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概念是學校德育範疇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

基本信息

概述

三生教育三生教育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缺乏對最終目的的思考,對受教育者人生全面發展的關注。學生時代是知識和人格成長的黃金時期,是人生命中的重要歷程。如何使以人為本的“三生教育”理念真正滲透到教學中,讓所有人的潛力得到最大的發掘,讓學生健全心智,學會生存、珍視生命和熱愛生活,一直是許多教育工作者的探索。

“三生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在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切入點。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根本理念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素質教育關注人的素質提升和內在發展、和諧成長,具有基礎性、主動性、發展性、實踐性、創新性等特徵。“三生教育”著眼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成人、成才,著力開啟學生心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培養學生的愛心、感恩之心和責任感、正義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脈相承。

內涵

三生教育三生教育

生命教育是美國學者傑·唐納·化特士於1968年首次提出,此後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從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實踐歷程來看,它首先是從人們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殺率不斷上升的這一殘酷現實開始的,是作為預防未成年人自殺的權宜之計被提出來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僅僅是生物的軀體,自然的生命僅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質載體,真正讓人和動物區別開的是人類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們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內涵時就要從多個層次入手,不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愛生命,還要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本質、理解生命的意義、創造生命的價值。這是人的生命形態和特徵的本質要求。

生命教育有廣義與狹義兩種:狹義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對生命本身的關注,包括個人與他人的生命,進而擴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廣義的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而且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因此,所謂“生命教育”就是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既要重視科學教育,又要重視人文教育,讓學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動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義,提升生命質量,解放精神,培養生命意識,從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樂。它是一種關注個人生命狀態,豐富生命歷程,激發生命潛力,促進生命成長,提高生命質量的教育。

有三層含義:一是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不僅要體現生命的整體性而且還要體現人的主體性;二是遵循人發展的規律、滿足社會需求和幫助生命成長實施教育;三是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引導人熱愛人生,珍愛生命,構建健全的人格,充分開發人的生命潛能、培養人生智慧,為提高生命質量和終身幸福奠定基礎。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健康地發展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實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教育。

目的

1、通過生命教育,使學生認識人類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的存在和發展規律,認識個體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認識生命的生老病死過程,認識自然界其他物種的生命存在和發展規律,最終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領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要以個體的生命為著眼點,在與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諧關係的過程中,促進生命的和諧發展。
2、通過生存教育,使學生認識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義,樹立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正確生存觀;幫助學生建立適合個體的生存追求,學會判斷和選擇正確的生存方式,學會應對生存危機和擺脫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勞動能力,能夠合法、高效和較好地解決安身立命的問題。
3、通過生活教育,使學生認識生活的意義,熱愛生活,奮鬥生活,幸福生活;讓學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職業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組成的複合體;幫助學生提高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愛心和感恩之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形成立足現實、著眼未來的生活追求;教育學生學會正確的生活比較和生活選擇,理解生活的真諦,能夠處理好學習與休閒、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當前在校學生們正面臨著人生髮展最為關鍵的時期。時代要求我們要在學習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對和思考如何正確處理個體與社會的關係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因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對於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展都具有重大的意義,“三生教育”的開展與實施,對於引導和樹立大學生的人生觀具有深遠的影響。

主要內容

三生教育演講比賽三生教育演講比賽

(1)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
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是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和發展生命。認識生命是前提,尊重生命是基礎,珍愛生命是關鍵,發展生命是目的。要讓學生認識人類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的存在和發展規律,認識個體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認識生命的生老病死過程,認識自然界其他物種的生命存在和發展規律,最終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領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要以個體的生命為著眼點,在與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諧關係的過程中,促進生命的和諧發展。

(2)生存教育的主要內容
生存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使學生認識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義,把握生存規律,提升生存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強化生存意志,樹立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正確生存觀。通過生存教育,要幫助學生學習生存的有效知識和技能,建立適合個體的生存追求,學會判斷和選擇正確的生存方式,學會應對生存危機和擺脫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勞動能力,能夠合法、高效和較好地解決安身立命的問題。

