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花帖》

《韭花帖》

五代時期行書,作者楊凝式。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簡介:此帖的字型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深得王羲之《蘭亭集敘》的筆意。

基本信息

基礎信息

韭花帖韭花帖

作者:楊凝式

名稱:《韭花帖》

書體:行書

材質:墨跡麻紙本

年代:五代

規格:高26厘米,寬28厘米, 共7行,63字。

帖文

晝寢乍興, 飢正甚 忽蒙簡翰 猥賜盤飧 當一葉報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實謂珍羞 充腹之餘 銘肌載切 謹修狀陳謝伏惟鑑察 謹狀 七月十一日 狀

簡要介紹

內容:敘述午睡醒來,恰逢有人饋贈韭花,非常可口,遂執筆以表示謝意。

賞析:此帖的字型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深得王羲之《蘭亭集敘》的筆意。《韭花帖》,被稱天下第五行書。儘管《韭花帖》無論在用筆還是在章法上都與《蘭亭序》迥然有別,但其神韻卻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黃庭堅賦詩盛讚其說:“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闌。”董其昌曾說:“少師韭花帖,略帶行體,蕭散有致,比少師他書欹側取態者有殊,然欹側取態,故是少師佳處。”當代書法家崔學路盛讚:楊凝式《韭花帖》乃五代上承晉唐下啟宋元及至而下千年逸清經典之作。

流轉考證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為清內府藏本,今藏無錫博物館,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為裴伯謙藏本,見於《支那墨跡大成》,今已佚;一本為羅振玉藏本。據考證,三本中只有羅振玉藏本為真跡。此帖歷來作為帝王御覽之寶深藏宮中,曾經入宋徽宗宣和內府和南宋紹興內府。元代此本為張晏所藏,有張晏跋,明時歸項元汴、吳楨所遞藏。乾隆時鑒書博士冒滅門之罪,以摹本偷換,摹本留在宮中,即為清內府藏本;真跡後來流入民間,清末為羅振玉購得收藏,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另外在台灣“蘭千山館”藏有一本《韭花帖》,今暫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者介紹

楊凝式(873-954年) 字景度,號虛白,陝西華陰人。唐末為秘書郎,五代時官至太子少師,也稱“楊太師”。他曾佯瘋自晦,所以“楊瘋子”便成了他的雅號。他能吟詩,多雜詼諧,尤善於書札。楊凝式的字多寫在牆上,筆法縱逸遒放。黃庭堅至洛陽遍觀僧院壁間墨跡,他說:“楊少師書,無一字不造微入妙,當與吳生畫為洛中二絕。”又說:“有晉以來,難得脫然都無風塵氣似“二王”者,惟顏魯公,楊少師仿佛大令爾;魯公書今人隨俗多尊尚之,少師書口稱善而腹非也。欲深曉楊氏書,當如九方皋相馬,遺其玄黃牝牡乃得之。”此後,書壇以“顏楊”並稱。

108幅中國古代書法名品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它經過近三千年的發展和創新,已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項重要財富。其中不乏許多作品給人以書法藝術美之享受,它們是我國古代文明藝術的結晶,堪稱“國之瑰寶”。
《泰山刻石》
《雲夢睡虎秦簡》
《馬王堆帛書》
《西狹頌》
《埔閣頌》
《張遷碑》
《鮮于璜碑》
《禮器碑》
《曹全碑》
《史晨碑》
《乙瑛碑》
《石門頌》
《衡方碑》
《宣示表》
《薦季直表》
《樂毅論》
《黃庭經》
《蘭亭序》
《快雪時晴帖》
《孔侍中帖》
《喪亂帖》
《十七帖》
《洛神賦十三行》
《鴨頭丸帖》
《真草千字文》
《自敘帖》
《玄秘塔碑》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溫泉銘》
《晉祠銘》
《上陽台帖》
《蔡襄尺牘》
《郊燔帖》
《蒙惠帖》
《陶生帖》
《黃州寒食詩帖》
《羅池廟碑》
《赤壁賦》
《豐樂亭記碑》
《花氣熏人帖》
《黃州寒食詩卷跋》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鄭文公碑》
《始平公造像記》
《張猛龍碑》
《孔子廟堂碑》
《汝南公主墓誌》
《倪寬贊》
《雁塔聖教序》
《陰符經》
《伯遠帖》
《神策軍碑》
《李白憶舊遊詩卷》
《蜀素帖》
《紫金硯帖》
《多景樓詩冊》
《珊瑚帖》
《研山銘帖》
《向太后輓詞》
《寒光帖》
《米芾三帖卷》
《汲黯傳》
《洛神賦》
《福神觀記》
《蘭亭帖十三跋》
《草書尺牘》
《唐詩草書卷》
《龍藏寺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碑》
《張翰思鱸帖》
《皇甫誕碑》
《夢奠帖》
《肚痛帖》
《郎官石拄記》
《古詩四貼》
《終年帖》
《中秋帖》
《臨神仙起居帖》
《白居易琵琶行》
《草書宋詞卷》
《煙江疊嶂圖跋》
《文徵明草書七絕》
《奉天殿早朝詩》
《大行書七言詩軸》
《唐寅落花詩》
《前後赤壁賦卷》
《行書七律詩軸》
《滕王閣序》
《送友生游茅山詩》
《後赤壁賦》
《唐宋詩卷》
《急就章》
《十五日帖》
《東方朔畫像贊》
《多寶塔感應碑》
《顏勤禮碑》
《祭侄文稿》
《中興頌》
《麻姑仙壇記》
《顏家廟碑》
《爭座位稿》
《自書告身》
《論書帖》
《聖母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