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酉委譚摘錄》

《二酉委譚摘錄》,王世懋著,是明代筆記小說。

基本信息

選文欣賞

天下事有不可曉者。往聞邊城有棺數十具,啟之皆紗帽紅袍,以為異說,頗不甚信。數以問人,多雲有之。近至關中,則同僚徐方伯時方在甘州,張大參在涼州,其說尤異。徐雲修甘州城,初破土,見有一小棺出之,已而愈斫愈多,棺皆長二三尺,啟視須鬢儼然老人也。服飾不同,大都多紗帽紅袍者,亡慮數十。眾喧然,遂止不復發,為祭文,掩而葬之。竟不知是何物,又不知是何緣得葬城土之內。張雲涼州亦同。時有之,但不如是之多耳。二君皆目擊,可信人也。此事自古未聞,或雲是妖狐所化,然妖能靈異於生時,豈死而猶不復其本質,則益不可解。始知天下大矣,存而不論,寧獨六合之外?
甘州山洞中,有一立化神女名毋,其旁有一屠者,蹲踞而化雲。初屠者日見一女子買豬肝三片,疑之,乃微蹤其往,至一山洞中,屠者就見焉。女為說法,因各化去,皆真身也。第神女身上無所系,下去地將一尺,竟不知何以中懸?助甫每往視,輒令人手捫之,了不著地雲。其事不見《一統志》。宇宙間事何所不有,而愚者乃欲謗吾師道。嗚呼!彼神於事者尚不可疑,況神於理者乎?
助甫又為予言甘州多瑣陽肉。蓯蓉瑣陽,形甚不雅,莖上生肉,蓯蓉生土中,掘得之,形甚大,色紅,鮮如肉。助甫欲一識之,令卒之田間,掘得舁來,儼如一大人臂,因悟蘇子瞻所烹肉芝,乃肉蓯蓉耳,宜其不能仙也。
邇來怪事不可勝書,獨二事最真而最奇。其一,沙頭鎮一童子,年未十歲,其陰忽長如巨人,而毛似能行人道者。已漸頷下生須,遍體俱毛,時時覆體為交構狀,遺精地下,未幾而殞。其一,吳江婦人病狂,走入郡城,遍覓死屍食之,捋取腸胃,臭味不可近。渠自雲絕美,好肴饌不逮也。日食屍不可計數。兒童群逐之,官為錄系,久之釋遣,不知所終。二事皆載記所未有。沙頭童子似為妖孽所憑,若吳江婦人頗似有占《五行志》中,皆一假新聞也。
大璫馮保之腹心曰:“徐爵爵雖起罪戍,握士大夫進退權,得罪於宗社為大。然年老多智而好施,頗不為小民所怨。”爵未敗半歲前,予聞之客云:爵一夕臥夢一神人,長三四寸,呼爵謂曰:“爾祿盡矣。”爵懼而拜問是何神。答曰:“吾即君身中神耳。”爵因哀祈免死,神因教之持齋可延也。爵自是斷酒與肉,日奉佛施棺。予頗異之,復以質姻家史金吾為信。然已而難作,愈信愈疑為神。既許之延矣,奈何竟不免焉?金吾為余言,君不知耶?爵肉食三月矣。蓋朝貴奉之者,延爵致酒,謂公何自善信妖夢也?強之食,爵不得已始嘗一臠,因遂不守。吁!何其神也?茲事余不先聞,必謂好奇者傅會其事。今歷歷若符契,然烏可不紀?或曰:爵得罪大,即持齋可遂免乎?曰:爵能致神感好善,一念為之,其走權貴而終死於權貴,天實使之不終也。於道何疑?
