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嘹囉山歌

壯族嘹囉山歌

嘹囉山歌源於“毬絲歌會”,桂南壯族未婚青年為互相表達愛慕之情的定情物。他們用雞、鵝絨毛編織成“球”,在歌會上以歌傳情,歌會散後,便也情到深處,即把“球”作為定情之物贈送給對方。這是一種二聲部山歌,形式上可以二人對唱,或者多人對唱,在歌唱中,因首、中、尾部都出現“嘹”與“羅”的襯詞,嘹羅山歌因此而得名。

遺產信息

壯族嘹囉山歌壯族嘹囉山歌
所屬地區:廣西·南寧市邕寧區 遺產名稱:壯族三聲部民歌(壯族嘹囉山歌)
所屬性質:第一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遺產編號:24
申報人/申報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
申報日期:2006年
遺產級別:自治區/省

背景資料

壯族嘹囉山歌出自南寧市邕寧區新江鎮。新江鎮位於邕寧區南部,距離邕寧區政府所在地蒲廟鎮18公里,東與那樓、南與百濟、西與那馬、北與蒲廟等鄉鎮接壤。全鎮總面積165平方公里,人口25300左右,99%是壯族。南寧通往欽州小董等地的公路經過境內。嘹囉山歌流行甚廣,邕寧區蒲廟、新江、那樓、百濟等鄉鎮均街巷盛行。

形成

壯族嘹囉山歌壯族嘹囉山歌

壯族嘹囉山歌的產生源遠流長,都說千年古調。傳說古代有一勒(女青年)拋雞選婿。想得到雞這一愛情信物的後生都盯著彩台,狂呼瘋喊:"嘹囉""嘹囉"(嘹,漢、壯都是"看"的意思,也有說是笑羅,嘹,用漢字譯為壯語"嘹")。當即有歌師編唱以"嘹囉"為歌,因而產生了固定的歌頭是"嘹囉"為開唱的嘹囉山歌,一直沿用至今,盛唱不衰。

振興

南寧市邕寧區是一個壯族先民世代聚居、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區。壯族嘹囉山歌在邕寧已經流傳了幾百年,但近年來,“嘹囉山歌”幾近失傳。為了傳承山歌文化,邕寧區新江鎮中心學校在民族音樂家的指導下,組建了“嘹囉山歌隊”,教師寫歌詞歌曲,小學生們演唱,歌唱內容也與時俱進,歌唱“城鄉清潔工程”、“科學發展觀”等新鮮內容,很有時代感。嘹囉山歌曲調優美,以“嘹囉”開唱,是一種二聲部山歌,多人對唱。在歌唱中,首、中、尾部都出現“嘹”與“囉”的襯詞,“嘹囉山歌”因此而得名。

內容

壯族嘹囉山歌內容豐富,表達愛情、親情、友情等思想內容均可,自古至今,新江鎮的壯民凡是節日、婚嫁、生日或慶典都是即興而歌,對唱為娛樂,也成了村、鄉(鎮)行政部門宣傳貫徹黨的政策的工具。嘹囉山歌是以反映生活和社會變革為內容的優秀民族民間音樂。

歌詞

壯族嘹囉山歌歌詞隨興運用。自古至今,新江鎮的壯民凡是節日、婚嫁、生日或慶典都是即興而歌,對唱為娛樂,也成了村、鄉(鎮)行政部門宣傳貫徹黨的政策的工具。嘹囉山歌是以反映社會生活和社會變革為主要內容的優秀民族民間音樂。

曲調

壯族青年歌手在演唱壯族經典嘹歌《山中畫眉》壯族青年歌手在演唱壯族經典嘹歌《山中畫眉》

在當地壯話中,嘹囉山歌叫“加”,主要有“加喏”(即嘹囉)“加曲巧”“加衣噯”“加特”“加三鄉”“加華樂”“加山”“波羅喝”等多種曲調格式。“加喏”是從“加曲巧”(老嘹囉山歌)分支出來的,然而“加喏”本身又分支出“加華樂”,三者皆從老嘹囉山歌發展而來。有趣的是,“加衣噯”一般是老太婆相聚時唱的歌。“加特”意即為“小公牛的歌”,按當地風俗習慣,年滿18歲的青年,必須在農曆四月初八這一天集結于山上,放聲高唱“加特”山歌,此後,便算是成年人了,這種歌一輩子也就只唱一次。目前,“加”類山歌分別流行於南寧市的百濟、新江、那馬、蒲廟、那樓、大塘等壯族人民居住的鄉鎮,多為單聲部,也有二聲部。二聲部中又分有七言四句、五言四句等,多講究平仄韻律。因其音樂格式富有特色,傳唱千年的嘹囉山歌已經進入了文化界的視野。

