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師範學院

長江師範學院

長江師範學院位於長江與烏江交匯處,素有“烏江門戶”、“千里烏江第一城”之稱的重慶市涪陵區,是重慶市“一圈兩翼”戰略支點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學校是一所重慶市屬普通本科院校,2001年由涪陵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前身為成立於1931年的涪陵縣立鄉村師範學校)和涪陵教育學院合併升格為涪陵師範學院,2006年9月,由涪陵師範學院更名為長江師範學院。截至2015年底學校有李渡、江東兩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近1900畝,建築面積60多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建築特色鮮明,是讀書學習的理想場所。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億5千多萬元。建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校級實驗教學中心9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159個。圖書館總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擁有各類載體文獻192萬冊,其中紙質文獻138萬冊;購置和自建各類專題資料庫14個,數字資源總容量25TB。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涪陵師範學校

崇信樓 崇信樓
1931年,涪陵縣縣長謝汝霖修葺擴建鉤深書院,並將“涪陵縣立鄉村師範學校”遷入書院新建校舍,聘請曾助陶行知創辦曉莊師範的涪陵教育界先驅 鍾伯良擔任校長。
1937年,涪陵縣立簡易師範學校女生部併入涪陵縣立初級中學校。“農科班”遷 石橋溝(今涪陵新光造紙廠處),改為四川省涪陵縣立初級普通農作科職業學校。
1943年,涪陵縣立初級普通農作科職業學校招收高級農業科,更名為涪陵縣立農業職業學校。
1946年,涪陵縣立簡易師範學校更名“涪陵縣立師範學校”,從國中畢業生中招錄普通師範生。
l950年,涪陵縣立師範學校更名為涪陵縣師範學校,涪陵縣立農業職業學校併入,為其附設農科部。
1951年,涪陵縣師範專科部成立涪陵農業技術學校,隸屬涪陵專區。
1953年,長壽縣師範學校中師班、豐都中學初師班併入涪陵縣師範學校。
1954年,涪陵專區文化幹部學校(開辦時間不詳)併入涪陵縣師範學校。
涪陵專科學校
1959年,在涪陵黃旗鎮成立涪陵農機學校,經國務院批准將涪陵大學更名為涪陵專科學校,正式啟用“涪陵專科學校”印鑑。
1962年,涪陵專科學校停辦,復設涪陵師範學校,保留“中師部”,改建為涪陵專區師範學校,並開辦涪陵地區教師進修學校。
1963年,涪陵專區師範學校與原涪陵高中達成互換校址協定。
1964年,涪陵專區師範學校由李渡鎮太乙門遷至涪陵城(烏江東岸群沱子)現師院江東校區。
1968年,涪陵專區師範學校改稱為涪陵地區師範學校,隸屬於涪陵地區革委會領導。
1982年,涪陵地區第一所高等師範學校——涪陵師範專科學校在菜場公社原涪陵地區師範學校校址召開成立大會,正式啟用四川省高教局制發的涪陵師範專科學校校印,廢除涪陵地區師範學校校印,涪陵師專黨委成立。涪陵縣師範學校更名為四川省涪陵師範學校。
1983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授權,省教育廳研究同意,正式建立“涪陵師範專科學校附屬中學”。
1984年,根據國發[1982]130號檔案規定,涪陵地區教師進修學院更名為涪陵教育學院。
1988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涪陵工業學校增掛四川省涪陵工業學校校牌。
1991年,四川省涪陵工業交通幹部學校併入涪陵農機校,同時增掛中共四川省涪陵地區經貿委黨校校牌,實行“一套班子,四塊牌子”的建制。
長江師範學院
1993年,重慶市府[1993]25號文批覆同意成立“三峽聯合大學”,屬股份制,涪陵分校設在涪陵師專。涪陵師專校名調整為“涪陵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仍隸屬於四川省教委領導。
1999年,涪陵區教師進修校合併到涪陵師範學校,仍掛兩塊牌子,成為涪陵區國小教師職前培養、職後培訓的基地。涪陵大學校名改為涪陵師範學院。
2000年,涪陵工業學校、涪陵師範學校併入涪陵教育學院,合併成立新涪陵教育學院大會在教育學院隆重舉行。涪陵工業學校併入後成為涪陵教育學院職業技術教育教學部,涪陵師範學校併入後成為涪陵教育學院師範教育教學部。
2001年,涪陵師專與涪陵教院合併升本。
2005年,涪陵師院李渡新校區正式啟用,中國語言文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美術學院等六個系(院)的6500餘名師生率先遷入。
2006年,涪陵師範學院更名為長江師範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學院
綜合教學樓綜合教學樓
學校現有文學院、政治與歷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管理學院、財經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音樂學院、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美術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傳媒學院17個二級教學單位和大學外語教學科研部。設有50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教育學、法學、管理學、歷史學、經濟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形成了以文學、理學為基礎,管理學、 經濟學、工學、藝術學為主幹,多學科相互融合、各具特點,以教師教育為優勢和特色,學術性和套用技術類專業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的學科專業結構。學校現有市級重點建設課程3門,市級精品課程10門,市級精品視頻公開課5門,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門,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學校是重慶市中國小骨幹教師培訓基地、重慶市三峽移民勞動技能培訓基地、重慶市屬高校唯一的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
文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管理學院財經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美術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音樂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傳媒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政治與歷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專業