予歷藩臬於寮間,見異證二,因錄以俟知醫者。一、秦方伯淦右轄楚中時,背肋間生一痰核,漸大如瘤。聞荊南有善醫者,須服藥滿百貼始除,即九弗效也。如數服之,果愈。遷為豫章左,至時了無恙。亡何,足微蹇,問之云:足面似簇筋,令童子捫之傷皮耳。已遂愈,數日而病痢。提學江公以東私謂同寮曰:大夫其非痢之謂疾,殆不起乎?余怪而問之曰:余非知醫者,先大夫先患足創,一如秦公。已而下痢竟不治,蓋創毒所發也。秦公乃竟死。一、閩參政王公懋德自延平歸,忽瘦甚,鬚髮皆枯。雲是消渴證,百方藥之弗效。先是,延平一鄉宦潛謂人曰:王公病,曾有嘗其溺否?向有患者溺甚甜,此不治驗也。王后聞之,初試微甘,已而漸濃,愈益甜,王亦自知必不起。雲消渴病聞之溺甜,則未之前聞也。豈亦糞甜苦之類乎?二事皆醫說所不載。
余上計京師,乞休不久,強出朝謁,遇李臨淮唯寅所,遇一舊識山人在坐。余問所從來,唯寅笑謂余曰:“君知近日山人多改業乎?是君為一邊鎮中丞,所知腰已橫金矣,即守備無幾何可得也。”余戲謂山人方競橫金,那聽橫金吏反作山人也?唯寅為絕倒。亡何,余發行就道,奉明禁以重值募騾卒,僅身肩輿,夜宿逆旅。主人困甚,稍行,見數驛騎馳而前,中一人大帽繡裳,即向山人也。遣騎起居而去。蓋渠乃有勘合宿驛傳,又一反也。余謂世事翻覆,倏忽固然,然多於世亂搶攘時見之。今際太平盛世,而所見如此,為之一噱。
余謝關中之役歸潼關,劉使君以時猶暑憫余逆旅之艱,力勸居公館。余笑曰:“曩為督學,來不傳居。今乞歸,顧薄逆旅,人將謂仆始惜其官,今乃亡藉。”遂匿跡行如故。獨病不任騎,不得已以四夫羿與行。而途間所見,乃有絕相反可供旅人一■〈口處〉者。靈寶道中,聞侍郎栗公起為甘肅撫院前旌至,亟趨田間避之。舊規,都御史始得乘八人轎。栗公數年前卿貳尊重,宜莫比,乃止用四人肩輿,儀從甚簡。因自笑致仕官輿亦四人,但乘傳顧募異耳。行頃之,遇一同歸者,身著錦繡,前列執事,後擁扇蓋,已足起敬,而輿乃儼然八人。駭而物色之,則三原主簿升郡幕不赴而歸者也。簿一月前跽拜吾側,一旦與余同歸,而豐約貴賤頓異如此。蓋繇近制嚴革驛傳,貴官賤士等威莫辨,而希指者又每過為損約以求知。乃有大臣到任,僦民舴艋,而小輩總無顧忌,擅取原任,大力以自誇詡,遂至八大輿。一主簿而莫之誰何?其為異,又豈直山人而已。是深可為世道慨者,聊一記之。

