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遠帖》

《伯遠帖》

《伯遠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珣問候親友的一封信札,墨跡紙本。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伯遠帖》進入內府,清高宗將此帖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合稱“三希”,一起放在養心殿的“三希堂”中。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伯遠帖》《伯遠帖》

《伯遠帖》,為晉朝書法家王珣的墨寶,因首行有“伯遠”二字,遂以帖名。全文5行47字,紙本,行書。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伯遠帖》進入內府,清高宗將此帖與王獻之《中秋帖》以及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合稱“三希”,一起放在養心殿的“三希堂”中。《宣和書譜》、《畫禪室隨筆》、《書畫記》、《平生壯觀》、《墨緣匯觀》、《式古堂書畫匯考》、《佩文齋書畫譜》、《石渠寶笈·初編》、《古書畫過眼錄》等書著錄。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釋文

《伯遠帖》-1《伯遠帖》-1

《伯遠帖》是晉王珣(350-401)寫的一封信。原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爲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書:“江左風華”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筆”一璽。並御題:“唐人真跡已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繭紙家風信堪並美!幾余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鈐“乾隆宸翰”、“涵虛朗鑒”二璽。

前隔水御書:“家學世范,草聖有傳,宣和書譜”12字。下有:“乾隆宸翰”、“幾暇臨池”、“耽書是宿綠”三璽。

又御識:“乾隆丙寅春月,獲王珣此帖,遂與快雪中秋二跡並藏養心殿溫室中,顔曰:‘三希堂’,御筆又識”,鈐“乾”、“隆”二璽。

後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後有乾隆御繪枯枝文石,並識:“王珣帖與其昌跋皆可寶玩,即裝池側理亦光潤堪愛,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長春書屋御識”,鈐“幾暇怡情”一璽。後有“墨雲”一璽。

卷尾敕董邦達繪圖,邦達有記,又有沈德潛書“三希堂歌”。

卷後有董其昌、王肯堂題記。

本幅前後有古半印二,漫漶不可識。清代所鈐寶璽有:“石渠寶笈”、“乾隆鑑賞”、“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養心殿鑑藏寶”諸璽。收傳印記上鈐有“郭氏觶齋秘籍之印”。

賞析

《伯遠帖》-2《伯遠帖》-2

《伯遠帖》,是傳世晉人墨跡中惟一具有名款的真跡。行筆出入頓挫,峰棱俱在!峭勁秀麗,自然流暢又字字顧盼;盡得優游俊朗、舒逸之風神。觀晉代《伯遠帖》書卷,通篇舒逸俊朗。天頭地尾滿篇提跋,帖中有很多印痕,這都是歷代皇家官宦、文人墨客、名士之傾力收藏保管;經無數次戰爭、天災、人禍,跨越千六百年的歷史時空,才得以將這一幅珍貴的民族文化瑰寶,書法絕品《伯遠帖》流傳至今。使我們能見到書法大家書寫的真跡神韻。
晉人書以尺牘見長而以韻相勝,緣當時人物以清簡為尚,以虛曠為懷,或假手於翰墨,或品析於鋒杪,殫精竭慮,沉酣斯道,又緣二晉人物,丰神疏逸,姿致蕭朗,俗好清談,以超脫之情遊戲筆墨,於是風流相扇,藝文益精,落筆散藻,自然可觀,故雖非名法之家,然其書亦楚楚可觀,從而蘊醞出晉人書“以韻勝,以度高”的時代書風,正如馬宗霍《書林藻鑒》所謂:“書以晉人為最工,亦以晉人為最盛,晉之書家,亦猶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尚也。”這種以遊戲三昧,超然於功利之上而又不計較個人利害得失的創作心理造就了晉人書法的高度。從流傳的晉人作品來看,除二王之外,另有一件稀世珍品,即被列為《三希堂法帖》之一的《王珣伯遠帖》便是東晉士人的代表作品。
《伯遠帖》行書紙本,因首行有“伯遠”二字,遂以帖名。此帖為晉代真跡,故列希珍之寶。此帖行書,筆力遒勁,態致蕭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書風,明董其昌見此帖後,大為讚賞,並題云:“王珣書瀟灑古淡,東晉風流,宛然在眼。”是帖明末在新安吳新宇處,後歸吳廷,曾刻入《餘清齋帖》至清代時歸入內府,並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和王獻之《中秋帖》同列為三希堂法帖之一。

