為中心,規範教學管理、探索藝術教育的新方法、新規律,教學改革走在了國內藝術院校的前列。其中專業基礎課與基礎理論課的模組化教學體系改革,有效解決了藝術教育中的質量評定與管理標準化問題。率先在國內探索實施三年級下學期至畢業的工作室教學制度使學校教學與社會實踐很好的融合了起來,加強了學生的行業認知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我院堅持以“市場實現”、“亮相教育”為核心,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近幾年來,學生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3%以上,三年來考上研究生15名。
我院非常重視科研、創作工作,分別於2005年、2011年成立了美術文化研究所和國際創意產業發展研究所,並以兩所為依託,整合科研資源,申報科研項目,致力於將學校的智力資源最快速地與生產、市場結合,最終實現對中國大學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與培養方式的改革。近年來,我院教師獲國家級獎兩項、省部級獲13項、高校人文社科獎3項、其他科研獎92項;出版著作8部,自編教材5部,發表論文(作品)53篇,入選國家級美展作品3件,入選省級美展作品67件,教師在國內舉辦個人畫展3人次,教師設計服務地方項目近100項。其中張其昱副教授的作品《夏秋之交》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青年教師黃詩鴻的作品《兒童玩具設計》獲得中國—荷蘭優秀工業設計大賽一等獎;張鴻副教授主持的《紅河捲菸廠建築及景觀規劃設計工程》獲得“魯班獎”;高燕副教授的作品《滲透》入選2011香港國際時裝周,並獲“漢帛獎”;三維動畫實訓室作品《重慶城市宣傳片》在第14屆全國大學生“大師杯”比賽中獲優秀獎;青年教師馮艷紅的作品《優雅的叛逆》獲得“杉杉杯”中國服裝設計師大賽新人獎。學生王希超作品《露友運動鞋》獲得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二等獎;學生李一誠作品《西后街》獲得央視風雲大賽漫畫組優秀獎;學生團隊8405工作室作品《火火in南京》獲得大廣賽·南京青奧會動畫組優秀獎;學生劉艷作品《“友基”數位板》獲得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學院獎佳作獎。

音樂學院簡介

音樂學院 音樂學院

音樂學院現有學生1064人,教師8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26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教師6人。學院現有鋼琴180架,擁有設施現代化的音樂廳、7800多平方米的教學實訓室和各專業課教室、多媒體、電腦音樂製作室、階梯教室、數碼鋼琴教室、形體與舞蹈教室、民樂教室、電聲器樂室等各種教學設備設施。音樂學院現已培養了六屆本、專科畢業學生,就業去向有中國武警部隊文工團、重慶市歌劇院、重慶電視台、重慶市民族歌舞團及省內外各中國小等企事業單位。
音樂學院建於建校之初,學院經過十多年的辦學積澱,如今進一步明確在辦好現有的音樂學(師範)、音樂表演和舞蹈學等三個本科專業的同時,積極探索“上下左右四方拓展”的辦學思路:第一,向上方——辦學層次拓展,即準備在學校轉設之後,力爭率先實現研究生教育;第二,向下方——面向基礎教育拓展,即力爭與基礎教育聯手,建成音樂學院附中,為學院生源質量打下基礎;第三,向左方——新專業方向拓展:即進一步論證和爭取音樂與舞蹈學新專業或方向的設定;第四,向右方——國際合作拓展,即積極開展與國外高校合作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多年來在學生中組建的支教團,長期面向地方基礎教育服務,即為學校附近的育才學校、大廟村國小長期承擔音樂課教學和音樂活動,受到學校及當地教委的支持和肯定,也為我院的人才培養起到一定的作用。
音樂學院師生參加全國及省市級的各種藝術比賽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7年,由學院師生創作表演的舞蹈《依依畢業情》赴京演出獲“魅力校園”文藝匯演編導金獎和表演金獎,音樂學院合唱團在重慶市慶直轄十周年首屆文化藝術節合唱比賽中獲金獎第一名,歌舞《中國的節日》赴香港參加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演出,獲表演金獎;2008年,我院的現代舞《說說•看》在廣州國際現代舞周獲創作、表演雙金獎,合唱團參加重慶市大學生藝術展演比賽獲專業組第二名;2009年,我院合唱團參加“重慶市第二屆大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專業組第二名,合唱團參加第三屆重慶長江三峽國際紅葉節“庫區移民唱紅歌頌祖國”合唱比賽榮獲第一名;2011年,合唱團參加第八屆“金鐘獎”合唱比賽獲得“展演優秀獎”;2012年,我院編排的舞蹈《以蛻為淨》赴京參加第一屆舞蹈雙周展獲舞蹈創作和表演金獎。

