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奴

崑崙奴

崑崙(不是崑崙山)在我國古代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一帶,崑崙奴主要指從那裡來的僕役,其中大多數是東南亞一帶的土著人,雖然皮膚較中國人黑,但仍然是黃種人。另有少部分是黑人,估計是隨阿拉伯人來華的,這種黑人崑崙奴很少,只有一些社會地位很高的人用得起。另外據有些學者推測,崑崙奴中也許還有達羅毗荼人(印度的一個民族)。早在唐朝,長安就已經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了,各種膚色的人滿街走,見怪不怪。當時流傳的一句行話,叫做“崑崙奴,新羅婢”。新羅的婢女等同於今天的菲傭,受過專業訓練,乖巧能幹。而崑崙奴個個體壯如牛,性情溫良,踏實耿直,貴族豪門都搶著要。此外,崑崙奴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指來自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

基本信息

簡介

在中國唐朝時期黑人奴僕和黑人藝人很多。早在唐朝長安就已經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了,各種膚色的人滿街走。當時流傳的一句行話,叫做“崑崙奴,新羅婢”。新羅的婢女等同於今天的菲傭,受過專業訓練,乖巧能幹。而崑崙奴個個體壯如牛,性情溫良,踏實耿直,貴族豪門都搶著要。
唐代黑人來到中國,一種是作為年貢送往京城長安,一種是作為土著“蠻鬼”被掠賣到沿海或內地,還有一種是跟隨東南亞或南亞使節入華被遺留者。唐代的黑
崑崙奴崑崙奴
奴大部分是居住在東南亞及南亞地區的矮黑人,屬尼格里托人種。也有一部分輾轉來自北非,稱為"僧祇奴"。一般認為"僧祇“是馬來群島和唐人對非洲黑人的稱呼,"僧祇“即”Zangi“,即桑給巴爾人,謝弗在《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中論述甚詳。
非洲黑奴是阿拉伯國家擄掠販賣得到的,然後作為”貢人“或奴隸流入唐朝社會。孫機在《唐俑中的崑崙與僧祇》中,將近年來出土的唐代崑崙奴俑加以考證,分為了來自南海諸國的崑崙奴,和非洲黑人僧祇奴,如裴家小娘子(裴行儉的後人)墓出土的黑奴俑就是僧祇奴。但唐人不會去分辨黑奴的來源,在唐人眼中,一切皮膚黑或者較黑的人都是崑崙兒。
葛承雍仔細分析了非洲黑人和南海黑人的區別,儘管他們都體黑捲髮,但兩者在外形上有差異。被稱為“崑崙奴”的南海黑人不是非洲的尼格羅人種,而應該是尼格利陀人,又叫矮黑人,一直到現在這些類似非洲黑人的部落和種族仍散居在馬來半島以南的諸海島上。

考證研究

據現代考證,中國歷史上的“崑崙奴”主要來源是來自西貢(外海崑崙島(今))上的亞洲馬來黑人。而據印度歷史記載,西貢自公元三世紀以來就是亞洲最大的奴隸市場,主要向中國銷售奴隸,這種販奴行為一直持續到明代。而古人發音不準確,誤將“柴棍”讀為“崑崙”,這才有了“崑崙奴”的名稱。
來自南海的矮黑人崑崙奴俑
來自南海的矮黑人崑崙奴俑
從服飾上來看,後來出土的黑人俑也大都是上身赤裸斜披帛帶,橫幅繞腰或穿著短褲。這與唐代高僧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中記載的崑崙人形象“赤腳敢曼”非常符合,“敢曼”是梵語,指下身所穿的貼衣,這都是南海黑人極為明顯的特點,與古代非洲黑人服飾完全無關。葛承雍說,此前許多權威學者大都認為唐代黑人是從非洲來的。
唐南夷列傳一百四十七記載南蠻,『自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為崑崙。』
鄭和下西洋領航的千里眼、順風耳,可能就是熟悉南洋海域的崑崙奴,奇怪的是,越南文獻中並沒有關於鄭和的記載,僅載有越南南朝受明朝‘干預’的經過,當永樂初年間湄公河口正是多事之秋,七下西洋五過占城,海船不可能沿九龍江(湄公河)而上,明史並載稱到達真臘,若以一個龐大艦隊出使,深入登入真臘極為困難,可能分遣使節,從何仙一帶登入入吳哥城,崑崙奴又可擔任翻譯‘舌人’,則研究中國與南洋的關係,崑崙奴是相當重要的,否則謎題依舊渾沌。
蘇雪林考據這個題目,從崑崙一辭的由來和淵源,偏重“崑崙”山究竟何在?以及漢武帝的考證定位崑崙山,用數萬字在學術上的價值無人能比,他自己在序言中也留給後人一片思想空間。結論不外乎崑崙指的是高大的山,這似乎太狹窄了。在我看來崑崙根本只是一個複詞,屈原的辭賦中用崑崙兩字最多,因為屬於上古文字,可以從辭學上找到答案,如果研究甲骨文的象形字,更可以找出具體答案來。
何喜文四川白蓮教人,反清復明失敗後,一度活躍閩粵海面為海,後組織天地會,部屬黃忠同、張公引、梁文英、楊子福、周遠權以崑崙島為大本營,扶助越南阮朝有功。
崑崙奴部分來自崑崙島的奴隸市場,崑崙島就是今天越南的崑山島,距湄公河出海口約一百二十公里的崑山島,目前還是越南的囚犯島,不對外開放,由大、小崑崙共十四島群組成,總面積七千七百公畝,十八世紀初曾被東印度公司占據。文獻記載崑崙奴為爪哇土著,被賣到中國後作為封建社會的奴婢買賣。