作者

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別號麟州,時稱少美,漢族,江蘇太倉人。嘉靖進士,累官至太常少卿,是明代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之弟,好學善詩文,著述頗富,而才氣名聲亞於其兄。

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玉笑零音》
《春雨逸響》
《泉南雜誌》
《朱良叔猶及編》
《三餘贅筆》
《續婆羅館清言》
《婆羅館清言》
《見聞雜記》
《碧里雜存》
《珍珠船》
《江上雜疏》
《皇明紀略》
《淞故述》
《夷俗記》
《濟南紀政》
《雲間據目抄》
《願豐堂漫書》
《病榻寤言》
《長水日抄》
《耄餘雜識》
《召對錄》
《窺天外乘》
《野記》
《二酉委譚摘錄》
《奇聞類記》
《病榻遺言》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
《皇明典故紀聞》
《方洲雜言》
《金台紀聞》
《都公譚纂》
《同異錄》
《機警》
《君子堂日詢手鏡》
《制府雜錄》
《西征日錄》
《賢識錄》
《沂陽日記》
《風月堂雜識》
《天潢玉牒》
《談輅》
《平濠錄》
《燕對錄》
《北窗瑣語》
《苹野纂聞》
《蘇談》
《醫閭漫記》
《枝山前聞》
《世緯》
《新倩籍》
《百可漫志》
《清暑筆談》
《滇載記》
《琅琊漫抄》
《病逸漫記》
《國琛集》
《今言》
《賢弈編》
《半村野人閒談》
《雲南機務抄黃》
《晏林子》
《炎徼紀聞》
《巳瘧編》
《鳳凰台記事》
《原李耳載》
《湖西遺事》
《石田雜記》
《玉堂漫筆》
《廣客談》
《縣笥瑣探摘抄》
《春雨堂隨筆》
《筆麈》
《秋涇筆乘》
《談氏筆乘》
《山左筆談》
《大駕北還錄》
《偶譚》
《桑榆漫志》
《倖存錄》
《木幾冗談》
《赤雅》
《停驂錄摘抄》
《西堂日記》
《吳乘竊筆》
《勝朝彤史拾遺記》
《寒夜錄》
《閩小記》
《兩粵夢遊記》
《玉堂薈記》
《守鄖紀略》
《蓬窗類記》
《先撥志始》
《耳新》
《東江始末》
《玉鏡新譚》
《酌中志》
《天變邸抄》
《南中紀聞》
《詔獄慘言》
《梅花草堂筆談》
《東谷贅言》
《庚申紀事》
《見只編》
《飛鳧語略》
《崔鳴吾紀事》
《益部談資》
《譯語》
《豫志》
《汝南遺事》
《狂夫之言》
《書蕉》
《讀書鏡》
《北虜紀略》
《雨航雜錄》
《花里活》
《西南夷風土記》
《大同平叛志》
《晉錄》
《東朝紀》
《民抄董宦事實》
《戲瑕》
《瓶花齋雜錄》
《涇林續記》
《革除逸史》
《星槎勝覽》
《殊域周咨錄》
《菽園雜記》
《水東日記》
《涌幢小品》
《老乞大》
《海槎餘錄》
《讀書止觀錄》
《涉異志》
《高坡異纂》
《雲中紀變》
《雲中事記》
《大同紀事》
《北平錄》
《舊京遺事》
《皇明本紀》
《畜德錄》
《謇齋瑣綴錄》
《震澤紀聞》
《庚巳編》
《林泉隨筆》
《繼世紀聞》
《治世余聞》
《西湖夢尋》
《平蠻錄》
《閒情偶寄》
《前聞紀》
《撫安東夷記》
《青溪暇筆》
《東征紀行錄》
《天順日錄》
《復辟錄》
《復齋日記》
《寓圃雜記》
《北使錄》
《瀛涯勝覽》
《北征後錄》
《北征錄》
《致身錄》
《姜氏秘史》
《北巡私記》
《新知錄摘抄》
《徐襄陽西園雜記》
《倭變事略》
《否泰錄》
《近峰紀略》
《武宗外紀》
《廣志繹》
《皇明異典述》
《皇明奇事述》
《皇明盛事述》
《元故宮遺錄》
《松窗夢語》
《翦勝野聞》
《烈皇小識》
《七修續稿》
《雲蕉館紀談》
《聽雨紀談》
《吳中故語》
《明朝小史》
《西軒客談》
《山行雜記》
《巫娥志》
《讀書偶見》
《秋園雜佩》
《彭文憲公筆記》
《後渠雜識》
《閒中今古錄摘抄》
《意見》
《客座贅語》
《金陵瑣事》
《馬氏日抄》
《備倭記》
《燕閒錄》
《溪山餘話》
《蜀都雜抄》
《閩部疏》
《蒹葭堂雜著摘抄》
《兩湖麈談錄》
《丘隅意見》
《觚不觚錄》
《堯山堂偶雋》
《堯山堂外紀》
《會仙女志》
《世說舊注》
《正統臨戎錄》
《說聽》
《北征事跡》
《佑山雜說》
《廣右戰功》
《文昌旅語》
《冥寥子游》
《餘冬序錄》
《筆記》
《宛署雜記》
《雙溪雜記》
《五雜俎》
《玉堂叢語》
《四友齋叢說》
《七修類稿》
《蓬窗日錄》
《古穰雜錄摘抄》
《投瓮隨筆》
《慎言》
《古今風謠》
《萬曆野獲編補遺》
《萬曆野獲編》
《谷山筆麈》
《陶庵夢憶》
《蜀碧》
《正統北狩事跡》
《古今諺》
《焚書》
《明夷待訪錄》
《畫禪室隨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