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是少數民族教育的簡稱。是指對漢族以外的其他55個少數民族實施的教育,是中國整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8月份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要求依據法律,遵循規律,結合實際,堅定不移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確保少數民族學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能夠熟練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基礎薄弱地區學前教育階段基本普及兩年雙語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普及雙語教育。

現狀

發展

民族教育民族教育

縱觀中國民族教育幾十年的發展歷程,民族教育法規建設總是落後於民族教育自身的發展。由於民族教育法制的不健全,導致民族教育政策所確定的各項優惠措施難以落實,民族教育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得不到保障。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隨著國家法制建設的加強及2001 年12 月中國加入WTO,民族教育立法已遠遠不能滿足民族教育發展的需要,這種不相適應的矛盾日顯突出。主要表現在:

表現

民族教育民族教育

第一,民族教育法規體系極不完善,法規層級過低。從現行的民族教育法規來看,大量的為民族教育行政規章及規章性檔案,法規很少,至今沒有民族教育單項法,更沒有居於《憲法》和《教育法》之下的統領民族教育法規規章的民族教育基本法,民族教育法規體系遠遠沒有建立起來。由於民族教育法規體系不完善,法規層級過低,必然導致法規剛性不足,從而影響其效力的發揮,很難起到應有的對民族教育的保障和促進作用。2002 年,國家曾啟動了《少數民族教育條例》的起草調研工作,擬在行政法規層次對全國少數民族教育中重要的基本的問題做出明確規範,並計畫於"十五"期間頒布實施《少數民族教育條例》。但《少數民族教育條例》至今未能出台。當前,為適應中國依法治國、依法治教的需要,以及民族教育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迫切要求有關方面將《少數民族教育條例》的制訂工作列入緊要工作議事日程,促成其儘快出台。與此同時,從現在起就著手起草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的基本法---《少數民族教育法》,為它的出台積極創造條件。《少數民族教育法》的起草制訂,將極大地推進中國民族教育法規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使中國民族教育事業儘快走上法制化軌道。第二,民族教育立法指導思想有失偏頗。通過對中國民族教育立法歷史與現狀的考察,我們不難發現,中國民族教育立法比較注重對少數民族受教育權特別是進入主流社會的受教育權的保護,而忽視對民族教育在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中作用、角色的規範。中國現行民族教育法規很少有關於維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這是中國民族教育立法內容的重大缺失,也是中國民族教育立法指導思想的偏頗。這一點,可從中國雙語教學政策的演變中略見一斑。建國初期中國非常重視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而現階段更多地是關注少數民族學生對漢語的學習和掌握,如規定在使用民族語授課的民族中國小逐步從國小一年級開設漢語課程、制定了《全日制民族中國小漢語教學大綱(試行) 》、《關於在有關省區試行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的通知》等,而有關少數民族學生學習、運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規定,則非常缺乏。

難點突破

民族教育民族教育

首先,增加投入。中央轉移支付的財政投入已占到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支出的80%以上。“十五”期間,國家安排50億元,繼續實施第二期“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民族地區特別是人口較少民族地區是資金投入的重點。啟動實施第二期“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中央投入60億元,目前,已投入40億元中的57%用於西部和民族地區。“十五”期間中央安排的0.4億元掃盲補助經費也主要用於西部民族地區。

其次,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確保民族地區按期實現“兩基”攻堅目標。2004年,國家決定實施“兩基”攻堅計畫,4年投入100億元資金,支持西部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可增加寄宿學生203萬人。

第三,進一步做好資助民族地區貧困家庭學生工作。從2005年春季新學期開始,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所有貧困家庭的3000多萬學生全部享受到免費教科書,其中新疆、西藏、寧夏、青海等省區學生的受益面均超過80%;並對西藏農牧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行“三包”(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新疆56個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

第四,大力加強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緊缺人才。要加大教育對口支援西部和民族地區工作力度,擴大民族地區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國家實施的勞動力轉移培訓計畫、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縣級職教中心建設等都要向西部和民族地區傾斜。

第五,抓好少數民族“雙語”師資和全國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工作,建立和完善“雙語”教育體制。教育部啟動了新一輪民族貧困地區中國小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及新課程師資培訓計畫(2004—2008),有2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近百萬名中國小教師將在這項活動中得到培訓提高。

第六,加速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的步伐。從2000年到2004年連續5年,西部地區本科招生來源計畫安排的增幅均高於全國平均增幅,2005年繼續給予傾斜;同時,繼續擴大內地普通高等院校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招生規模。從2006年開始,採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辦法招收少數民族碩士生、博士生,到2007年達到年招生5000人的規模。

教育相關辭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