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玉雕

萊州玉雕

萊州玉雕,亦叫滑石雕刻,它作為我國特種工藝品中的重要品種,經過2000多年的發展,成為膠東半島工藝品中一顆璀璨明珠。萊州玉產於萊州城西優遊山,相傳歷史上有村民見到鳳凰落於該山頂上,由“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的傳說,引起了挖山尋寶之熱,果然挖出了晶體透亮的寶玉——萊州玉。其刻品通稱萊州玉雕。優遊山的滑石品種繁多,或巨或細,軟硬兼備,適合雕琢各種色澤、形態的人物、動物和器皿,因此而繁榮了優遊山一帶五六處鄉鎮數十個村莊的雕刻業。萊州玉雕傳承主要以師徒傳承與家庭式傳承結合,以當地風土人情為依託。萊州民間雕刻藝術歷史悠久,世代傳習,其刻工精練,技法嫻熟。境內宋代墓葬中出土的滑石雕刻造型優美,刻工精熟,壁薄均勻。

概述

萊州玉雕萊州玉
中國山東萊州的地質岩層結構中,夾雜著一些白色、黑色的滑石和一種呈綠色而透明的凍石,這些石頭是發展萊州玉雕的良好原料。據出土文物考證,萊州玉雕距今已有500年的歷史。新中國建立後,國家在萊州投資開礦,並建立了專業雕刻廠。

凍石因其質地堅韌,紋理自然多變,色彩綠中泛黃,晶瑩透明,有玉的質感,故又稱萊州玉。雕刻藝人以料取材,因材施藝,把原料本身的自然美和創造的藝術美有機地統一在完整的藝術形象之中。所雕仕女,體態優美,姻娜多姿;所雕雲龍,翻轉騰躍,氣魄非凡;所雕群馬,豪邁奔放,勢若狂飆;所雕蝦蟹,剔透玲珠,惟妙惟肖。萊州玉雕巧色花籃更是巧奪天工,高60厘米,直徑40厘米。籃內有名貴的牡丹,含笑的月季,各色的秋菊,皎潔的玉蘭,帶露的荷花和各色山花。

雕刻原料

萊州玉雕萊州玉雕

萊州市優遊山盛產鎂石和滑石。鎂石和滑石的礦藏分布常常相向相伴。鎂石礦以粉子山為主,整個山包及其以下數百米深處差不多全是礦層。滑石以東宋西青山產地最優,其質地柔潤細膩,色澤翠綠如凍,晶瑩似玉,俗稱萊州玉。萊州玉的石料除代表品種綠凍石而外,還有漆黑如炭的烏玉石,花紋酷似豹斑的豹斑石、流雲石、竹葉青石以及銀河布星等滑石品種。在黑山的陽坡,有一道避風藏氣的小小平谷,平谷中長眠著一位歷史名人,他就是明代大學士毛紀。黑山一帶特產一種色如雞肝的滑石,石質特別細潤,是鐫刻各類圖章的上等原料。大概是毛紀被朝廷貶謫歸里後,晚年對萊州玉雕刻技法的改革有過特殊貢獻,所以,當地百姓把毛紀墓地特產的這種雞肝色的滑石改稱毛公石

優遊山的滑石品種繁多,或巨或細,軟硬兼備,適合雕琢各種色澤、形態的人物、動物和器皿,因此而繁榮了優遊山一帶五六處鄉鎮數十個村莊的雕刻業。

歷史發展

萊州玉雕萊州玉雕
追溯萊州玉雕的歷史,已經遠不可考。在萊州,曾經從墓葬中發掘出許多玉雕隨葬品,最早的有宋代的百食罐和長明燈盞。由此可見,萊州的玉雕業源遠流長。

在歷史的長河中,萊州玉雕藝人中不乏技藝超群的精英,且時有精品問世。從毛紀墓地的石雕群的人物和動物造型上可見一斑;從粉子山東麓八卦廟前的那對傳神的石獅子的精巧琢磨上,更可推斷出萊州玉雕曾經達到過相當的藝術高度。因為,滑石雕和理石雕屬同一門類,相去不遠。但是,由於歷史的局限,這種民間藝術從未有過規模化生產,除少數民間藝人專事雕琢小件器皿售給富人陳設把玩之外,多數人則是趁農閒季節持刀雕刻一些滑石猴之類的小玩藝兒,以極廉的市價散售,貼補家用。至清末民初,萊州市內的雕刻作坊只剩兩家,各有工匠一二人,年消耗原料不過5000多公斤。

萊州玉雕獲得新生是在新中國成立後。50年代初期,國家開始勘探開發粉子山鎂礦和西青山滑石礦,埋在深層的優質滑石被挖出地面。1958年,萊州(時稱掖縣)建起了雕刻廠,一大批技藝精湛的玉雕藝人被匯聚起來,優選材料,設計造型,雕刻技術都辟專門科室進行研究,玉雕品迅速發展到100多個品種、數千個花樣。作為齊魯大地雕刻業中的一支主要隊伍,雕刻廠年年派人攜玉雕樣品參加廣交會,其產品已銷往亞、歐、美三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普遍讚譽。隨之,各鄉鎮村莊紛紛建立雕刻廠,先後幾年的時間,萊州市湧現出了專事萊州玉雕的作坊近百個,從業人員數以千計。