收藏

《伯遠帖》-3《伯遠帖》-3

1911年以後至1924年溥儀出宮以前,《伯遠帖》與《中秋帖》曾藏在敬懿皇貴妃所居的壽康宮,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逼溥儀出宮,敬懿皇貴妃將此帖帶出宮,私下將兩帖送至北平後門橋外古董鋪“品古齋”出售。北平四大收藏家之一的郭葆昌在“品古齋”購得《中秋帖》和《伯遠帖》。郭葆昌向故宮博物院文物館副館長馬衡、徐森玉和科長莊嚴允諾,百年之後將此二帖無條件歸還故宮。郭葆昌死後此二帖歸其子郭昭俊所有。《伯遠帖》本幅上鈐有“郭氏觶齋秘籍”,就是郭葆昌的收藏印。1949年,郭昭俊帶著《中秋帖》和《伯遠帖》逃到台灣。郭昭俊向莊嚴表示,只要政府給一點報酬,他就將“二希”捐贈出來。莊嚴四處籌措資金,終究沒能在約定的時間內拿出錢來,郭昭俊因做生意關係遠赴香港,將《中秋帖》和《伯遠帖》押給一位印度人。那印度人以十多萬港幣抵押給香港滙豐銀行。1951年10月初,正在香港的徐伯郊得知此事,立即向鄭振鐸報告。徐伯郊又寫信給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馬衡向周恩來總理報告此事的原委。1951年周恩來總理指示將《伯遠帖》、《中秋帖》購回,稱:“同意購回《中秋》、《伯遠》二帖。惟須派負責人員及識者前往鑑別真偽,並須經過我方現在香港的可靠銀行,查明物主郭昭俊有無訛騙或高抬押價之事,以保證兩帖能夠順利購回。”是年12月3日,《中秋帖》和《伯遠帖》回到了北京。23日,“二希”在北海團城進行第一次展出,馬敘倫陳叔通章伯鈞等均在受邀之列。1951年12月27日,王冶秋親自將《中秋帖》和《伯遠帖》交故宮博物院收藏。此帖與西晉陸機《平復帖》為現今兩件晉人僅存書法,王羲之的書作只以臨本、摹本和刻本的形式流傳,沒有一件真跡傳世,王羲之家族只有王珣有短箋存世。

作者

《伯遠帖》-4《伯遠帖》-4

王珣,字元琳,幼時小字法護,為東晉著名書法家王導之孫,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於晉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於晉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學文章受知於孝武帝,累官左僕射,加征虜將軍,並領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遷尚書令,加散騎常侍,尋以病卒,終年52歲,謚獻穆。董其昌評:“王珣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

圖書

主要信息

作者王珣《伯遠帖》文物出版社編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27590出版時間2009-05-01
版次1
頁數28
裝幀平裝開本8開
所屬分類圖書>藝術>書法與篆刻紙張膠版紙
印刷時間2009-05-01印次1
正文語種中文定價30.00元

內容簡介

《王珣伯遠帖》《王珣伯遠帖》

《王珣伯遠帖》(豎排版)主要講述了:王殉,東晉穆帝永和六年!東晉安帝隆安五年(三五O-四O)。琅邪臨沂人。字元琳,小字法護。王導之孫,王洽之子。累官輔國將軍、吳國內史、尚書僕射、尚書令等。封東亭侯,謐獻穆。工書法,張懷《書估》列王殉書為第四等,與羊欣等同列。《宣和書譜》云:“三世以能書稱。”又云:“殉之草聖亦有傳焉。”董其昌《書禪室隨筆》評王殉書云:“瀟灑古淡,東晉風流,宛然在眼。”傳世書跡有行書《伯遠帖》,草書《三月帖》。尤以《伯遠帖》著名。