稱呼由來

崑崙奴的稱呼由來,一般考據都是從來自崑崙族或崑崙國下手,特徵就是膚色黑捲髮等,與中原漢族的黃膚直發截然不同,卻沒有更具體的證據和文獻,以證明古時卻有崑崙國或崑崙族存在。中國最早接受四夷朝貢的始自秦代,漢唐延續下來,又以唐朝征服少數民族最多,僅從文字記載去摸索似乎草率,反正秦朝以後就有外族奴隸了。又僅就外型稱崑崙奴,為何不稱黑奴?看唐閻立本所繪職供圖,跟隨滿臉絡腮鬍的亞利安人奴從,體型並不高大,赤身遮體的裝扮雖與崑崙奴接近,卻與崑崙兩字無關,唯一奇特之處,就是顱頂呈雙峰狀,這在一些佛教地獄圖畫和鬼卒塑像中的羅剎相似,是否附會之作也不可考,若強附為這就是崑崙奴的解釋,又不倫不類。一般繪畫難免有誇張強調的技巧,卻不能說成崑崙奴的特徵,果若與類似發音強加在崑崙兩字的解釋,繆誤如出一轍,都犯了相同的錯。
唐南夷列傳一百四十七記載南蠻,“自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為崑崙。”還有其他中南半島的古國中,如婆利國也是‘拳’發,婆羅門教的盤盤國、真臘國等,“自神龍以以後,真臘分為二半,以南近海多癖澤處,謂之水真臘半,以北多山阜,謂之陸真臘…。。水真臘國,其境東西南北約八百里,南至小海,北即陸真臘,期王所居城號婆羅提拔。國之東界有小城,皆謂之國。
另外隋書列傳四十七記載林邑古國,‘其人深目高鼻發拳色黑。俗皆徒跣以幅布纏身。越史記載真臘並古扶南國及林邑國,宋稱為占臘。
扶南於公元前一世紀由天竺婆羅門教力士(羅漢)娶女王柳葉建立,屬印度與少數民族混血,當時文化高於四鄰,三世紀吳左太沖吳都賦記為扶南國。漢朝時扶南國(高棉)經四川進貢甘蔗芭蕉,兩千年前甘蔗為柬國特產,故四川自古特產芭蕉、甘蔗,實地訪問堅江、河仙確實芭蕉種類繁多,購買時必須整序依層數計價,迄今當地華人流傳“貢蕉”說法。公元前二○六年,漢滅秦,秦宗族沿江避難南遷,建國於百細灘地,繼續南進建Samborprei,高棉先王並扶南國而建真臘,真臘Chanla(秦來)柬語呼華人為chan.六一七年(Icanavarmani)統一全境與中國交遣使節。七世紀真臘分為陸真臘、水真臘,八○六年闇耶跋摩二世建婆羅門吳哥城,一一一二年蘇利耶跋摩建吳哥小城(吳哥窟),復遠征占婆,疆土遠及占婆,故宋稱占臘。水真臘沿九龍江迄于海,十三世紀元軍壓境萬象國崛起,一三五一年暹邏大舉進攻,真臘放棄著名古都,另建羅壁城,一四三一年復受挫於暹羅,從此注定夾于越南與泰國間。後王室不合政爭頻頻,真臘僅有今日高棉。周觀達真臘風土誌繼續稱“真臘”國,並且抵達吳哥窟,法人依此篇記載發現吳哥窟遺址,並且開始復舊工作,期間經過日軍占領中斷,戰後繼續重建工作,由於石磚編號資料遺失,工程異常艱難,近年向外界開放成為觀光重地。
真臘宋書稱占臘,元書稱瞰浦只,清稱本底國。與阮越爭霸後入貢受越保護封為高棉國,秦來與(china)及真臘發音接近,不僅日本人稱中國為支那,法人稱越高寮為印度支那,即今天高棉應該無誤,西方又有波旁王朝的古稱。另外‘殊城周咨錄’‘皇民象胥錄’‘武備志’‘古今圖書集成’‘明史外國傳’近代史書均稱高棉。西人稱Palembang(波旁),似是有別於China,以行殖民。
柬國並沒有出海良港,過去屬扶南的河口港河仙目前由越南所占領(十七世紀末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地圖載Kamkau港口),若以真臘滅扶南古國,扶南國人從河港乘船流亡海島,河仙必定是出發地之一。越南曾在堅江省美林社“澳腰港”發掘古時帆檣,有金幣及女妝用具(銅鏡)古物,堅江美林社即澳腰港,扶南古城址在巴棲山(是否即芳城現址不確定),據說東湖常有神仙出沒,所以稱河仙,今有永濟渠運河北通朱篤。河仙地區於十七世紀前後,海南島人莫敬玖率族人移墾開發,歷三代通商經略繁盛,華人移民迄今。