室區域網路球館室區域網路球館
截至2012年底,長江師範學院設有46個本科專業,17個專科專業。2013年新增加專業:物聯網工程。2014年新增專業:園林(園林設計方向)以及工商管理類雙學位實驗班。

1.普通本科專業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政治學與行政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實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行銷、漢語言文學(師範)、漢語言文學(秘書)、英語(師範)、英語(商貿)、日語、歷史學(師範)、公共事業管理(司法管理)、公共事業管理、財務管理(金融與投資)、財務管理(會計)、數學與套用數學、物理學(師範)、測控技術與儀器、工業設計、套用統計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技術)、化學(師範)、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化學、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廣播電視學、環境科學(環境監測)、生物科學(師範)、生物工程(發酵工程)、旅遊管理(旅遊規劃與開發)、園藝(觀賞園藝)、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服務外包)、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物聯網工程、工商管理類雙學位實驗班、園林、金融工程、經濟統計學、國小教育全科教師、播音與主持藝術、音樂學(師範)、舞蹈學(表演)、舞蹈學(體育舞蹈)、音樂表演(聲樂、鋼琴、器樂)、美術學(師範類)、數字媒體藝術、服務設計與工程、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雕塑、體育教育(師範)
2.對口高職本科專業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聲像方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汽車電子方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汽車電子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3.少數民族本科專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物工程(發酵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園藝(觀賞園藝)、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化學

師資力量

長江師範學院長江師範學院
截至2013年底,學校有教職工1300餘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870多人,其中,其中教授102人,副教授264人,高級職稱比例42%;博士145人,占專任教師的17%,碩士523人,占專任教師的60%。有兼職博士生導師3人,有兼職碩士生導師33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1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個人1人,重慶市優秀教師1人,重慶市教育系統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慶市先進工作者1人,重慶市教育系統職業道德標兵1人,重慶市中青年骨幹教師9人,重慶市師德先進個人2人,重慶市中青年骨幹資助計畫28人。另有兼職教授20人,外籍教師6人。有省級教學團隊6個。
省級教學團隊
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團隊 魏洪丘
漢語課程教學團隊 楊雅麗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新團隊 項福庫
教育學教學團隊 彭壽清
民族特色文化課程教學團隊 李良品
藝術設計地域特色實踐教學團隊 余繼平 

學科建設

截止2012年底,學校有市級重點建設學科3個。
市級重點學科
漢語言文學、音樂、美術

教學建設

截止2012年底,學校有市級精品課程10門,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
市級精品課程
中國現代文學 魏洪丘
體育 袁革
物理化學 胡武洪
色彩 楊賢藝
模擬電路 賀國權
分析化學 江虹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項福庫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彭壽清
遺傳學  姚啟倫
教師科學素養 于海洪
後現代經典影視解讀 王文平
國家級特色專業
思想政治教育
市級特色專業
音樂學、漢語言文學

教學成果

截止2013年底,學院學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珠江鋼琴杯”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比賽、全國高師學生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競賽、計算機套用技能大賽等賽事中獲國家級獎100多項、市級獎300多項;先後獲國家級、重慶市級學生先進集體獎40多項,國家級、重慶市級學生先進個人300多人次。

對外交流

學生活動中心 學生活動中心
2004年開始招收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墨西哥、泰國、斐濟等國的留學生,是重慶市同類院校中招收留學生最多的高校,與新加坡創新計算機學院開展了合作辦學。
截止2012年底,學校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波蘭、日本、韓國、泰國、菲律賓等國幾十所高校開展了合作與交流。通過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交換生項目”、“本碩連讀項目”、“短期出國項目”、“赴美帶薪實習項目”、“赴新加坡帶薪實習項目”等渠道先後選送數百名在校大學生赴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泰國、波蘭、新加坡等國留學,為社會培養了一批新型國際化人才。
學校常年聘請多名外籍專家來校任教,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進行學術交流。學校先後與 日本廣島大學、日本立命館大學、 日本活水女子大學、美國 查爾斯頓大學以及泰國 皇家師範大學等高校開展了合作與交流,已形成互派留學生的合作機制,並資助教師到國外進修訪學40多人次。

