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台記事》

《鳳凰台記事》

《鳳凰台記事》是明代馬生龍撰寫的隨筆。

基本信息

選文賞析

六朝舊城,近覆舟山,去秦淮五里。至楊吳時改築,跨秦淮南北,周回二十五里。本朝益拓而東盡鐘山之麓,周回九十六里,立門十三:南曰正陽,南之西曰通濟,又西曰聚寶,西南曰三山,曰石城,北曰太平,北之西曰神策,曰金川,曰鍾阜,東曰朝陽,西曰清涼,西之北曰定淮,曰儀鳳,後塞鍾阜、儀鳳二門。其外城則因山控江,周回一百八十里,別為十六門,曰麒麟、仙鶴、姚坊、高橋、滄波、雙橋、夾岡、上方、鳳台、大馴象、大安德、小安德、江東、佛寧、上元、觀音。
《鳳凰台記事》《鳳凰台記事》

皇城在京城內之東,當鐘山之陽,以乘王氣。又舊內城在京城中,元為南台地。本朝既取建康,首宮於此。
築京城用石灰秫粥錮其外,上時出閱視,監掌者以丈尺分治。上任意指一處擊視皆純白色,或稍雜泥壤即築,築者於垣中斯金湯之固也。又於城外起土城,以為不測屯守之計,宮中陰溝直通土城之外,高丈二,闊八尺,足行一人一馬,以備臨禍潛出,可謂深思遠慮矣。
洪武初以造海運及防倭戰船,所用油漆棕纜悉出於民,為費甚重,乃營三園於鐘山之陽,植棕漆桐樹各千萬株以備用,而省民供焉。
高皇嘗御筆題於鐘山玉柱,而以金龍護之。傍有天藻亭,士夫游觀,先於亭下稽首。楊維禎詩云:鐘山突兀楚天西,玉柱曾經御筆題。雲擁金陵龍虎壯,月明珠樹鳳凰棲。氣吞江海三山小,勢壓乾坤五嶽低。華祝聲中人仰止,萬年帝業與天齊。
洪武初,於江東門外稍南五里開河通大江,江中舟船盡泊此以避風雨,名上新河。又開下新河,官司馬快船所泊處。
高皇微行大中橋傍,聞一人言繁刑者語近不遜。上怒,遂幸徐武寧第,武寧已出,夫人出迎,上問王安在?夫人對以何事?在何所?夫人慾命召,止之乃曰:嫂知吾怒乎?夫人謝不知,因大懼,恐為王也,扣首請其故。上曰:吾為人欺侮。又請之,上怒甚,不言,久之命左右往召某兵官帥兵三乾持兵來,上默坐以待之。夫人益懼,以為決屠其家也,又不敢呼王。少頃兵至,上令二兵官守大中、淮清二橋,使兵自東而西誅之。當時頓滅數千家,上坐以伺,返命乃興。
洪武中,造徐中山坊表初成,江陰侯吳良兄弟薄暮過之,問左右曰:何以稱大功坊?對曰:此魏國公第也。良乘醉擊壞之,有司以聞。明日二吳入朝,上怒問何以壞吾坊?良對曰:臣等與徐達同功,今獨達賜第表里,且稱大功,陛下安乎?上嘯曰:毋急性。未幾令有司即所封地建宅二區賜之,今在江陰。良居前,稱前府,貞居後,稱後府,甚弘麗也。
