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

《乙瑛碑》

《乙瑛碑》鐫刻於東漢桓帝永興元年(公元一五三年),全稱《魯相乙瑛奏置孔廟百石卒史碑》。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乙瑛碑》《乙瑛碑》

《乙瑛碑》全稱《漢魯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刻石。隸書
東漢恆帝永興二年,魯相乙瑛奏請置百石卒史掌管禮器,此碑就是記載這件事的。
在孔廟眾多的碑碣中,《乙瑛碑》與《禮器碑》堪稱雙壁。它們是漢隸中最美的兩通碑。和《禮器碑》相比,《乙瑛碑》更為秀美豐潤。
《乙瑛碑《孔廟置守百石孔和碑》和《廟置守百石卒史碑》。碑文記載東漢桓帝元嘉時孔子十九世孫孔麟,請於孔子廟置百石卒史掌管孔廟禮器之事。此碑是久飛盛名的漢碑之一,自宋代至今的文人、書法家及金石學家,都十分重視這塊碑刻,並在著錄中均有論述。

碑高約二·六米,寬一·二八米,厚零,二四米。碑文共十八行,每行四十字。該碑原在兗州仙源縣,今藏於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東廡碑林中。

作品結構

結構,可以說是所有漢碑中最美的。它不像《禮器碑》那樣典重,而是飄逸得多。如果把它們比作君子,那么,《禮器碑》如袍服冠冕,峨冠博帶,秉笏

《乙瑛碑》《乙瑛碑》

而立,《乙瑛碑》則如素服葛巾,青衣小帽,曳杖而行。但二者皆不失君子之溫潤。清代方朔跋此碑說:“字之方正沉厚,亦足稱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並稱它為“漢隸之最可師者”,正式看到它飄逸秀美而不是端莊的特點。
和《禮器碑》相比,《乙瑛碑》的筆畫要粗一些,給人一種更為豐滿的感覺。它不像《禮器碑》,多少還帶有一點金文的味道,而是完完全全的隸書的筆法。它的橫畫起筆略向下壓,筆勢稍稍向下,使得字的體勢稍斜,更增靈秀之美。而捺畫沉著有力,燕尾呈方形挑出,遒勁有力。

作品特徵

《乙瑛碑》是漢隸最興盛時期的典型作品,它既不同於古拙雄厚、以方筆見長的《張遷碑》,也不同於秀麗豐潤、以圓筆見長的,它的藝術特點是用筆方圓相濟、遒勁凝鍊,講究筆畫的曲直、平斜以及粗細、輕重、徐疾之變化,結體端莊沉穩、法度謹嚴,注重各部分之間的穿插避讓、高低疏密之關係,由此形成了骨氣凝重、意態爽秀、高古超逸的藝術風格,是我國古代久享盛名的漢隸精晶之一。被前人評說為、骨肉均適,情文流暢,漢隸之最。

原文欣賞

《乙瑛碑》《乙瑛碑》

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魯前相瑛書言,詔書崇聖道,勉□〔藝〕,孔子春秋,制孝經,□□五經,演易〔繫〕辭,經緯天地,幽讚神明,故特立廟,成?四時來祠,事已即去,廟有禮器,無常人掌領,請置百石□□一人,典主守廟,春秋饗禮,財出王家錢,給犬酒直,須報,謹問大常,祠曹掾馮牟,史郭玄辭對,〔故事辟〕□〔禮〕未行,祠先聖師,侍祠者,孔子子孫,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備爵,大常丞監祠,河南尹〔給〕牛〔羊〕彖□□□各一,大司農給米祠,臣愚以為,如瑛言,孔子大聖,則象乾?,為漢製作,先世所尊,祠用眾〔牲〕,長□〔備〕□,〔今欲〕加寵子孫,〔敬〕恭明祀,傳於罔極,可許,臣請魯〔相〕為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領禮器,〔出〕□□□,□〔犬〕酒直,他如故事,臣雄、臣戒、愚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聞。

制曰可, 〔司徒公〕河〔南〕□□□□〔字〕季高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雒陽宮 司〔空公〕蜀〔郡成都〕□〔戒〕字意伯 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司徒雄,司空戒下魯相,承書〔從〕事,下當用者,〔選其年〕〔以〕□,經通一藝,雜試通利能奉弘先聖之禮,為〔宗〕所〔歸〕者,如詔書,書到言:永興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魯相平,行長史事,?守長〔擅〕,叩〔頭〕死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壬寅詔書,為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禮器,選年以上,〔經〕通〔一〕藝,〔雜試能〕奉弘先聖之禮,為宗所歸者,平叩頭叩頭,死罪死罪,謹案文書,守文學掾魯孔龢,師〔孔〕憲,戶〔曹史孔寬等〕雜試,龢脩春秋嚴氏,經通高第,事親至孝,能奉先聖〔之〕禮,為宗所歸,除龢,〔補〕名狀如〔牒〕,平〔惶恐叩頭,死〕罪死罪,上司空府

