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民間故事“百鳥衣”

壯族民間故事“百鳥衣”

“百鳥衣”是流傳於廣西橫縣的壯族民間故事。故事的產生至今已有約3000年的歷史。1995年,壯族著名作家韋其麟根據家鄉(橫縣)一帶流傳的“百鳥衣”故事創作了敘事長詩《百鳥衣》,在全國文學界引起較大的反響。

遺產信息

所屬地區:廣西·南寧·橫縣

壯族民間故事“百鳥衣” 壯族民間故事“百鳥衣”

遺產名稱:壯族民間故事“百鳥衣”

所屬性質: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遺產編號:23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

遺產級別: 自治區/省

簡介

“百鳥衣”是壯族地區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2007年,民間故事“百鳥衣”被列入廣西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壯族文化傳承巨作《百鳥衣》。1955年,壯族著名作家韋其麟(橫縣校椅鎮文村人)根據當地流傳的“百鳥衣”故事創作了敘事長詩《百鳥衣》。這篇優秀敘事長詩的問世,使“百鳥衣”故事的傳承進入空前的興盛期。解放初期的廣西,是當時中國的偏僻一角,但《百鳥衣》的出現,說明了廣西並不是文學的荒蕪之地,新中國的少數民族也不乏精彩的文學作品。作品莆一面世,鏇即受到中國文壇的關注。引起全國的讀者對廣西,對壯族文化壯族文學的重視。

經歷

壯族民間故事“百鳥衣”流傳於橫縣的壯族民間故事。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宋代末期至民國為盛傳期,解放初至“文化大革命”前為新生和興盛期,“文化大革命”期間為冷落期,當代為搶救和復甦期。“百鳥衣”故事富有幻想性的神話色彩,其流傳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在故事的發展的新生和興盛期,出版有敘事長集和編導有幾部劇作品。代表作是壯族著名作家韋其麟於1955年創作的敘事長詩《百鳥衣》。作品一經問世,在全國文學界引起極大的反響,對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力,表明壯族民間故事進入新生時期。這篇優秀敘事長詩的問世,隨後幾年至“文革”前,區內各地出現了創作編演邕劇粵劇壯劇歌舞劇等熱潮。

故事概述

故事述說有個叫張亞原的青年,未出世父親即死,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主要靠給土司做苦工和打柴換米維持家計。一天,在挑柴回家途中,有隻大公雞跳上他挑柴的扁擔上,他就把它帶回家。這隻雞養了半年後竟變成了一個美若天仙的姑娘,並與他結為夫妻。張亞原勇敢能幹,妻子勤勞善良,婚後過上美好的生活。土司知道後強行搶走了亞原妻。臨走時,妻子告訴亞原:“你去山上射一百隻鳥做成一件羽衣,一百天后穿上‘百鳥衣’到衙門找我。”妻子被搶走,母親氣死了。亞原帶著仇恨和悲傷,也帶著希望走進深山射鳥。姑娘被搶進衙門裡,沒有歡笑,只有憂愁。為得到姑娘的笑,土司願出三百銀錢,可誰也沒能使姑娘笑一笑。亞原走過了九十九條河,爬過了九十九座山,射落了一百隻鳥。第一百天到了,亞原做好了“百鳥衣”穿在身上,來到了衙門。姑娘見到亞原舞動著“百鳥衣”就滿臉笑容。土司為討得姑娘歡心,脫下官袍與亞原換穿“百鳥神衣”。亞原借幫土司穿“百鳥衣”時殺死了土司。夫妻藉機逃出了衙門,一起去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過著美好的生活。

作品影響

關於“百鳥衣”的種種傳說,其實在南寧以外的地方也有流傳,但敘事長詩《百鳥衣》之於“百鳥衣”,卻是在民族詩歌的坐標對一個古老命題作出的最精彩的演繹。這一時期,廣西各地出現了大量以“百鳥衣”為題材而創作編演邕劇、粵劇、壯劇、歌舞劇等熱潮。廣西電影製片廠還根據“百鳥衣”傳說故事拍攝了電影《百鳥衣》。

評價

時至今日,敘事長詩《百鳥衣》仍然魅力不減。2005年4月1日灕江出版社出版的《廣西文學50年》一書,對此評述道:“《白鳥衣》以其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優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一出現,就引起了文壇的重視,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它不僅將壯族文學帶進了中國文壇,也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國的少數民族文學的迷人風采。”

內容摘要

壯族作家韋其麒根據壯族民間故事所創作的《百鳥衣》壯族作家韋其麒根據壯族民間故事所創作的《百鳥衣》
“綠綠山坡下,清清溪水旁。長棵大榕樹,像把大羅傘。山坡好地方,樹林密麻麻,鷓鴣在這兒住下,斑鳩在這兒安家。”這是《百鳥衣》一書卷首的一段詩。