高皇微行至三山街一媼門,有一木榻,假坐移時,問媼何許人?對曰蘇人。又問張士誠在蘇州何如?媼曰:方大明皇帝起手時,張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歸附,蘇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又問其姓而去。翌日語朝臣曰:張士誠於蘇人初無深仁厚德,昨見一老婦深感其恩,蓋蘇民忠厚,恐京師百姓千萬無此一婦也。迨洪武二十四年,取富戶實京師,多用蘇人,蓋亦始此。
玄武湖屢溢,築堤以防之,名太平堤,在太平門外。又佛寧門外開穩船湖,以通江水,為泊舟避風之所。
建來賓、重譯二樓於聚寶門外,待四夷朝貢者。舊有魚脊弓、緝鱗盤皆中土所少者,本浡泥國王物。王永樂中來朝,卒於京師,因遺二物於館,後遷都取去,王墓在石子岡。
太祖初渡江,御舟頻危,得一檣以免。令樹此檣於一舟而祭之,遂為常制。今在京城清涼門外,已逾百四十年矣。有司歲修祀給,一兵世守之,居舟傍,免其餘役,或雲即當時操舟兵之後也。
今南京兵部門無署榜,太祖一夕追人,偵諸司皆有衛宿者,獨兵部無之,乃取其榜去。俄有一吏來追奪,不能得偵者。上召部官問誰當直?對職方某官某吏卒。又問奪榜吏為誰?乃職方吏某也。遂誅官與卒,即以此吏補其官,不復補榜以迄於今。其後太宗遷都,命諸司各以官一員扈從,兵曹素恥此吏並列,因遣行後部,亦恆虛此席。
太祖駕幸鐘山仙洞,詹同文應制詩云:大駕春晴臨寶地,鐘山老翠擁金仙。瑤花如雨三千界,紫氣成龍五百年。風送香菸浮袞服,池涵樹影拂青天。詞臣侍從何多幸?安得詩才似湧泉。
石城關邊有清江樓、石城樓,三山門外有集賢樓,皆洪武間建,以聚四方賓客。
閱江樓在獅子山上,本朝宋濂奉敕撰記,有云:金陵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於南唐,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氣。逮我朝定鼎於茲,始足以當之。京城之西北有獅子山,自盧龍蜿蜒而來,長江如虹,實蟠繞其下因地雄勝,詔建樓於巔,與民同游觀之樂,遂名為閱江。一覽之樓,萬象森列,豈非天下之偉觀?與登斯樓而閱斯江者,當思聖德如天盪,盪難名與神禹疏鑿之功同,一罔極忠君報上之心,其不油然而興耶?
初監生歷事,諸司皆旦往夜歸,號舍往返十餘里。太祖一日命察諸司官吏等,獨戶部歷事監生不至,逮問對曰:苦道達行不前爾。上始知之,因給歷事監生驢錢,令賃驢而行。