古時候的消失民族一定很多,在亞馬遜河流域,至今依然有與世隔絕的土著部落民族,因為近親繁殖根本就沒有繁衍的生存機會。弱勢文化的種族,若不與強勢文化通婚同化,結果就只有滅絕一途。台灣的平埔族,就是融於移墾的漢族而消失的民族,即使當初平埔族是台灣最大又最眾多的原住民,卻因為漢文化的強勢而消滅。
或許崑崙奴根本就指來自遠山的少數民族,在台灣的原住民邵族中傳出,當初山中有身高僅一米至米二左右的矮人族,後來被消滅絕跡,卻留下該族矮人祭的傳統習俗,因為邵族認為許多文化技能得自矮人的傳授,而且矮人族的靈魂依然存在,因此尊矮人為祖靈供奉迄今。在中部山區的原住民,在一次揭源訪問中,竟然指著深山中一塊斷裂兩半的巨岩,說是他們祖先的發源地,巨岩的外觀就像平頂的岩壁,依此,當然有些部落種族會將自己的來源,說成高原高山,若說崑崙奴就是高山族之意,應不為過,如同今日稱高山族為少數民族,或原住民或邊疆民族一樣普通,至於奴一字,在中國古代相當普遍,滿清皇朝的大臣,對貴族階級依然自稱奴才,到今天首善的上海市,到處都有褓母或傭人,顯然崑崙奴褪去過多的聯想,不過是來自四夷的奴婢罷了。
究竟奴婢的來源如何?西方有販奴記載的包括西非象牙海岸的黑奴,以及阿拉伯女奴,古羅馬及埃及都有以戰犯為奴的紀錄,有些甚至被閹割或斷舌,另外被征服而全族遷徙的也不勝枚舉。廣州被認為是自古南洋奴隸的進口地,至於人口販子多半是海盜或流亡軍人,拉壯丁獲拉夫參戰的不乏先例,將擄來的少數民族販賣他地,自古就有。當然從西方沿絲路通商中國的沙漠民族,也有可能以奴隸充當苦力,別以為中國只是接受奴隸,中國人被賣到美洲澳洲的苦力多的是,今天還有許多滯留在美國的廉價勞工,在地下工廠做著出賣勞力的苦差事。但是所有崑崙奴的描述,不約而同的都指向來自中南半島的吉蔑或占婆族,越南華僑對越南少數民族也稱高山族,湘西漢族從前也稱少數民族為高山族,但是婆羅洲幾內亞的南島嶼族,卻都有捲髮黑身的特徵,僅因為部落文化的差異,被一概稱為高山族或崑崙奴,或許並不為怪。
崑崙島最先出自元周觀達的真臘風土誌一文。崑崙島乃隸屬越南南海中的小島,當然不可能很早就有名字,若是強加附會成崑崙奴來自崑崙島,根本就是倒果為因的謬誤。但是崑崙島早就是海盜基地應該不錯,當然成為販奴市場也不無可能,只不過到了中國被稱為崑崙奴罷了!恰好崑崙島在文獻中,外型被描述成崑崙形狀,所以周觀達命名為崑崙島,並不算是違誤,反而錯誤的解讀才是笑話。要解決這個疑惑,當然只有登島求證,求證的並不是島嶼的外觀,許多大海中的島嶼在不同角度和距離下,視覺上都擬似雙並,但我從可靠的圖繪上看的真切,崑崙島在兩島間的峽道很窄,兩旁島嶼如懸崖峭壁,只是沒有確實高度比。
但上述諸多崑崙奴來源於南亞的認證,都沒有解決一個問題:文獻多說崑崙奴身材高大、體壯如牛,然南亞黑人的身材普遍矮小。

電視情節

電視劇《大明宮詞》里有一段情節表現了這個事實:太平公主與韋氏瀏覽於街頭,旁邊叫賣的商販吸引著她們。最終,太平公主拉著韋氏來到一處賣面具的攤位前。
太平公主:這是什麼面具?黑如鍋底,鼻子這么寬……
攤主:公子不知,這叫崑崙奴面具,大海盜王世傑剛剛從海那邊販回來一批崑崙奴,個個體壯如牛,卻性情溫良,踏實肯乾,一到長安就被貴族豪門瓜分殆盡。如今,上街能帶兩個崑崙奴保鏢,是世家少爺們最時興的玩意兒!小姐何不趁過節也買兩個面具,趕趕時髦?當時許多人在看過這段後向葛教授請教關於崑崙奴的問題。原來唐朝人所稱呼的崑崙奴就是黑人奴僕。在唐代各類史書和筆記小說中,“崑崙”二字甚至作為形容詞用來描述臉面烏黑的中國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