(3)生活教育的主要內容
生活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使學生認識生活的意義,熱愛生活,奮鬥生活,幸福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活觀。要使學生理解生命的終極意義就是追求幸福生活。要幫助學生確立為個人、家庭國家和人類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的理想。要讓學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職業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組成的複合體。要讓學生了解生活常識,學習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愛心和感恩之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要幫助學生形成立足現實、著眼未來的生活追求。要教育學生學會正確的生活比較和生活選擇,理解生活的真諦,能夠處理好收入與消費、學習與休閒、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理論依據

三生教育三生教育

教育除了鮮明的社會性之外,還有鮮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學思考的原點。葉瀾教授曾經說過:“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三生教育”是一種關注學生生存狀態,豐富學生生命歷程,激發學生生命潛力,促進學生生命成長,提高學生生活質量的教育。它的理論依據是:

(一)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人的全面發展主要是指人的素質能力才能、潛能、社會關係、自由個性、人的需要等方面內容的全面發展,其中的核心內容是素質或者能力、才能的全面發展。在這裡,素質和能力的內涵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兩者在不同的層次來表述同一內涵,素質更強調內在,能力更強調外在,它是素質的外在表現。馬克思恩格斯明確地指出,人的全面發展的核心內容是人的素質或者能力的全面發展。“任何人的職責、使命、任務就是全面地發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維的能力”。個人的全面發展“使自己的成員能夠全面發揮他們的得到全面發展的才能”。列寧在領導經濟建設、推行新經濟政策的過程中,特別是在他晚年時期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構想和反思中,逐步地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國際競爭中,決定性的因素是綜合國力,包括人的綜合素質;社會主義要求得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均衡,就必須充分重視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必須培養大量的具有全面素質和能力的人才。毛澤東提出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理論,認為人的全面發展就是“德智體”方面素質的全面發展。鄧小平則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素質作為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容。在“七一”講話中,江澤民同志也明確地把素質的全面發展作為人的全面發展的核心內容。他指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於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於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接著又指出:“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又進一步明確指出,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還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裡明確把健康素質、審美素質作為人的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本觀點是:勞動創造了人,人是勞動基礎上形成的社會化的高級動物,是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人具有主動性、自主性、社會性、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高度創造性等基本屬性。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分析,突出了人的社會歷史性的自覺能動性的基本特點。主體性是人的本質的最高表現,而創造性是主體性的最高層次,是全面發展的人的根本特徵和最高目標。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然而,現存的教育受教育功利價值觀支配,成為一種不完整的教育。這種不完整教育的種種弊端,導致教育主體性的喪失和知、的割離,把人生命的豐富性簡單化,制約了受教育者的自由和諧發展。自然歷史進程賦予人的潛能素質,只是人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力量,它若不被喚醒,就會萎縮乃至泯滅。若得到開發,則表現為現實的創造力。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主動性是人發展的根本動力。”“三生教育”的本質就是充分尊重人的生命成長、發展的主體性和人的全面發展。

(二)科學教育發展觀
科學教育發展觀是科學發展觀在教育上的體現,是關於教育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與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它不僅包括要發展教育,而且包括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有什麼樣的教育發展觀,就會有什麼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教育的發展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

1、科學教育發展觀主要包括三個基本內涵:一是以人為本。人是教育發展的主體,發展要靠人,教育發展的目的更是為了人。強調以人為本,既植根於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土壤,又來自現代教育實踐。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教育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科學教育發展觀的重要目的。二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是指各個方面都要發展,協調是指各個方面的發展要相互適應,可持續強調教育發展進程的持久性、連續性和可再生性,三者是科學教育發展觀的重要體現。三是全面推進教育創新。在觀念創新上先人一步,在體制創新上優人一等,在機制創新上高人一籌,在實踐創新上快人一拍,集中力量突破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科學教育發展觀把教育發展看作是全面的、系統的、協調的過程,概括地講,科學教育發展觀有以下特點:一是更加注重教育發展的人文性。二是更加注重教育發展的協調性。三是更加注重教育發展的持續性。教育發展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和社會承受力。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四是更加注重教育發展的多樣性。強調教育體制、教育類型、辦學模式、投資主體多樣化,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2、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堅持科學教育發展觀,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科學教育發展觀的落腳點在“人”,歸根到底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是科學教育發展觀的本質,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以人為本的核心在於對人性的充分肯定,對人的潛能智慧的信任,對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最廣泛地調動人的積極因素,最充分地激發人的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第一、以人為本,就是要以人為中心,突出人的發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人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須以人為本,這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價值。教育教學工作要以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為重點,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整合學校教育、管理資源,建立起幫助學生學會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創造生活的教育體系,真正做到關心學生成長,關愛學生生命,關注學生生活。