高皇后足最大,上嘗戲之曰:焉有婦人足大如此,而貴為皇后乎?後答曰:若無此足,安能鎮定得天下?
元宵都城張燈,太祖微行至聚寶門外,見民間張一燈,上繪一大足婦人,懷一西瓜而坐,上意其有淮西婦人大足之訕,乃剿除一家九族三百餘口,鄰里俱發充軍。
寶志葬處在鐘山獨龍之阜,太祖建大內宮殿於鐘山,將遷之,卜之不報。乃曰:假地之半遷瘞微偏,當一日享爾一供。乃得卜,發其冢,金棺銀槨,因函其骨移瘞建靈谷寺衛之,立浮屠於函上,覆以無梁磚殿,所費巨萬,仍賜莊田三百六十所,日食其一以為永業。《御製文樹碑記》:績霹靂震,其碑再樹再擊。上曰:志不欲為吾績耳。乃寢不樹。志本釋氏,齊武帝迎入華林園,屢有靈顯,宋元加號道林真覺晉濟禪師。
太祖時,整容匠杜某專事,上梳櫛修甲。一日上見其以手足甲用好紙里而懷之,上問將何處去?杜對聖體之遺,豈敢狼籍?將歸謹藏之。上曰:汝何詐耶?前後吾指甲安在?杜對見藏奉於家。上留杜,命人往取甲。其家人從佛閣上取之,以朱匣盛,頓香燭供其前。比奏,上大喜,謂其誠謹知禮,即命為太常卿。後卒葬於宋西寧晟塋側,至今猶有表題曰:太常卿杜公之墓。
太祖進膳有發,召問光祿官,對曰:非發也,龍鬚耳。因即埒須得一二莖遂叱去不復問。
洪武中,京師有校尉與鄰婦通。一晨校瞰夫出,即入門登床,夫復歸,校伏床下,婦問夫曰:何故復回?夫曰:見天寒,思爾冷來添被耳。乃加覆而去。校忽念彼愛妻至此,乃忍負之,即取佩刀殺婦而去。有賣菜翁常供蔬婦家,至是入門,見無人即出,鄰人執以聞官,翁不能明,誣伏。獄成,將棄市,校出呼曰:某人妻是我殺之,奈何要他人償命乎?遂白監決者,欲面奏,監者引見。校奏曰:此婦實與臣通,其日臣聞其夫語云雲,因念此婦忍負其夫,臣在床下一時義氣發作就殺之,臣不敢欺,願賜臣死。上嘆曰:殺一不義,生一無辜可嘉也。即釋之。
洪武中,歐陽都尉挾四妓飲,事覺,逮妓急,妓分必死,大毀其貌以往。一老胥謂曰:予我千金能免爾死。妓與之半,胥曰:上位神聖,寧不知若曹侈肆?慎不可欺,當如常貌,更加飾耳。妓曰:何如?曰:須沐浴靚潔,以脂粉香澤面與身,令香透徹而肌理極其妍艷,首飾衣裝悉以金寶錦繡,雖裡衣褻裙不可以寸素間之,務窮盡妖麗,能奪目盪心則可。問其詞,一味哀呼而已。妓從之。比見上,上令自陳,妓無一言,上顧左右曰:綁起殺了。妓解衣就縛,自外及內備極華爛,繪彩珍具堆積滿地,照耀左右,至裸體膚肉如玉香聞遠近。上曰:個小妮子使我見也當惑了,那廝可知俚?即叱放之。
天禧寺浮圖災(即古長千寺),有司奏入,上命兵馬督人遙衛於外,令勿救火。寺既燼,命盡取其灰投於江,即其基建大剎,立塔十三重,賜名大報恩寺,雄麗甲海內焉(或曰永樂中事)。

