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壯歡

象州壯歡

壯歡是一種流傳在壯族聚居區域的民間山歌,每句歌詞常見為5個字,四句構成一組,每一組歌詞講究押韻。但它與一般山歌又有所不同,除了情歌自由對唱外,它可以像唱越劇一樣,對古代流傳下來的講述一個人物故事的歌本進行傳唱。一般情況下,由男女進行對唱,雙方人數分別為2到3人,女的問,男的答。如果哪一方唱不下去或者唱錯,就意味著唱輸了。

遺產信息

象州壯歡象州壯歡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象州縣
遺產名稱:象州壯歡
所屬性質: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覃班信(男1935.6)
遺產編號:111
申報人/申報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象州縣
確定日期:2010年5月30日
批准文號:桂政發〔2010〕25號
遺產級別:自治區/省

簡介

壯歌分為“壯歡”、“壯西”、“壯加”、“壯囡”四種,其中“壯歡”是最常見的,也是壯族人最喜愛的一種歌體。它是壯族民間文學之一,是中華詩詞的組成部分。它的歌詞短小精悍,情味樸實,鏇律優美。細分有五言、七言、五三言、七三言等,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韻律上都是腰腳韻或頭腳韻互押,結構嚴密,講究韻律。這樣一唱起來,琅琅上口,娓娓動聽,扣人心弦。1987年,在北京召開全國詩詞學會成立大會,作了關於用各族語言創作的愛國、革命、民主與科學的作品都屬於中華詩詞的決定,從此,壯歡名正言順地登上大雅之堂。壯歡極端重視聲律,具備了高度的音樂因素,無論吟、唱或誦、讀,均順口、和諧而動聽,有很大藝術感染力。作歡必須十分注意押韻與平仄。否則只顧言數與行數,勢必破壞了壯歡的鏗鏘聲律和完美的藝術,令人興味索然。由於壯歡運用壯語聲韻調的特點形成自己獨特的平仄、押韻、言數與行數等格律,因而具有濃厚的壯族風味。

歡源遠流長,從漢代劉向《說苑》載《越人歌》起就具有壯歡的雛形,經過二千年的發展,內容更加豐富多采,藝術形式日臻完善,清代大學者李調元輯解的《粵風》有兩卷是壯歡的,說明它在漢壯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987年,在廣西宜州安馬鄉的古育村兩塊清代道光年間刻有古壯字墓門碑的發現轟動了當時的考古界,經專家翻譯,碑刻是一首《自嘆白文》的勒腳歌,所謂勒腳歌既是壯歡之一種。傳說這種歌是劉三姐傳給後世的,墓碑上的勒腳歌是墓葬者廖士寬生前編寫的,內容是哀嘆自己的身世,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壯歡這東西聽著簡單,但學起來也沒那么容易,如果你不懂壯語,是很難理解它的意思的。壯語裡表達的意思很難用漢字表達出來,因為壯語的同一個音譯成漢字,可能根本就不是漢字所表達的那個意思,所以很多人會唱,唱得很好,但是沒法用漢語表達出歌里的意思,除非專業的壯歡翻譯者。

壯歡的特色

1、鏇律特點。壯歡唱腔鏇律有單聲部、二聲部等,它們屬一般簡單樂段的重複。但在分二聲部演唱中屬於復調音樂,復調音樂的性質是一氣呵成,不分段落,由慢到快。例如:兩個聲部在演唱同一鏇律時,將這個鏇律在各個聲部中作了不同的變化。所以合起來的音響發生了質變,較之原來的單鏇律更加豐美,增強了立體感,其中復調是用支聲手法也叫襯腔法來演唱。多數壯歡就是用支聲復調演唱的,時音色質樸、淳厚、高亢、明亮。多聲主調法就是當一個壯歡主鏇律在某聲部中進行時,另外安排一些次要的聲部來伴隨,扶持這個主要音樂形象。復調音樂的對比可以由各個方面的因素構成,如音區、節奏、音色、調式、鏇律線風格等。如此寬的表現範圍可以是單一的對比,也可以是非常強烈的對比,反映喜怒哀樂的情緒,正反人物的形象,甚至不同地域民族風格,就像現在的壯歡。可見壯歡的二聲部的對比手法可以聽出同時表現互相獨立而又各個不相同的音樂形象,即兩個對比著的鏇律同時出現。樂理中五聲調式包含有:宮調式;商調式;角調式;徵調式;羽調式。壯歡樂曲有多種調式,並且依情節需要不斷轉換,形成豐富多彩的聲腔,讓人感到回味悠長、耳目一新、百聽不厭。大多數壯歡屬於角調式,也有商調式和徵調式。

所謂調式是指音樂中各個音高關係的基礎,是樂曲表現的重要手段。調式的表現力極為豐富,每一種調式都有其自己的表現特質。

2、歌詞特點。壯歡的變體很多,主要有嵌句歡!、勒腳歡!、長短句歡!幾種。壯歡的基本形式是四句歡!,每段歌為七言四句或五言四句。歌詞的韻腳十分獨特,為腰腳韻體!。即一、三句
的腳韻對二、四句的腰韻如:糍粑加白糖,新娘伴新郎,電腦送新郎、上網搞促銷。

內容

歡歌的內容十分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謂是無所不包。大體上說,可以分為愛情篇、生活篇、生產篇、時政篇、說教篇、歷史篇、鬥爭篇、喜慶篇等等,其中又以愛情篇和生活篇唱得最多。“有情才有歡”,情歌是壯歡文化中最動人的篇章。人們歌唱美好的愛情,藉此表達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象州地區流傳著這樣的話:“廣西是大歌海,象州是個小龍潭”。這裡的民眾都喜歡唱歌。所謂象州壯歡就是象州壯族的山歌,“歡”是柳州地區山歌的一種,廣泛流行於壯族聚居地區,因用壯語歌唱而名“壯歡”。它富有壯家人的語言特色,其唱腔曲調多為依字行腔,問字要音,極富地域性。大多數曲調鏇律是角調式,鄉土氣息濃郁。象州地區的壯歡是抒情性的,它的鏇律線較為明顯,起伏較大,善於表達較為複雜的感情。它是象州壯鄉人民在喜慶的節日或心情極為高興、舒暢的時候演唱的,寄寓了壯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讚頌之情。在所有壯歡中,還沒有發現半音進行和增減音程的進行,象州地區的壯歡是純五聲音階組成。

2011年6月,象州縣馬坪鄉龍巖新村屯77歲的覃班信被評為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象州壯歡”代表性傳承人。如今,他的弟子常常受邀騎著機車去唱歡,覃班信則在家用壯文和漢文整理出古老的歡歌手抄本,以便後人傳承。

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指為保護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通過申報、審批後確定的名錄。這裡介紹的是國家級和自治區(省)級的壯族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供讀者了解和賦予人文關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