讚曰:巍巍大聖,赫赫彌章,相乙瑛字少卿,平原高唐人,令鮑疊字文公,上黨〔屯〕留人,政教稽古,若重規〔矩〕,乙君察舉,守宅除吏,孔子十九世〔孫麟〕,廉請置百石卒史一人,鮑君造作百石吏舍,功垂無窮,於是始□。

臨習方法

1、首先應從字的筆畫特徵上進行分析和分類練習,通過同一類範字筆畫若干種主要寫法的對照比較,逐步掌握其要領。方筆要斬釘截鐵、峻利凝重,圓筆應遵

《乙瑛碑》《乙瑛碑》

勁婉轉,含蓄渾厚,並注意方與圓、剛與柔、直與曲之間的有機結合,以及筆畫的或收或展、 或肥或瘦,體會其用筆規律。
2、波捺是隸書的主要筆畫,處理得好與壞對整個字有很大的影響。《乙瑛碑》中的波捺變化較多,有的瘦小,有的肥大,有的圓潤,有的方勁,有的蠶頭細面燕尾粗,有的頭大而燕尾小,均視結體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不能幹篇一律。因此在臨習的過程中要深入理解、靈活運用。
3、由於乙瑛碑的結體參差錯落,在練習時,要仔細觀察其變化,結合範字並掌握左右結構、上下結構、斜正結構、反常結構的字形,總結摸索其中的基本規律,抓住它們的特點,正確地表現它們。

108幅中國古代書法名品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它經過近三千年的發展和創新,已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項重要財富。其中不乏許多作品給人以書法藝術美之享受,它們是我國古代文明藝術的結晶,堪稱“國之瑰寶”。
《泰山刻石》
《雲夢睡虎秦簡》
《馬王堆帛書》
《西狹頌》
《埔閣頌》
《張遷碑》
《鮮于璜碑》
《禮器碑》
《曹全碑》
《史晨碑》
《乙瑛碑》
《石門頌》
《衡方碑》
《宣示表》
《薦季直表》
《樂毅論》
《黃庭經》
《蘭亭序》
《快雪時晴帖》
《孔侍中帖》
《喪亂帖》
《十七帖》
《洛神賦十三行》
《鴨頭丸帖》
《真草千字文》
《自敘帖》
《玄秘塔碑》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溫泉銘》
《晉祠銘》
《上陽台帖》
《蔡襄尺牘》
《郊燔帖》
《蒙惠帖》
《陶生帖》
《黃州寒食詩帖》
《羅池廟碑》
《赤壁賦》
《豐樂亭記碑》
《花氣熏人帖》
《黃州寒食詩卷跋》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鄭文公碑》
《始平公造像記》
《張猛龍碑》
《孔子廟堂碑》
《汝南公主墓誌》
《倪寬贊》
《雁塔聖教序》
《陰符經》
《伯遠帖》
《神策軍碑》
《李白憶舊遊詩卷》
《蜀素帖》
《紫金硯帖》
《多景樓詩冊》
《珊瑚帖》
《研山銘帖》
《向太后輓詞》
《寒光帖》
《米芾三帖卷》
《汲黯傳》
《洛神賦》
《福神觀記》
《蘭亭帖十三跋》
《草書尺牘》
《唐詩草書卷》
《龍藏寺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碑》
《張翰思鱸帖》
《皇甫誕碑》
《夢奠帖》
《肚痛帖》
《郎官石拄記》
《古詩四貼》
《終年帖》
《中秋帖》
《臨神仙起居帖》
《白居易琵琶行》
《草書宋詞卷》
《煙江疊嶂圖跋》
《文徵明草書七絕》
《奉天殿早朝詩》
《大行書七言詩軸》
《唐寅落花詩》
《前後赤壁賦卷》
《行書七律詩軸》
《滕王閣序》
《送友生游茅山詩》
《後赤壁賦》
《唐宋詩卷》
《急就章》
《十五日帖》
《東方朔畫像贊》
《多寶塔感應碑》
《顏勤禮碑》
《祭侄文稿》
《中興頌》
《麻姑仙壇記》
《顏家廟碑》
《爭座位稿》
《自書告身》
《論書帖》
《聖母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