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玉笑零音》
《春雨逸響》
《泉南雜誌》
《朱良叔猶及編》
《三餘贅筆》
《續婆羅館清言》
《婆羅館清言》
《見聞雜記》
《碧里雜存》
《珍珠船》
《江上雜疏》
《皇明紀略》
《淞故述》
《夷俗記》
《濟南紀政》
《雲間據目抄》
《願豐堂漫書》
《病榻寤言》
《長水日抄》
《耄餘雜識》
《召對錄》
《窺天外乘》
《野記》
《二酉委譚摘錄》
《奇聞類記》
《病榻遺言》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
《皇明典故紀聞》
《方洲雜言》
《金台紀聞》
《都公譚纂》
《同異錄》
《機警》
《君子堂日詢手鏡》
《制府雜錄》
《西征日錄》
《賢識錄》
《沂陽日記》
《風月堂雜識》
《天潢玉牒》
《談輅》
《平濠錄》
《燕對錄》
《北窗瑣語》
《苹野纂聞》
《蘇談》
《醫閭漫記》
《枝山前聞》
《世緯》
《新倩籍》
《百可漫志》
《清暑筆談》
《滇載記》
《琅琊漫抄》
《病逸漫記》
《國琛集》
《今言》
《賢弈編》
《半村野人閒談》
《雲南機務抄黃》
《晏林子》
《炎徼紀聞》
《巳瘧編》
《鳳凰台記事》
《原李耳載》
《湖西遺事》
《石田雜記》
《玉堂漫筆》
《廣客談》
《縣笥瑣探摘抄》
《春雨堂隨筆》
《筆麈》
《秋涇筆乘》
《談氏筆乘》
《山左筆談》
《大駕北還錄》
《偶譚》
《桑榆漫志》
《倖存錄》
《木幾冗談》
《赤雅》
《停驂錄摘抄》
《西堂日記》
《吳乘竊筆》
《勝朝彤史拾遺記》
《寒夜錄》
《閩小記》
《兩粵夢遊記》
《玉堂薈記》
《守鄖紀略》
《蓬窗類記》
《先撥志始》
《耳新》
《東江始末》
《玉鏡新譚》
《酌中志》
《天變邸抄》
《南中紀聞》
《詔獄慘言》
《梅花草堂筆談》
《東谷贅言》
《庚申紀事》
《見只編》
《飛鳧語略》
《崔鳴吾紀事》
《益部談資》
《譯語》
《豫志》
《汝南遺事》
《狂夫之言》
《書蕉》
《讀書鏡》
《北虜紀略》
《雨航雜錄》
《花里活》
《西南夷風土記》
《大同平叛志》
《晉錄》
《東朝紀》
《民抄董宦事實》
《戲瑕》
《瓶花齋雜錄》
《涇林續記》
《革除逸史》
《星槎勝覽》
《殊域周咨錄》
《菽園雜記》
《水東日記》
《涌幢小品》
《老乞大》
《海槎餘錄》
《讀書止觀錄》
《涉異志》
《高坡異纂》
《雲中紀變》
《雲中事記》
《大同紀事》
《北平錄》
《舊京遺事》
《皇明本紀》
《畜德錄》
《謇齋瑣綴錄》
《震澤紀聞》
《庚巳編》
《林泉隨筆》
《繼世紀聞》
《治世余聞》
《西湖夢尋》
《平蠻錄》
《閒情偶寄》
《前聞紀》
《撫安東夷記》
《青溪暇筆》
《東征紀行錄》
《天順日錄》
《復辟錄》
《復齋日記》
《寓圃雜記》
《北使錄》
《瀛涯勝覽》
《北征後錄》
《北征錄》
《致身錄》
《姜氏秘史》
《北巡私記》
《新知錄摘抄》
《徐襄陽西園雜記》
《倭變事略》
《否泰錄》
《近峰紀略》
《武宗外紀》
《廣志繹》
《皇明異典述》
《皇明奇事述》
《皇明盛事述》
《元故宮遺錄》
《松窗夢語》
《翦勝野聞》
《烈皇小識》
《七修續稿》
《雲蕉館紀談》
《聽雨紀談》
《吳中故語》
《明朝小史》
《西軒客談》
《山行雜記》
《巫娥志》
《讀書偶見》
《秋園雜佩》
《彭文憲公筆記》
《後渠雜識》
《閒中今古錄摘抄》
《意見》
《客座贅語》
《金陵瑣事》
《馬氏日抄》
《備倭記》
《燕閒錄》
《溪山餘話》
《蜀都雜抄》
《閩部疏》
《蒹葭堂雜著摘抄》
《兩湖麈談錄》
《丘隅意見》
《觚不觚錄》
《堯山堂偶雋》
《堯山堂外紀》
《會仙女志》
《世說舊注》
《正統臨戎錄》
《說聽》
《北征事跡》
《佑山雜說》
《廣右戰功》
《文昌旅語》
《冥寥子游》
《餘冬序錄》
《筆記》
《宛署雜記》
《雙溪雜記》
《五雜俎》
《玉堂叢語》
《四友齋叢說》
《七修類稿》
《蓬窗日錄》
《古穰雜錄摘抄》
《投瓮隨筆》
《慎言》
《古今風謠》
《萬曆野獲編補遺》
《萬曆野獲編》
《谷山筆麈》
《陶庵夢憶》
《蜀碧》
《正統北狩事跡》
《古今諺》
《焚書》
《明夷待訪錄》
《畫禪室隨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