體育簡介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體育部在2008年9月以前為我院基礎教學部的一個分支稱體育教研部,2008年9月經學院批准成立體育部。
2008年獨立為體育部以來,設有體育教研室、黨支部、辦公室、部門工會,配備主任1名,黨支部書記1名,行政教務辦公室主任1名,教學秘書1名。承擔全校學生公共體育課教學任務,組織全校師生課外體育鍛鍊和體育競賽,開展課餘訓練,負責全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年度測試及成績管理,負責全校體育場地設施管理等。體育部現有教師專職體育教師23人,副教授1人,外聘教師副教授5人人。
講師職稱的20人,中級職稱比例達到86.9%;助教職稱的2人,初級職稱比例為1.3%;研究生學歷比例為34.7%,此外還有7位教師正在在職攻讀研究生,本科生學歷比例為65.3%。
體育部現開設的課程為公共課程,全部為所有全日制本、專科學生在校期間的必修課程,每學期設定學分為2。主要有以下課程:
大一開設:籃球必修課,排球必修課,武術必修課,游泳; 大二開設:籃球選項課,排球選項課,武術選項課,健美操選項課,羽毛球選項課,桌球選項課,足球選項課,游泳。

基礎教學部簡介

基礎課教學部成立於201年7月,由原體育部、教學心理學研究室合併而成,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合署辦公,主要承擔全校本、專科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等公共基礎課的教學工作,負責全校學生體育運動及有關素質教育活動的組織、指導。教學部下設1個教務行政辦公室和7個教研室,即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中國近現代史剛要研究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研究室、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研究室、體育研究室、教育學心理學研究室。

教學部擁有一支經驗豐富、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合理、素質過硬、銳意改革的教學與教學科研團隊,現有專兼職教師9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8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者62人。教學部注重教師的教育和培養,不僅鼓勵、支持教師積極參及各種研討會、發表教學科研文章,還選派優秀教師參加教育部組織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研修班、重慶市委黨校開辦的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以及重慶市教委組織各項培訓。還制訂了教師聯繫教學班制度、教師互相聽課制度、教師集體備課制度、以老帶新的導師制等制度,幫助青年教師站穩講台、開展好教學。

教學部始終秉承“厚學養德,樹人育才”的校訓,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大學生而努力。根據學生特點,轉變教育觀念,探索提高教學效果的新方法、新路子,形成了專題講授、案例分析、社會調查、閱讀指導、提問、討論、辯論等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緊扣教材,廣泛蒐集材料,特別針對本科、專科層次不同,文科、理科性質不同,一般本專科與藝術本專科學風不同,實行因材施教,注重增強教學實效性,穩步提高教學質量。

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教學部全體教師的辛勤工作之下,教學部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展開,並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近年來,公開發表論文近數十篇,其中數篇還發表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福建論壇》、《西南大學學報》、《高校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目前承擔了市級課題、校級課題多項。我部教師組織訓練的學生籃球隊、武術隊、田徑隊、游泳隊、健美操隊等在重慶市大學生運動會上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在首屆重慶市大學生運動會上,我院學生籃球隊和武術隊分別獲得普通高校第一名。在重慶市第二屆大學運動會上,我院學生田徑隊獲得普通高校總分第一名,游泳隊獲女子團體第三名、男子個人單項第一名。

國際學院簡介

與國外先進的教育教學體系接軌,廣泛開展國際教育,是學校的戰略發展目標之一。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和準備,國際學院於今年9月底正式成立,預計明年正式招生。

辦學宗旨:
堅持全球先進辦學理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聚集中外品牌高校優秀師資,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有志青年提供出國學習深造的平台,接收來華留學生,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套用型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三大職能:
★出國留學
與國外高校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探索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高水平的聯合辦學模式,開展諸如2+2,3+1,4+X等形式的本科預科、本科、碩士項目,開設當前國際上就業前景好,潛力大的專業,開發國外合作院校認可的課程體系和學分互認體系,引進英語原版教材及教學方式,培養和引進高水平的雙語教師,將英語強化培訓、專業基礎課程和德育教育融為一體,強調學生的語言學習技能、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養,讓育才學生走出國門,接受現代化的國際教育。
★來華留學
創造一流的教學條件,招收來華留學生,並以多種方式吸引並鼓勵國外及港澳台地區學生來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國際學院學習提高,從開展短期漢語進修入手,逐步開展全日制漢語課程預科項目和本、專科學歷教育項目,為推廣漢語教學,提高漢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貢獻力量。
★國際合作與交流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策劃並實施提升學校國際影響力的活動,如開展教師互派,學生交換、邀請國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座、舉辦國際學術會議等,打造國際化的校園氛圍。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總數為1599人,其中專職任課教師849人。在專職任課教師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260人,占專職任課教師30.6 %;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258人,占專職任課教師30.4 %。學院有輔導員101人,其中有研究生學歷的7人,本科學歷的76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輔導員共83人,占輔導員總數的82%,其中輔導員與學生人數比為1:174。

