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腳歡

壯族的"勒腳歡",西北各族的"花兒",有特殊的押韻法。表現手法方面 :比興、誇張、重疊、諧音等手法,在民歌中多有運用。揭露抨擊性的時政歌謠,常用諧音、隱語。

忻城壯族人民是一個勤勞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勞動之餘,以唱歌白娛、消除疲勞,甚至以唱歌結交朋友,尋覓知音,締結伉儷。壯歌內容豐富多彩,有情歌、敘事歌、農事歌、訴苦歌等等。在形式上,有五言、七言兩種,每首四句,特別“勒腳歡”別具一格。它是把兩首歌分作三來唱。第一首唱一、二、三、四句;第二首唱五、六、一、二句;第三首唱七、八、三、四句。以五言為例,每首“歡”的開頭第一句的最後一個字與第二句的第三個字押腰腳韻;第三句和第二句的最後一個字押腳韻,第四句的第三個字與第三句的末尾字押腰腳韻。此種歌詞形式與其他歌詞相比,不但押腳韻,而且又有腰韻。吟唱起來,更加娓娓動聽。勒腳歌發源於忻城古蓬一帶,此種民間口頭文學,行家裡手無論在任何場合,觸景生情,即編即唱,唱三天三夜可不重複。在忻城壯族居民中,至今仍常常聽到“勒腳歡”的悠揚歌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