第二、以人為本,就是要把教育與人的幸福、自由、尊嚴、終極價值聯繫起來,使教育真正成為人的教育,而不是機器的教育。使學生懂得生命的尊嚴、生存的價值、生活的真諦。

第三、以人為本,就是要體現在人文關懷和道德情感上。中華民族淳樸善良、忠信豪爽、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與精神深深熔鑄在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之中,成為更高尚的價值觀念。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追求高尚情操。無論多么先進的教育手段都不能否定面對面的教育工作,無論現代傳媒多么發達都不能代替人與人之間的融合和交流,無論各項制度多么完善,也都不能忽視人文關懷的巨大作用。

(三)教育人本論思想
教育人本論的基本思想在於強調尊重、關心、理解與信任每一個人,其內涵可概括為三點:

1、發現人的價值。每一個人都有價值,人的價值集中體現於改造自然與推進社會發展以及尋求自身發展與解放之中,教育的責任就在於引導人們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從而儘可能把各自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出來。結合“三生教育”來看,“三生教育”也正是要幫助個人在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的基礎上,學會生存、珍視生命和熱愛生活。

2、發揮人的潛能。每一個人都具有優秀的潛能,教育必須突出地注重開發人的潛能,使人的具有可能性的潛能實現向現實性的轉化。“三生教育”中的實現生命價值、學會科學生存、創造幸福生活等方面都強調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3、發展人的個性。個性是人們的世界觀、現實態度、心理特徵、行為方式等的集合體現,它既具有共同性的一面,也具有差別性的一面。教育應當使每個人在共同心理的背景上顯現出五彩繽紛的獨特色彩,從而使每個人成為活生生的主體。但是,個性的發展不是自發的,它必須成為教育的目的和內容。“多元智慧型”理論的創始人加德納(Howard Gardner)有一句名言:“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只是經常表現為不同的形式。”“三生教育”旨在用“關注生命,張揚個性,放飛理想”的理念引導學生髮揮特點、關注生命、重視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

基本思路

三生教育“雛鷹行動”.三生教育“雛鷹行動”.

組織形式:要組建由專任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學生家長、社會有關方面人士、學生代表等組成的“三生教育”教學團隊,共同研究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親職教育、社會教育的分工合作問題,以及各方面力量的統籌協調問題。要積極探索課堂教學與班、團、隊活動和專題講座、小組學習、個人自學等結合的有效形式,著力實現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學校生活與家庭生活、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認知教育與行為實踐的有機統一。在課堂教學方面,提倡有條件的學校由多位教師組成教學小組進行專題教學,以及由主講教師和輔助教師協同開展教學。

具體教學方法:根據“三生教育”基本方法的要求,以樹立正確的現代教育理念為先導,以理論聯繫實際為根本,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基礎,以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融合為核心,以加強實踐環節、促進知行統一為關鍵,不斷創新具體教學方法。要徹底改變單一灌輸式、簡單說服式、被動接受式、整齊劃一式的方法,提倡啟發式、互動式、因材施教式、主動發現式、滲透教育式、分類分層式的方法。要大力推行主體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索性學習和說理教育法、情境陶冶法榜樣示範法實際鍛鍊法、疏導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具體方法。

考核評價方法:要根據學段特點和不同類型學校的培養目標及學生的年齡特徵,特別是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確定“三生教育”的具體目標,建立多元的“三生教育”評價體系。對“三生教育”的評價,既要關注結果,又要關注方法,更要重視過程;既要強調終結性評價,又要強調診斷性評價,更要重視形成性評價;既要突出評價指標的多樣化,又要突出評價方法的多樣化,更要重視評價主體的多樣化。

