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塔感應碑》

《多寶塔感應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岑勛撰文,顏真卿楷書,徐浩隸書題額,史華鐫刻。唐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四月立。碑高260.3厘米,寬140厘米。34行,行66字。

基本信息

簡介

多寶塔感應碑多寶塔感應碑

《多寶塔感應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岑勛撰文,顏真卿楷書,徐浩隸書題額,史華鐫刻。唐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四月立。碑高260.3厘米,寬140厘米。34行,行66字。

顏真卿是中國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生平事跡人們耳熟能詳,略過不提。這裡介紹一下他在四十四歲時書寫的《多寶塔感應碑》。《多寶塔感應碑》是已知顏書中書寫時間最早的碑刻,因此反映了顏氏早期書法風貌。從風格看,此和他中、後期書法風格出入還是較大的,還沒有體現出他雄強、偉壯、沉雄的氣象,相對寫的嚴謹、秀整,起收筆見筆見鋒,尚未有篆籀之氣,略近歐書。故有評論道:“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又點畫太圓整,筆寫不應著此。米元章謂魯公每使家僮刻字,會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觀此良非誣”。

多寶塔感應碑,作於天寶十一年顏真卿四十三歲時,楷書。碑文結體嚴密,筆畫粗細變化不大,是他繼承傳統的作品,與他後來所書的《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風格迥異,而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輩書法家學習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從民間的書法藝術吸取營養。

釋文

多寶塔感應碑文全文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文

南陽岑勛撰。朝議郎判尚書武部員外郎琅琊顏真卿書。朝散大夫檢校尚書都官郎中東海徐浩題額。

粵。妙法蓮華,諸佛之秘藏也。多寶佛塔,證經之踴現也。發明資呼十力,弘建在於四依。有禪師法號楚金,姓程,廣平人也。祖,父並信著釋門。慶歸法胤。母高氏,久而無妊,夜夢諸佛,覺而有娠,是生龍象之徵,無取熊羆之兆。誕彌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絕於葷茹,髫齔不為童游,道樹萌牙,聳豫章之楨幹,禪池畎澮,涵巨海之波濤,年甫七歲,居然厭俗,自誓出家。禮藏探經,法華在手,宿命潛悟,如識金環;總持不遺,若注瓶水。九歲落髮,住西京龍興寺,從僧也。進具之年,升座講法,頓收珍藏,異窮子之疾走;直詣寶山,無化城而可息。爾後因靜夜持誦,至《多寶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禪定。忽見寶塔,宛在目前,釋迦分身,遍滿室界。行勤聖現,業淨感深,悲生悟中,淚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戶庭,期滿六年,誓建茲塔,既而許王及居士趙崇,信女普意,善來稽首,鹹舍珍財。禪師以為輯莊嚴之因資,爽塏之地利,見千福,默議於心。時千福有懷忍禪師,忽於中夜,見有一水,發源龍興,流注千福。清澄泛灩,中有方舟。又見寶塔,自空而下,久之乃滅,即今建塔處也,寺內淨人,名法相,先於其地復見燈光,遠望則明,近尋即滅,竊以水流開於法性,舟泛表於慈航,塔現兆於有成,燈明示於無盡,非至德精感,其孰能與於此。及禪師建言,雜然歡愜,負畚荷插,於橐於囊,登登憑憑,是板是築。灑以香水,隱以金錘,我能竭誠,工乃用壯。禪師每夜於築階所,懇志誦經,勵精行道,眾聞天樂,鹹嗅異香,喜嘆之音,聖凡相半。至天寶元載,創構材木,肇安相輪。禪師理會佛心,感通帝夢。七月十三日,敕內侍趙思侃,求諸寶坊,驗以所夢。入寺見塔,禮問禪師,聖夢有孚,法名惟肖。其日賜錢五十萬,絹千匹,助建修也。則知精一之行,雖先天而不違,純備法儀,宸眷俯臨,額書下降,又賜絹百匹。聖札飛毫,動雲龍之氣象,天文掛塔,駐日月之光輝。至四載,塔事將就,表請慶齋,歸功帝力。時僧道四部,會逾萬人。有五色雲團輔塔頂,眾盡瞻睹,莫不崩悅。大哉觀佛之光,利用賓於法王。禪師謂同學曰:鵬運滄溟,非雲羅之可頓;心游寂滅,豈愛綱之能加。精進法門,菩薩以自強不息。本期同行,復遂宿心。鑿井見泥,去水不遠;鑽木未熱,得火何階。凡我七僧,聿懷一志,香菸不斷,經聲遞續,晝夜塔下誦持法華,炯以為常,沒身不替。自三載,每春秋二時,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華三昧。尋奉恩旨,許為恆式。前後道場,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至六載,欲葬舍利,預嚴道場,又降一百八粒。畫普賢變,於筆鋒上,聯得一十九粒,莫不圓體自動,浮光瑩然。禪師無我觀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寫法華經一部,菩薩戒一卷,觀普賢行經一卷,乃取捨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使夫舟遷夜壑,無變度門。算墨塵,永垂貞范。又奉為主上及蒼生寫妙法蓮華經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鎮寶塔。又寫一千部,散施受持。靈應既多,具如本傳。其載,敕內侍吳懷實,賜金銅香爐,高一丈五尺,奉表陳謝。手詔批雲:師弘濟之願,感達人天,莊嚴之心,義成因果,則法施。財施,信所宜先也。主上握至道之靈符,受如來之法印,非禪師大惠超悟,無以感於宸衷;非主上至聖文明,無以鑒於誠願。倬彼寶塔,為章梵宮,經始之功,真僧是葺,克成之業。聖主斯崇,爾其為狀也,則岳聳蓮披,雲垂蓋偃,下崛以踴地,上亭盈而媚空,中其靜深,旁赫赫以弘敞,承陛。琅檻,玉居楹,銀黃紼戶,重檐疊於畫,反宇環其璧 ,坤靈以負砌。天儼雅而翊戶或復肩駕摯鳥,肘擐修蛇,冠盤巨龍,帽抱猛獸,勃如戰色寸千名,盈尺萬象。大身現小,廣座能卑。須彌之容,入芥子;寶蓋之狀,頓覆三千。昔衡岳思大禪師,以法華三昧,傳悟天台智者,爾來寂寥,罕契真要。法不可以久廢,生我禪師,克嗣其業,繼明二祖,相望百年。夫其法華之教也,開玄關於一念,照圓鏡於十方,指陰界為妙門,驅塵勞於法侶。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聖流。三乘教門,總而歸一;八萬法藏,我為最雄。譬尤滿月麗天,螢光列宿;山王映海,蟻垤群峰。嗟呼,三界之沉寂久矣。佛以法華為木鐸,惟我禪師,超然深悟。其貌也,岳瀆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貝齒,蓮目月面。望之厲,即之溫,睹相未言,而降伏之心已過半矣。同行禪師,抱玉飛 ,襲衡山之秘躅,傳止觀之精義。或名高帝選,或行密眾師,共弘開示之宗,盡契圓常之理。門人菡、如岩、靈悟、淨真、真空、法濟等,以定慧為文質,以戒忍為剛柔,含朴玉之光輝,等旃檀之圍繞。夫發行者因因,圓則福廣;起因者相相,遣則慧深。求無為於有為,通解脫於文字。舉事徵理,含毫強名偈曰:佛有妙法,比象蓮華,圓頓深入,真淨無暇。慧通法界,福利恆沙。直至寶所,俱乘大車。其一。於戲上士,發行正勤。緬想寶塔,思弘勝因。圓階已就,層覆初陳。乃昭帝夢,福應天人。其二。輪奐斯崇,為章淨域。真僧草創,聖主增飾。中座耽耽,飛檐翼翼。存臻靈感,歸我帝力。其三。念彼後學,心滯迷封。昏衢未曉,中道難逢。常驚夜枕,還懼真龍。不有禪伯,誰明大宗。其四。大海吞流,崇山納壤。教門稱頓,慈力能廣。功起聚沙,德成合掌。開佛知見,法為無上。其五。情塵雖雜,性海無漏。定養聖胎,染生迷,斷常起縛,空色同謬,現前,余香何嗅。其六。彤彤法宇,我四依,事該理暢,玉粹金輝。慧鏡無垢,慈燈照微,空王可托,本願同歸。其七。

