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敘帖》

《自敘帖》是懷素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書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題:“藏真書如散僧入聖,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範。”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於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自敘帖》《自敘帖》

名稱:唐懷素自敘帖

類別:中國書法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帖卷,紙本,縱:28.3 公分,橫:755 公分。

簡介

懷素,約活動於八世紀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本姓錢,字藏真,僧名懷素。生於湖南零陵縣,後來移居長沙。幼年好佛,出家為僧,並熱衷草書藝術。約大曆七年(772)北赴長安及洛陽,尋求進一步發展。由於他個性灑脫,草書絕妙,受到顏真卿等書家、詩人及名流貴卿的激賞,紛紛贈以詩文。大曆十二年(777),他摘錄部分贈詩和序,以狂草寫成此卷。

本卷用細筆勁毫寫大字,筆畫圓轉遒逸,如曲折盤繞的鋼索,收筆出鋒,銳利如鉤斫,所謂「鐵畫銀鉤」也。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盪,其中有疾有速,有輕有重,像是節奏分明的音樂鏇律,極富動感。此外也有點畫分散者,則強調筆斷意連,生生不息的筆勢,筆鋒回護鉤挑,一字、一行,以至數行之間,點畫互相呼應。通幅於規矩法度中,奇蹤變化,神采動盪,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共126行,698字。書於唐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藏台灣故宮博物院。首六行早損,為宋蘇舜欽補書。帖前有明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後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邵周、王囗囗重裝題記。鈐有“建業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許國後裔”、“武鄉之印”、“趙氏藏書”、“秋壑圖書”、“項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統鑑賞”等鑑藏印。

內容為自述寫草書的經歷和經驗,和當時士大夫對他書法的品評,即當時的著名人物如顏真卿、戴敘倫等對他的草書的讚頌。

歷史沿革

《自敘帖》,曾經南唐內府、宋蘇舜欽、邵葉、呂辯、明徐謙齋、吳寬、文徵明、項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內府等收藏。原跡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據曾行公題,舊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劉巨濟諸名家題識,今佚。宋米芾《寶章待訪錄》、黃伯思《東觀餘論》、清安岐《墨緣匯觀》等著錄。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原文

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睱頗好筆翰。然恨未能遠睹前人之奇蹟。所見甚淺。遂擔笈杖錫。西遊上國。謁見當代名公。錯綜其事。遺編絕簡。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無疑滯。魚牋(即箋)絹素多所塵點。士大夫不以為怪焉。顏刑部書家者流。精極筆法。水鏡之辯。許在末行。又以尚書司勛郎盧象。小宗伯張正言曾為歌詩。幫敘之曰。開士懷素。僧中之英。氣概通疏。性靈豁暢。精心草聖。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幫吏部侍郎韋公陟睹其筆力。勗(勖)以有成。今禮部侍郎張公謂。賞其不羈。引以游處。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贊之。動盈捲軸。夫草稿之作。起於漢代。杜度。崔瑗。始以妙聞。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獻茲降。虞。陸相承。口訣手授。以至於吳郡張旭長史。雖姿性顛逸。超絕古今。而模(疑為衍字)楷精法詳。特為真正。真卿早歲常接游居。屢蒙激昂。教以筆法。資質劣弱。又嬰物務。不能懇習。迄以無成。追思一言。何可復得。忽見師作。縱橫不群。迅疾駭人。若還舊觀。向使師得親承善誘。函挹規模。則入室之賓。舍子奚適。嗟嘆不足。聊書此以冠諸篇首。其後繼作不絕。溢乎箱篋。其述形以。則有張禮部雲。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鏇風聲滿堂。盧員外雲。初疑輕煙淡古松。又似山開萬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朱處士遙雲。筆下唯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敘機格。則有李御史舟雲。昔張旭之作也。時人謂之張顛。今懷素之為也。余實謂之狂僧以狂繼顛。誰曰不可。張公又雲。稽山賀老粗知名。吳郡張顛曾不易。許御史瑤雲。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戴御史叔倫雲。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人人慾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語疾速。則有竇御史冀雲。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戴公又雲。馳毫驟墨劇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目愚劣。則有從父司勛員外郎吳興起錢起詩云。遠錫無前侶。孤雲寄太虛。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皆矢旨激節。理識玄奧。固非虛盪之所敢當。徒增愧畏耳。