基本方法

三生教育手抄報內容三生教育手抄報內容

實施“三生教育”的基本方法包括主體教育、認知教育、行為教育、差異教育、全面教育等。

1、主體教育是指要整合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力量,鼓勵、引導受教育者成為“三生教育”的主體,把教育的過程和受教育者主動積極地進行自我認知和行為實踐的過程統一起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能力,使學生實現自身的教育利益。

2、認知教育是指要根據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統一發展的規律,著眼於知行統一,通過學校課堂教學、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等,使學生對“三生教育”的意義、目的、內容、方法等曉之以理,為動之以情、成之以意、固之以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3、行為教育是指要對學生進行“三生教育”,教師和家長首先就要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發展生命,就要增強生存意識、保護生存環境、提高生存適應能力和發展能力與創造能力,就要熱愛生活、奮鬥生活、幸福生活,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從而用自身的行為給學生作出示範、樹立榜樣,以此來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4、差異教育是指在實施“三生教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區域之間、學校之間、家庭之間、學生群體之間、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注意分類指導、分層實施和因材施教。全面教育是指實施“三生教育”要依靠和整合學校、家庭、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基本途徑

三生教育演講比賽三生教育演講比賽

實施“三生教育”,親職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關鍵、社會教育是保障,必須堅持學校教育、親職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統一的基本途徑。

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實施“三生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目的、有計畫,分層次、分階段,適時、適量地對學生進行聯繫實際、針對性強的“三生教育”。一是強化課堂教學。省教育廳已組織編寫了分別供幼稚園、國小(分為低段和高段)、國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大學使用的,以“三生教育”為主要內容的雲南省素質教育基礎工程系列教材,供各級各類學校使用。各地各校要按照檔案要求把“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課或限定選修課,開設“三生教育”課程,保證學時,給予學分,真正使“三生教育”內容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幼稚園在小班、中班、大班教學中全面開設“三生教育”課程。國小分別在三年級和五年級集中開設“三生教育”課程。國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均在一年級集中開設“三生教育”課程。大學在一年級或二年級集中開設“三生教育”課程。同時,要充分挖掘其他各門課程中實施“三生教育”的顯性內容和隱性內容,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二是突出實踐活動。要根據各級各類學校的具體培養目標和學生年齡特徵,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開展以提高理論聯繫實際能力和從實踐中獲取知識能力,特別是以服務社會能力為關鍵的實踐活動。

要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自我、認識社會、開闊視野、拓展知識、磨鍊意志、增長才幹,學真知、做真人、長真才。三是注重文化育人。要以精神文化為核心,以物質文化為基礎,以制度文化為保障,以行為文化為重點,大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要以塑造學校形象和提煉學校精神為重點,以比較優勢和特色創新為核心,以培育服務作風、教風、學風“三位一體”的優良校風為目標,深入開展高品位、寬覆蓋、多形式、主題鮮明、雅俗共賞、特色明顯的校園文化活動。要提升學校環境建設的文化內涵和層次,營造有利於“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園文化環境

教育部門要主動引導、幫助和協同家庭實施“三生教育”。要通過建立健全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家長信箱、家長熱線電話、家校聯繫制度等,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繫。要幫助家長轉變親職教育觀念,選擇適合的親職教育內容,開展正確的親職教育。特別是要幫助家長提高綜合素質,用積極、良好的行為給孩子作榜樣和示範。要通過開辦家長學校,舉行家長交流會和個案分析會,召開親職教育諮詢會研討會,推介親職教育書籍和親職教育影視片,開展家訪、與家長交心談心等方式,形成有利於實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圍。

基本原則

"三生"教育班隊觀摩

“三生教育”的教材涵蓋國小、國中高中,內容各有側重,教材呈現方式有所區別,學生年齡結構有所差異,課堂教學設計不可能也不應該定格於某種固定的模式,而應該是設計各異、豐富多彩。但無論怎樣設計各異、豐富多彩,在進行“三生教育”課堂教學設計時,仍必須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才能使“三生教育”課堂教學收到預期的效果。通過對“三生教育”教材及教學的研究和探索,把這些基本原則歸納、概括如下:

一、育人性原則
《中共雲南省委高校工委雲南省教育廳關於實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決定》指出:“三生教育”就是要通過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的主體認知和行為過程。也就是要通過整合學校教育、親職教育、社會教育的力量,激發學生的主體認知和行為實踐,最終達到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的目標過程。《生命·生存·生活》教材的“編寫說明”也對教材設定的意義作了闡述。如:《生命·生存·生活》<國中>的“編寫說明”提出:“要讓同學們認知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和創造能力;熱愛生活、奮鬥生活、幸福生活。”這些都準確地概括了“三生教育”的基本內涵,為“三生教育”課堂教學及其設計指明了方向。因此,我們在進行“三生教育”課堂教學設計時,無論是教學情境的創設、話題的選擇、活動的安排都要體現“育人性”這一原則,朝著“育人”(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這一目標推進。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才是有價值的,才能真正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啟迪,進而內化為情感態度價值觀,外化為自覺的積極行動,最終實現知、情、意、行相統一,實現“三生教育”預期的目標。

二、學生主體性原則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教學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三生教育”作為一門課程自然也不能偏離這一要求。因此,教師在進行“三生教育”課堂教學設計時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高度尊重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具體做到:課堂教學設計不是如何把知識羅列得詳盡再詳盡,而是要如何給學生留下思考的餘地;不是僅停留在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留給學生思維自由翱翔的空間;不是直接給予知識的結論,而是要注重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幫助學生體驗過程、感悟方法,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解決問題,進而外化為自覺的積極行動。德國著名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我曾到過一些學校聽過一些教師的“三生教育”課,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其原因就是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沒有考慮和做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三、活動中學習原則
“三生教育”走進課堂,就是要強化學生的個體體驗,引導學生去感受生命的可貴、生存的艱辛、生活的快樂,提高學生對生命價值的感知和感悟,理解和掌握生存、生活的本領,熱愛生命,懂得生存,快樂生活。因此,“三生教育”的課堂教學設計要遵循“活動中學習”的原則,要通過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活動設計,為學生提供一個個思維碰撞、情感交融、人格成長的平台,讓學生的知識儲備得以釋放,情感和能力得以提升,生活的美麗得以彰顯。在“動”中深入感受體驗,在“動”中獲得真知,在“動”中化為行動。

“活動中學習”必須以情境創設為基礎。情境創設就是教師通過人為創設具體場景(這個場景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模擬的),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內心情感,使學生產生豐富真切的體驗,並在交流活動中深化和升華理性知識,陶冶性情,達到知、情、意、行相統一。這些情境包括教材上的資料和圖片、用多媒體播放的電影、音樂、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劇本等。在情境創設上,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通盤考慮,靈活安排;要堅持適度原則,在“精”上下工夫。2009年4月,省組織的“三生教育”研討會上,一位老師在教學《珍惜生命與愛同行》一課時,創設了兩個情景。第一個情境:2008年8月的5·12汶川大地震中一幅幅悲壯而慘烈的圖片。看到這些圖片,學生和我們觀摩的教師都沉浸在一種悲壯的氛圍中。第二個情境:她播放了媒體《生命的列車》,並讓學生輕輕撲在桌子上閉上眼睛,然後想像自己和同班同學被困在一個小山洞裡,山洞就要倒塌,只有一個人有離開的機會。而老師則隨著媒體中的悠揚口哨聲,輕輕朗誦著“不久以前,我讀了一本書,書中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人生一世,就好比搭車旅行……”媒體播放完後,抬起頭來的學生們都已熱淚盈眶,有的女同學甚至泣不成聲。當她問“你會把生的希望留給誰?”時,沒有一個學生回答是自己,都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他人。而在模擬寫遺言時,很多同學都寫到“爸爸、媽媽:請原諒我的不孝,我無法報答你們的恩情……”通過兩個情境的設定、音樂的烘托和教師激情的渲染,把學生的情緒、情感一步一步推向了高潮。這是一堂成功的三生教育課,它不僅僅 是說教,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生命的對話。
“活動中學習”要避免出現兩種錯誤:①避免在沒有認真領會編者意圖,沒有認真解讀教材的情況下,盲目地設計活動,導致活動過多、過繁,或它們的設定與教學內容毫無關係。②要避免提問的無效性。教學互動起源於問題,問題推動了教學互動。精美的教學設計如果提問草草了事,那么精美的教學設計就只能是一種擺設,起不到引導思維的作用;精美的教學設計如果提問太過深奧,那么精美的教學設計同樣只能是一種擺設,只會讓學生感到晦澀難懂。只有有效的提問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步步探究、層層深入,並感覺到峰迴路轉、豁然開朗,從而獲取知識。