《伯遠帖》,紙本墨跡,縱25.1厘米,橫17.2厘米,凡5行,47字。鈐有“乾隆御覽之寶”等鑑藏印。前隔水王肯堂題“晉王殉伯遠帖”。帖後有董其昌、王肯堂等跋。此帖曾經宋宣和內府、明董其昌、清內府、安歧、民國郭葆昌等收藏。曾經流往香港。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宣和書譜》、《平生壯觀》等有著錄。《三希堂法帖》有摹刻。

書法“三希”

乾隆皇帝將《快雪時晴帖》、《伯遠帖》、《中秋帖》譽為“三希”,一同收藏於養心殿西暖閣,併名其堂為“三希堂”。
名稱 簡介
《快雪時晴帖》 “書聖”王羲之書法作品,被乾隆皇帝視為“三希”之首,共二十八字,被譽為“二十八驪珠”。
《伯遠帖》 東晉王羲之之侄王珣書法作品,是傳世晉人墨跡中唯一具有名款的真跡。
《中秋帖》 傳為東晉王羲之第七子王獻之書法作品,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108幅中國古代書法名品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它經過近三千年的發展和創新,已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項重要財富。其中不乏許多作品給人以書法藝術美之享受,它們是我國古代文明藝術的結晶,堪稱“國之瑰寶”。
《泰山刻石》
《雲夢睡虎秦簡》
《馬王堆帛書》
《西狹頌》
《埔閣頌》
《張遷碑》
《鮮于璜碑》
《禮器碑》
《曹全碑》
《史晨碑》
《乙瑛碑》
《石門頌》
《衡方碑》
《宣示表》
《薦季直表》
《樂毅論》
《黃庭經》
《蘭亭序》
《快雪時晴帖》
《孔侍中帖》
《喪亂帖》
《十七帖》
《洛神賦十三行》
《鴨頭丸帖》
《真草千字文》
《自敘帖》
《玄秘塔碑》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溫泉銘》
《晉祠銘》
《上陽台帖》
《蔡襄尺牘》
《郊燔帖》
《蒙惠帖》
《陶生帖》
《黃州寒食詩帖》
《羅池廟碑》
《赤壁賦》
《豐樂亭記碑》
《花氣熏人帖》
《黃州寒食詩卷跋》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鄭文公碑》
《始平公造像記》
《張猛龍碑》
《孔子廟堂碑》
《汝南公主墓誌》
《倪寬贊》
《雁塔聖教序》
《陰符經》
《伯遠帖》
《神策軍碑》
《李白憶舊遊詩卷》
《蜀素帖》
《紫金硯帖》
《多景樓詩冊》
《珊瑚帖》
《研山銘帖》
《向太后輓詞》
《寒光帖》
《米芾三帖卷》
《汲黯傳》
《洛神賦》
《福神觀記》
《蘭亭帖十三跋》
《草書尺牘》
《唐詩草書卷》
《龍藏寺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碑》
《張翰思鱸帖》
《皇甫誕碑》
《夢奠帖》
《肚痛帖》
《郎官石拄記》
《古詩四貼》
《終年帖》
《中秋帖》
《臨神仙起居帖》
《白居易琵琶行》
《草書宋詞卷》
《煙江疊嶂圖跋》
《文徵明草書七絕》
《奉天殿早朝詩》
《大行書七言詩軸》
《唐寅落花詩》
《前後赤壁賦卷》
《行書七律詩軸》
《滕王閣序》
《送友生游茅山詩》
《後赤壁賦》
《唐宋詩卷》
《急就章》
《十五日帖》
《東方朔畫像贊》
《多寶塔感應碑》
《顏勤禮碑》
《祭侄文稿》
《中興頌》
《麻姑仙壇記》
《顏家廟碑》
《爭座位稿》
《自書告身》
《論書帖》
《聖母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