特點

一、壯族二聲部嘹囉山歌在唱法上均以"嘹囉"兩字固定為開唱。

二、以壯族二聲部嘹囉山歌這一歌種舉行的:縱球(放球)、陪球(還球)活動的球絲歌會,其民族風格獨特,這一歌種和對歌形式與歌圩是不同的。

價值

壯族嘹囉山歌壯話演唱,屬二聲部壯語山歌,歌詞多為七言四句的"四三"格式,形式上可以二人對唱,或者多人對唱。與壯族嘹囉山歌相約相成的是球絲歌會。至今為止,在廣西乃至全國尚未發現文字記載,邕寧的球絲歌會是獨一無二的,價值甚為珍貴。嘹囉山歌對研究壯族民間文化,促進邕寧區民族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評價

有專家評價道,嘹囉山歌有平仄,有修辭,有意義,有對象(即興發揮,用歌首引出對唱),真是千年的民間文藝的一朵奇葩!“唱歌是即興發揮的,但也講究平仄,講究靈活運用比喻、擬人等修飾手法,富於情致。演唱時,用本地壯話加上一定的音樂格式‘嘹囉’調,讓人回味無窮。”

傳承人

第一代歌師

孫升臣、李雲香

第二代歌師

劉正誠、李高華

保護

歌師劉正城一家唱著嘹羅山歌走上民歌節大舞台-(左三為劉正城)歌師劉正城一家唱著嘹羅山歌走上民歌節大舞台-(左三為劉正城)

嘹羅山歌在兩年前,因新江鄉第一代歌師孫升臣、那馬鎮第一代歌師李雲香等已故,第二代歌師:新江鄉那桃的劉正誠、那馬鎮的李高華都已年逾古稀,而“球絲歌會”只有寥寥幾個年屆花甲的男、女歌手,後繼乏人,這一古老的歌種已經瀕於消亡。現地方政府採取在國小內開設歌手班等形式,加以傳承保護。

山歌唱不盡醉人嘹囉音

男:二三月里花爛漫,我隨眾人去遊玩,來到河邊到處轉,見到桃花不回還。
女:二三月里花開放,我與姐妹來遊春,河邊桃花多嬌艷,花開單等賞花人。
男:哥哥這邊走又停,想飛不能邁步難,想飛翅膀展不開,想走頻頻回頭看。
女:妹妹心裡好迷茫,難飛難走幾徘徊,飛了恐怕別人怪,走了怕失哥的愛。

培訓基地

嘹囉山歌傳唱千年嘹囉山歌傳唱千年

2007年12月18日上午,邕寧壯族“嘹羅”山歌傳承培訓基地在邕寧區新江鎮團陽國小掛牌。壯族“嘹羅”山歌這一古老的山歌形式將通過在校孩子們的學習和傳唱,得到傳承與保護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無形的、看不見的,它以人為載體。它的擁有者、儲藏者存在於民間,他們承載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薪火,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脈。一旦失去了傳承與傳承者,非物質文化遺產將不復存在。邕寧壯族“嘹羅”山歌傳承培訓基地選擇在學校,旨在藉助學校這一育人的平台,通過對孩子們的教育,讓孩子們從小就能繼承壯族這一優秀的、特殊的文化遺產,並通過孩子們的傳唱,使得這朵藝苑名葩能夠代代相傳,留住文化的根脈,並發揚光大。

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指為保護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通過申報、審批後確定的名錄。這裡介紹的是國家級和自治區(省)級的壯族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供讀者了解和賦予人文關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