天寶十一載歲次壬辰。四月乙丑朔廿二日戊戌建。敕撿校塔使正議大夫行內侍趙思侃。判官內府丞車沖。

撿校僧義方。

河南史華刻。

108幅中國古代書法名品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它經過近三千年的發展和創新,已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項重要財富。其中不乏許多作品給人以書法藝術美之享受,它們是我國古代文明藝術的結晶,堪稱“國之瑰寶”。
《泰山刻石》
《雲夢睡虎秦簡》
《馬王堆帛書》
《西狹頌》
《埔閣頌》
《張遷碑》
《鮮于璜碑》
《禮器碑》
《曹全碑》
《史晨碑》
《乙瑛碑》
《石門頌》
《衡方碑》
《宣示表》
《薦季直表》
《樂毅論》
《黃庭經》
《蘭亭序》
《快雪時晴帖》
《孔侍中帖》
《喪亂帖》
《十七帖》
《洛神賦十三行》
《鴨頭丸帖》
《真草千字文》
《自敘帖》
《玄秘塔碑》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溫泉銘》
《晉祠銘》
《上陽台帖》
《蔡襄尺牘》
《郊燔帖》
《蒙惠帖》
《陶生帖》
《黃州寒食詩帖》
《羅池廟碑》
《赤壁賦》
《豐樂亭記碑》
《花氣熏人帖》
《黃州寒食詩卷跋》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鄭文公碑》
《始平公造像記》
《張猛龍碑》
《孔子廟堂碑》
《汝南公主墓誌》
《倪寬贊》
《雁塔聖教序》
《陰符經》
《伯遠帖》
《神策軍碑》
《李白憶舊遊詩卷》
《蜀素帖》
《紫金硯帖》
《多景樓詩冊》
《珊瑚帖》
《研山銘帖》
《向太后輓詞》
《寒光帖》
《米芾三帖卷》
《汲黯傳》
《洛神賦》
《福神觀記》
《蘭亭帖十三跋》
《草書尺牘》
《唐詩草書卷》
《龍藏寺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碑》
《張翰思鱸帖》
《皇甫誕碑》
《夢奠帖》
《肚痛帖》
《郎官石拄記》
《古詩四貼》
《終年帖》
《中秋帖》
《臨神仙起居帖》
《白居易琵琶行》
《草書宋詞卷》
《煙江疊嶂圖跋》
《文徵明草書七絕》
《奉天殿早朝詩》
《大行書七言詩軸》
《唐寅落花詩》
《前後赤壁賦卷》
《行書七律詩軸》
《滕王閣序》
《送友生游茅山詩》
《後赤壁賦》
《唐宋詩卷》
《急就章》
《十五日帖》
《東方朔畫像贊》
《多寶塔感應碑》
《顏勤禮碑》
《祭侄文稿》
《中興頌》
《麻姑仙壇記》
《顏家廟碑》
《爭座位稿》
《自書告身》
《論書帖》
《聖母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