相關報導:萊州玉雕歷史推前到二千多年

2002年05月31日,在萊州市驛道鎮朱漢村北約1公里的高速公路取土處的考古現場,考古人員在漢代墓葬中發掘出了兩樽石虎雕像和一隻山羊石雕。兩樽石虎雕像一模一樣是用青石雕刻而成,石虎雕像呈現臥姿昂首,栩栩如生,發掘時位於墓葬的兩側,是古人用來避邪的吉祥物。山羊雕像發現於另一座漢墓,是來萊州特產滑石製成,也呈臥姿,形象逼真。據山東省考古人員介紹,這三樽石雕是古代生活在這裡的人雕刻而成的陪葬品,它的發掘,說明古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已經從事石雕工藝了,這將萊州的玉雕歷史推到了兩千年前。

藝術特徵

萊州玉雕萊州玉雕
雕刻藝術既屬於藝術,創作精品就成為行業中必須追求的主要目標。技術力量雄厚的市雕刻廠,經過30多年的磨練錘打,培養了一大批中高級工藝美術師。這些從實踐中成長起
萊州玉雕萊州玉雕
來的工藝美術師們,個個身懷絕技,從事玉雕藝術創作。一件又一件,一批又一批風格迥異、技法獨特的玉雕精品從他們的心田裡流出,在他們靈巧的雙手中誕生。其中,有價值連城的宏構巨製,也有巧奪天工的精妙創作,玉雕品《二龍戲珠》、《月季鬥豔》、《松鶴延年》等,無論選料、造型、技法、情趣,無不自然天成,堪稱玉雕藝術中的瑰寶。
萊州玉雕歷史悠久,世代傳習,其刻工精練,技法嫻熟。雕刻藝人們以料取材,因材施藝,把原料本身的自然美和創造的藝術美有機地統一在完整的藝術形象之中。所雕仕女,體態優美,婀娜多姿;所雕雲龍,翻轉騰躍,氣魄非凡;所雕群馬,豪邁奔放,勢若狂飆;所雕蝦蟹,剔透玲瓏,惟妙惟肖;萊州玉雕花籃更是巧奪天工,轟動一時。現在萊州玉雕工藝除繼承傳統外,又博採青田石刻、牙雕、雕塑等眾家之長,在選用石料上,除滑石外,又開發了凍石、毛公石、竹葉石、豹紋石、萃星石等。在種類上,有花卉、山水、印章、人物、動物群雕等120多個品種,2000多個花樣。產品已遠銷歐亞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發展現狀

萊州玉雕萊州玉雕
傳統技藝亟待發揚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速電動玉雕機超音波打眼機、雷射化學等現代化加工方式出現在玉雕加工中。

據了解,傳統技藝與現代化加工方式相比能快好幾十倍,傳統技藝一個人要乾好幾天才能做出,而現在一台機器一天能生產出好幾十件同樣的貨;萊州一家生產玉雕藝術品的商戶告訴記者,機器生產與傳統生產相比,一是一個模子出來比較省事,二是可以大批量快速生產,極大地提高了效率……生產廠家為追求利潤,對“高科技”趨之若鶩,人們越來越依賴機械。

然而,問題也隨之產生。

“機器做出來的東西千篇一律,毫無獨創性可言。”王石麟告訴記者,的最大特點是“因材施意,量料取材”,而電腦設計則根本不會“量料取材”。他說:“‘缸子猴’、‘穿兒猴’、‘精工獅子’、‘洗子’、‘果盤’、‘八扣盤’、‘薰爐’等一大批沿襲千餘年的優秀作品不是用機器就能設計、做出來的!”記者也看到“穿兒猴”、“松鶴延年”等傳統工藝作品,根據玉石原料的特點設計造型,可謂獨一無二,令人嘆為觀止。“我們玉雕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就是要保護傳統玉雕工藝,不要被眼前利益驅使,導致傳統技藝失傳。”

據介紹,隨著時間的推移,上世紀50年代從事雕刻的老藝人相繼謝世,六七十年代間的技術骨幹也已全部退休,有很多技藝高超造詣頗深的老藝人已步入垂暮之年,不能再操舊業,萊州玉雕面臨傳接斷層。

“關鍵是人才培養,使傳統工藝得以很好的延續。”王石麟說,除了老藝人傳、幫、帶外,還希望玉雕工藝研究所能把傳統工藝發揚光大。

為此,從2003年開始,萊州市政府有關部門,已組織專人對萊州玉雕進行統一組織,展覽、推廣,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專門的玉雕協會。成立了玉雕工藝研究所,對傳統玉雕產品進行挖掘,開發新的工藝品種,開掘市場。由政府牽線搭橋,組織老藝人對年輕一代進行傳、幫、帶,交流信息,切磋技藝。

相關條目

工藝品、雕刻、玉雕

山東特產

“特產是一種商品,更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山東也是工農業大省。特產豐富。 山東省為中國的一個省簡稱魯。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內全境東西寬約700千米 ,南北長約420千米,面積15.33萬平方千米。近年來山東亦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

盤點齊魯民俗手工藝品

齊魯文化,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融合。春秋時期的魯國,產生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學說,而東臨濱海的齊國卻吸收了當地土著文化(東夷文化)並加以發展。兩種文化在發展中逐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齊魯文化。齊魯民俗手工藝品以弘揚齊魯文化為主題,將中國古典藝術與齊魯文化巧妙結合,構思巧妙,匠心獨具,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