第一部分,懷素以八十餘字的篇幅,自述其生平大略;
第二部分,節錄顏真卿《懷素上人草書歌序》,二百五十餘字,借顏魯公之口,展示“開士懷素,僧中之英”、“縱橫不群,迅疾駭人”的“草聖”氣象;
第三部分,懷素將張謂、虞象、朱逵、李舟、許瑝、戴叔倫、竇冀、錢起等八人的贈詩,摘其精要,按內容分為“述形似”、“敘機格”、“語疾迅”、“目愚劣”四個方面,列舉諸家的評贊。所謂“形似”,作者用了“奔蛇走虺”、“驟雨鏇風”、“壯士拔山伸勁鐵”、“又似山開萬仞峰”等約七十字,描述了其狂草的形式美。所謂“機格”,是指創作方法,用了逾百字,如“以狂繼顛”、“志在新奇無定則”、“醒後卻書書不得”,特別是“吳郡張顛曾不面”一句,當是對超邁張旭,前無古人的讚歌。所謂“迅疾”,是言其書寫的快捷,引用了四十餘字,其中“滿座失聲看不及”,對“迅疾”作了極形象的形容。所謂“愚劣”之雲,乃多謙抑之詞。所引“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狂”和“醉”在懷素而言,又何“愚劣”之有。在文章結尾處,懷素擔心人們說他借重名公之口揄揚自己,特意寫了一句:“固非虛薄之所敢當,徒增愧畏耳”。
在《自敘帖》中,懷素駕馭中鋒運筆的勁健潑辣,筆力的沉著痛快,翻轉的輕靈奔放,結體的奇險自如,墨色的自然銜接,章法的疏放合度,氣質的偉岸不群,將廟堂的高貴華麗與山林的野逸疏狂冶於一爐,其借他人口吻而自誇的俗人心態讓人覺得可親,其龍蛇翻滾的詭異筆法又是那么自信,讓人拜觀、欣賞、屏住呼吸又暢快無比之餘頓生可敬、可佩。緊張而愉快的草書欣賞過程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這裡面包含了解讀與想像的經歷,抽象的筆法線條、符號化的部首結體、矛盾衝突與和諧轉化的平衡、化險為夷的哲學內蘊、文學性的附加意義在這裡都成為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一部分。這是代表中國書法的最高境界,也是代表中國所有藝術的頂峰。從美學角度分析,這是漢字成為藝術並獨立於世界藝術之林的獨特動人魅力,是人的高度、豐富主觀能動性的本質體現。所以從這個意義出發,懷素是活在我們歷史記憶中真實不虛的人,而不是荒誕不經的神,是可望卻不可企及的人,所以更增添了其神秘性與神聖性。
《自敘帖》中所體現出的速度感,在後代無以復加。在最迅速的書寫中最準確地把握草書的規則是懷素的過人之處。在唐代還沒有使用生宣,所以自然暈化、渲染的偶然性效果還沒出現,更多體現的是對必然性的把握,但就是在這種如同格律詩的種種規則的限制中,卻體現了人的相對自由與浪漫情懷,體現了大師的豪邁風度與雲水襟懷。這同時也給後人的探索天地留下了伏筆與空間。
懷素其他存世之作如《苦筍帖》、《論書帖》、《食魚帖》等,各有風姿,但都不及《自敘帖》狂放,至於《小草千字文》有論者以為頗近禪理乃絢爛歸於平淡之作,我卻以為這離我心中鮮活的懷素形象太遠,在一個連懷素哪年故去、懷素詳細生平都沒搞清楚的背景下,我也完全可以推測這不是懷素之作。

108幅中國古代書法名品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它經過近三千年的發展和創新,已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項重要財富。其中不乏許多作品給人以書法藝術美之享受,它們是我國古代文明藝術的結晶,堪稱“國之瑰寶”。
《泰山刻石》
《雲夢睡虎秦簡》
《馬王堆帛書》
《西狹頌》
《埔閣頌》
《張遷碑》
《鮮于璜碑》
《禮器碑》
《曹全碑》
《史晨碑》
《乙瑛碑》
《石門頌》
《衡方碑》
《宣示表》
《薦季直表》
《樂毅論》
《黃庭經》
《蘭亭序》
《快雪時晴帖》
《孔侍中帖》
《喪亂帖》
《十七帖》
《洛神賦十三行》
《鴨頭丸帖》
《真草千字文》
《自敘帖》
《玄秘塔碑》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溫泉銘》
《晉祠銘》
《上陽台帖》
《蔡襄尺牘》
《郊燔帖》
《蒙惠帖》
《陶生帖》
《黃州寒食詩帖》
《羅池廟碑》
《赤壁賦》
《豐樂亭記碑》
《花氣熏人帖》
《黃州寒食詩卷跋》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鄭文公碑》
《始平公造像記》
《張猛龍碑》
《孔子廟堂碑》
《汝南公主墓誌》
《倪寬贊》
《雁塔聖教序》
《陰符經》
《伯遠帖》
《神策軍碑》
《李白憶舊遊詩卷》
《蜀素帖》
《紫金硯帖》
《多景樓詩冊》
《珊瑚帖》
《研山銘帖》
《向太后輓詞》
《寒光帖》
《米芾三帖卷》
《汲黯傳》
《洛神賦》
《福神觀記》
《蘭亭帖十三跋》
《草書尺牘》
《唐詩草書卷》
《龍藏寺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碑》
《張翰思鱸帖》
《皇甫誕碑》
《夢奠帖》
《肚痛帖》
《郎官石拄記》
《古詩四貼》
《終年帖》
《中秋帖》
《臨神仙起居帖》
《白居易琵琶行》
《草書宋詞卷》
《煙江疊嶂圖跋》
《文徵明草書七絕》
《奉天殿早朝詩》
《大行書七言詩軸》
《唐寅落花詩》
《前後赤壁賦卷》
《行書七律詩軸》
《滕王閣序》
《送友生游茅山詩》
《後赤壁賦》
《唐宋詩卷》
《急就章》
《十五日帖》
《東方朔畫像贊》
《多寶塔感應碑》
《顏勤禮碑》
《祭侄文稿》
《中興頌》
《麻姑仙壇記》
《顏家廟碑》
《爭座位稿》
《自書告身》
《論書帖》
《聖母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