三省坡下住著一個姓張的孩子。這孩子出身貧困,還未出世父親就因為給土司做苦工而累死了,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孩子小小年紀就天天上山打鳥,周圍村寨的人都管他叫張打鳥。

張打鳥常常唱著一支悲傷的歌:
青山千座萬座,我沒有手板大一塊,
良田千壠萬壠,我沒有碗口大一丘。
鳥兒喲,我不如你們自由,
魚兒喲,我不如你們富有……
這歌聲,鳥兒聽了鳥兒悲,魚兒聽了魚落淚。

這張打鳥技藝高超,只要他彈指一揮,地上跑的,樹上站的,天上飛的,無不應聲倒下。但他有條規矩,雛鳥不打,益鳥不打,歌鳥不打,只打糟踏莊稼的鳥兒,得幾隻夠餬口便不再打。神鳥託夢結良緣仲夏的一天,張打鳥來到清水潭邊,躺在木棉樹下做了一個夢,夢裡一個人面鳥身的人向他飛來,告訴他明天正午會有兩隻鳥在空中搏鬥,囑咐要他射死黑鳥,解救那隻黃鳥。
張打鳥醒來,覺得離奇古怪,將信將疑。

次日,張打鳥上山打鳥。正午時分他爬上山頂,向天邊望去。不一會,火紅的太陽給一團烏雲遮住了,天空像口大黑鍋,風一動,就下起雨來,密密麻麻的雨線中,果真有兩隻鳥在搏鬥,黑鳥擋、阻、攔、截,圈兒由大變小;黃鳥猛衝,拼殺,仍突不了圍,慢慢退卻下來。張打鳥看到這種情景,正義感油然而生,勇氣兀起,拉弓搭箭,“嗖”的一聲正中黑鳥腦袋,黑鳥脖子一歪,翅膀收縮,一頭栽進深谷去了。
風吹雲散,雨過天晴。獲勝的黃鳥盤鏇起舞,放聲啾鳴,頓時,百鳥飛來,千隻萬隻,滿天飛翔,爭相歌唱。張打鳥也不斷地歡呼,蹦跳。
那隻黃鳥看見張打鳥姿容英俊,心地善良卻孤苦零丁,便生起了同情之心,愛慕之情。從此,它每天都來到三省坡的清水潭邊,站在木棉樹上娓娓歌唱:咯,咯,咯快唧,咯,咯,咯快唧……

張打鳥娶上聰明美麗的妻子,這件事後來被土司知道了,他心裡甚是嫉妒,特別垂涎那位貌美如花的女子。於是土司以各種辦法,想霸占姑娘為妾。儘管土司處處為難,但都被張打鳥妻子用智慧挫敗。無可奈何之下,土司強行搶走了女子。臨走前,妻子告訴張打鳥:“你去山上射一百隻鳥做成一件羽衣,一百天后穿上‘百鳥衣’到衙門來找我。”眼看兒媳被土司搶走,張打鳥的母親被活活氣死了。張打鳥帶著仇恨和悲傷,也帶著希望走進深山射鳥。姑娘被搶進衙門後,沒有笑容,只有憂愁,一天天地憔悴。為了得到姑娘的笑臉,土司願意出三百銀錢,可納麽老、賣膏藥佬,說笑的、唱戲的,輪番上演,都沒能搏得姑娘嫣然一笑。

張打鳥為了救妻子,歷盡千辛萬苦,走過了九十九條河,爬過了九十九座山,射落了一百隻鳥。第一百天到了,張打鳥按照妻子叮囑的,做好了“百鳥衣”穿在身上,並化好妝來到衙門。平時愁眉苦臉的姑娘見到丈夫舞動著“百鳥衣”,頓時開懷大笑,很快就恢復了往日的美麗可愛。

土司貪婪“百鳥神衣”,為了討好姑娘的歡心,便脫下官袍與張打鳥換穿。張打鳥借幫土司穿“百鳥衣”時殺死了土司,隨後抱著妻子逃出了衙門,雙雙一起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去了。百衣鳥喲,百鳥衣……。

保護髮展

“百鳥衣”是最具壯族特色的代表性的傳說故事之一,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深受壯族人民喜愛。但隨著歷史的前進和時間的推移,現代文化走進千家萬戶,並占據了人們文化生活的主導地位,“百鳥衣”故事的傳承和發展也滑入歷史的低谷。為發掘、搶救、保護這一文學藝術瑰寶,弘揚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橫縣計畫把“百鳥衣”故事改編成舞蹈劇本,重新搬上舞台,還計畫建設“百鳥衣”生態文化鎮(村),讓“百鳥衣”這個美麗的故事在現代社會廣為流傳,以進一步提升“百鳥衣”故事的文化品牌。

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指為保護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通過申報、審批後確定的名錄。這裡介紹的是國家級和自治區(省)級的壯族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供讀者了解和賦予人文關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