四、對教材的再度開發原則
“三生教育”教材在內容的選擇、素材的編排、活動指導等方面都進行了積極探索和豐富拓展,可以說它已經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依據。但與此同時,“三生教育”教材的呈現方式為實現教師與教材的對話、課程資源的再次開發和多次開發留出了很大的空間和餘地,可以說是“三生教育”教材編寫者們設計教材的匠心所在。如:《生命·生存·生活》〈國中〉設定了“學習園地”、“活動園地”、“知識銜接”、“閱讀感悟”欄目;《生命·生存·生活》〈國小三年級〉設定了“活動園地”、“童言暢談”、“心語點燈”、“故事屋”、“行動舞台”欄目。因而,作為“三生教育”課程的任課教師,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就要有大教材觀,要善於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靈活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具體表現在:①對教材文本的處理,不必面面俱到,按部就班,應該精心整合,大膽取捨;②要善於豐富教材編寫者設計的內容和形式,要創設、挖掘那些內容上貼近教學內容、形式上貼近學生認知規律、有助於落實教學目標的課程資源,使課堂教學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如:有的教師在設計國小三年級課程“活動5安全萬花筒”時,在把握學生生活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次地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精心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動手創作一些“安全標誌”的過程,收到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五、因材施教原則
“三生教育”著眼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教育本質的回歸。教育學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是千差萬別、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師在進行“三生教育”課堂教學設計時,應了解所教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愛好、課外閱讀、生活交際等方面的情況,充分考慮他們現有的智力水平、學習特點、性格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找準教學的切入點,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因勢利導,精心設計,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都能建立起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例如:在設計《生命·生存·生活》〈國中〉第11課“社會生活需要規則”時,由於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在知識能力上存在差距,農村教師與城市教師的教學設計就一定要有差別。農村教師面對的是農村學生,農村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難直接接觸到諸如“過馬路”、“過紅綠燈”、“排隊買東西”這些遵守規則的具體場景,因此教師必須精心準備這方面的資料和圖片,以加深學生對規則重要性的直觀了解,從而懂得守規則的道理。而城市學生每天都能接觸到這些場景,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就能理解。