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南苑體育場 南苑體育場
截止2013年底,學校有
國家部委聯合共建研究基地2個
大學外語教學科研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
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
藝術教育實驗教學中心、教師教育實驗(實訓)中心
重慶市工程研究中心1個
無機特種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個
三峽庫區環境監測與災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武陵山區特色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中心
另有烏江流域社會經濟文化研究中心是重慶市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研究成果

截至2013年底,學校獲得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國家民委優秀成果二等獎、國家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各類學術榮譽20餘項。
截止到2013年底,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10項(國家社科基金4項),重慶市級科研課題117項。2004-2006年,共出版著作74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作品2,689篇/件,其中,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作品784篇/件,被SCI、EI、ISTP收錄36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17篇。獲省部級以上獎55項、區級政府獎29項。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科基金等國家級科研課題18項,教育部等國家部委科研項目22項,重慶市級科研課題300多項。[

學術資源

圖書館
圖書館 圖書館
截止2013年底,圖書館內各類載體文獻177.6萬冊。電子圖書27.8萬冊,紙質文獻149.8萬冊,專題資料庫14種,數字資源容量達25TB。
學術期刊
《長江師範學院學報》
本刊創辦於1985年,1998年9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國內外公開發行。
《長江師範學院報》
《長江師範學院報》是由重慶市新聞出版局審批、長江師範學院主管主辦的學校黨委機關報,月報,對開四版,面向全國公開發行(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0—0825/G)。
《三峽教育論壇》
《三峽教育論壇》的前身為《涪陵教育學院學報》,創辦於1991年,已經連續出版了17卷共63期,每季度末月出版。
《烏江論叢》、《巴渝教育探索》
重慶市內部連續出版刊物。

文化傳統

校訓

學高身正
“學高”,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學問、知識和技能要成為後學的師表。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雍也》)師者惟有“學高”方可“傳道、授業、解惑”。“身正”,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品行,在思想、行動、待人方面要光明正大,成為社會的楷模。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論語·子路》)師者惟有“身正”方可立己樹人。“學高”和“身正”是教師執業的資本,是其之所以為“師”的根本所系。“學高身正”充分揭示了德與才的內在統一,它不僅是教師從教和做人的基本準則,要求教師在學校里做學生的表率,在社會上也應成為大眾的楷模;而且也是學子從學與做人的基本準則,要求學子在學校里既要學業有成,更要為人正直、品行端正。“學高身正”作為我校校訓,是學校師範性質的精神闡述,也是實踐“以師為師,師從師出”的教師教育理念的文化認同。既具備淵博的學識,做知識傳授者;又具備高尚的師德,做道德引導者。
敬業自強
“敬業”,語出《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指嚴肅認真地乾好本職工作,對學業﹑職業﹑志業均應敬而重之,且要立志全力追求自身能達到的事業頂點。“自強”,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即人應自強不息,保持頑強的進取精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具有一種“仁以為己任”和“死而後已”的無畏精神。“敬業自強”作為我校校訓,要求廣大師生時刻體現出對事業及其社會地位的自覺認同,在本職工作中積極向上、奮發圖強,在氣節、操守、品德等方面應不屈不撓、戰勝自我、永不懈怠,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不怨天、不尤人、不自暴自棄、不喪失信心,力求精益求精。 

校歌

烏江秀 長江長 鉤深致遠翰墨香
雙亭外 鑑湖旁 柳妝荷影 書聲朗
朝陽紅 百花放 青春作伴心飛揚
薪火傳 學術昌 巍巍學府譽四方
學高身正 敬業自強 復興重任 我輩擔當
師生同心寫天地文章 大江風骨挺名族脊樑 我輩擔當
學高身正 敬業自強 復興重任 我輩擔當
師生同心寫天地文章 大江風骨挺名族脊樑 我輩擔當
啊……

現任領導

黃大勇黃大勇
彭壽清 黨委書記
黃大勇 院長
張  輝 黨委副書記
蔡其勇 副院長
戴  玄 副院長
袁  革 副院長
楊  雙 副院長
張明富 副院長
肖應紅 紀委書

知名校友

宋劍華——暨南大學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顧問兼特聘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王瑤學術基金獎”專家評選委員會成員。
譚大輝——現任重慶市市政管理委員會主任。
彭壽清——2008.11- 2010.01長江師範學院黨委委員、校長; 2010.01- 長江師範學院黨委委員、常委、書記。
劉小強——現任重慶市涪陵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
黃長武——現任重慶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
楊長軍——現任重慶市潼南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何太余——2007.02— 重慶市武隆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總工會主席
陳川——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任重慶市作家協會主席。
冉冉——現為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紅岩》文學雜誌副總編輯,副編審。重慶市政協第二屆委員。200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唐尚朴——2008.06—四川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校第四屆黨委委員。

重慶市高校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