所獲榮譽

學院先後榮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全國先進獨立學院”“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重慶市民辦教育先進集體”“重慶市先進社會組織”“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招生章程

第一條 為深入貫徹依法行政、依法治招的要求,進一步規範學校的招生行為,保證 2007 年招生工作順利進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和上級的有關規定,結合學院實際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 學校全稱: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學院國家代碼 13548 )

第三條 學校批准成立時間和批准單位:學院成立於 2000 年 5 月, 2003 年 3 月經教育部批准為西南師範大學育才學院(獨立學院), 2006 年 11 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第四條 學校地址:重慶市合川區草街鎮

第五條 招生層次:本科、專科、少數民族預科

第六條 辦學類型:獨立學院

第七條 辦學基本條件:學院地處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早年辦學地重慶市合川區,占地面積約2100畝,環境優雅,森林覆蓋率達 70% ,擁有教學樓十餘幢及實驗大樓、圖書館、學生公寓、學生食堂等。擁有語音室、多媒體教室近百間,可容納近萬名學生上課。有閉路電視台、廣播調頻台、網路信息中心、學生文化活動中心、運動場、體育館、網球場、籃球場、游泳池等各類現代化教學、文化、體育、生活設施。擁有計算機3100多台、鋼琴 200 余台、電腦音樂製作設備、數碼鋼琴設備、電影電視製作設備、電子電工實驗設備等。圖書 88 萬多冊。學院現有教職工 1485 人,其中專任教師891人,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 30.5% ,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 32% 。

第八條 在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專業招生計畫及有關說明(見附表)

第九條 凡取得報名資格,思想政治品德合格、學習成績優良、身體健康狀況符合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規定標準的考生均可報考。

第十條 錄取基本原則:我院招生錄取工作遵循“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透明”和“德、智、體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原則。

第十一條 錄取規則:

1、我院嚴格按各有關省(直轄市自治區)招辦規定的錄取批次實行計算機遠程網上錄取。

2、我院按志願優先和分數優先相結合的原則錄取。第一志願報考我院、經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招辦投檔的考生,從高分到低分進行錄取;在第一志願生源不足的情況下,錄取非第一志願考生。

3、填報我院志願,如所報專業已錄取滿額,填報有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我院調劑到其他專業錄取;未填報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不予錄取。 4、我院嚴格執行有關省(直轄市、自治區)規定的加分(降分)政策,在相同情況下,優先錄取享受加分(降分)政策的考生。

5、我院各專業均不限制男女生比例。

6、我院各專業錄取時,除英語、英語教育、對外漢語、國際貿易實務、涉外事務管理及理工學院所有專業只招收英語語種的考生外,其它專業均不限制外語語種;航空服務、行銷與策劃(拍賣與典當方向)要求考生形象較好,口齒清楚,男生身高 1.70 米 以上,女生身高 1.60 米 以上;藝術類考生錄取辦法以我院藝術類招生簡章為準。

7、錄取時原則上不設專業志願級差分。

8、學校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和我院錄取原則及招生計畫錄取內地新疆高中班、內地西藏高中班、少數民族預科班考生。

9、錄取期間,我院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儘量以電話等方式再次徵求考生的意願,如已填志願但徵求意見時又放棄到我院就讀的考生,我院可不予錄取。

第十二條 我院學生修完學院規定的課程,並獲得應修學分,將發給由教育部統一印製、網上電子註冊、國家認可的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全日制普通本科(或專科)畢業證書;符合西南大學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本科畢業生,頒發西南大學學士學位證書。

第十三條 我院嚴格按重慶市物價局、財政局、教委 2007 年核定的標準收取學費及住宿費,普通本科學費 10500 元- 12000 元 / 生 / 年、藝術本科學費 14000 元- 15000 元 / 生 / 年、普通專科學費 8500 元- 9000 元 / 生 / 年、藝術專科學費 10000 元- 10500 元 / 生 / 年、少數民族本科預科學費 9000 元- 10000 元 / 生 / 年、少數民族專科預科 8000 元 / 生 / 年,各專業具體學費標準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辦公室公布的招生信息,住宿費 1000 - 1100 元 / 生 / 年。

第十四條 為獎勵學生勤奮學習,努力成才,學院設有優秀學生獎學金勤工助學金特困學生助學金。學院不辦理助學貸款。

第十五條 我校未委託任何中介機構或個人從事代理招生工作

重慶市高校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