社會新鮮事

龍套妹
亞洲熄燈日
雙姓制
小偷博物館
山寨取款機
簡訊海盜
愛情獵頭
職業撿包人
世界盃門診
拆托
離婚儀式
婚荒
富人移民潮
全職爸爸
卡戴珊效應
愛情獵頭
隔代婚姻
睡城
錢經紀
黃金降落傘
炒租團
被中產
封村
武器模特
憂兒園
條子生
港生代
發泄網
新道德運動
罪愛
雞蛋人
手機信訪
媒體暴力
獨一代
空置燈
腐敗卡
1962年版王寶強
曬父母年輕照
拋錨嬰兒
過立廢
約會暴力
紅歌療法
玻璃懸崖
北大英雄
打水漂方程式
一夜情作戰手冊
職場黃金法則20條
中年空巢
生日鈔票
殭屍粉
沙發土豆
移民白領
空氣吉他
三無農民
戀愛經費
合租養老
傳窮接代
膩女郎
1.5線城市
殭屍課
感恩經費
家長版家規
個性假期表
集體離婚
保家經
泡妞水杯
逆向探親
會蟲
被挾持一代
寶寶招親
經濟文盲
異臉緣
童官現象
把弟秘笈
淫媒飯局
狀態人
子母書包
iPhone餅乾
白人領帶活動
代圈
桌怒
種子計畫
廉政公積金
三低同事
亞當和夏娃酒店
兩餐半人
飛鴿新娘
裸體比基尼
代整形
兩餐半人
蜜蜂鬍子
離婚傳染
郵寄兒童
辦公室政治
大國國民心態
團購學歷
超級西紅柿
忠於配偶
負能量
文化包工頭
QQ簽名歸屬權
淘課
炒王菲
動物屍體酒瓶
巫蠱兒童
2元女子宿舍
中產焦慮症
婚前性格測試
反PS技術
克隆牛奶
三無藝人
國家公關時代
超級水果
超級網銀
背綠壹角
低碳愛情
英語口語紙巾
匹諾曹效應
微小青春期
心理婚檢
最好國家排行榜
清純控
兒童網咖
女性暴力
中國最佳避難城市
三明治課程
邪典電影
白日夢減壓法
圖書漂流
骨肉皮
SCI崇拜
三生教育
小康二代
婚前守貞課
炒更
啃老劇
嬰語
嗓音美容
天氣蝸牛
汗血寶靴
高智商電影
極品賢妻
中秋福利
城市病
黃金咒
透視拍攝
三草定律
NO小姐
拒無霸
憶嬰現象
奔三原則
字母小姐
新貧困人群
職業壓力排行榜
擁抱萬人計畫
2204355
企業睡人
午睡旅館
玩偶旅行社
城市口號
經驗姐姐
iPhone癮
花瓶CEO
裸模產業鏈
不闖紅燈獎
裸體婚紗
死亡質量指數
富跑跑
廉潔操
抱大腿
白條畢業證
生育之旅
不插電避暑
開光銀行卡
數碼毒品
音頻毒品
毓婷一代
喵特勒
新聞闖客
宅孩
寵物計程車
男人節
爸爸節
城市建築短命症
教育2.0時代
綠皮神車
手機追蹤器
玉女荒
盲約
經驗買賣
泛白領時代
中國地震直線
睡眠駱駝
假性性早熟
電子喜帖
新包身工
末日生存者
芒果人
流浪漢世界盃
男女吵架最佳法則
團購作業
胎盤宴
發泄農場
女用站立小便廁位
空姐代購
周末二奶
《瘋狂的考試周》
刺蝟制勝法
群居孤獨症
二八現象
奮鬥者協定
情色文具
大腦工作節奏表
廉政專櫃
星級廁所
反冬粉
心態老齡化
新學妹十條
返祖活動
廉內助
拜月神教
昆蟲糖果
大四空巢
黑暗約會
死亡聊天室
宅病毒
聖誕郵局
吝嗇基因
光棍危機
體制性寡婦
技術宅
娛樂烈士
學位夫人
第三性別廁所
奧普拉效應
求職經濟
潮專業
紙器時代
隱性世襲
民工荒
婚姻貧困
啤酒眼鏡效應
禮貌性上床
偶然旅行
雞尾酒效應
外貌至上主義
圍城現象
低碳生活
正妹現象
孩農
區式伏地挺身
電腦性別測試
黑白雙胞胎
維基解密
果凍環保杯
焦郁碌
漂白履歷
孕父
抱大的一代
雞蛋詞
為人民幣服務
蚊子血案
詛咒提示語
劇組生存手冊
定製電視劇
捷運脫褲秀
魔鬼搭訕學
卡斯摩
被小三
黃金暴露比例
失敗國家指數
大學生回流潮
身份證複印件生成器
三明治一代
潛歧視
過勞模
漢堡人才
收心班
421家庭
一日尼姑
髒菸灰缸獎
2012避難方案研究所
寂寞售貨員
海底洞房
如廁培訓
視覺騷擾
復古表白
骨灰唱片
汽車睫毛
裝時代
地下標間
炒電影
空氣罐頭
買菜刀實名制
舒適生活月薪標準
新遊牧世代
藏私房錢秘笈
小私
地下影棚
博士工
刷街
形象崗
錢幣之月
寵物紅娘
慢城市
智慧型ATM機
養女防老
生男生女清宮圖
飛彈模特
拆遷富
男人約你動機查詢表
女友評價價格表

教育相關辭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